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控底盘项目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评估_范文.docx
-
资源ID:58886570
资源大小:62.86K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线控底盘项目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评估_范文.docx
泓域/线控底盘项目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评估线控底盘项目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评估目录一、 现金流量3二、 利息与利率8三、 投资项目评估学的理论基础9四、 投资项目评估学的形成与实践18五、 投资项目市场评估的内容24六、 投资项目市场评估的作用27七、 建设规模的确定方法28八、 项目建设规模的影响因素32九、 项目基本情况34十、 公司简介37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38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38十一、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3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3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4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4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4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47十二、 投资方案分析48建设投资估算表5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51流动资金估算表5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5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54一、 现金流量(一)现金流量的含义在投资项目的经济分析中,将所考察的项目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系统,现金流量反映项目在建设和生产服务年限内流入和流出系统的现金活动。项目所有的货币支出,叫作现金流出,用“”表示;项目所有的货币收入叫作现金流入,用“+”表示。现金流量就是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和。同一时间点上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差称为净现金流量。对组成项目现金流量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与估算,是项目经济分析的基础。现金流量预测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投资项目评估是否可靠。现金流量运算只能在同一时点进行,不同时点上的现金流量不能直接相加和相减,因为时点不同,其时间价值量是不等的。(二)投资项目评估中现金流量的基本内容1、现金流入投资项目中的现金流入主要是项目建成后该项目的收入资金,主要包括以下四项:(1)营业收入。投资项目建设期过后,主要的现金流入就是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包括项目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在实际生产销售的运行中,可能会存在赊欠等应收应付的非现金流状态,但项目评估为了简化,就不再考虑这种复杂的情况,而是简单计算为销售(服务)量与销售(服务)价格的乘积。(2)补贴收入。补贴收入主要是指几种存在政府补贴的项目的收入。对于适用增值税的经营性项目,除营业收入外,其可得到的增值税返还应该作为一项补贴计入现金流入;对于非经营性项目,现金流入的补贴项目应包括可能获得的各种补贴收入。(3)固定资产余值。固定资产的余值有残值和折余价值两个概念。残值是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在寿命结束后仍然会有的一些残余的价值(如钢铁制品会因为其属于金属而具有价值等);余值则是未折旧完的价值。这些残余价值应该是固定资产丧失使用价值时才会发生的,每一个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都不一样,其残余价值的回收也是不一样的,但在投资项目评估时,如果对每个固定资产都进行这样的精确处理,就不是项目评估,而是项目的企业运作了。此外,项目的固定资产虽然使用寿命不同,但我们在进行项目的设计时一般都假设固定资产能够实现简单再生产,而对寿命进行了统一化处理,即忽略了寿命的不同。因此,我们在进行投资项目评估时,一般都是统一在项目结束时,将所有固定资产残余价值一次性回收。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残余价值应该是回收的净值,即扣除处理拆迁费后的净残(余)值。(4)流动资金。投资项目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流动资金,流动资金的特点就是在项目建成之后的项目运行过程中资金的循环往复周转,项目寿命期满时,流动资金就将退出项目的运行过程,全部还原成货币资金。与固定资产残(余)值一样,流动资金也是在项目活动结束时的一笔一次性收入。要注意的是,我们在估计项目的流动资金数额时,是假设项目各个正常生产年份所需要的流动资金是一样的,与实际经营单位的变化的流动资金数额是不一致的。2、现金流出(1)项目总投资。项目的总投资包括项目的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投资贷款利息及流动资金投资。建设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等,具体包括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费用、设备购置费用、安装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是为了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控制投资规模,引导投资方向,调整投资结构,加强重点建设,而对部分投资项目征收的税金。