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机构安博尔是如何评价企业信用等级的(35页DOC).docx
-
资源ID:59027763
资源大小:197.64K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信用评级机构安博尔是如何评价企业信用等级的(35页DOC).docx
最新资料推荐信用评级机构安博尔是如何评价企业信用等级的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必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竞争。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在中国境内参与竞争,企业信用状况将成为竞争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对此,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也相继制定信用建设目标。信用无国界,要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打造国际水准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是信用制度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与刻不容缓的一环。信用评级是社会信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评级是由专门机构根据规范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估方法,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各类市场的参与者(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组织)及各类金融工具的发行主体履行各类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可信任程度进行综合评级,并以一定的符号表示其信用等级的活动,它是建立在定量基础上的定性判断。而信用评级体系的现状又是如何呢?一、对企业信用多头评、政出多门,缺乏专业化和权威性首先是来自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信用评估,涉及工商、税务、质量监督、海关、公安、劳动保障等部门,其评级主要包括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合同履行、产品质量、进出口经营、劳动保险等有关情况;其次是来自司法部门的信用评估,涉及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其评级主要反映企业经济纠纷、刑事犯罪的有关情况;第三是来自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估,涉及银行、保险、证券等部门,主要涉及金融借贷、投资风险等;第四是来自社会各方面对企业的信用评估,包括业务往来单位、一般消费者、股民等社会组织和个人;最后是企业本身的自我评级,包括企业法人、管理者、员工等。前三项我们称为“有形评估”,一般会出示评估报告(或行为记录)或发牌(证);后两项称为“无形评估”,一般不出示评估结果。就“有形评估”而言,这么多的部门、机构,各自为政,相互屏蔽。除了给评估对象多增添了几块牌(证)外,似乎没有其他作用。“运动式”的评估检查,炼就了企业“突击式”的迎合机能;你评你的,我做我的,两者毫不相干。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交易方式的变化,社会对企业的信用评级已延伸到企业及其员工行为的各个方面,客观上也就要求企业信用评级的内容应突破原有的小圈子,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企业信用评估。但多角度、全方位信用评估并不意味着是多头评估。多头评级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各异,评估结果适用范围不同。多头评级带来很多问题:首先有些评级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企业只能被动或盲目接受,甚至过多的评级造成企业不知所措,最后干脆麻木对待;其次,多头评级、各自为政,评级结果只反映与评级主体相关的内容,缺乏对企业综合、全面的信用评级;第三,多头评级致使信用资源、知识浪费,本质上是一种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也不利于评估技术水平的提高;第四,由于多头评级挤压了专业信用评估机构的生存、发展空间。信用评级的本质是对信息的识别和加工,评级机构的生命在于准确地预测信用。提高对信用信息识别的准确性和加工能力是评级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提高评估技术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提前预测目标企业的信用状况,以高质量的信用产品拓展评估市场的需求。整合工商、税务、银行、证券、保险、质检、药监、环保、海关、法院、劳动保护等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对企业进行综合信用评估。评估的目的是对被评估对象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不能仅为贷款而评级;是对被评估对象在经济交往中各种行为的认定,是鉴定其企业基本形象的工作;评估结果是评估机构向社会提供的最基本的信用产品,应向社会公示;以造成相应的社会影响,并逐渐被社会认可、接受。随着评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用评估市场将不断扩展,信用评估机构的生存、发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之所以强调信用评级就是因为目前它比征信的社会影响大。征信与评级的不同之处在于:征信的内涵是对目标企业的信用调查,调查报告只提供给委托方,不需向社会公示,社会影响小;评级是对受评企业的信用信息按照一定的评估方法、模型进行加工,是一种信用信息增值服务,评估结果服务于公众和投资机构,因此评估结果必须公示。