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教学素材选用的方法.doc
政治课堂教学素材选取的具体方法面对上述现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具体方法来选用教学素材:1、从课堂教学需求出发优化组合教学素材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生活实践的机会。”新的课程理念也要求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因此,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课堂教学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现状,对教学素材进行去粗取精,优化组合,灵敏捕捉能够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生活素材。一般选取本乡本土的,或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在时空上贴近学生、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素材,适时恰当地利用这些素材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感悟到生活处处有活例,从而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了主体参与意识。例如,在珍爱生命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搜索“校园”中的各种生命体,从自然界(校园环境)到人类(全校师生员工)再到微生物(实验室),学生热情很高,而且将生物课、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知识运用到政治课堂中,丰富了课堂素材和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感受到了生命的丰富多彩,认识到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真正含义,教学任务自然顺利达成。 2、以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合理呈现教学素材根据人脑对外界符号刺激的接受速度和深刻程度来说,文字信息不如图片信息直观迅速,图片信息不如音像动态信息更能激发人的思维,而我们的课本所提供的素材大多是文字资料,少部分是图片资料。为了增强材料的有效性,我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课本材料的呈现方式,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身边的诱惑一课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经不住校园周边流动摊点的“美食”诱惑,改变以往“说教”的方式,借用电视“法眼”栏目录制的“青春的阴霾之身边的诱惑”专题片,直观、深刻地展示了流动摊点食品的不卫生状况,有专家的食品安全鉴定,有学者、法官的科学分析,很容易得到学生们的认同,比起老师、家长的禁止性说教更有效。在认识“法轮功”邪教的危害时我将教材中关于“刘思影的悲剧”的文字性素材变成“罪恶的邪教”视频素材,直观生动地揭露了“法轮功”邪教的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的邪恶本质,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效果好。其实,教学素材的呈现方式有多种,而且各有利弊。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口述、图片、音视频、小品等形式,也可以通过游戏、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呈现,但从教学实效性的角度出发,应尽量降低教学成本,教学素材的呈现也应追求低端化原则。如图所示: 当然,教师呈现教学素材的形式并非千篇一律,而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效果合理、恰当地呈现,要重实效轻形式,尽量避免浮华滥用,尽可能地使用更为简洁明了且具良好效果的呈现形式。3、以发展学生思维为目的,分析提炼教学素材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生动教学情境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及时抓住教学素材中的矛盾点和潜在的教学价值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学素材,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思维,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归纳综合,抓住本质,提出见解,得出结论。例如:丰富多样的情绪一课教学结束时,我设置“拓展提升”环节,以漫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老奶奶与她两个儿子开店的故事(教材P65“故事素材”),引导学生思考:老奶奶的情绪表现有哪些?老奶奶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老奶奶的情绪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引导学生熟悉“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变的,是随着遭遇的事情和所处的情境不同而不同,是与人的态度有着密切联系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制造悬念,为“学会调控情绪”埋下伏笔,这样也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在七年级第九课的一节“学案”练习课上,我将一道单项选择题:4、湖南省某市一个6岁女孩由于受到虐待,多次跳楼自杀未遂,最后不堪忍受继父的辱骂、毒打、捆绑、罚跪、挨冻、受饿,终于在一次跳楼中身亡。这一事例说明( )A、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都很弱B、青少年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国家给予特殊关注C、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还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D、当前对青少年的侵害主要来自家庭方面(我认为该题选项设置欠规范)变通为一道“非选择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主设问并作出回答。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设置了以下5个问题:1、小女孩受到了来自哪方面的侵害?2、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侵害?3、我们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受到侵害?4、你怎么看待这件事?5、面对上述侵害,我们该怎么办?这5个问题的设置,统揽了整个第九课内容,前3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并没什么难度,关键是第4、5题,需要学生动脑子思考,我就让学生同桌或小组成员之间小声议论,然后做出解答。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把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将上述问题进行归类,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复习、整合第九课甚至每一课的教材知识、每个单元、整个教材的知识脉络,以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4、合理利用“生活”教学素材,促进学生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最终目的就是立足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为学生的一生奠基,这也是教育社会化的根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必须让学生走出学校和课本框框,走进社会,融入生活,积极关注、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体验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办事,促使学生学习进步,还能促使学生情感丰富,个性完善,能力提高。例如:在享受学习一课结束,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完成“手抄报”探索世界的奥妙(有学生作品),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丰富多样的情绪一课上完后,我布置课外作业结合教材P62“图片”续写故事,这不仅使教材素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让学生变换着角度理解了不同情绪对人的不同影响,有学生这样续写到:“输球后的小黄(穿黄衣服者)并没有消沉,而是认真分析失利的原因,调整心态,刻苦训练,终于在一次省级的比赛中以超常发挥轻松夺冠,并被破格入选2012年伦敦奥运会国家队员名单”尽管续写的故事情节简单,但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这位学生面对困难、挫折时的积极态度,相信他也会不断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的;在品味生活一课结束,我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去发现“美”:自然界中的美、学校生活中的美、家庭生活中的美、艺术作品中的美等等,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诗歌、漫画、陶艺、手工、摄影、手抄报等)呈现“美”,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陶冶了高尚情操,学会“品味生活”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5、立足学生内心体验,创设情境重现教学素材人是有意识、有情感、有内心世界的,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会微妙地影响和改变其学习质量。选择具有强烈情感的教学素材,通过课堂小品,情景剧表演、影像资料等形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一段具有深刻意义和思想教育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分析,让学生体验,就会在课堂上就会产生一种心心相印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在让生命之花绽放一课教学中,我选取“93岁高龄的白芳礼老人用蹬三轮拉客挣来的钱全部支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或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丛飞”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依然牵挂贫困孩子的视频素材,在场的学生沉默了,动容了,有的甚至在悄悄擦拭眼角的泪水。这种真情的流露,是靠简单的说教所难以达到的,情感作为一种中介力量,能促进知行统一,能增强意志能力,而这个教学素材成功地给了学生感动和决心,我相信在经过这样一次深刻的心灵交流后,学生会真正的明白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他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而这比空洞的说教更加真实更加有效,一个人心灵上的认同是最深层次的感悟。心理学研究成果也已表明:在情感的“共鸣”、“共振”期所给的教学,学生的可接受性最强,立足学生的内心体验来选取教学素材,重现生活中的情境,就会达到这个效果。总之,选取有效的教学素材不仅是一种新的理念,更应成为一种价值追求,成为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领者与合作者,不仅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需要着眼于学生实际,选取有效的教学素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真实践新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教学相长、优质高效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