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案(13页DOC).docx
最新资料推荐 天津磁卡舞弊案自从银广夏事件发生之后,市场对天津磁卡业绩的怀疑从来没有停止过,2002年6月6日出版的南方周末以点钞机赌注上演案中案为题对天津磁卡2001年验钞机业绩提出强烈的质疑。中国证监会调查小组于2002年6月6日进驻公司;对于南方周末的质疑,天津磁卡既不否认也不肯定,只称证监会调查完了以后,我们会发公告的,到时就知道了。2002年7月3日,公司公告称:中国证监会调查小组于2002年6月21日撤离公司,并不代表稽查结束,也不说明已经出具调查结果。2002年8月19日,天津磁卡公布了其2002年半年报,半年报显示该公司生产经营正常,实现净利润4145万元,净资产收益率3.84%,并称2002年主营收入将比去年增长30%。此举是否说明天津磁卡没事了?我们带着这个疑问研读了该公司四年来的公开信息。(如无特别指明,单位均为万元) 天津磁卡近四年半主要业绩指标 单位:万元 2001 2000 1999 1998 主营收入 61587 37671 33963 31305 主营利润 24210 16913 17260 14156 毛利率 39.31% 44.90% 50.82% 45.22% 净利润 8436 11089 14746 12847 股东权益 103766 108676 100444 54954 净资产收益率 8.13% 10.20% 14.68% 23.38% 一、应收款项、存货非正常增长 天津磁卡近年来现金流量情况 天津磁卡(600800) 2002(上) 2001 2000 1999 1998 合计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 -39831 21353 -34709 -9901 -4732 -67820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 18993 -65536 -14334 -11611 -16549 -89037 筹资活动净现金流 -5506 72220 49684 27829 17290 161517 现金净流量 -26344 28037 641 6317 -3991 4660 主营收入 18639 61587 37671 33963 31035 182895 净利润 4145 8436 11089 14746 12847 51263天津磁卡1998-2000年经营性现金流均为负数,2001年出现正数,但2001年现金流更不正常,该公司2001年实现收入61587万元,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只有42484万元,折成不含税只有36311万元,而与此同时,收到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是104230万元,就是将支付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78949万元全部扣除,净收到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也有25281万元,而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只有21353万元,该公司2001年还有一个项目是很特殊的,就是合并范围变化对现金的影响-7261万元,考虑到营业费用及管理费用的现金支出,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支出的19751万元现金,天津磁卡2001年经营性现金净额实际应该也是负数,而且金额巨大,到了2002年6月30日,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从年初的35613万元降到9268万元,2002年上半年经营性净现金流为39831万元。与此同时,2001年投资性现金净流出是6.6亿元,筹资性现金净流入8.6亿元(见图一)。请看该公司近四年半的筹资和投资流: 天津磁卡(600800) 2002(上) 2001 2000 1999 1998 合计 筹资活动净现金流 -5506 72220 49684 27829 17290 161517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 18993 -65536 -14334 -11611 -16549 -89037 其中:投资支付净现金 18621 -45430 -2784 -8547 -15800 -53940 购建长期资产支付净现金 -2675 -20241 -11769 -3243 -4560 -42488天津磁卡四年半来累计净筹资16.2亿元,该公司1998年初银行借款是1.9亿元,而到了2001年末,银行借款增加到17.1亿元,四年净增银行借款15.2亿元,1999年还曾配过股,募集资金1.8亿元;这些钱去哪里了? 根据账面反映,四年多来投资净流出8.9亿元,但是我们也无法核实这8.9亿元究竟流到哪里,如2001年投资支付现金6.4亿元,除了渤海证券的2.5亿元、北京地坛体育大厦1.7亿元和锂电池厂的0.2亿元,其它的大投资不知道还有哪一些?