按照信用中介服务发展的一般规律应该是现有征信后有评级。但是,我国既不可能经历美国那样漫长的市场竞争过程,靠自然的优胜劣汰取舍评估机构;又不可能让评估机构在没有明确法律规定下完全摆脱政府的干预;也不能让市场出现由于信用评估机构的无序竞争,造成信用产品的混乱和失信的局面。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填补信用管理空白,现阶段只有采用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协会监管的模式。从增强社会信用意识、考虑社会影响的角度出发,积极推动企业信用评级是有其现实意义的。积极培育专业化、权威性的评估机构。作为专业性中介组织的信用评估机构,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解决企业信用问题的组织保障,又是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从事企业信用服务的机构大体有三类:第一类是中资的企业信用服务公司;第二类是政府部门以及各商业银行系统附属的有关机构;第三类是合资、独资机构及国外公司在中国的办事处。第一、三类机构将应该是我们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对象,引进国外的,发展自己的。第二类则需要在评估市场化、第三方评估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取舍、整合。随着信用评估市场化、第三方评估程度的提高以及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非专业评估机构将逐步退出信用评估市场。从这个角度看,信用评估服务市场化应成为我国信用评估行业发展的一个长期目标。只有在逐步实现信用评估市场化的过程中,专业化、权威性的信用评估机构才会随之诞生。二、安博尔对企业信用评级注意把握五个关系1、信用管理与信用服务的关系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它的建立又将更有力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建设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关系,既要重视政府对信用管理的社会需求,也要重视企业对信用服务的社会需求,采取信用管理建设和信用服务建设并重的方针。在信用管理建设方面,至少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政府对企业信用的管理;二是政府对信用中介机构的监管;三是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在信用服务建设方面,从服务内容看,一是信用信息的提供服务;二是信用等级的评估服务,三是企业信用资源使用的服务。从服务对象看,应包括政府、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及社会信用信息用户。完善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应当包括信用管理和信用服务的功能,两者缺一不可。 2、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 从西方各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道路看,可以分为市场主导(美国)、政府主导(欧洲)、两者结合(日本)这三种模式。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政府掌握着企业的绝大部分信用信息,政府在管理企业、规范市场、宏观调控、经济环境改善等方面仍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而企业和市场的发展,总体上看,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初期,建设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但是,政府主导,不等于政府包办。政府就是要善于发挥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通过体制构建,合理定位政府、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社会信用信息用户的关系,用市场运作的方式,建设和运行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3、公益事业与补偿机制的关系 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它具有长期性和公益性,必须稳定地运行。因此,在保证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资金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它的运行成本。要使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在建设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不断发挥作用,就必须设计好它的运行补偿机制。根据企业信用信息掌握者和提供者主要为政府机构,而信用产品的使用者主要为企业经营和个人消费所用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信息采集发布与信息加工信用评级适当分离的办法,前者由政府委托事业单位,从事信息采集发布工作,免费为社会服务;后者由企业性质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从事信息加工信用评级工作,以增值的信用产品为用户提供商品服务。事业单位的信息采集发布工作,由政府财政解决经费,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从事信息加工信用评级工作,通过市场交易解决经费。这里,要特别注意建立对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要通过具体有效的措施,规范和制约信用中介服务机构,防止因片面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4、信息共享与商秘保护的关系 建立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基本目的之一,是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社会共享。