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地理必修一必背考点.doc

    • 资源ID:589017       资源大小:3.24M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理必修一必背考点.doc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三地理必备知识点王水平编写一经线与纬线经 线 纬 线图示形状 半圆 圆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特点长度 都相等(约 2 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点拨】 在地球仪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点为最北点,南极点为最南点。二经度与纬度经度 纬度图示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 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越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越大划分半球20°W0°160°E 为东半球 ,160°E 180°20°W 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线,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 0°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23°26是热带、温带界线,66°34是温带、寒带界线其他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东西经度相反,经度和是 180°。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等于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三等高线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2)等高线的判读等高线稀疏表示缓坡,密集表示陡坡。等高线地形图中主要地形部位山顶: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高度相等的点的连线,其中 A 处表示山顶,B 处表示山谷,C 处表示 山脊,D 处表示陡崖,E、F 相比,E 表示缓坡部分,F 表示陡坡部位,G 处表示鞍部。(3)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可以反映出海底的深浅和坡度。(4)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历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时应牢记以下要点:口 诀 含 义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同图等距 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密陡疏缓 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就越陡,反之就越缓凸低为脊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凸高为谷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重叠为崖等高线重叠交会处为陡崖、峭壁、落水洞、风蚀蘑菇、 “女王头”等地貌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五大地形(1)平原:海拔在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2)丘陵: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200 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3)山地: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200 米,等高线较密集。(4)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5)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6)海岸线:0 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沿海地区一般表示海岸线。四、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 P3 图 1.2)太阳系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五、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 P4 图 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小行星带) 、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 P5 图 1.5)分类 特点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 木星、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3.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 P6)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自身条件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六、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1)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2)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3)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4)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5)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6)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七、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8 图 1.7)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八、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 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11)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11 年)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 P11 活动) ;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九、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图示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均为 近日点(每年 1 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 7 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 时 56分 4 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 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 日 6 时 9分 10 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 日5 时 48 分 46 秒 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十、太阳直射点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 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 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 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十一、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 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 度。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夜半球上 °,晨昏线上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小时总结晨昏线特点:始终过地心,与直射光线垂直始终在地轴附近摆动,摆动的最大幅度为 23°26S晨线看日出,昏线看日落,它们的太阳高度角都为零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即 1°=4 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 分钟×两地经度差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日期分割:零时(24 时)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 )为地球上的“新一天” ,往西至日界线为“旧一天” 。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 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加一天,实际中日界线没有与 180°完全重合3昼夜长短的计算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计算: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说明: 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注:东 12 区比西 12 区快 21h,东西 12 区同时不同日。北京时间=东八区时=120°E 的地方时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2定日期: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 6 月 22 日;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 12 月 22 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 3 月 21 日或 9 月 23 日。3时间计算: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8 点;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12;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24 点或 0 点。依据经度相差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 23°26N;冬至日 23°26S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 12 点的经线。十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2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十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 P18)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 6:00 时日出,18:00 时。.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计算公式: H = 90° |纬度间隔|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反之越小。春分 全球昼夜等长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白昼越来越长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夏至 白昼最长,北极圈内全为极昼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白昼逐渐变短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夏半年秋分 全球昼夜平分夜长昼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白昼越来越短极夜范围从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冬至 白昼最短,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夜长昼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白昼逐渐变长极昼范围从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北半球冬半年春分 全球昼夜等长赤道上 全年昼夜等长南半球 与北半球相反

    注意事项

    本文(地理必修一必背考点.doc)为本站会员(一***)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