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全册教案.doc
第二册数学教案诗钟中心小学程琳新课程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生活中的数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等。教学内容:数铅笔(P、2)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体会基数、序数的意义以及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课前准备:铅笔、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2、你为图上的小朋友估计一下:桌上有多少支铅笔?3、如果让你数出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数呢?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想一想:你会怎么数?2、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四人小组内交流。3、小组代表发言。4、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5、圈一圈,数一数。先让学生操作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圈的?6、小结:应选择又快又简便的方法。7、拨一拨。建立数位的概念。(1)、出示43和计数器,说说43该怎么拨?(2)、说一说43的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1、第2题:先让学生自由数出各数的后面五个数,再指名数,着重指导满十进一时的数。2、第3题:先让学生自己数,再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哪一种数法最好?为什么?3、第4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注重引导发现一列数的规律,再进行接力赛(师生接力,同桌接力,随意找小伙伴接力)。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你在生活中见过比20大的数吗?说给同学或家人听一听。教学内容:数豆子(P、4)教学目标: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教学重点:会写10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培养估计意识。课前准备:豆子、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估计豆子1、估一估:师抓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豆子?2、说一说:你估计的结果。3、比一比:谁估计得更准确些?二、自主学习,掌握新知1、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28该怎么拨,怎么写?”2、同桌之间讨论讨论。3、交流28的拨法与写法。4、说一说28的2和8各表示什么意思?5、讨论:“22”的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为什么?6、尝试练习: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7、学习“百位”:从一个数的右边起第三位就是百位,百位上是几就表示几百。8、小结写数的方法。(哪一位上没有就用0占位,要防止漏写0)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1、第1题:学生摆小棒,再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摆的?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2、第2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这个事物有多少?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数的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最后请学生填写。3、第3题:学生独立写数,再集中交流,说说各数的含义。4、第4题:看懂题意,发现规律,按数的顺序帮小熊写门牌号。进一步体会序数的意义。5、猜数游戏。(1)、( )个十和( )个一是( )。(2)、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2,这个数是(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与家人做一个游戏:抓一把小棒,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一数。看谁估计得更准确些?在具体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内容:动物餐厅(P、6)教学目标: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抽象地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课前准备:主题图、计数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主题图,说说图上画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它们手中各有多少盘子?2、提出问题:小狗和小猴,谁拿得多?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小狗和小猴,谁拿得多?2、想一想:你是怎么比的?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比的?4、小组代表发言。5、小结比的方法,选择好的方法运用在以后的学习中。6、用符号表示数之间的大小。7、尝试练习。(填一填)(1)、指导方法:先写数再比较。 (2)、学生独立完成。(3)、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三、巩固练习,提升知识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最后两小题。2、第2题: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第3题:在老师适当的指导下完成。4、第4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后独立画下去。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课后小调查:我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几个人?哪个班的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感受调查的乐趣,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内容:小小养殖场(P、8)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学重点:能在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正确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课前准备:主题图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主题图,说说图上有什么?它们各有多少?2、看着这幅美丽的图画,你最想知道什么?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说一说你最想知道什么?2、说一说谁多谁少?3、我们可以说:“鸡比鹅多得多。鸭比鹅多一些。”理解“多得多”和“多一些”的含义。4、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四人小组讨论交流。5小组代表发言。理解“少得多”和“少一些”的含义,弄清两者的异同之处。6、尝试练习(想一想),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1)、读题后自个儿估计一下跳远的和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2)、说一说,选一选。7、小结。三、巩固练习,掌握知识1、第1题:先独立选择,再请学生说说你是选几的?为什么?还要让学生说一说85比38( ),42比38( )。2、第2题:先引导学生理解“差不多”的含义是“多一点或少一点,但不能相差太多”;再让他们自由选择;最后说一说50与37差不多吗?为什么?3、第3题:先理解“大约”;再看图估计;最后选择打勾。4、数学游戏:猜数。(1)、师生之间进行: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再集中交流。(2)、生生之间进行(同桌之间或随意找小伙伴进行),相互评价。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课余时间和同学或家人进行猜数游戏。教学内容:练习一(P、10)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4、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教学重点: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教学难点:写数、读数、比较课前准备:计数器等教学过程:一、指导第1题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二、指导第2题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2、用“()比()多得多,()比()多一些”等的句式说一说。三、指导第题、学生自由选择。、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四、指导第题、师拨生写,同桌检查。、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五、指导第题:拨一拨,比一比。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六、指导第题、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七、课堂总结。