信息的共享难免涉及企业不愿为人所知,尤其是竞争对手所知的商业秘密。而保护商业秘密是市场经济中基本的竞争规则之一。由此可见,建立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必须符合两个悖向的基本原则,一是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社会共享,二是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不受侵害。从法律角度讲,企业的商秘权和知情权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这种制度基础上,不可能有绝对的商业秘密;同时,商业秘密在时空范围和不同社会主体上具有不确定性,即特定的信用信息在某个时空范围、针对某个社会主体,可能构成商业秘密,而在另一个时空范围或针对另一个社会主体,可能并不构成商业秘密。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的确定,必须通过制定法律来解决。根据现实社会中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信用信息不对称,在制定信用信息披露的法律时,应采取政府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公开的原则,即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同时,要对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从前提条件、使用人、使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以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5、信用提供与信用需求的关系 目前,我国正处于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创建阶段,既存在社会信用提供不足的问题,也存在社会信用需求不足的问题。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发展的关系,是鸡和蛋的发展关系。我们既不能因社会信用需求不足,而坐视社会信用缺失不管,也要避免只考虑建设企业信用评级体系,而不管信用产品的提供和消费。现在,许多地区、许多系统纷纷上马建设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从整个社会来看,已存在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的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建成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面临着社会信用需求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所产生的信用产品,不能满足用户的信用需求,二是许多用户还没有使用信用产品的意识,三是缺乏连接信用产品提供和使用的渠道。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信用需求的培育:一方面,在建设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开发出满足用户现实信用需求的信用产品,通过企业使用信用产品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引导企业发展信用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各种连接信用产品提供和使用的渠道,强制性地消费信用产品。如企业贷款必须向银行出具中介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以此来发展社会信用需求,进而完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三、安博尔信用评级的学科基础信用评级过程是评级公司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最终形成评级观点的过程。其对未来研判的观点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取决于评级人员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而评级人员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受逻辑推理能力及知识背景影响。安博尔认为,信用评级的学科基础由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组成,所以评级人员应该是复合性知识结构的专才及特殊行业的专家。四、安博尔信用评级的信息基础庞大的科学的信息支持系统是信用评级的工作基础。信用评级所需要的信息包括受评企业的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两大类:外部的信息包括宏观经济环境、产业发展趋势、技术环境、政策和监管措施等来自受评对象外部、由评级机构独立收集的信息;内部信息包括财务及非财务数据、管理部门对财务及非财务数据的分析、未来发展的信息、管理部门和股东的信息等由受评对象提供的信息。1、宏观经济信息。企业能否盈利在很大程度上受所在国家经济状况和经济实力的影响。总体宏观经济环境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机会程度。在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时,需要收集关于经济指标如利率、汇率、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水平以及就业水平等方面的信息。