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35页DOC).docx
-
资源ID:59031139
资源大小:238.40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35页DOC).docx
最新资料推荐机 密军工全景相机研制保障条件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编号:XXXX评(2007)020XXXXX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 正 性 声 明1、XXXX具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甲级资质,本着科学、公正、公开及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评价结果负责,对委托单位提供的资料保密。2、本报告无法定代表人签字、涂改、未加盖骑缝章或复印(部分复制等)无效。3、本报告只对委托单位所提供的资料负责,本报告中的检测数据只对检测时间内所存在的实际状态负责。密 级:机 密质量控制编号:XXXX报告书编号:XXXX评(2007)020项目名称XXXX全景相机研制保障条件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评价单位XXXX法定委托代理人 X 签字:报告批准人 X 签字:报告审核人 X 签字:姓 名技术职务资质证书编号签字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报告编写人高级工程师副主任医师参加评价及检测人员副主任医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 程 师助理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目 录1、总论11.1项目背景11.2评价依据11.3评价目的31.4评价范围31.5评价内容31.6评价方法41.7评价程序41.8 质量控制52、工程分析82.1工程概况82.2选址92.3总体布局92.4生产工艺102.5新增设备及布局102.6原辅材料消耗112.7建筑卫生学122.8职业病防护设施122.9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122.10生产辅助用室13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153.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53.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63.3评价因子174.职业病危害情况现场检测184.1采样依据及检测分级标准184.2采样点选择及采样原则184.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194.4检测结果及分析194.5职业卫生调查225.控制效果评价245.1选址245.2总体布局245.3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255.4建筑卫生学265.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265.6个体职业病防护用品275.7健康监护评价285.8应急救援285.9卫生辅助用室285.10职业卫生管理285.11职业卫生专项投资286、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306.1个体防护措施306.2职业卫生防治资金307、评价结论31附件32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1、总论1.1项目背景XXX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是建设单位的责任。国家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在建设项目的试运行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切实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益,二OO七年十月三十日公司委托有限公司对其全景相机研制保障条件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年12月3日国务院国发105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9号);卫生部关于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卫监督发2006415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3号);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年5月12日国务院令第352号);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4号)。