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均衡理论知识(36页PPT).pptx
回顾重要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净出口、净要素支付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 Product,简称GNP)即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得到的收入价值的总和。净要素支付=本国公民的国外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收入 GNPGDP=NFP要素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国外经济政府厂 商家 庭Y 购买要素Y 提供要素I S NXGCC+G+NXT(1)从收入角度看,家庭全部收入就是要素的报酬,它被分为C、S、T三部分。(2)从购买厂商产品即支出角度看,产出总量是C、I、G、NX四个部分。厂商的产品全部出售。(3)所以,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等于总产出。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等于总产出。所以,计算国民收入有两种基本方法:收入法和支出法。Y=C+S+TY=C+I+G+NX用总支出衡量的方法这种核算方法,是把一个国家一年期间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按购买者(需求者)支出的金额(因而也是这些产品和劳务的销售金额)分类汇总而成。GDP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分为四各部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故由此计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C 投资 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NX(即出口X进口M)。即:Y =GDP=C I G NX 总收入总收入总支出总支出用收入衡量的方法用这种核算方法,是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也就是从企业生产成本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了多少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GNP=GDP+NF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支付)国民生产净值:NNP=GNP 折旧国民收入:NI=NNP间接税 NI=劳动收入+所有者收入+租金+公司利润+净利息收入个人收入:PI=NI 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 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 均衡价格理论 均衡价格、均衡交易量 需求、需求量 供給、供給量 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均衡价格理论-需求供给分析一、基本概念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是指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需求和供给这两种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从几何上,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即均衡点)上。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即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如图所示,市场需求曲线D和市场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E点即均衡点。在均衡点E,均衡价格为,均衡数量为 。PP1P20EQDS超额供给超额需求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呢?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的状态。般说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偏离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1.需求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如由下图中的D1曲线向右平移到D2曲线的位置;反之,如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如由下图中的D1曲线向左平移到D3曲线的位置。由需求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需求量都增加或减少了。三、均衡价格的变动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由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因而,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位置移动都会使均衡价格发生变动。P0QD1P0Q1Q3Q2D2D3在供给不变的前提下,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如下图中的均衡点由E1移至E2,相应,均衡价格由P1上升至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至Q2;反之,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如下图中的均衡点由E1移至E3,相应,均衡价格由P1下降至P3,均衡数量由Q1减少至Q3。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P0QD1P1Q1Q3Q2D2D3SE1E2E3P3P2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变化引起供给增加,则供给曲线向右平移,如由下图中的S1曲线向右平移到S2曲线的位置;反之,如其他因素变化引起供给减少,则供给曲线向左平移,如由下图中的S1曲线向左平移到S3曲线的位置。由供给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供给量都增加或减少了。2.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P0QS1P0Q1Q3Q2S3S2在需求不变的前提下,供给增加,则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如下图中的均衡点由E1移至E2,相应,均衡价格由P1下降至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至Q2;反之,供给减少,则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如下图中的均衡点由E1移至E3,相应,均衡价格由P1上升至P3,均衡数量由Q1减少至Q3。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P0QS1P1Q1Q3Q2S2S3DE1E2E3P2P3供求定理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 Simultaneous ShiftSimultaneous Shift供求定理:u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引起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的变化。均衡价格随着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S1S3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变动Q3P2P1PD1Q1Q2QP3E4E3OD2E1E2uuD D:PQPQuuD D:P P Q Q uuS S:P P Q Q uuS S :P QP Q Q4P4国民收入均衡理论 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 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 国民收入的变动与调整 不管用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核算所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都是一致的,这就说明国民经济是一个基本平衡的关系。总支出总支出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 总收入和总产量总收入和总产量则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因此,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中,可以得出一个恒等式:总需求=总供给 如果AD(aggregate demand)表示总需求,AS(aggregate supply)等于总供给,则国民收入均衡为:AD=AS 理论研究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研究国民收入均衡,我们首先简单经济,即两部门经济开始。1 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两部门经济指的是只有厂商和居民户的经济,也是一种最简单的经济。在学习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时,我们假设政府和对外贸易对国民收入决定不起作用,国民收入循环流量是顺畅的,没有经济危机或生产过剩等阻滞存在,同时价格水平不变。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循环的内圈是实物形式的流动,外圈是货币形式的流动。如果居民户把一部分收入储藏起来,如果厂商在居民户的消费支出之外又获得了其他来源的投资,那么,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就增加了储蓄和投资两个因素。储蓄对于经济循环流动来说,是一种漏出,因为储蓄意味着居民户从企业得到的各种生产要素报酬的扣除,具有收缩作用。投资对于经济循环流动来说,是一种注入,因为投资意味着企业在取得居民户向企业购买商品所支付的收入之外,又取得了另外来源的收入,具有扩张作用。