建设期利息是建设期间各类债务支出(银行贷款利息和债券利息等)。流动资金包括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及货币资金。(2)经营成本。在现金流量的衡量中,有一个不同于一般成本的概念,即经营成本。经营成本是指在项目建成投产后的运行过程中实际消耗的成本,与企业一般意义上的成本的不同在于,不包括非现金流量。因此在计算经营成本时,我们可以用产品成本扣除基本折旧、摊销费、流动资金借款利息等非现金流量得到。为什么在现金流出中不再考虑折旧等非现金流出呢?因为我们的投资项目评估考察的范围是投资项目实施的全生命周期,在考虑建设期的现金流出时,已经将投资作为现金流出计算,所以在生产经营阶段的成本支出中,就不能再次计算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金等产生的折旧、推销、借款利息。它们不是经营产生的成本。(3)销售税金及附加。我国经营单位的税金主要在两个环节被征收:流通转移环节和所得环节。这里所说的销售税金属于流转环节的税金,包括增值税、资源税、城乡建设维护税等,此外还有虽不是税,但与税收类似的费用一教育费附加。需要注意的是,现行增值税为价外税,即产品价格中并不包括增值税,因此,若产品的销售收入没有将增值税计算进去的话,在销售税金与附加中也不应计入,否则就会重复计税。(4)技术转让费。投资项目肯定会发生技术转让的费用,但在投资过程中发生的这类费用已经作为投资计入固定资产投资或无形资产投资中,不需再单独列出。这里所说的技术转让费是指在生产期按年支付的部分。(5)营业外净支出。每一个经营性单位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营业外的收支,但对于投资项目评估来说,这类收入和支出通常不被考虑,主要原因是其数额一般较小,且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对有些营业外收支数额较大的项目,如矿山项目等,可估计列入,同时考虑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若现金流入中没有计算营业外收入,则可以将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差额作为营业外净支出,列为现金流出。3、投资项目评估中的现金流量与会计核算中的现金流量的区别投资项目评估中的现金流量是以项目为独立系统(封闭系统),反映项目在建设和生产服务年限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系统的活动,其计算特点是只计算现金收支,并如实记录收支发生的时间;而会计核算中的现金流量是在开放环境下的考量,从产品生产、销售角度对资金收支情况进行记录与核算。现金流量中无论收与支都包括现金与非现金两种形态。(三)现金流量图在工程经济研究和工业项目的经济评价中,为了便于分析考察不同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我们需要把发生在项目寿命期内不同时间上的现金流量,利用一个类似坐标图的形式,常以图21的形式表示,即现金流量图。现金流量图表示某一特定经济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现金流量情况,是分析和计算各种技术经济问题的重要方法。二、 利息与利率(一)利息利息是指占用资金所付的报酬(或放弃使用资金所得的补偿)。若将一笔资金(本金)存入银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存款用户可在本金之外得到一笔利息,作为存款的报酬。(二)利率利率又称报酬率,是指一个计息周期内所得的利息与本金之比,即单位本金经过一个计息周期后的增值额,通常用百分数表示。1、名义利率在以一年为计息基础时,名义利率是按每一计息周期的利率乘以每年计息期数。它实际上是按单利法计算的年利率。例如,存款的月利率为4%,则名义利率为4.8%,即4%x12=4.8%。名义利率是实际计息时不用的利率,只是在金融活动中或贷款合同文件上出现的利率。2、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实际计算利息时使用的利率,如上面的月利率4%就是实际利率,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实际利率是以年为计算利息的周期而表达的年利率,即按复利法计算换算的年利率。如果计息周期为1年,则名义利率就是实际利率。但计息期不是1年时,名义利率就不是实际利率。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1年内,实行分期计算复利的条件下,实际年利率大于名义利率,计息期越多,相差越大。4、连续利率三、 投资项目评估学的理论基础研究西方投资项目评估学的形成过程和实践,我们发现即使在第一阶段一西方项目评估学的形成时期,就存在着政府的努力方向与学术界的努力方向不一致的问题。这说明用西方福利经济理论解释项目评估实践是不完全的。在项目评估学发展的第二阶段西方项目评估学在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应用和实践时期,福利经济理论与项目评估实践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一定程度,以致西方经济学家断然否定了西方福利经济学作为项目评估科学理论基础的合理性。他们试图提出新的理论取代福利经济理论在项目评估学中的位置、但是,这方面努力的成果并不令人满意。这一阶段的项目评估学理论带有很大的拼凑性质,既有西方发展经济理论的成分,又有效用价值论的成分,当二者均无济于事时,还求助于经济专家和发展中国家政治领导人的价值判断。那么,项目评估科学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投资项目评估科学应该建立在市场经济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劳动价值论和现代投资理论的基础上。(一)市场经济理论(1)从西方项目评估学的形成和实践看,项目评估科学本身就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在引入我国后,只是为了适应我国当时计划经济体制,才在实践中被“修正”,具体表现在项目评估中考虑计划多,考虑市场少。