天津磁卡现金流量表编制水平令人困惑,以2001年合并现金流量表为例,在补充资料中,没有少数股东权益(502万元),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3442万元数据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投资收益1534万元本来应减去,结果变成加上;存货减少10188万元的计算是建立在错误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基础上,因为2001年合并范围不包括银湾房地产公司,其开发成本金湾大厦10556万元应不体现在合并资产负债表存货年初数中同,但令人奇怪的是,金湾大厦10556万元还体现在合并报表年初中,这样,天津磁卡存货由年初的28027万元降为17838万元,实际上,年初数扣除金湾大厦10556万元,只剩下16471万元,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存货不但没有减少10188万元,反而增加1367万元。可奇怪的是,最后现金流量表也会平衡。 截止2001年末,大股东及关联方仍以各种名义占有上市公司资金6亿元(包括委托贷款关联方1.6亿元和其它应收款4.4亿元)。2001年底天津磁卡曾对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应收款项作过清理,当时统计是截止2001年10月31日,共占有资金5.3亿元,清理后只剩下1.35亿元,可是年底又变成6亿元,如果再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付出的近2亿元也大都流向关联方,如今,关联方占有上市公司资金差不多近8亿元,而该公司账面净资产只有10个亿,如今看来,大股东及关联方都是一些穷亲威,很难拿出真金白银偿还上市公司欠款,这些短期投资及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令人担忧。天津磁卡与原大股东天津一轻工及其关联方如天津印刷厂等是否已真正实现三分开,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其资金频繁往来这个事实笔者怀疑即使形分但实也不分。 2002年半年报称,截止2002年6月30日,关联方涉及款项5.89亿元,对此数字要辩证分析,第一是委托贷款给关联方1.6亿元没算进去;第二是一些原是关联方,但通过股权转让使其成为非关联方占有资金没有算进去,如天津环球高新技术投资公司、天津环发房地产公司、天津磁卡国际工贸公司、天津银湾建设发展公司等,天津环球高新技术投资公司欠天津磁卡14311万元(包括应收票据6536万元,其它应收款7775万元,2001年报称还有9000万元委托理财)、天津环发房地产公司10187万元、天津磁卡国际工贸公司12691万元、天津银湾建设发展公司6997万元等,这几笔加起来就有4.4亿元;第三是一些潜在关联方以及遗漏关联方欠款也没有算进去。可以说,天津磁卡大部分债权的债务人是关联方(包括过去是关联方,现在不是关联方,其实现在不是更多可能只是一种规避策略),如此全部匡算下来,其关联方实际占有资金已超过其净资产,笔者真得担心即使天津磁卡不造假,也会被这些关联方欠款所拖垮,就象济南轻骑。 1997.12.31 1998.12.31 1999.12.31 2000.12.31 2001.12.31 2002.06.30 应收票据 10 0 0 0 8536 7864 应收账款 3629 8101 11485 12403 26294 29533 其它应收款 7455 25497 60215 96294 77957 107390 预付账款 1277 2302 8338 2617 8911 8753 应收款项 12371 35900 80038 111314 121698 153540 存货 3024 2478 6191 27564 17838 20592 应收账项与存货合计 15395 38378 86229 138878 139536 174132 主营收入 31305 37671 37671 61587 18639实际上只要看到图二,大家就知道天津磁卡财务状况已不容乐观,这几年来,天津磁卡要么被关联方掏空,要么就是业绩有重大不实。从上表可以看出,天津磁卡自1998年以来,年收入基本稳定在3.5亿元左右(2001年收入达到6.1亿元,但如果扣掉涉嫌作假的验钞机收入2.2亿元,差不多也就是3.9亿元),但应收款项和存货总体呈迅速增长趋势,从1998年初的1.5亿元增长到2002年中期的17.4亿元,但截止2002年6月30日,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和预付账款)15.4亿元,只提了0.90亿元减值准备.显然这么一点减值准备是不够的,天津磁卡的应收款项实际还应包括挂在短期投资科目的1.68亿元(委托贷款给关联方)和长期投资科目中的2.48亿元(北京地坛大厦),如果对以上应收款项按30%计提减值准备,天津磁卡潜亏就高达5亿元。 