需要监视的关键经济变量有:经济转型、贷款的易得性、可支配收入水平、居民的消费倾向、利率、通货膨胀率、规模经济、市场利率、政府预算赤字、国民生产总值变化趋势、失业趋势、国际市场上的美元价值、股票市场趋势、进出口因素、对不同类别产品与需求的转变、价格波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率。2、产业发展趋势信息。各行业的盈利能力及发展趋势是不同的,并且是有规律、可预测的,透过产业发展趋势信息进行行业竞争分析,可以确定行业的活力用企业在该行业内的位置、利润动因和主要风险,然后正确地评级企业动作的可持续性,并对未来的企业经营做出合理的预测。3、技术环境信息。近年来技术革新变化和新发现(如生产操作机器人化、激光技术、太空技术、计算机工种、互联网技术等)给企业带来了机会和威胁,因此必须重视技术环境的信息收集。4、法律、政策和监管信息。国家现行产业政策和其它相关政策法规是企业和金融中介机构外部经营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监管政策和具体措施的变化及其可预测性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竞争状况和发展潜力,从而对该产业受评对象未来偿付能力造成有利或不利的影响。5、财务及非财务数据。这类数据又分为两种,一是财务报表和相关的信息披露,二是管理部门用来管理企业的同层次经营数据和业绩指标。财务报表及信息披露反映了一个企业在某个时点或期间的财务情况及融资状况,从财务角度能够反映许多影响财务本身的经营活动和经营事项,便于评级人员对各种趋势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揭示企业的风险、机会及信用记录,如企业的增长情况、市场情况、成本、生产率、盈利率、流动性、贷款偿还率等;高层次的经营数据和业绩指标如销量或销价的发展趋势、雇员的数量、外购材料价格的趋势等可以用来分析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发展趋势等。6、管理部门对财务及非财务数据的分析信息。管理部门的分析资料对于理解企业数据变化的原因非常重要,管理部门直接参与经营活动,并且为了管理的目的经常对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如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不仅解释财务报表的数据及变化,解释经营数据和业绩指标及变化,而且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还进行了分析,因此,管理部门是分析性信息的最佳来源。7、未来发展的信息。这里需要设计工作底稿来摸清企业管理部门对未来的发展意图,一是关于机会和风险,二是关于管理部门的计划,三是有关经营和财务的预测数据。机会的风险导源于企业所处的产业状况及企业资产、或有债权债务、客户的集中程度。可从多种渠道了解和衡量机会和风险,包括行业和商业出版物、财务报表、经营数据等,然而,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特别有用,这是因为管理部门直接参与经营活动,并且在规划未来和管理企业时已经研究过机会和风险,而且,了解管理部门对机会和风险的看法,有助于掌握管理部门的经营意图;管理部门的计划是了解企业未来的重要指标,尽管一个企业的计划可能实现不了,但了解其大方向仍然有益,管理部门的计划是企业机会和风险的重要推动力;管理部门的预测数据有助于了解管理部门对未来的看法及其对企业的计划,收集预测数据可促使管理部门制定计划并考虑计划对财务的影响。8、管理部门和股东的信息。具体包括股东和行政管理人员的身份、背景及职业道德;大股东的身份和控股情况,引起控股情况变化的因素;关联交易方以及大股东、董事、管理人员、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与受评企业的关系。信息的来源是多渠道的,安博尔评级人员在利用相关信息时注意评级信息的质量。相关性、及时性、可靠性、可比性是评级信息质量的重要指标。(1)可靠性。信息的可靠性依赖于真实和可验证。信用评级报告应十分关注信息的可靠性。来源于受评企业的内部信息要特别得审慎分析,管理部门在谈到问题时通常不够坦率,谈到成绩时通常过于夸张,谈到未来时过于乐观。陷入困境的企业千方百计地给人一种困难并没有那么严峻的印象,都是信息不可靠的征兆或信号。较受欢迎的是经过独立审计的会计信息或经第三方鉴证的单据如税单等。(2)相关性。需要与其的有关的所用信息,包括难免不大可靠的信息,评级人员需要有能力区分可靠的信息和不太可靠的信息,需要理解不太可靠的信息在计量上的不确定性。理解不太可靠的信息在计量上的不确定性,之所以重要,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特定用户将根据信息的相对可靠性,来考虑减少对信息的依赖,二是评级信用风险时考虑信息风险。(3)及时性。需要及时了解影响企业的一些重大变动,要关心有关经济、产出和企业的最新信息,以这些信息为基础,定期地对企业的前景做出预测。(4)可比性。可比性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企业之间的可比性,二是各期间的一贯性(用于时序分析),三是报表项目间的一致性(用于财务比率分析),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一贯性,一般是5-10年,对于比较企业的经营业绩、同行业或行业间的财务状况以及把握发展趋势,非常重要。不同的企业在采用会计准则存在差异是应当允许的,只要及时指出差异并对差异做出充分说明。五、安博尔信用评级遵循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在评级过程中,必须保障评级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的真实、准确,采取一定的方法核实评级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一致性原则:所采用的评级基础数据、指标口径、评级方法、评级标准要前后一致。独立性原则:评级人员在评级过程中要保持独立性,不能受评级对象及其它外来因素的影响,要根据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独立做出评判,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客观、公正、公平地实施评级。六、安博尔信用评级方法遵循的原则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重视定性分析。从本质上讲,信用评级是一种建立在客观基础上的定性判断。