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有必要从计划向市场回归,使项目评估学建立在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2)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最优配置的经济运行方式,这与项目国民经济评估的思想是一致的。因为项目国民经济评估就是要使国家稀缺资源合理流通,在项目之间实现最优配置。因此,项目评估只有以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才能做到这一点。(3)西方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在完全竞争的理想市场上,经济活动会自发地产生一种高效率,同时只要处理得当这种高效率,就可变成高效益。投资和投资项目决策的唯一动机就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这也正是投资项目评估的最终目的。(4)项目评估的核心问题是项目价值的估算问题,而要估算项目价值,项目投入、产出物价格的确定是最关键的环节。西方经济学者应用严密的数学方法证明:运用线性规划计算出来的资源影子价格等值于完全竞争的理想市场上该资源的市场价格。因此,在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项目评估价格的调整更加逼近于影子价格。(5)从我国经济改革的趋势看,主要是沿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因此,在投资项目评估学中以市场经济为其理论基础,不仅符合国家的改革走向,而且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二)福利经济理论尽管在项目评估科学的形成与实践过程中福利经济理论作为项目评估的理论基础被动摇,甚至被否定。但从福利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看,对投资项目评估具体实践仍有积极的意义。其理由是:(1)从投资项目评估方法看,虽然方法较多,但现代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作为投资项目评估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方法,已被人们公认。而现代成本效益法的理论依据正是西方福利经济理论。(2)福利经济理论主要是研究社会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因此,它与投资项目评估科学中社会效益评估紧密相关。项目社会效益评估就是站在全社会的立场上,分析项目投资建设为社会带来的福利大小,以及项目的社会效益在各社会成员(项目单位、地方、国家等)之间的分配。项目社会效益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福利的提高,项目社会效益的减少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减少。这对投资项目评估具有指导意义。(3)福利经济理论的精髓一帕累托最优准则,也是适合投资项目评估的。因为,一个项目的投资建设,除了给国家、社会和项目单位带来利益外,也可能为社会带来客观外在副作用。例如,在某流域的上游实施一个化工项目,会影响下流的农业生态,造成农业减产。因此,帕累托提出的“一些人或一个人好起来,而没有一些人或一个人坏下去,那么就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加”的法则,对投资项目评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项目的建设和投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是再分配,而这种分配除了考虑它的财务商业效益、国民经济效益外,还应考虑它的社会效益。这也正是西方福利经济理论中“效率与公平重要命题”的基本思想。因此,我们在项目的立项、区位选择等方面,除了考虑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扶持落后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因为项目建设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启动作用),提高社会效益。(5)在项目评估实践中,福利经济理论被动摇或被否定,其主要原因并非经济学理论本身有什么错误,而是经济发展落后、经济环境闭塞。(三)劳动价值理论项目评估的核心问题是项目的价值估算问题,项目评估思想与方法的建立必然以一定的价值理论为其理论前提。价值理论不同,项目评估思想和方法也就不同。(1)劳动价值论证明了社会折现率完全等值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点看,项目评估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下,价值形成的时滞问题。因为在项目评估中,由于项目往往涉及巨额的固定资产,而且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时滞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成为项目评估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量决定于劳动量,价值量的减少即劳动量的减少,劳动量的减少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商品价值量的下降率就等值于社会劳动力的增长率,即社会折现率完全等值于预期的社会劳动生产的增长率。这就为投资项目评估中确定和使用折现率问题找到了科学的理论依据。(2)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货币时间价值学说”的神秘面纱。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总是投资支出发生在前,一系列的收入发生在后,如果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现在值的投资支出和将来值的项目收入就不存在可比性,因而也无法进行正确的经济效益分析。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就有必要将不同时间发生的收入和支出放在同一时点上考察,也就是把不同时期的货币价值换算成相同时期的货币价值。这就是货币时间价值学说在项目评估中的意义所在。