二、验钞机神话 2001年,五洲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对天津磁卡出具了带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审计意见报告,报告中称:贵公司根据与天津环球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的购销合同,将价值215,401,863.25元的静态验钞机和价值10,769,230.77元的动态验钞机销售给该公司,产品销售毛利为131,607,869.11元,占贵公司本年度合并主营业务利润的54.56%。贵公司原持有天津环球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90%的股权,2001年度经两次转股之后,至年末不再持有天津环球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的股权。 该解释性说明一方面揭示了天津磁卡占主营业务利润一半以上的验钞机销售系关联交易产生,另外一方面对天津环球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两次转股后脱离关联关系向投资者给出了重点提示。 这便是备受媒体质疑的验钞机神话,经过仔细研读天津磁卡的2000和2001年报及其公布的相关公开信息,我们不禁对此神话有如下疑问: 1、验钞机是否还在仓库里睡觉? 天津磁卡此次销售的验钞机为与第五套人民币配套的货币鉴别机具,由其参股45的子公司天津开发区中银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精仪学院共同开发。同时承接开发任务的还有天津市另一家上市公司天津戈德的子公司天津中钞戈德智能有限公司。 两个承接公司都有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参股,研制产品相继都通过鉴定,但是销售业绩大相径庭:2001年天津戈德金融机具销售收入1667万元,毛利529万,毛利率32。 2001年天津磁卡验钞机销售收入22412万元,毛利13167万,毛利率55。 注:天津戈德金融机具中除点钞机、验钞机外还包括硬币包装机等,所以真正货币鉴别机具的销售收入只会更少。 这不由让人产生疑问,对比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天津戈德,天津磁卡的验钞机何以有如此火爆的销售业绩?当然,原因似乎是不言自明,通过关联交易,由天津磁卡控股公司天津环球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将母公司生产的验钞机全部买断,从而让上市公司产生巨额的销售收入,实现巨额利润,撑起上市公司的业绩。 根据2001年中报披露,天津磁卡在上半年就已经完成了13万余台静态验钞机的销售,取得销售收入2.15亿元,而下半年实际上仅仅销售了2800台动态验钞机;公司应收账款中环球高新欠待结验钞机款22962万元,比披露的验钞机实际货款还多,说明上半年的巨额销售并未为公司带来现金流量。如此纸上富贵、突击销售和上下半年的强烈反差,更证实了该项关联交易的实质是为了粉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下半年的偃旗息鼓和半年报公布后媒体对此的强烈质疑不无关系。 现在的问题是,环球高新买断后的这些产品在哪里?是仍旧堆在仓库里还是卖出去了?从天津磁卡对环球高新作的两次股权调整分析,这些验钞机是否还在仓库里睡觉?否则天津磁卡不至于这么急匆匆把股权两次处理,最后还要在年报中强调指出,自此以后,环球高新不再是关联公司了。欲盖弥彰,更让人不禁要弄清楚股权转让真正目的所在。 2、股权转让目的何在? 2000年3月,天津磁卡出资9000万元,控股90%组建天津环球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电子信息、通讯、微电子、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投资、股权投资。 2001年6月27日,天津正信投资有限公司对环球高新增资,天津磁卡持股比例降为45。 2001年12月29日,天津磁卡与天津大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环球高新股权转让给天津大通投资,持股比例降为0。 两次股权变更,都大有深意,我们怀疑环球高新买断后的验钞机,根本就没有能够再次向市场销售,或者说仅销售了一小部分,按此情况假设,我们就能对股权变更的内在目的进行分析。 第一次降低持股比例,直接影响是环球高新不再并入公司合并会计报表,从而避免将公司苦心营造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被抵消处理,因为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于企业集团内部商品购销活动中内部购进的存货未实现对外销售情况下,应将销售企业确认的收入和购买企业增加的存货价值予以抵消,因为从企业集团的角度看,这部分存货仍以存货形式存在于集团内部,既没有实现销售收入,也没有创造利润。如果天津磁卡对环球高新持股比例不降低,将因为持股超过50而导致环球高新纳入合并报表,进而导致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苦心营造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被抵消,使半年报业绩下降50以上。 