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案桂林山水.doc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儋州市那大实验小学 吴承彪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暇、翡翠、竹筏、波澜壮阔、连绵不断等。2、技能与方法目标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感受课文语言美,从而热爱祖国秀美山川。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独特的美。三、教学准备:桂林山水风光投影片。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放投影片)同学们,请欣赏这幅优美的风景画。(生看后)这就是我国著名的号称“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景色美吗?这节课咱们就认真饱览桂林山水,看看那儿的山水为什么号称“天下第一”?(桂林山水)(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1、轻声自由读课文。(播放音乐)2、思考:课文是怎样写桂林山水的?桂林山水有什么特点?在文中画一画。3、不懂的地方记一记。(三)自读自悟自感第二自然段。1、认真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自己游览漓江水甲天下的原因。(静、清、绿的特点。)2、学生集体交流汇报,教师适度引导。3、对比感悟。(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通过对比读,体会作者通过感觉、视觉、想象三方面的亲身感受,仔细观察,并通过衬托与补充描述,使人感到真实可信,身临其境。)4、提出疑惑之处,主要是:作者在这段开头为什么先写大海和西湖的水呢?(对比描写,突出漓江水具有自己的独特美。)5、感情朗读,体验漓江水之美。6、小结学习方法:一读课文分层次(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二读课文抓特点(水的静、清、绿);三读课文学方法(衬托与补充描述)。(四)引导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1、运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分组自学讨论。讨论问题:作者抓住桂林山的哪几个特点写?作者是怎样描述桂林山的特点的?与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作比较。(先比较衬托,再具体描述。)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并提出与解决疑惑之处。3、全班感情朗读,感受桂林山独特美。4、学生用简笔画的方式画桂林山,加强渲染。(五)总体感受景色之美。1、齐读第四自然段。2、作者游览桂林山水的总体感受是什么?(理解“连绵不断的画卷”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3、再齐读。(六)总结:想对祖国美好山川和作者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体会语言之美、祖国山河秀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明确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七)口语练习。男女各选拔一名代表当导游,比一比。3(八)板书设计:桂 林 山 水 水静、清、绿 甲 天 下 人在画中游山奇、秀、险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思路儋州市那大实验小学 吴承彪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可读性很强。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写出真实可信的桂林山水画面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不仅可感受语言之美,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还能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渲染、教育。为此,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设计这一节课:第一步,通过投影创设教学情景,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在无意识中进入学习状态,为学好课文内容作好铺垫。第二步,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自学与合作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之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学习方法并学会学习,并在最后以读和画简笔画强化理解,激发起学生心中的美感,感受桂林山水的独特美,走进了作者描绘的美景之中,并从中受到渲染与教育。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训练的新课标理念。第三步,以自己对作者与祖国大好山河说心里话和用导游的方式作为教学尾声,以说促悟,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得到深化,也使学生的口头表达得到训练。总而言之,以读为主,通过投影、音乐创设情境,以画、说和合作等学习方式的穿插结合,有机地使课堂具有灵活性,不单调乏味,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语文,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训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