因此,注重长期性、侧重于定性分析以及现金流分析是必须遵循的原则。2、动态性与静态性相配合。评级需要考察众多的政治、经济、财务因素,这些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和跟踪监测要环环相扣。3、分行业、分地区、分规模进行个性化设计。其中,行业的划分是参照国家标准,并结合,邓白氏的商业记录编码(DUNS)以及北美工业分类系统(NAICS)等国际上的分类标准进行的。七、安博尔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1、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要包括逻辑上的相关和技术上的相关两种。逻辑上的相关是指选定的指标 应具有较强的横向、纵向可比性,尽可能排除偶然或异常事项的影响;技术上的相关是指为避免指标设定时的相互抵消、相互解释的现象,利用数理统计技术剔除掉某些关联度较大的指标。如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由于相关性极强,就不宜放在同一指标体系中进行考察。2、制衡性分析各指标的设立在整体均衡的基础上突出相互的制衡性,整个指标体系要具备"此消彼长"的内在机制,提高受评企业通过调整财务数据操控整个指标体系的困难程度。3、支撑型指标体系在进行定性指标体系设计时应对有关指标进行必要的细化,建立支撑型指标体系,使下级指标与上级指标构成解释、说明的关系,使底层评级指标更具有操作性。如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就可由销售量和资产水平来进行反映。销售量和资产水平的高低无疑就是企业在行业中地位的重要反映。4、定性指标的定量考察定性分析最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其评级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评级人员的素质,不同评级人员得出的评级结果也不尽一致。而通过设定参考值、提供例证及对考察项目进行结构化的划分和界定,最大化地利用经营数据和业绩指标对定性部分进行定量考察,能最大程度地减弱上述影响,限制了评级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使评级结果更加逼近客观事实。5、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权重设置中层次分析法可以解决指标权重设置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标度和排序。在层次分析法中一般采用1-9及1、1/21/9作为重要程度(或者是偏好)的标度,该标度方法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是:对事物直觉地层次剖析和比较,以9-10级最有利于区分与判断,太细直觉判断反而会更加失真。在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标度后,就可按标度的多少进行排序比较进而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在层次分析法中权重的设置是通过引入比较矩阵进行的。在定量评级中对参评企业的进行财务分析,系统在获得基础数值后具有对上述各种财务数据和指标进行自动计算和匹配分值的功能,在操作时我们只需要录入或导入基础数值即可。在定性评级中,评级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表中的选项进行选择后,系统可自动计算出该项目的得分并加总出定性部分的得分。在评级结果子系统中,可自动完成对定性和定量两部分的加权汇总运算,并最终确定受评企业的信用等级。 总之,评级方法的科学性决定了评级结果的准确性。淡化评级方法设计中的主观色彩,制定科学的评级标准体系,更加准确、客观地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衡量。八、安博尔信用评级方法通则安博尔信用评级方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际评级公司的评级经验并紧密结合中国国情而发展起来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风险评级模型。风险评级模型通过对行业特点和企业基本经营环境的全面分析,抓住企业风险要素,联系企业经营战略和资源来评级财务指标及未来经营绩效,并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控制来保障企业风险评级的准确性、可信性和客观性。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行业整体评级体系。主要包括行业风险分析和企业经营环境分析。对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准确把握是安博尔评级体系的基础。二是企业评级体系。包括定性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特殊分析。企业评级体系的考核要素的选取一般取决于行业整体评级,因而企业评级体系是一种动态评级方法,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一)行业整体评级目前国内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行业细分化程度在加强。由于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经济各行业的特点及风险特征差异很大,因而准确把握行业特点和行业环境是决定企业信用评级是否成功的关键。1、行业风险分析。行业分析是企业信用评估的起点,具体包括行业特点分析和行业前景分析。(1)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即行业处于增长、稳定或衰退阶段。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内企业所承受的风险也不同。一般来说,处于增长阶段的行业竞争相对较弱,市场空间较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集中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上。