第二次转让股权,则进一步的把环球高新从关联公司名单中剔除,一个好处是不用在年报的关联方交易中列出如此晃眼的巨额利润操纵行为,避免以后年度再作类似动作时目标太大,遭人质疑;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规避了财政部2001年12月21日发布的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对其的限制。按财政部规定,关联交易实际交易价格超过商品账面价值120%的,应按商品账面价值的120%确认为收入,超过部分计入资本公积。脱离关联关系后,就不必受此约束,否则,将再也无法实现2001年上半年的验钞机神话。 上述两次股权变更,所涉金额巨大,但都未有董事会公告及股东大会决议公告,经查阅2001年报董事会工作情况,亦未涉及该两次股权变更的讨论和通过决议。 承接股权的两家投资公司也是让人疑惑,究竟看中了环球高新什么投资价值,愿意原价接单?这两家公司与天津磁卡是否还达成某种私下协议? 3、无私奉献的前任总代理? 2000年报中揭示,天津磁卡于2000年6月11日与北京纵横四海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签订代理销售新版人民币验钞机合同。依照合同,后者在国内8省市代理销售台式验钞机5万台、点钞式验钞机2万台,合同标的总价值2.21亿。为此后者需一次性向天津磁卡支付总代理费2000万元。2000年6月,天津磁卡收到代理款项并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审计师对该笔业务在审计报告中作了解释性说明。 按2001年报主营业务收入上年数,实际上2000年天津磁卡验钞机销售额仅为4万元。2001年的验钞机又全部卖断给了环球高新,这意味着纵横四海付出了2000万的代理费,却可能没有或仅作了4万元的销售,而2001年天津磁卡将所生产的验钞机卖断给其子公司环球高新,代理权事实上已丧失,却闷不作声,虽然吃了大亏,却不追索。 天下没有这么无私风险的总代理。 它大概和环球高新起的作用类似,只不过更加赤裸裸,连商品购销都免了,直接向上市公司贡献利润。不过这只是笔者猜测,实情到底如何,需要天津磁卡对此作以解释说明。 三、多项收入和资产确认可疑 2000年天津磁卡实现11089万元的净利润,但被会计师出具了保留带解释的审计意见,说明段内容如下:经审计,需要指出的是: 1、如会计报表附注五、6所述,贵公司未能核算部分应按权益法核算的子公司的投资损益,附注四、(二)、2中所示的控股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未能并入贵公司2000年度合并会计报表。 2、如会计报表附注五、23所述,贵公司将从北京金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收取的30,000,000元计入2000年度投资收益。 3、如会计报表附注七、1所述,贵公司控股子公司海南海卡有限公司在尚未取得技术成果转让权的情况下,于2000年末将收取的3笔技术转让收入55,000,000元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将委托开发费2,300,000元计入主营业务成本。 4、如会计报表附注七、2所述,贵公司将吉林天然气有限公司支付的11,000,000.00元作为软件系统及技术服务收入在合同尚在履行过程中将其计入200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 1、如会计报表附注五、22所述,贵公司将从北京纵横四海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收取的新版人民币验钞机代理费20,000,000元计入2000年度其他业务收入。 2、会计报表附注五、9所示的天津港,税区土地使用权的过户手续仍在办理中。 3、贵公司2000年12月31日合并资产负债表列示的应收帐款余额124,029,314.13元,其他应收款余额962,937,225.94元,占合并资产总额的48%,我们对其可收回性和可能对贵公司财务状况造成的影响表示关注。 会计师对天津磁卡2000年9600万元的收入出了保留意见,对2000万元的收入带了解释,除此以外,由于多家子公司投资收益不能确认(实际上这些公司基本都是亏损的)以及10.87亿元应收款项可收回性不确定性(实际上暗含减值准备计提不充分),如果考虑以上这些因素,天津磁卡2000年虚盈实亏;2001年验钞机如果被证明是假的,那等待天津磁卡将是灭顶之灾。 2000年北京地坛大厦3000万元联营收入,2001中报及年报已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作了调整;技术转让收入、软件收入及代理费收入共计8600万元有制造或提前确认收入嫌疑;2001年还因重新编制2000年合并报表而抵销以前年度产生内部销售利润1088万元,由于天津磁卡子、孙公司众多,又有独立的营销公司,我们非常担心天津磁卡内部未实现的销售利润可能远远不止1000多万元,担心的依据是2002年6月30日还有存货2.06亿元,在这2.06亿元存货中,有科技开发成本5595万元,我们不知道这开发成本是否是为开发购进的长期资产,如果不是,则根据研发费用收益化原则,这5595万元存货是否应费用化? 