2022年高三历史周末训练.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高三选修班历史一轮复习周末练习一 1. 历史课中,几位同学争论到商代与周代的一些问题,其中说法恰当的是 甲:“ 商与周在王位继承上很不相同,商是父死子继, 兄终弟及; 周是嫡长子死了, 就由庶长子继位; ”乙:“ 商代迁徙频繁,表示他们仍是游牧社会;周代海外贸易发达,已进入商业社会;”丙:“ 甲骨文供应我们对商代的熟悉;诗经供应我们对周人生活的熟悉;”丁:“ 商人迷信鬼神;周人遵守礼乐制度;”A甲、乙B乙、丙C甲、丙D丙、丁2. 西周的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实际上A打破了原有的部族组织 B完全以血缘关系为分封依据;古代宗族C形成了新的官僚政治 D加强了中心集权3.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状,为宗族的组织化供应了有利的“ 生存土壤”势力赖以生存主要取决于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宗法制4. 周初,周公封儿子伯禽于鲁,要他“ 大启尔宇,为周室辅”D君主专制;唐睿宗时,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贺拔延嗣不同于诸侯伯禽的地方是A与天子是否有宗法关系 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进展为割据势力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 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心5. 中心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听从中心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心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以下说法正确选项A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听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心集权制B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心集权制至迟显现于战国时期C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心集权制,从今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D中心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行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6顾炎武在郡县论中写道:“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他认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A强化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 B废止君主专制,实行地方自治C实行分封制,强化地方权力 D中心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7. 明史载:“ (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这段材料的主要含义是A、明朝的内阁大臣就是宰相 B、明朝宰相虽无相名却有相实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D、明朝的宰相称为“ 内阁”8. 闻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一书中说:“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以下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措施是: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 康熙帝设南书房 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 雍正帝设军机处A、 B、 C、 D、9. 恩格斯指出:“ 他们(古希腊人)的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历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的位置;” 恩格斯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古希腊人首创了:差额选举制 比例代表制 元首制 议会制A、 B、 C、 D、10. 假设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的执政官相遇时,在治国原就上的最大分歧是A秦律与十二铜表法B“ 郡县制” 与“ 元首制”C“ 皇权至上” 与“ 政事共商”D“ 三公九卿” 与“ 公民大会”11. 某同学在撰写争论性学习论文的过程中,在图书馆查阅了以下书籍:政治革命与民主权益 ;英国议会权力的扩大之路;从“ 枢密院” 到“ 内阁”;英国议会选举权的扩大;据此判定,能全面运用上述书籍的论文主题是A议会的传统孕育了英国的议会制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民主权益的扩大制造了条件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与完善 D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2. 议会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显著特点;以下对近代西方代议制度的解读,正确选项A、英国“ 光荣革命” 确立了议会制 B、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负责C、法国总统有权解散参、众两院 13. 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 D、德意志帝国皇帝主宰议会 1787 年、 1871 年、 1875 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这三国宪法所名师归纳总结 确立政体的相同点主要有第 1 页,共 5 页A、议会都是两院制 B 、都是成熟的代议制 C、都实行责任内阁制 D、都实行民主共和制14.1851 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上,英国商界人士越俎代庖,推出一个“ 中国展馆”;这是为了A让欧洲人明白中国的物产和资源B让封闭自守的中国人明白世界C猎取商业利益而贿赂腐败的清政府 D资助财政万分窘迫的清政府15. 历史上“ 上海曾作为苏州的卫星城被称为小苏州” ,而在“20世纪 2030 岁月,苏州反而-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被称为小上海”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缘由是A内河航运的衰败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进展程度不同C上海是近代最早的商埠之一 D上海地理位置的优越是唯独因素16晚清诗人赵函在哀金陵中写道:“ 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 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该诗句反映了发生在近代中国的哪场战争 . A鸦片战争 B其次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7.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宏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绝在外交公平和对外贸易的基础上参与国家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确定了中国抗击英国入侵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缘由18. 鸦片战争前夕,林就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信任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诈而走上歧 途,恳请她禁止鸦片贸易;这说明林就徐A、期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期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英王认可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19. 19 世纪 30 岁月, 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假如不透彻明白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白费的;假如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 隐秘 ” 不被挖掘出来, 那么, “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20. 某史学家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 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就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 “ 西方的挑战 ” 最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 “修约 ”,扩大市场21. 1842 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A、说明英国对清政府存在明显的鄙视B、使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公平的权益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 D、反映出南京条约是一个屈辱的条约22. 中日双方对 1894 年 7 月 25 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 点 45 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仍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 点 52 分,彼我距离约 30000 米之距离,济远第一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刻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争论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说明B、历史真相因岁月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仍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与争论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23.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 假如我们将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其次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4. 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为使馆大街,兵部街改名为李尼微支路,台基厂街改名为马可 德街等;这一现象显现于. 波罗路 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A、鸦片战争时期 B、其次次鸦片时期 C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25. “ 弱肉强食多国合谋再宰蹇舛中华,外攘内安清廷摇摆又失锦绣河山;” 对联中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永久性伤痛有:圆明园被焚毁,中华文化大浩劫 内地设厂,民族工业进展受阻 东北西北大片国土沦丧,金瓯残缺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B. C. D. 26. 太平天国关于土地安排和平均主义的抱负社会之所以是一种空想,是由于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止私有制和实现平均安排是不行能的 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明施分田方案 确定平均安排土地与生产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自相冲突,多生产对农夫而言没有好处 不利于调动农夫的生产积极性A B C D27. 