1.2.2有关评价规范及标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生部卫监发2002第63号);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1-2007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2007 第2部分:物理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室内空调至适温度(GB5701-85);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1.2.3基础及参考依据;1.3评价目的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识别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针对本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调查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是否做到三同时,检查防护设施是否按要求设计、安装、运行及运行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1.4评价范围本次控制效果评价范围为中低空全景相机研制保障条件项目所涉及的装配分厂、光学分厂、机加中心、环境实验室,并且对项目所依托的现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应急救援、职业健康体检、个人防护用品等进行调查并做出评价。1.5评价内容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设施、方案;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1.6评价方法通过对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的分析及对本项目调查,本次评价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和检测检验法对工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根据初步设计所提供的生产工艺流程及现场调查收集资料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来确定评价因子和评价单元。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副产品及所应用设备的特点,结合对本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测,确定每个单元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浓(强)度,并根据生产制度的调查,确定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计算作业人员按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程度级别。1.7评价程序有限公司接受公司的委托后,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组织评价人员对项目进行资料收集,对项目进行了初步的工程分析,确定了建设项目的评价范围、内容、规范、标准等,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在对控制效果评价方案详细审核的基础上,开展评价工作,对各生产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编制了中低空全景相机研制保障条件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具体评价技术工作程序详见图1-1。1.8 质量控制1.8.1质量监督员本次评价由XX、XX担任质量监督员。由质量监督员在评价方案、现场采样、样品分析、报告书编制等四个阶段具体选择关键控制点对控制效果评价质量进行控制。1.8.2评价方案质量控制职业卫生技术负责人组织对评价方案的内部评审。1.8.3现场采样质量控制方案检测人员现场采样前对仪器进行校准;质量监督员对现场采样进行采样记录规范性抽查监督;质量监督员对样品的运输及交接进行监督。1.8.4样品检验质量控制方案质量监督员监督检验条件和设备、检验人员是否按操作规程操作、检验流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1.8.5报告书编制质量控制方案质量监督员审核报告原始记录是否一致;质量监督员审核报告格式和结论是否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质量监督员审核报告是否符合审批程序;职业卫生技术负责人监督报告的内部评审;职业卫生质量负责人监督报告的外部专家评审。全过程质量控制详见图1-2。接受委托签定技术服务合同建设单位提供预评价报告初步设计及相关资料确定评价方案1. 收集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2. 研究与建设项目有关其它文件、技术资料3. 拟定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1、对企业现场调查2、制定监测方案并实施监测3、实验室检测分析4、数据处理及汇总汇总所有资料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提交正式报告并送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图1-1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程序图接受委托签定技术服务合同建设单位提供预评价报告初步设计及相关资料确定评价方案1. 收集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2. 研究与建设项目有关其它文件、技术资料3. 拟定控制效果评价方案评价方案评审实施评价方案1、对企业现场调查2、制定监测方案并实施监测3、实验室检测分析4、数据处理及汇总汇总所有资料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提交报告并送审检测企业及检测数据可行性、真实性的质量监督评价方案实施过程质量控制审查内部专家评审外部专家评审修改提交正式报告并送审图1-2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质量控制图2、工程分析2.1工程概况2.1.1企业基本情况XX2.1.2建设情况中低空全景相机研制保障条件建设项目由中国兵器工业规划研究院设计,本项目仅新增设备、仪器和软件,并对现有分厂进行装修,未新增建筑。