而对于处于稳定阶段的行业,由于竞争比较激烈,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往往与产品的细分程度和成本优势有关。产品细分程度强的企业在产品市场变动较大的经营环境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可以适时根据客户需要开发新品种。而对于产品差异化程度小,品种需求规模大的市场环境,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的企业往往能在价格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2)行业的竞争状况。如高度竞争或寡头垄断等。高度竞争的市场状况一般表现为无数企业相互竞争,其中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现阶段国内房地产行业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某一房地产公司可能在某一城市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却不能在该地区或国内占据市场优势。寡头垄断在国内一般体现为政府控制较大的行业,如电信、石化、航空、铁路等行业,市场往往为少数几家公司所控制。另外,行业竞争状况的分析要特别关注行业参与者的竞争行为,如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普遍存在可能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巨大的影响。(3)行业是资本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还是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大,行业的成功要素往往与筹资渠道、现金生成能力有关。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一般利润空间不大,行业盈利能力取决于劳动力成本或劳动力市场状况。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技术创新,盈利空间很大,但市场风险较高。(4)行业进入或退出难度。行业进入的难易程度决定行业的竞争水平。如果市场障碍少,原有市场参与者的竞争优势将很快丧失。市场进入主要受规模经济性、市场营销渠道和法律法规等因素影响。行业退出的难度在信用评估中一般表现为企业的经营前景不佳,极大的行业转型机会成本对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因素。一般来说,专用设备、厂房占企业资产额较大比例的企业退出难度较大。(5)行业需求可预测的程度。产品需求可预测程度比较强的行业,行业参与者往往可以根据产品需求及其占用的市场份额来确定相应的生产规模,因而其经营风险相对较低。产品需求波动比较大、可预测性较弱的行业,行业参与者的生产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因而其经营风险较高。行业前景分析是对行业因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变化而进行的相应的趋势分析。行业细分化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行业细分将会逐步打破原有市场格局,因而行业特征也将会随之发生明显变化。此外,中国加入WTO后,政府参与国民经济的力度将会逐渐减弱,一些原受政府保护的行业将会受到较大的市场冲击。2、企业经营环境分析。企业经营环境分析是行业整体评级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社会、人口、政策和技术变化分析、行业容量分析、行业发展周期分析和影响企业经营的决定性因素分析等。(1)社会、人口、政策和技术变化。一些经营环境的变化会导致行业特征(竞争状况或盈利水平)的根本变化,如政府放弃对行业的保护、关键技术的革新等。大多数经营环境变化都会对行业带来一些影响,只是影响程度大小的差别。如人口结构、数量的变化将会对零售行业带来较大的影响,而核心技术的革新则会影响大多数的制造企业。一些新行业和处于发展阶段的行业则对政策变化相当敏感,这些行业参与者在确立市场地位时易受政策变化的影响,因而其风险程度与政策环境的稳定密切相关。(2)行业容量。中国的投资环境带有较大的政府行为。重复投资和盲目投资使得行业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一些原来利润空间较大的行业,由于投资的高度集中而使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而变得无利可图;而那些利润空间小的行业则因为投资不足而发展缓慢。就这一点而言,对行业容量的分析是信用评估中考核企业投资行为时的前提。另外,行业容量的状况与行业的竞争状况密切相关。生产能力过剩的行业竞争异常激烈,行业参与者的市场地位是信用评级的重点。而对生产能力不足的行业的评级重点则在企业发展能力上,如市场份额的增加、生产能力的提高等。(3)行业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初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在初始阶段,行业参与者为数不多,且普遍处于微利或亏损状况。在成长阶段,市场需求上升,行业参与者不断加入,竞争主要集中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上。在成熟阶段,市场空间已越来越窄,行业参与者的市场比例相对比较稳定,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份额的保持上。在衰退阶段,市场需求萎缩,产品销售量大幅下降,对处于这个阶段的企业的信用评级主要集中在行业退出或转型的难度上。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行业生命周期有逐步缩短的趋势,一些行业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的过渡并不是很明显。对这些行业的分析往往更侧重于企业的顾客导向经营策略的实施,即满足顾客特殊需要的能力。(4)影响企业经营的决定性因素。可用以考核企业的指标很多,但只有少数几个指标反映行业的决定性因素。行业整体评级的主要目的,就是依据行业特点选取考核要素,并确定各考核要素的重要程度,以准确、真实反映企业的风险特征。