有人说:“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A、鸦片战争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早已尖锐的阶级冲突C、太平天国是鸦片战争前阶级冲突积存的结果 28. 洪仁玕在太平天国失败后的“ 供词” 中说: D、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入侵“ 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王(指翼王、英王)死后,我军确受庞大缺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就吾人断可长期支持;” 对这段话的懂得最精确的是A声讨外国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B表彰石达开、陈玉成的功绩C推卸失败责任,乞怜于清政府D总结了失败的一大客观缘由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29.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其相像之处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有两块是反映 1851 年和 1911 年发生的重大历史大事,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 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相持的政权 领导人要求在中国进展资本主义A、 B、 C、 D、30.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 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最终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有识之士应当是A中体西用的提倡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31. 目前江苏正大力推行素养训练,各学校都有校本课程,但校本课程中有些错误,请指出以下内容有违历史史实的部分: 甲午战争时期,邓世昌在黄海战争中勇敢抗击日军,壮烈殉国 道光皇帝听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特别愤慨 面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革命政党兴中会、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成为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究的时代画卷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说:“当今的中国,要反帝就要反清,反清就要反帝”A B C D32. 在一堂争论性学习的课上同学们阅读到了记载如下内容的一个揭帖“ 神出洞,仙下山,帮助大清来练拳;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 ;” 与此大事联系最亲密的是A. 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开头被打破 B.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C.“ 以华制华” 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33. 1904 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D.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掀开序幕;孙中山为其写序称; “ 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复原者不行谓无人;” 对此话懂得正确选项A孙中山客观地确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 命 B 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34. 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判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杰出奉献 , 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 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确定了A革命派从今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35. 有人认为:“ 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着探究精神;一种团结战争的精神;” 以下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是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究救国出路提出“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的口号 运动从同学扩大到工商界人士A、 B、 C、 D、36. 一战后,协约国声称用民族自决的原就来处理国际问题,但实际上却常常依据他们自己的利益违反这一原就;其中的表现有:对俄国十月革命进行武装干涉 确认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和疆界 同意犹太人建立以色列 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A B C D37. 历史学家指出: “ 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气的威力;” 这段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预备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气参与 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 五四运动是完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A B C D.38. 中共“ 二大” 在宣言中指出“ 中国三万万的农夫,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夫由于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等缘由,以至日趋穷困和痛楚;”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以发动农夫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C熟悉到农夫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位置 D 打算建立农村革命依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39.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以下四种观点中不正确选项 A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如干基本原就一样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进展 C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纲领 D新三民主义就是“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 40.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进展一书指出: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就是近代 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表达了近代中国人 国家观念日渐觉醒的是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打倒列强,除军阀”“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团结抗战,共赴国难”A B C D41.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展有着亲密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灾难,又表达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以下材料:(共 15 分)材料一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结果是“ 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 ,随后,“ 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成功;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成功,而且是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进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学问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 进展的关系;这派理论仍特殊提出“ 现代性”(mot Ernity )和“ 传统”(trA Dition )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点,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点;现代社会的特点包括如 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请回答:(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大事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位置;(3 分)(2)材料二中“ 界碑”、“ 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成功”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4 分)(3)依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点的分析,结合所学学问,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详细表现;(4 分)(4)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班级.(4 分)姓名答:(1)( 2)( 3)( 4)(1)位置:图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图二: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宏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名师归纳总结 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成功;(3 分)第 4 页,共 5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2)界碑: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分)成功: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成功; 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成功 (2 分)(3)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暂时约法等;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嘉奖进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4 分)(4)问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名师归纳总结 没有转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4 分)第 5 页,共 5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