2005年3月开始建设,2007年10月投入试运行。装配分厂在原分厂三层之上加高一层为137.4m2,改造原分厂内68.7m2,加高和改造的房间均重新装修,地面铺设复合木地板和防静电地板,墙面涂仿瓷涂料,顶棚吊PVC板,更换塑钢窗。光学分厂建筑面积为4160m2,改造542m2,改造部位重新装修。分厂内隔墙采用轻质隔墙,地面翻新(水磨石或自流平地面)内墙粉刷顶棚或吊顶,更换塑钢窗和免漆门。机加中心将新进的准坐标镗铣加工中心安置在原备件库库房,建筑面积为534m2。 主要改造内容为:实施抗震加固并增设生活间、外墙面涂装回力漆,内墙面涂装防盗涂料、原地面拆除,从新做细石砼地面、做轻钢龙骨吊顶,矿棉板面层,更换成塑钢窗。环境实验建筑面积732m2,改造面积为42m2,拆除原有设备,进行装修。其中光学粗磨和抛光分厂安装热风幕,机加分厂安装热风机通风。2.2选址2.2.1地形地貌XXX2.2.2气象条件XXX2.3总体布局本次科研保障项目建设,不扩大企业的原有生产能力,不新建分厂,不增加员工,不改变原有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技术方案。但需要根据产品技术发展和新增设备仪器的技术要求,对现有分厂进行局部改造和装修。本建设项目共需改造和装修面积1324.1m2。(详见附录6)2.4生产工艺2.4.1装配分厂地瞄产品工艺流程自检焊接质量焊接导电膜、热敏电阻导线自检光学庇病取光学件、金属件、标准件消辅材料 自检胶面平整、自检绝缘性能密封装配、密封窗口、壳体自检光学件装配牢固初装光学件自检气密性,密封装配,密封整体自检电气性能,自检绝缘性能电气焊接、焊接电路板、插头包装产品充氮、充以纯净氮气自检光学零件无超出技术要求的光学庇病 2.4.2光学分厂工艺流程毛坯(下料)粗磨精磨抛光检验定中心磨边镀膜入库2.4.3环境实验室盐雾腐蚀试验工艺流程关机喷雾试验调试温度放入产品加水调盐水2.4.4加工中心卧式五轴镗铣加工中心工艺流程开机主轴预热检查刀具启动程序机床启动前检查作业结束日常检查不进行加工将给倍率调至“0”位加工部件检查主轴2.5新增设备及布局本项目是在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条件和手段的前提下,重点补充新产品研制过程中设计、精密零件加工、检测和装配调试条件的不足,在企业的原有生产布局和工艺平面布置基本不变情况下增加了部分设备。 本项目建设增加总体设计分析软件及图形工作站5套,装调测试设备仪器12台,环境实验设备1台,光学加工设备4台,全切设备1台,涉及装配分厂、光学分厂、机加中心、环境实验四个车间。新增设备布置情况详见表2-1。表2-1 新增设备布置情况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台/套)位置1数控球面铣磨机光学分厂数控球面抛光机激光定心磨边机真空镀膜机分光光度计2全视场扫描模拟动态照相分辨率检测仪装配分厂稳相系统检测仪光谱辐射仪3气流式盐雾试验箱环境实验分厂4准坐标镗铣加工中心机加分厂2.6原辅材料消耗本项目所用原辅材料及年用量详见表2-2。表2-2 所用原料及年用量分厂名称工作岗位化学原料年用量装配分厂金工装配工汽油丙酮501胶二合一胶电气装配工酒精松香焊锡光擦装配工乙酸酒精乙醚密封装配工酒精硅橡胶聚硫环氧树脂胶光学分厂真空镀膜工五氧化二钽二氧化硅氟化镁激光定心磨边工XM-01冷却液数控铣磨工XM-01冷却液数控抛光工PD10抛光粉机加中心五轴加工工壳牌AdranaD2420金属加工切削液2.7建筑卫生学工厂的采暖由x市热力公司供应,保证各生产分厂的采暖供应,各分厂采暖温度均达到18OC。2.8职业病防护设施本期工程主要通风设备及运行情况见表2-3。表2-3 项目通风设备设置及运行情况设备名称型号设备位置是否三同时运行情况分体式热泵风冷水机组38RHS001-013卧式五轴镗铣加工中心是良好轴流风机35-11No.4.5密封工序是良好电气工序初装工序光擦工序新风机组YAH15-4光学分厂是良好送风机组GXF-7A2.9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X公司为明确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范围、购买、发放、使用及监督检查办法制定了X公司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管理办法执行。2.9.1劳动保护用品本项目装配分厂所发放的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劳动手套;光学分厂所发放的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劳动手套;机加中心所发放的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环境实验室所发放的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劳动手套;所有劳动保护用品均按国家的规定和标准统一购买并保证购买防护用品为合格产品,有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质量合格证和有关部门的检测报告;定期检查特种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发现失去安全效能的,立即停止使用,换发新的特种劳动保护用品。2.9.2通用劳动保护用品自行订做工作服的,要按照集团公司统一制定的服装样式、颜色、形象标识,到专业经营单位订做。订做前向安全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作服的品种、数最、金额、服装厂名等,经安全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订做;自行购买的通用劳动保护用品必须符合安全防护的要求,保证质量,防护服力求做到适用、美观、大方,严禁以时装代替劳动保护服装。以上劳动保护用品,集团公司有关职能部门及各分子公司供应部门根据有关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向安全管理部门提供本单位员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计划,并按标准发放。