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看,货币时间价值并不意味着货币本身能增值,也并非由于通货膨胀、现时消费偏好和投资风险的表面因素,而是因为货币代表一定量的物化劳动,充当生产资本参与再生产过程,并在生产和流通中与劳动相结合,才产生增值。这里主要是与劳动结合,是劳动创造了价值。所谓货币时间价值,是货币随时间推移在不同的时点上形成的价值差。那么,这种价值差从何而来呢?这里问题的焦点在于货币概念上的差别。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货币是科学意义上的货币,即货币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一定量的货币表示一定量的价值;而在货币时间价值学说中,货币是社会经济活动统计工具意义上的货币,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数量表示,即一定量的货币表示一定量的使用价值。因此,如果把货币时间价值所说的“现在的1元钱比将来的1元钱价值大”这句令人费解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说,现在与将来相比,同等数量的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现在要比将来大。显然,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或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由此可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货币时间价值说并不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更能揭示货币时间价值的实质。(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与西方项目评估学中的影子价格具有趋同性。所谓影子价格,有三种解释:一是把既能反映资源的必要劳动消耗,即价值,又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即供求关系的价格。二是指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三是指线性规划对偶问题的最优解,是资源的一种估价值。从上述三种解释可知,影子价格就是价值。在项目评估中,对于最终消费品而言,影子价格就表现为消费者愿付代价,即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价值的评估价格;对于资源、生产要素而言,影子价格就表现为生产者的机会成本,即生产者对资源或生产要素价值的评估价格。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其内涵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同样,影子价格在生产资料等作为最优化的约束条件下,无论它们的具体形式如何千差万别,只要都用货币表示,只要这些生产资料都参与社会周转,都会表现为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都可以归结为单位生产资料可能获得的边际价值或收益。影子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外延也相差不大。有人认为只有作为商品的劳动产品才具有价值,而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任何社会需求的对象,不论是人类劳动产品,还是自然力作用的结果,只要构成社会生产要素,就有影子价格。这样一来,好像影子价格比价值的外延范围要大。其实不然,我们说劳动产品有价值,影响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力也与价值有关。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详细地研究了自然力与价值的关系,并指出:“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而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自然基础。因为它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同时,还要注意一个事实,资源尽管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或称效用价值)和稀缺价值,随着时间发展,资源将会凝结更多的人类劳动,资源成为商品,具有价值,参与市场流通。另外,商品货币关系有一种波及作用,使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能够具有价格。这说明资源的价值性是与资源商品化的前提相伴而生。(四)现代投资理论投资项目评估源于投资学中的投资决策问题,因此,投资项目评估的理论基础应从现代投资理论中寻找。1、投资活动的含义和构成要素从西方投资经济学角度看,投资是对经济系统的注入,是形成净资本或净生产力的一种经济行为,是积累资本的潜在功能在现实中的表现。现代投资概念告诉我们,投资活动的实现涉及三个要素,即投资者、资本、投资机会。项目作为投资活动的有机整体,其运行和实现同样少不了投资者(金融机构、项目单位等)、资本(自有资本、借贷资本等)、投资机会(科技进步的诱发)三要素的共同配合和协调发展。2、投资与项目经济增长目标的关系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来看,资本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源泉,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寄希望于资本存量的不断增加,也就是投资的增加。西方经济学家利用严密的投资乘数理论和加速原理证明,投资是启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认为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具有内在作用,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会促进投资的增长。这一结论说明,在投资项目国民经济评估中,项目的评估方法、评估价格、评估参数、评估目标、评估指标的制定都应以国民经济增长为依据。