二、观察与测量单元教学目标: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 行辨认。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内容:观察物体(P、1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课前准备:实物或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第一步: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第二步: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2、与同伴进行交流。第三步: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2)、连一连。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4、猜一猜。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学内容:桌子有多长(P、14)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课前准备:尺子、铅笔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1、疑问过渡: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7、小结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1、第1题: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行测量;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2、第2 题:先估后量再填。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四、课堂总结。去游乐园教学目标: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长度。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我知道过了一年,大家都长高了,那么你知道自己有多高吗?(学生自由说)师:你知道一米有多长吗?(学生估一估、比一比、说一说)二、探究新知:1、认识米尺(出示米尺)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感受1米的长度,找一找在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米。2、让学生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 1m=100cm3、做一做:1米有多少厘米。4、数一数:1米=100厘米 1m=100cm5、找一找:在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米。三、练一练试一试,填m还是cm呢?(结合实际经验了解一-般物体的长度)1、衣柜高约2- 黄瓜长约20- 房子高约3-2、练一练 17页(估计自己的课桌有多高,再实际分组合作)3、有一只蜗牛和蚂蚁在赛跑,看谁能跑第一呢?(课本17页3题)4、拓展训练 画一条3cm长的线段(难度较大,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画出比6厘米短的三条线段四、课堂总结(略)估一估,量一量教学目标: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发展观察,动手,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就要大家一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看看谁不但学得好,还能解决实际问题。大家高兴吗?二、测量活动1、估测黑板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大约长几米?学生估计交流。师:大家可以组成小组来黑板前进行测量学生测量。2、试一试。讲桌的高、板报的长、门的高度。师:同学们在小组内活动时,先在小组内对这些物体进行估测,然后再进行测量,交流后一起填在书上。3小组交流各自的测量结果。4同桌合作量自己的身高和步长。同桌交流测量结果。师:如果没有卷尺,怎么办?学生交流自己的办法。5观察插图。讨论:门有多高?淘气和机灵狗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三、练一练同桌合作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头围分别是多少?四、布置作业三 加与减(一)小 兔 请 客教学目标: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你们家里去过客人吗?你是怎么样招待客人的?今天 ,小兔请了许多小伙伴到家里玩,咱们一起到小兔家看一看小兔是怎么招待小伙伴的,好吗?(出示小兔请客情境图)二、探究新知。1、观察图,让学生编故事。师:你能自已看图编故事吗?师:谁想把自已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指名讲故事)2、引导学生提问题。师:你能在这个小故事中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说出: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小刺猬背走一盘果子后还有多少个果子?3、小组讨论解决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师:你能自已解决提出的问题吗?(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自已的解决方法,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怎么办?(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体会加减法的关系。4、全班交流。师: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是用个么办法解决问题的?让学生用自已的语言说出想法,鼓励独立思考。5、游戏6、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三、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到什么了?四、布置作业。采松果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求原来有多少的思考过程及列式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用加法计算的算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写有问题的贴纸学具准备;同桌两个学生准备一些松子(上面贴松子具体数看不清,及两只松鼠说的话)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媒体演示丰收图)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子大丰收啦!。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子,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25个松子。”小松鼠数了数说:“哦!我采了4个松子”你想向小松鼠提什么问题呢?学生提问,学生提的问题已经学过就口答解决。 师: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用卡片贴出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合作探究,学习新知师;请小朋友拿出学具,(上面贴有一些松子具体数看不清,及松鼠妈妈和松鼠说的话)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子的过程。想一想怎么算?同桌说说。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子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该怎么算了吗?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列出算式。 25+4=29 4+25=29 教师逐个问:你是怎样想的?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要求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只要把“松鼠妈妈采来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合起来。 师:现在你能用响亮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师;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5师:你还能提什么问题?生: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同桌的同学交流演示。指名学生列式:25-4=21教师逐个问: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学生说一说。从生活中体验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媒体出示)摆一摆:小红摆25根小棒再放4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请同学列式。 小明有25根小棒拿走4根。还剩多少根?2练一练: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前两题要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式、口答问题。第三题学生口算拓展练习:想想填填的第4题:根据练习你能像上面那样写出一组算式吗?青蛙吃害虫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关于青蛙的一些知识?(学生互相说说。)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青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每天可以帮助农民伯伯除掉农田里许多的害虫,今天我们就请来了两只可爱的青蛙。(出示情境图)二、探究新知1、学生观察“青蛙吃害虫”情境图,看图编故事。