2.9.3使用要求X公司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办法规定进入生产现场从事生产作业,必须认真佩戴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合同工、临时工的保护用品按同类工种标准执行;外单位来集团公司培训、实习等人员,必须接集团公司规定穿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临时借用、备用的防护用品要专人保管。2.9.4 监督与检查对特种劳动保护用品的购买、发放、使用,由各分子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工会进行监督检查,集团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工会不定期地进行抽查。对购买、发放、使用不合格劳动保护用品,或者因使用不合格防护用品而造成工伤事故和经济损失的相关单位及有关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2.10生产辅助用室项目生产辅助用室种类、设施、数量见表2-4。表2-4 生产辅助用室情况表地点辅助用室种类数量(个)设施最多使用人数装配分厂卫生间3厕所、洗手池、清洁池20休息室2工具箱、桌、椅31光学分厂卫生间1厕所、洗手池、清洁池5休息室1更衣柜、桌、椅7浴室1喷头5机加中心卫生间1厕所、洗手池、清洁池5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3.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3.1.1评价单元划分以工艺特征划分评价单元,将本项目划分为:装配分厂、光学分厂、机加中心、环境实验室4个评价单元。3.1.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及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分析,对本项目各工种接触的物料详见下表3-1,其中二氧化锡及焊锡烟尘在电气装配锡焊过程由于锡被氧化产生。表3-1 项目各工种接触物料情况序号评价单元工作岗位接触物料1装配分厂金工装配汽油、丙酮、501胶、二合一胶。电气装配酒精、二氧化锡及焊锡烟尘光擦装配乙酸、酒精、乙醚密封装配酒精、聚硫环氧树脂胶、硅橡胶2光学分厂真空镀膜工其他粉尘、五氧化二钽、氟化镁、酒精、汽油、乙醚激光定心磨边工XM-01冷却液、酒精、汽油、乙醚数控铣磨工XM-01冷却液、酒精、汽油、乙醚数控抛光工PD10抛光粉、酒精、汽油、乙醚3机加中心卧式五轴镗铣加工中心壳牌AdranaD2420金属加工切削液、铝合金粉尘4环境实验室盐雾腐蚀试验箱氯化钠XM-01冷却液、PD10抛光粉、壳牌Adrana D 2420金属加工切削液的毒性及理化性质详见表3-2。表3-2 职业病危害因素理化性质及毒性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成分外观性质理化性质防护措施毒理学性质致病性XM-01冷却液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鏊合剂蓝绿色液体相对密度(水=1):1.101.15;气味:无;溶解性:溶于水;稳定不易分解无急性毒性(LD50):LD50=2000mg/kg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致病性:无致癌性:无致敏性:无PD10抛光粉氧化铈75红色粉体相对密度(水=1):7.132;气味:无;溶解性:不溶于水;稳定不易分解须带口罩急性毒性(LD50):LD50=10000mg/kg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致病性:长期吸入粉尘引起肺部组织病变致癌性:无致敏性:无壳牌Adrana D 2420金属加工切削液油性添加剂、防锈剂、防霉添加剂、抗泡沫添加剂、助溶剂、乳化稳定剂、抗氧化添加剂半透明微乳化液密度15kg/l:0.985;矿物油含量:27;PH值(3乳化液):9.1;折光仪系数:1.2。、耐硬水性、防腐性、无异味橡胶手套急性毒性(经口)LD502000mg/kg急性毒性(经皮)LD502000mg/kg致病性:无致癌性:无致敏性:无从表3-2可见,XM-01冷却液、PD10抛光粉、壳牌Adrana D 2420金属加工切削液毒性较低,且均在密闭环境中使用,对职工造成危害的可能性较小。另外评价过程中对使用501胶、二合一胶、聚硫环氧树脂胶、硅橡胶的工作岗位采集气体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析,密封装配岗位空气中主要成份包括:二叔丁基对甲酚、三十二烷、盐酸胺基脲等;金工装配岗位空气中主要成份包括:乙酰胺,2-氯、邻苯二甲酸乙酯、碘基-2-甲基壬烷等,所分析出的物质未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另外光学分厂真空镀膜操作工使用的二氧化硅年用量很少,每年仅4kg,且在密闭环境中使用,同时经非分散红外光度法检测光学分厂降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5不属于矽尘。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汽油、丙酮、乙醚、乙酸、五氧化二钽、氟化镁、粉尘有:其他粉尘,焊锡烟尘及二氧化锡,铝合金粉尘;物理因素有:噪声。3.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见表3-2。表3-2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可引起的职业病粉尘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可使粉尘在呼吸道沉积,造成肺组织病变引起尘肺、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达一定量后引起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矽肺。