3、把握投资体制是项目评估的前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投资体制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诸如投资对象、投资机制、投资政策、投资管理、投资规模、投资主体、投资环境、投资渠道等都有大的改观。因此,项目评估工作要适应国家的投资体制改革,从总体目标上把握,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根据国家总量资金的情况投放资金,配置资源,保持总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既不能过分赤字投资,也不能减缩投资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应根据竞争性、基础性、公益性三类项目配置资金来源,建立投资主体,采取有差别的投资政策、管理制度,形成以国家投资为导向,银行信贷为支柱,企业投资为基础,利用外资和横向吸收资金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网络化的投资格局。4、投资评估是项目评估的主题尽管我国投资体制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做了大的改革,但从目前我国具体的投资过程看,我们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投资机制问题,即投资主体由单一主体变为多元化后,国家应采用怎样的投资机制改变目前投资供给不足的现状,提高投资主体的积极性的问题。二是投资决策问题,即投资主体如何将有限的资金投资于最合理、最经济的产业、地区和项目上,并使投资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这不仅涉及投资项目的选择,而且涉及投资项目的监控。投资机制问题属投资经济学研究的内容,而投资决策问题是投资项目评估学研究的中心主题。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市场经济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劳动价值论和现代投资理论不仅解决了投资项目评估学中的指导思想和评估方法问题,而且奠定了投资项目评估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这四大基础理论指导投资项目评估工作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四、 投资项目评估学的形成与实践(一)投资项目评估学的形成项目评估源于投资学中的投资决策问题。在最初的投资决策活动中,一个富有经验的投资决策者足以凭经验解决他所面临的复杂问题。但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工业资本的发展,经济活动逐渐复杂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单凭决策者的经验已不能满足投资决策的需要,于是,初级阶段的项目评估理论和方法开始产生,那就是以西方福利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财务分析为主要手段,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决策。财务分析主要是从企业(或项目单位)盈利角度所进行的分析,它对私人投资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资本主义私人经济的增长也带来了政府对公用事业投资的增长。对公用事业投资的分析,就不能完全用财务分析的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大的公用投资项目的开发,经济学家对这些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估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其结果就形成了不应从项目本身,而应从整个国家经济系统的角度去评价一个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思想。其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国际金融组织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一些工程项目时,发现用传统的财务分析的方法已无法正确进行投资项目的决策。这些发展中国家商品市场发育不完善,物资供给短缺,为了保护本国的工农业发展又都实行了经济保护价格和保护汇率制度,因而各种资源与产出物的价格往往是扭曲的,并不能反映它们的真正价值。因此,用这样的价格进行分析计算,无法正确确定一个投资项目对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真正贡献。正是在上述背景下,项目评估从单纯的财务分析向着眼于整个经济系统的经济分析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具有实用价值的项目经济评估理论正式诞生。1968年,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教授李特尔和数学教授米尔利斯联合编写了发展中国家工业项目分析手册一书,系统地提出了进行投资项目评估的理论和方法。1972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出版了项目评价准则一书。此书是由伦敦经济学院的帕萨,达斯古普塔、阿马泰亚,森和哈佛大学的斯蒂芬,马格林三人合作撰写的,是项目评估中的又一本重要著作。1974年,李特尔和米尔利斯对他们1968年出版的发展中国家工业项目分析手册一书做了修订和补充,改名为发展中国家项目评价和规划。1975年,世界银行工作人员林恩,斯夸尔和赫尔曼,G.范德塔克合作出版了项目经济分析一书。这本书推动了项目评估理论的发展。1972年,世界银行出版了J.普赖斯,吉延格撰写的农业项目经济分析,第一次将项目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农业(1982年又做了修订)。1980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阿拉伯工业发展中心联合编写出版了工业项目评价手册一书。这本书提出了一套比较适合发展中国家使用的项目评估理论和方法。