师:谁能看图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指名讲故事)2、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解决自已提出的问题吗?3、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讨论:你是怎么样算的?讨论:你是怎么样想的?谁能用计数器拨一拨自已的计算过程?4、拨计数器,学生根据拨的过程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5、游戏:看谁看得最快。6、看谁算得又对又快。7、练习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什么?四、布置作业。练习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能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教学重点:计算,根据情境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信鸽送信游戏的信箱和“信”。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独立完成第1题,校对时选几道说说计算方法。 2、独立完成第3题,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可以算出得数后再比较,应鼓励学生根据左右两式的关系直接比较。) 3、师:小朋友,你们听过天气预报吗?谁来当播音员预报一下北京:515c,上海:1018c的温度?这个温度表示什么意思?温差的意思是什么? 列式计算北京、上海的温差。 二、解决问题练习 1、第4题。这是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有不同的答案。 第(1)小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两种玩具计算,再全班交流。第(2)小题,可以计算也可以估算。 2、第6题,出示图,先数出唱歌、跳舞、弹琴的人数,再提出数学问题列式解答。 3、第7题,出示情境图,小组合作完成,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列式计算,汇报交流。 三、游戏 教师在讲台前摆放5只信箱,把算式卡片分发给学生,进行送信游戏。有时间的话可以进行23次(只要卡片重新分发)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进步?这些进步是怎么得到的? 五、布置作业拔 萝 卜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 能收集和处理信息教学难点:对信息的处理教学设想: 1、体现算法多样化;2、从形象到抽象逐层深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看主题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的信息。教师板书,成一题完整的应用题。2、学生尝试列式计算。二、探索算法。1、独立尝试计算。2、和同桌说说算法。选一种你认为最好的。3、汇报讨论。4、用同法学习减法。三、练习强化,促进提高。 集体练习森林医生一题,说说错误原因。回收废品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进行计算. 3、通过情境,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重点、难点:“比多比少”进行分析.教学准备:课件、幸运星、头饰、动物图片。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小棒或火柴棍、搜集塑料袋对人类的危害的资料、调查班级有多少名学生。教学过程:一、创设要爱护环境的情境教师活动:“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在学校的走廊里,或是在公共场所在你的旁边有一个垃圾袋,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呢?”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找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谈话,对学生能见到垃圾就拾起的做法进行表扬,培养学生讲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并引出本课所要探究的内容。)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教师活动:为了表扬同学们这种爱护环境的做法,老师给同学们放一段动画好吗?(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想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想法。)1.活动一教师活动:图上的小朋友都告诉我们什么了?学生将自己看到的数学信息说给全班的学生听.你们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呢?(设计意图:学生对动画中三个小学生拾垃圾的关系分析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讨论.(师走到各小组中与生共同讨论研究。)进行反馈:预测:学生可能会说(1).小丽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2).小芳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教师活动:我们现在通过摆一摆的方法,来解决小丽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学生同桌摆,小组内交流摆的方法。师: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摆小棒来解决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师活动:你们能列出算式吗?将它写在练习本上。课堂反馈:学生发表想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2.活动二教师活动:你们能摆一摆小芳收集的塑料袋的个数吗?并把算式列出来.(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小组内通过交流,摆小棒,最后将算式列出来,解决问题。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交流、操作、探究的能力。)3.活动三教师活动:现在咱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来了,他们要说一说塑料对人类和庄稼的危害,谁愿意扮演淘气,谁愿意扮演笑笑?(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起到了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同时通过课前搜集塑料袋对人类的危害的资料,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数据的能力。)三、解决应用、巩固新知1.看图摆一摆、算一算.教师活动:老师手里拿着的这个东西,谁认识?预测:学生可能有认识的,如果有,教师就表扬他的知识丰富,如果没有学生认识,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幸运星的名字.教师活动:听说谁能得到幸运星,谁就会特别幸运,你们想得到它吗?老师这里有很多呢?(出示一瓶幸运星)(设计意图:通过幸运星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能积极动脑思考问题,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预测:学生一定会说“想”教师活动:我们班有多少人?学生活动:51人.(课前让学生调查班级学生的人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调查的能力.)教师活动:每人一只折的幸运星,折了多少只呢?学生活动:51只.教师活动:看老师这里还有一瓶幸运星,你知道是谁折的吗?猜一猜(出示另一瓶幸运星)学生猜(以此来活动课堂气氛)问题一:教师活动:这是夏老师(班主任)折的,她没有我折得快,她再折10个就和我折的一样多,你知道夏老师折了多少只吗?(设计意图:通过贴近学生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小组交流,列式计算.问题二:师:现在将刘老师折的幸运星和夏老师折的幸运星放在一起,有多少只呢?(教师将两瓶的幸运星倒在一个瓶子里,目的是让学生解决教科书中43页练一练第二题的减法问题.)四、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同学们一定都喜欢听故事吧,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欢迎吗?教师活动: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要进行一场比赛,它们要比一比谁高谁矮?首先出场的是梅花鹿,我们看一看它是怎样介绍自己的,课件播放(梅花鹿:我的身高是65厘米)其次登场的是大象,它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课件播放(大象:我比小鹿高14厘米)就下来出场的是小白兔(小白兔:我比小鹿矮11厘米)最后出场的是小熊猫(小熊猫:我再长4厘米就和小鹿一样高了)教师活动:聪明的小朋友,到底这四个小动物谁高谁矮,我们来当评委,给它们解决这个难题好吗?教师活动:我们应该先作什么呢?(设计意图:通过小动物比高矮,学生当评委,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探索,来解决问题)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反馈.预测:生可能说:先算出大象的高度.生可能说:还要求出小兔的身高.生可能说:要算出小熊猫的身高.教师活动:那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列式计算,得出结论:从高到矮是:大象、小鹿、小熊猫、小白兔.教师活动:你们真聪明,看来你们已经是国际评委的水平了.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回收废品(教师板书)让我们在雷锋活动月即将过去的时候,再次掀起个回收废品、保护环境的高潮吧。