尘肺丙酮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然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酸中毒和酮症,皮肤长期接触可致皮炎汽油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皮肤损害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乙酸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乙醚主要作用为全身麻醉。急性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和呼吸不规则,而有生命危险。急性接触后的暂时后作用有头痛、易激动或抑郁、流涎、呕吐、食欲下降和多汗等。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长期低浓度吸入,有头痛、头晕、疲倦、嗜睡、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症。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皮肤干燥、皲裂。二氧化锡吸入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锡烟尘可发生金属烟热,先感全身无力、头痛、咽干、口内金属味和胸部压迫感,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咳嗽、气促等,继而寒战和发热。长期吸入二氧化锡烟尘可引起锡肺(锡末沉着症)。可引起皮炎。氟化镁可引起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继之震颤、昏迷,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可致眼、呼吸道和皮肤灼伤。能经皮肤吸收。长期接触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五氧化二钽本品属微毒类。对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目前无中毒病例报道。噪声主要症状是头痛、头晕、耳鸣、耳聋、心悸、睡眠障碍、血压波动、胃肠功能紊乱、女工月经失调等。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初始时表现为听觉疲劳,随时间延长,听觉疲劳逐步加重,以至听力不能恢复而致噪声性耳聋。噪声聋3.3评价因子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项目评价因子为:汽油、丙酮、乙醚、乙酸、五氧化二钽、氟化镁、二氧化锡;粉尘有:其他粉尘、焊锡烟尘、铝合金粉尘;物理因素有:噪声。同时现场检测各操作台的照明强度和各工作岗位的新风量。4.职业病危害情况现场检测4.1采样依据及检测分级标准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GBZ/T1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标准方法;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2007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2007 第2部分:物理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4.2采样点选择及采样原则根据条件保障项目中装配分厂、机加分厂及光学分厂的生产特点,以及各工作岗位中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地点分别设定采样点;每个检测点每日检测2-3次,连续检测三天,取最大检测值做为STEL值,并根据工作写实计算TWA。其中装配分厂职工接触危害因素时间根据写实最高为4小时,光学分厂与机加中心为8小时。表4-1 检测采样点、危害因素一览表序号检测单元工作岗位危害因素1装配分厂金工装配汽油、丙酮、照度、噪声电气装配二氧化锡及焊锡烟尘、照度、噪声光擦装配乙醚、乙酸、照度、噪声密封装配照度、噪声2光学分厂真空镀膜操作工总尘、五氧化二钽、氟化镁、汽油、乙醚、照度、噪声激光定心磨边操作工汽油、乙醚、照度、噪声数控铣磨操作工汽油、乙醚、照度、噪声数控抛光操作工汽油、乙醚、照度、噪声3机加中心卧式五轴镗铣加工中心操作工铝合金粉尘、照度、噪声4.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粉尘粉尘检测方法见表4-2。表4-2 粉尘物质检测方法序号检测项目检测仪器检测方法方法依据1总尘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重量法GBZ159-20042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红外光谱仪非分散红外光度法GB16248-1996有毒物质有毒物质检测方法见表4-3。表4-3 有毒物质检测方法序号检测项目检测仪器检测方法方法依据1汽油气相色谱直接进样法GBZ/T160.38-20042丙酮气相色谱溶剂解析法GBZ/T160.55-20043乙醚气相色谱直接进样法GBZ/T160.52-20043乙酸气相色谱溶剂解析GBZ/T160.59-20044五氧化二钽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法GBZ/T160.20-20045氟化镁酸度计离子选择电极法GBZ/T160.36-20046二氧化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原子光度法GBZ/T160.22-2004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检测方法详见表4-4。