以上所提及的这些项目评估的经典性著作,为项目评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它们也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理论学派。总之,项目评估科学的形成是沿着从财务评估到经济评估再到社会评估的思想路线。这三个不同的评估层次具有不同的着眼点、不同的利益主体和不同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在项目评估科学的发展中形成了四大评估学派,它们的理论主张和操作方法在具体的项目评估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二)投资项目评估学的实践大规模的投资项目评估实践是从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发治理田纳西河流域开始的。美国政府在1936年通过了洪水控制法案,对项目评估的社会成本效益法做了总结。洪水控制法案称:控制洪水事关全国福利。控制洪水项目的效益应当包括所有个人得到的收益。联邦政府决定是否实施控制洪水项目的一般准则是:项目的效益必须超过其成本。但是洪水控制法案并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项目评估方法。1950年美国联邦河谷委员会成本收益分委会发表对河谷项目进行经济分析的建议,试图总结出一套大家一致同意的比较成本和效益的规则,使项目评估程序标准化。1952年,美国预算局发表A47号预算周期文件,正式提出了指导预算局评估预算的各种考虑。在20世纪50年代甚至60年代,该文件一直是项目评估的官方指南。1958年围绕着治水问题,美国同时出版了三本重要著作:埃克斯坦的水利资源的发展、麦克基恩的系统分析中的政府效率及克鲁提纳和埃克斯坦合编的项目评估案例研究。这三本书都试图把项目评估实践与福利经济学理论紧密联系起来。20世纪60年代初,在马斯所作的哈佛水利资源规划中,项目评估实践和福利经济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当时,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于冷战及其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决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这便促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经济学家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问题。面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之间的巨大反差,西方经济理论,特别是福利经济学的项目评估理论基础被项目评估的实践动摇。另外,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双边和多边资金援助大都采取项目贷款的形式,因而西方项目评估学便随着项目贷款一起输入发展中国家,并得到进一步的实践。同时,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点,项目评估理论在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上逐渐引入西方发展经济学和边际分析等新的经济理论。在项目评估工作的实际推行方面,世界银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做了多方面有益的实践。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从1947年起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现有成员约140个。世界银行下设的两大业务机构是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前者着重对成员的私人企业提供长期贷款,后者主要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的长期贷款,具有援助性质,所以十分重视贷款的经济效益。在成立后的前20年中,贷款的2/3用于援助电力和运输等基础设施项目。它当时认为,发展中国家只要有了充分的基础设施和逐步实现工业化,就可以带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但事实是,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机会,没有减轻贫困和迅速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相反,由于忽视了农业,这些国家的粮食储备不足,从而被迫大量进口粮食,国际收支逆差不断增加。通过贷款实践,世界银行认识到,农业落后确实是发展中国家急待解决的一大问题。资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必须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他们逐步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因而世界银行对农业贷款的比重也逐年增长。1960年农业项目贷款占世界银行全部贷款总额的7%,到1985年增加到40%以上。世界银行的贷款主要是项目贷款,只在“特殊情况下”才提供非项目贷款。多年来,世界银行在项目的投资管理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又严格的制度、程序和方法。世界银行进行项目评估的具体方法主要是成本效益分析法。同时,为了确保贷款项目具有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对每一项目从计划到实现,要经过六个阶段的“项目周期”,即项目的选定、准备、评估、谈判、执行和评价总结。世界银行采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法,经实践证明是一套成功的方法,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使用。为了帮助各国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特别是提高项目评估水平,世界银行在许多国家举办了项目评估的培训学习班。