行业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取决于行业竞争的方式,如价格、产品质量、销售渠道及销售网络、产品概念或形象、产品细分程度、服务等。如以价格竞争为主的行业,其决定因素主要是成本控制能力;以产品质量竞争为主的行业,其决定因素可能是质量管理水平;以销售渠道及销售网络竞争为主的行业,其决定因素则可能是区域、产品销售的增长水平。(二)企业评级企业评级一般以行业整体评级所确定的考核要素为核心。评级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竞争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会计政策与财务报表质量、财务指标和特殊分析等。1、企业竞争力。竞争力主要反映在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产品的主导性和企业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等。市场份额集中反映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产品的主导性是指企业的产品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是否占有主导到位。占主导地位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很强。企业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往往反映市场垄断地位,因而具有价格影响力的企业的竞争优势极强。市场份额、产品的主导性等虽然能较好反映企业的竞争能力,然而多数企业的市场份额比较低,或者产品的差异性小,市场份额往往不能真实反映这些企业的竞争能力。较为可行的方法是评级企业维持高水平经营绩效的能力。主要评级内容有:第一,产品细分化能力。这种能力在需求变化比较大的市场环境中尤为重要。具有较大产品开发能力的企业往往能根据顾客的需要适时推出新产品,从而占领新的市场空间。第二,市场的分散程度。一般来说,市场越集中,企业经营风险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分散的市场有利于降低风险。第三,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的分散程度。有些企业的主要客户只有少数几个,虽然客户数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营管理费用,但过分依赖少数客户将使企业在价格、质量的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同时个别主要客户的流失可能给企业造成重大影响。同样,过分依赖少数几个供应商的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很高。通常企业规模并不代表企业的竞争能力。一些小企业也能控制主要市场。而处于行业衰退阶段的企业其企业规模往往会加大其行业退出难度。另外,在评级企业竞争力时,要特别注意哪些高速增长的企业。这种企业往往野心很大,其大部分资金被投向高回报的领域,因而容易受行业、市场环境的影响,经营风险很高。2、经营管理水平。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的成败往往取决于管理层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因而对管理层的评级是信用评估的主要内容。经营管理水平的评级主要包括对管理层应变能力、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层风险倾向、管理的有效性和管理层变动等方面的分析。(1)管理层应变能力。当前的企业所面临的是一个急剧变化的市场,管理层的管理方式、经营策略能否适应市场变化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僵化的管理模式将使一个好的企业逐渐失去其原有的竞争优势。在考核管理层应变能力时,主要结合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情况,着重分析企业采用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如分析是主动应对,还是被动应对;应对策略是前瞻性的,或是严重滞后的。另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是进行企业间的比较,即以同行业绩优企业采用的经营策略来作对照,如被考核企业应对策略比较迟或没有相应的应对策略,则说明管理层应变能力很差。(2)经营战略。尽管一些规模小的成功企业可能会没有系统的经营战略,多数企业的成功还是依赖于既定的经营战略。经营战略的评级方法有很多,信用评估主要侧重于企业所采用的经营战略与企业自有资源的适应性。经营战略与企业资源的关系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经营战略是充分利用原有企业资源,如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或降低未使用设备占用率。第二个层次的经营战略是对企业资源进行结构性调整,如利用现有设备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多元化经营等。第三个层次的经营战略是对企业资源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即企业整体转型。一般来说,基于企业人力、财力、厂房设备等资源优势的经营战略风险较低;而没有建立在自有资源优势基础上的经营战略风险很高,往往是注定要失败的。(3)管理层的风险取向。结合经营环境变化分析企业过去的经营活动,特别是投资活动,可以了解管理层的风险取向。管理层风险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风险特征。如管理层趋向高风险的,则我们可相信该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也是高风险的。(4)管理的有效性。并不是任何的管理决策都能被有效执行,管理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公司经营结构等。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强、协调沟通能力高往往能使其管理决策被有效执行。