表4-4 物理因素检测方法序号检测项目检测仪器检测方法1噪声HS6288B型声级计现场检测2新风量Telaire7001P二氧化碳检测仪现场检测3照度计TES 1336A现场检测4.4检测结果及分析4.4.1作业场所有毒物质该项目存在的毒物主要是:装配分厂及光学分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汽油、丙酮、乙酸、乙醚、二氧化锡、五氧化二钽、氟化镁,检测结果详见表4-5。由表4-5检测结果表明:汽油、丙酮、乙酸、乙醚、二氧化锡、五氧化二钽、氟化镁等毒物STEL值及TWA值均满足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表4-5 毒物STEL检测结果及TWA计算结果评价单元检测点岗位名称毒物名称样品数(个)STEL(mg/m3)TWA(mg/m3)检测浓度标准值计算结果标准值装配分厂金工装配工汽油14丙酮14电气装配工二氧化锡12光擦装配工乙醚14乙酸12光学分厂真空镀膜操作工五氧化二钽14氟化镁14汽油14乙醚、14激光定心磨边操作工汽油14乙醚14数控铣磨操作工汽油14乙醚14数控抛光操作工汽油14乙醚144.4.2作业场所粉尘该项目存在的粉尘主要有:电气装配工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焊接烟尘、真空镀膜操作工产生的其他粉尘(经非分散红外光度法检测降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5不属于矽尘)、卧式五轴镗铣加工中心操作工产生的铝合金粉尘,粉尘检测结果详见表4-6。表4-6 企业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评价单元检测点岗位检测因素样品数(个)STEL(mg/m3)TWA(mg/m3)检测浓度标准值计算结果标准值装配分厂电气装配工电焊烟尘12光学分厂真空镀膜操作工其他粉尘14机加中心卧式五轴镗铣加工中心操作工铝合金粉尘14由表4-6企业粉尘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各评价单元粉尘浓度STEL值及TWA值均符合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相应标准值。4.4.3作业场所噪声该项目噪声检测结果详见表4-7。表4-7 噪声检测结果序号检测单元工作岗位测定结果dB(A)1装配分厂金工装配工电气装配工光擦装配工密封装配工2光学分厂真空镀膜操作工激光定心磨边操作工数控铣磨操作工数控抛光操作工3机加中心卧式五轴镗铣加工中心操作工由表4-7可见,各检测点位噪声值均不超过85dB(A),符合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4.4.4照度检测结果该项目各检测点照度检测结果详见表4-8。表4-8 照度检测结果序号检测单元工作岗位照明方式识别对象直径(mm)测定结果(勒克斯)视觉工作分类等级亮度对比大小1装配分厂金工装配工一般d>5大电气装配工一般1<d2大光擦装配工一般d>5大密封装配工一般d>5大2光学分厂真空镀膜操作工一般d>5大激光定心磨边操作工一般d>5大数控铣磨操作工一般d>5大数控抛光操作工一般d>5大3机加中心卧式五轴镗铣加工中心操作工一般d>5大由表4-8可见,所有检测点位照度值均符合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要求。4.5职业卫生调查4.5.1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调查车间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详见表4-9。表4-9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运行情况检测单元工作岗位通风方式局部微小气候风速(m/s)国家标准微小气候风速(m/s)通风新风量(m3/h)国家标准通风新风量(m3/h)装配分厂金工装配工轴流风机排风0.130电气装配工轴流风机排风0.0630光擦装配工轴流风机排风0.0930密封装配工轴流风机排风0.1530光学分厂真空镀膜操作工送风机送风新风机排风0.1430激光定心磨边操作工送风机送风新风机排风0.1630数控铣磨操作工送风机送风新风机排风0.1730数控抛光操作工送风机送风新风机排风0.1430机加中心卧式五轴镗铣加工中心操作工分体式热泵风冷水机组送风排风0.1230 由表4-9可见,各车间均采取了通风防尘毒措施,其封闭车间微小气候及每人每小时新风量均符合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4.5.2职业健康体检调查根据在2007年12月X职业病防治院对X集团的装配分厂、光学分厂、机加中心的六个工种共计49人进行职业病健康体检报告。其中结论为:无职业病、疑似职业病。5.控制效果评价5.1选址XX厂位于XX路17号,本次条件保障项目选址与相关标准规范对比检查表详见表5-1。表5-1 建设项目选址与相关标准规范对比检查表标准名称条款号条款内容建设项目分析GBZ1-20024.1.1工业企业选址需依据我国现行的卫生、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及土地利用等法规、标准和拟建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生产过程的卫生特征、有害因素危害状况,结合建设地点的规划现状,水文、地质、气象等因素以及为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需要,进行综合分析而确定。现有企业选址需依据我国现行的卫生、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及土地利用等法规、标准。4.1.2建设单位应避免在自然疫源地选择建设地点。选址非自然疫源地4.1.3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现有厂区位于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