我国恢复了世界银行的席位以来,也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培训了项目管理人员,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项目评估实践。五、 投资项目市场评估的内容投资项目市场评估是通过对项目生产的产品投入市场之后,其所面对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总供应量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判断该项目有无建设必要性及必要性大小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两个步骤的结合实现的。具体而言,项目的市场评估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一)市场需求评估为了实现“以销定产”,投资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消费者通过常规途径所能实现的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形成了当前阶段的市场需求。这种市场需求不仅包括消费者对生活资料的消费,也包括企业对生产资料的消费,因此,应该通过对影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消费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才能实现对市场未来需求的准确预测。总体而言,市场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但消费习惯、市场占有率、借款利率等也是影响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因此,项目市场需求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预测社会商品购买力总额的未来增长趋势和投向变化,调查并预测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消费者的商品需求变化趋势,预测消费者消费心理、消费档次的变化,预测物质生产部门对生产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需求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另外,有国际贸易业务的企业,有必要对产品的未来出口量,即其国外需求量进行市场需求的评估。(二)市场供给评估国内的工农业生产及对国外产品和服务的进口共同构成了产品全部的市场供给。要判断项目的建设必要性,仅仅了解其产品需求状况是不够的,还需结合产品现有供给状况分析产品的需求缺口。因此,对产品市场供给的预测,主要是指对其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的供给数量、市场容量和饱和程度等方面的预测。另外,我们不仅要分析产品的实际供给量,还要分析现有企业通过挖掘其生产潜力所能增加的潜在供给量,涉及国际贸易的企业在评估市场供给情况时还需考虑国外的竞争对手。(三)市场价格评估价格作为维持产品供求平衡的关键变量,直接决定和影响投资项目的财务经济效益。市场供需的变化与价格往往相互作用和影响,因此,在进行价格分析与评估时,我们要在结合市场供给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市场价格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并预测其变化趋势。与此同时,还应考虑技术发展带来的生产成本下降对产品价格的影响,以及国家价格政策的变化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价格的影响。(四)项目产品研究一种产品是否有生命力,不仅由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还取决于该产品的品种、规格、式样、性能及生命周期,因此,在对产品市场供需状况进行评估之后再进行产品研究十分必要。产品研究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用于评估产品适应市场的时限。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该种产品从发明研制,进入市场试销(投入期)开始,经历成长、成熟、饱和、衰退不同阶段,最后从市场上消失所经历的周期。一般来说,处于试销、成长阶段的产品是最适合进入市场的,而对于已经进入成熟期和饱和期甚至是衰退期的产品,则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一步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判断。二是对产品具体功能和特性的研究。由于社会大众对产品功能的要求是不断变化和提高的,所以对于产品功能和特性的分析与评价,对项目产品能否顺利进入市场,以及是否能掌握项目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五)市场综合评估在进行完以上几方面的市场评估之后,我们还要结合项目产品的特点及行业状况进行产品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当发现产品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进行项目投资显然是正确的选择,但也应考虑是否有生产同类产品、同样规模的项目准备建设生产。当发现产品市场处于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状态时,我们应进一步分析项目产品是否具备竞争优势,是否可以替代进口产品的市场份额。六、 投资项目市场评估的作用从不同利益主体的角度出发,我们针对投资项目的市场评估具有不同现实意义。(一)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投资的成功率投资者是为项目提供资金的主体,在投资过程中承担了主要风险。因此,投资者不能仅靠主观臆断选择投资项目,应该根据可靠的投资项目市场评估的分析结果确定所投项目是否有市场需求,对那些原材料来源无法确定或产品市场需求无法确定的项目要谨慎决策。