四、海卡神话 2000年末,在尚未取得技术成果转让权的情况下,该公司控股子公司海南海卡有限公司将委托北京永毅行贸易有限公司开发的技术成果转让,并将收取的3笔技术转让收入5500万元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将委托开发费230万元(实际支付151万元)计入主营业务成本。海卡确认这样的技术转让收入不是第一次,这家1998年成立的公司在1999年也到得一笔"人员系统管理工程成套"技术转让收入3800万元,实现利润3399万元,这家公司近三年业绩如下: 单位:万元 2002(上) 2001 2000 1999 净利润 1 -333 4341 3398如上表所示,1999、2000年海卡靠几笔暴利的技术转让收入取得了极好的收益,但2001年就从天上降入地狱,亏损333万元,我们不明白,230万元投入如何能取得5500万元收益,海卡为何会创下如此暴利神话?这些钱是到账了,可有没有又转走了?为什么暴利之后就报出亏损呢?天津磁卡旗下尽管有几十家子公司,可是没有几家盈利子公司,1999年主要子公司提及了营销公司、海卡公司,2000年加了一家博苑公司,2001年主要子公司只剩下博苑公司了,在主要子公司中称该公司盈利155万元,可在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附注中称对博苑公司投资收益为198万元,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天津磁卡大部分子公司可能早该关停并转了,这么多子公司没有效益也说明,天津磁卡还犯上了到处投资的毛病,到2001年底,天津磁卡所投资的子公司多达36家,涉及行业五花八门,其中大部分为控股性质,天津磁卡每次的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就在这36家公司中不断地选择和变动,2001年中报合并的是14家、20家不合并,到2001年年报合并的又变成9家。 五、支付职工现金及税项异常 市场一直怀疑天津磁卡业绩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其业绩有异常之处,如上述的存在疑问,除此以外,还有两点异常也值得关注: 1、支付职工现金异常 单位:万元 合并 母公司 营收 1998 2498 2251 31035 1999 3562 2978 33963 2000 4044 3206 37671 2001 3656 2600 61587我们看到,19982000年,天津磁卡营收基本在3亿多元,但支付职工的现金年年增加,从98年的2498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4044万元,而2001年天津磁卡营收是6亿多元,比2000年增长了63.48%,但支付职工的现金却从4044万元降到3656万元,公司收入与员工报酬背离原因是什么(见图三)?再看2000、2001年中报披露的数据,更令人沉思 单位:万元 中报 年报 合并 母公司 合并 母公司 2000 1396 1104 4044 3206 2001 2669 2091 3656 26002000年中报支付职工的现金只有1396万元,而年报有4044万元,"上短下长";2001年中报支付职工的现金只有2669万元,而全年只有3656万元,"上长下短"。公司支付职工现金为何如此无规律?2001年中报,母公司支付职工现金是2091万元,而全年只有2600万元,这是为什么? 2、税项异常 单位:万元 1998 1999 2000 2001 增值税 0 0 2742 9949 所得税 1926 1909 2250 其他税费 420 1869 852 合计 2346 3778 5861 9949 税费还返 0 0 0 7903这是天津磁卡近四年交税的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到,该公司1998、1999年交纳增值税竟然为0,年报里没有说增值税有优惠政策,2000年交了2742万元增值税,这是为什么?此外,2001年交了9949万元的税费,但退还了7903万元;而2001中报交了3411万元税费,没有一分税费返还;这退还的7903万元的税费是什么?有的上市公司与政府勾结做假账,上市公司虚增收入导致多交的税费由政府返还,以此来帮助上市公司从市场圈钱;这样上市公司造起假来就不要纳税,造假成本极低,天津磁卡验钞机1.3亿元毛利要交0.22亿元的增值税及0.16亿元的所得税,2001年意外拿到巨额的税费返还是否与此有关联?这笔近8000万元的税费返还究竟是怎么? 六、房地产联营迷雾 1999年,天津磁卡与北京金脉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房地产联合开发合同,以每平米2600元的价格收购北京金脉正在开发的"北京地坛体育大厦"项目三通一平成果,合同总金额24089万元。截至2001年,天津磁卡实际已投资24810万。由于2000年审计师对其将北京金脉支付的投资收益3000万当期确认收益提出了保留意见,其在年报中补充解释,该联合开发合同同时规定了保底条款,即金脉公司承诺每年向天津磁卡支付不低于20的回报,并每半年支付一次 此项交易疑点颇多,首先,年报未予披露地坛体育大厦的投资总额,仅表示以2600元/平米收购三通一平成果,合同总额24809万元。