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在生活当中,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要及时地记录下来,并试着解决呀。练习三教学目标:7巩固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8初步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学会在生活中联系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课时安排:23课时课前准备:小黑板、图片、计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说说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二、新课练习1第2题出示学生独立完成,板演,评析。2第1题出示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3第3题出示学生独立审题,解答题目,校对。4第4题出示先报出得数,再帮小熊投篮。5第5题出示看清题意,独立完成。6第6题出示读懂题意,独立完成,校对评析。迁移训练,换一个得数试试看。7第7题出示自由读题,指名读,说说怎么做?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8第8题出示学生自主完成,校对。9第9题出示 先审题,再独立完成。10第10题出示 自由审题,独立试做,评议。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1第11题出示有只淘气的小狗把墨水瓶打翻了,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数?神奇的算示: 请你填一填,算一算,会发现什么?三、小结介绍算盘。说说你的学习收获。我和小树一起长教学目标:1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能正确解答。2倡导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学会提数学问题。教学难点:学会提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课时安排:12课时课前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 为了保护我们地球这美好的家园,一年级小朋友开展了植树造林的活动。二、新课1出示主题图2学生自由观察,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3小组汇报交流4指名汇报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间进行交流。三、应用教学1出示主题图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3小组讨论4汇报交流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6解答疑问:淘气在飞机上看到的凉亭是什么形状? 四 有趣的图形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了解用途。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图片; 2、自己动手做几个你认识的图形; 3、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2小组互相介绍。3小结学习情况。二、新课教学1小组汇报: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2归纳板书: 长方形 圆 三角形 正方形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1)小组交流(2)汇报评议三、巩固练习1连一连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2涂一涂按要求画一画。3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4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动手做(一)教学目标:1巩固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2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践操作。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图片; 2、钉子板; 3、橡皮筋。教学过程:一、指导操作1介绍钉子板2给你橡皮筋,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图形吗?3动手试一试4介绍你的围法5有别的不同的围法也可以介绍一下6展示作品7评议二、试一试1围出四边形,五边形2提问:下面的图形有几条边?你能围出来吗?3你还能围出一个六边形吗?三、练一练1动手围一围2模仿图案画一画3看一看,说说每个图案像什么试一试,围出你最喜欢的图案。动手做(二)教学目标:1利用认识的图形组出美丽的图案。2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践操作。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图片; 2、小棒。教学过程:一、欣赏图案1出示图案:风车 扳手 万花筒 青蛙2引导观察3小组讨论:每人分别选一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4汇报交流5小结评议6介绍图案的作用二、练一练1想一想,涂一涂看清题意,动手画一画。2摆一摆(1)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2)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动手做(三)教学目标:1利用认识的图形的特点,折出别的图形。2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折出图形,拼出图形。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图片; 2、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折一折1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先想后实践,再对比。2把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二、拼一拼1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2展示你的作品。3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试一试。三、练一练1动手剪一剪,拼出有趣的图形。2口算训练比赛。3折飞机。自己动手研究,实践制作。4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5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小组合作,交流评议。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2、 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能独立地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教学准备:投影、剪刀教学过程:一、你学到了什么看图说一说1、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小组内交流,说说学到了什么2、集体交流 问:(1)测量时应注意什么,测量长度的单位是什么(2)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3)图中的学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怎样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二、我的成长足迹与同伴说一说 我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最有趣的数学问题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先小组内互相说说,再集体交流,展示)一、练一练1、先仔细观察,说说图意独立完成2、连一连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3、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说一说各个面是什么图形,折出的像什么。4、小组合作完成。集体交流。5、小组合作,讨论后完成。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与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发挥想像 五 加与减(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发展估算和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1.图书馆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计算思维过程。2、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探索、计算过程中,计算、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并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债权人写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教具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小朋友,你们买过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书店去看看。(大屏幕出示主题情境图)2、让学生仔细看图,通过观察,你能知道什么?学生发现信息:汪汪乐园有28本,海底世界4本,淘气历险记有9本,咪咪学校有8本。3、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这么多信息,那谁能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呢?二、小组合作探究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