而一个权、责、利划分清晰的公司经营结构则能保证公司政令畅通,这一点在评估产权不清晰、行政干预过多或管理层“内耗”等企业时特别重要。(5)管理层变动。保持管理层的稳定有利于保障企业经营战略的连续性,管理层变动频繁通常反映企业经营存有较大问题,因而进一步分析管理层变动的原因是信用评估的一个重要步骤。而对于管理层相对稳定的企业,则需分析其管理方式是否僵化、经营决策是否过分依赖于某一个人或权力是否过度集中等等。如国有企业就普遍存在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通常对经营管理水平的评级主观性会很强,为较为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管理状况,信用评估企业管理评级分二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通过管理层会议形成基本判断。管理层会议上企业基本经营情况、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的综合陈述,以及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层经营管理水平。第二步,考核管理层管理绩效记录。考核内容包括现有产品结构是否合理、经营效率水平、企业竞争力的变化和主要投资项目等。(6)产品结构的合理性。维持合理的产品结构是管理层的一个重要经营目标,一般来说,某些产品会随着市场变化而逐渐失去竞争力,为维持既有的市场份额,企业必须不断更新产品结构。因此,如果在市场环境变动情况比较大的情况下,企业产品结构单一,或一直保持原有产品结构,由此往往可以推断该企业管理层应变能力弱,管理水平低。(7)经营效率水平。对于那些以价格竞争为主的行业,保持较高的经营效率水平能使企业获取成本上的竞争优势。经营效率指标包括设备使用效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往往可以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8)企业竞争力的变化。维持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管理层的主要经营目标,企业竞争力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管理上的失败。(9)主要投资项目。考核领导层选择的投资项目可以评级其风险取向。3、会计政策与财务报表质量分析。会计政策上的差异加大了企业之间财务指标比较的难度。通常,信用评估会充分考虑会计政策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并在必要的时候对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进行调整。(1)会计政策分析。主要包括合并报表依据、折旧原则、收入确认政策、利润留存政策、商誉和无形资产的确认、固定资产价值重估等方面的评级。我国的会计制度自1993年起逐步向国际标准接轨,这使得国内信用评估行业向国际接轨成为可能。随着国家新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报表的质量不断提高,财务会计监督和控制的职能已充分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反映出来。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采用的会计政策往往可以暴露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如一些建筑安装股份有限公司,按照新会计制度,其坏账准备提取比例和方法由董事会决定(一般参照国际惯例)。分析这些企业坏账提取方法,可发现其提取比例很低。进一步对照应收款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进行分析,一般可得出这些企业长时期在高估利润水平、其资产潜在损失大等结论。另外,很多国有企业账面未确认其拥有的土地使用权价值或一直未对厂房等固定资产价值进行重估,存在明显的资产低估的问题,信用评估应评级资产低估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否则将得出错误的评级结论。(2)财务报表质量分析。财务报表质量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财务报表的内在质量,即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信用评估考核财务报表的内在质量,主要是评级其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或重点关注其财务风险预警信号。内部控制制度的评级可以到企业实地抽样测试,也可以征询为其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另外,对财务风险预警信号的分析往往能够揭示财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问题。财务风险预警信号主要有:A、企业效益低下时的会计调整或年末会计调整;B、使利润大幅增加的特殊交易;C、因销售增长而异常增加的应收账款;D、因销售增长而增加的存货水平;E、进一步扩大的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差异;F、利润总额与应税利润总额的差异;G、内部交易;H、保留意见审计报告。4、财务指标分析。一般来说,财务指标能较为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水平和风险水平,因此财务比率分析一直是信用评估的重点。财务指标分析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历史时期财务指标的比较。这种分析方法对评级经营环境稳定的企业非常有效,因为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趋势能用以评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另一种是企业之间的比较。当市场变化比较大时,历史时期财务指标的比较显然不可靠。这时候可选取行业中的典型企业进行比较,从财务指标的差异中评级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