(二)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从供给端入手,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市场评估,投资者从众多投资项目中选出那些真正具有市场需求和长期发展优势并符合国家战略规划的优质项目进行投资,不仅能够高效利用资源,还能促进产品结构的合理化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三)创新产品开发,提高竞争能力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投资项目市场评估有利于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在对产品需求进行调查预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消费者的需求中发现某些新的需求信息。(四)为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提供基础资料投资项目市场评估是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先决条件,是决定投资项目能否成立的前提。在确定项目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时,我们必须要依靠对市场情况的可靠预测,并且根据产品生产规模选择生产技术和设备。因此,投资项目市场评估不仅是制约项目生产规模的基本因素,还间接地为选择和确定工艺生产技术和设备提供依据。七、 建设规模的确定方法(一)规模经济理论从工业项目角度谈规模,一般是指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衡量指标主要有产量、生产能力、产值、职工人数和资产价值等。探讨工业企业的规模经济问题,一般采用工业产量和生产能力指标。规模经济理论就是研究各种类型的工业企业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要求达到什么样的规模,才能最好地发挥效率,取得最佳的效益。我们可以把规模经济理解为:在一定的规模下或者一定的规模区间内,企业可以取得较好的效益,或者企业因采用一定的生产规模可获得经济上的利益。规模经济可以区分为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和经营上的规模经济。前者主要是指实行专业化生产或者流水作业扩大了生产批量,或者采用大型高效设备扩大了生产规模,从而使得单位产品成本随着生产批量的扩大或者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后者主要是指扩大经营规模节省了经营费用,生产要素得到综合利用,从而使得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提高,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增强。工业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多与企业的规模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单一企业的规模可以无限扩大,深化分工、小而专的企业同样能够扩大生产批量,获取规模效益;经营上的规模经济通常与工业企业的规模有关,但也可以通过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实现。规模经济分为规模的内部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内部经济性中的规模是指生产装置系统和企业在生产经营要求最佳组合时的生产能力或者产量,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不仅与工艺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有关,而且还与工艺系统和企业大规模经营的节约效益有关,工艺系统的规模经济是企业规模经济的技术基础,一定规模的企业则是实现技术规模经济性的组织保证。规模经济企业不一定是大企业、专业化水平高的规模经济企业,也可能是小企业,这决定于行业和国情。从行业来看,冶金、化工、汽车制造等行业适合建大型企业,食品、工艺品等行业适合建中小型企业。规模的外部经济形式是指实现规模内部经济性所需要的外部条件,如市场的规模及其分布、资源条件、运输条件、资金筹措条件等。如果市场广阔、资源丰富、运输方便、资金易筹措,企业容易实现规模经济。与规模经济相对应的是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是指一定经济实体的规模过小或者过大而引起的规模不经济性。规模不经济意味着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有限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规模不经济可以分为生产规模上的不经济和经营上的不经济,也可以分为规模的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二)经济规模的确定对于项目生产规模的确定我们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法2、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法我们把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生产总成本和销售总收入绘制成同一坐标轴的两条曲线,这两条曲线之间围成的区域为盈利区,最佳生产规模为最大盈利点,而这点正好是这两条曲线之间垂直距离最大的点。3、最小费用法这是把单位产品的投资、生产成本和运输、销售费用结合起来考虑的一种方法,目标是使其总费用最小。合理生产规模的计算可选择年计算费用最小的方案。4、分步法分步法步骤如下:第一步是确定项目的最小经济规模,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如果产品是国内销售且无法用进口产品替代,最小经济规模的决定因素为技术和设备,我们可利用规模效果曲线对可供选择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进行分析,选定其中不至于造成亏本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能力;如果产品可用进口产品替代,则应将生产成本与进口成本进行比较,常用项目单位产品成本与进口单位产品成本进行比较;如果产品是进口的,则应将项目生产成本与换汇收入相比较,项目单位产品成本与换汇收入相等的点为最小生产规模。第二步是确定最大经济规模。选定影响生产规模的决定性因素(如技术水平、设备能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