投资者无法得知天津磁卡究竟在联营合同中占了多少投资比例。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7年10月22日第6版港商投资北京热情不减中报道:港商与东城区体育俱乐部等合作,兴建地坛体育大厦,合同总投资2998万美元。 地坛体育大厦总投资也不过2.48亿元(按8.28汇率折算),天津磁卡2001年底已投入2.48亿元,这变成了天津磁卡全额投资开发这个项目了,那所谓的港商,东城区体育俱乐部,还有北京金脉房地产开发公司投入了多少?其次,联营方式到底是什么?以2600元每平米收购其三通一平成果,共计24809万元,即地坛体育大厦三通一平面积为9.5万平米。这怎么可能?那么大块地?根据北京2000年下半年土地使用权出让统计中揭示,地坛体育大厦项目占地面积7600平米,拟开发建筑面积7.2万平米。从这份数据中看出,天津磁卡2600元每平米买下的实际是地坛体育大厦的全部建筑面积,即天津磁卡在此份联营协议中承担了全部的建设资金,这正印证了上面的分析。 再次,问题的关键是这份联营合同是否为明联营,实借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说:企业法人、事业法人作为联营一方向联营体投资,但不参加共同经营,也不承担联营的风险责任,不论盈亏均按期收回本息,或者按期收取固定利润的,是明为联营,实为借贷,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应当确认合同无效。除本金可以返还外,对出资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应予收缴,对另一方则应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 天津磁卡与北京金脉的联营合同中约定了保底条款,即每年不低于20的回报,且半年定期收取一次。所以天津磁卡该笔2.4亿元的联营投资,应实为借贷行为。另外高院司法解释中还指出:保底条款违背了联营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原则,应确认为无效。联营企业发生亏损的,联营一方依保底条款收取的固定利润,应当如数退出,用于补偿联营的亏损。 如果地坛体育大厦发生亏损,或者联营出现纠纷,天津磁卡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造成出现连本金也捞不回来的情况。现在似乎就已现端倪,该保底条款并没有得到履行,2001年没有一分的投资收益回报,况且该项目刚完成拆迁,2002年才拟开工建设,又怎么可能给予回报!而且,按该业务的实际性质,该项资金支出不应按投资核算,而应改为企业间资金拆借,从长期股权投资转移到其他应收款中核算,如果是这样,则天津磁卡"其他应收款"要增加2.48亿元,并且要按账龄提取坏账准备。 七、天津磁卡今年还能实现30%增长? 天津磁卡2002年第一季报显示,实现收入10551万元,主营利润3011万元,但营业利润出现亏损,为374万元,这是为什么?原来期间费用高达3555万元,其中财务费用就高达1910万元,尽管靠股权转让收益使公司第一季报微利104万元。但这种靠非经常性损益扭亏的手法无疑是不能长久的,关联方连本金都无力偿还,可上市公司每年还是按一定利率收取资金占用费,并直接冲减财务费用,这几年天津磁卡财务费用很低甚至为红字奥妙就在于此,17.06亿元银行长短期借款(截止2002年6月30日),年利息就要1个亿,如此沉重的债务负担,不知道天津磁卡还有撑多久?8月19日公布的2002年半年报显示,天津磁卡2002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145万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75万元,经常性现金净流量为39831万元,管理层还信心十足称今年主营收入要比2001年增长30%,照此计算,下半年要实现6亿多元的销售规模,而上半年只有1.9亿元,我们不知道管理层这个预测是建立在怎么基础上的,想当年(2000年)要实现2亿元的净利润,结果扣除非常性损益后,2000年实为亏损;2001年更是以验钞机神话充当业绩主力,2002年下半年不知道又有什么法宝能实现去年全年收入额6亿多元?2002年半年报有很多令人看不懂的地方,如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1865万元,而成本只有104万元,毛收益率高达94.42%,而在无形资产中未见该项土地使用权转出,不知道天津磁卡还有多少这样的"奇货"?天津磁卡2002年第一季与第二季损益对比: 2002年16月 2002年13月 2002年46月 第二季/第一季 主营业务收入 18638 10551 8087 76.65 主营业务利润 5990 3011 2979 98.94 主营业务利润率 32.14 28.54 36.84 129.08 其他业务利润 2170 171 1999 1169.01 营业费用 754 423 331 78.25 管理费用 2968 1210 1758 145.29 财务费用 3265 1922 1343 69.88 投资收益 3671 703 2968 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