1.1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两部门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并得到相应的各种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向居民户提供产品与服务,并得到居民户支付的货币作为收入。这时,收入流量循环的模型是:在有了漏出与注入后,为了保证国民收入的循环流动顺利进行,可以作这样一个假定:即居民户将储蓄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又将这些储蓄贷给厂商,厂商利用货款作为投资,那么漏出量(储蓄)又回到循环流动的路线之中。如果居民用户储蓄购买厂商发行的有价证券,厂商利用证券销售的收入作为投资,其结果也是一样的。这时的收入循环流量如上图。但如果居民户不将储蓄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或不去购买厂商的有价证券;或者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将这些储户贷给厂商,那么这些储蓄便找不到循环流动之路。这时,如果厂商能从其他方面获得注入量,否则生产不可能按原有的规模进行。1.2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结构与均衡在有居民户和厂商的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供给,即AD=AS。从总需求(从总需求(ADAD)方面看,一国的国民收入是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和厂商的投资需求的总和。而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又可以用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来表示,消费支出即为消费,投资支出即为投资。故:国民收入(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 =消费+投资如果以Y代表国民收入,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则:Y=C+I,即AD=C+I 从总供给从总供给的角度看,一国的国民收入是由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可以说国民收入是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这种生产要素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报酬或收入总和,即工资、地租、利息、利润的总和来表示。这些收入又可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故:国民收入(总供给)=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总和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 =消费+储蓄 如果以Y代表国民收入,以C代表消费,S代表储蓄,则:Y=C+S,即AS=C+S两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图从左图中可以看出,从总供给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等于各种生产要素供给之和,即各种生产要素收入之和,即居民所得的工资、地租、利息、利润;从总需从总需求求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等于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和,即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之和。在这个循环中,只要居民户把他们出卖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用于购买厂商生产出来的各种产品与服务,即居民户出卖各种生产要素收入与厂商出卖各种产品与劳务所得到的收入相等,这个经济就可以以不变地规模运行下去。这样:总供给=总需求,即AS=AD,即C+S=C+I,由于C为同一个数值,则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为:S=IS=I,即漏出,即漏出=注入注入即左图中的居民户把储蓄存入金融机构,而厂商则从金融机构获得投资,如果通过金融机构把居民户的全部储蓄都转化为厂商的投资,两部门经济仍然可以正常运行。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决定国民收入均衡的力量。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表明社会上需求不足,产品卖不出去,这样价格就会下降,生产收缩,从而总供给减少,国民收入也减少。如果过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表明社会上供给不足,促使价格上升,生产扩大,从而总供给增加,国民收入也增加。如果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则生产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国民收入出于均衡状态,这时也就确定了在这种总供给与总需求水平下的国民收入大小。所以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是:总供给=总需求,或AS=AD,即C+S=C+I,即S=I这是凯恩斯主义最关键的命题,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当SI,即漏出大于注入,国民收入收缩;SI,即漏出小于注入,国民收入扩张;当S=I,即漏出等于注入,国民收入实现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图 现在我们用图来说明国民收入均衡:横轴代表国名收入,纵轴代表消费与投资。45线表示总供给等于总需求,C+I表示消费加投资线,即总需求线。C+I线与45线相交于E,这时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决定了在既定的消费与投资水平下,国民收入水平OA,在E点之左,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因此国民收入一定要增加至OA;在E点之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因此国民收入一定要减少至OA。之有在E点上,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国民收入才能实现均衡。现在用储蓄投资法来说明国民收入均衡,如右图,横轴代表国民收入,纵轴代表投资和储蓄。I为投资曲线,投资曲线与横轴平行时因为假定投资为概定,S为储蓄曲线,I与S相交于E这时S=I,决定了国民收入为OA。在E点之左,SI,国民收入一定要增加到OA;在E点之右,SI,国民收入一定要减少到OA;只有在E点上,S=I,国民收入实现均衡。储蓄投资决定国民收入图 前面我们用消费投资法、储蓄投资法来分别说明国民收入结构与均衡,它们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现在将二者结合起来,就更清楚的表示无论从哪方面都能说明国民收入均衡的实现。如下图:横轴代表国民收入,纵轴代表消费、投资与储蓄,C+I曲线与45线相交于E1,S与I相交于E2,这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为OA。S线不能向右下方倾斜,这是因为之右S增加,S线向右上方倾斜,才能有更多的储蓄转化为投资,促使国民收入增加。S线如果向右下方倾斜,说明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增加;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减少,这与国民收入均衡公式I=S是相悖的,所以S线不能向右下方倾斜。如下图:2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 三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和政府这三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是通过税收与政府支出来实现的。2.1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三部门经济中,政府通过税收与支出来与厂商、居民户发生联系。从总供给方面看,在两部门经济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之上增加了政府的供给,政府的供给得到了税收;从总需求方面看,在两部门经济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外又增加了政府需求,政府需求表现为政府支出。这时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如下图:2.2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结构与均衡从总供给方面来看国民收入是: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供给+政府供给 =工资+利润+地租+利息+税收 =消费+储蓄+税收如果以T代表税收,可以写成 Y=C+S+T 或:AS=C+S+T从总需求方面来看国民收入是: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如果以G代表政府支出,可以写成:Y=C+I+G 或:AD=C+I+G 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总供给=总需求,或,AS=AD 可以写为:C+S+T=C+I+G 两边同时消去C,可得出S+T=I+GS+T=I+G 同样,我们可以用图来说明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图中C+I+G代表总需求曲线,与45线相交于E1点,这时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决定了国民收入是OA1。I+G代表总需求曲线,S+T代表总供给曲线,它们相交于E2点,这时S+T=I+G,决定国民收入为OA2。下图中C+I+G曲线与45线相交于E1点,S+T与I+G曲线相交于E2,均衡的国民收入为OA.3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 两部门经济和三部门经济都是封闭型经济。现代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加入了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等因素,也就是说加入了世界市场,原有封闭经济国民收入均衡公式进一步扩展。3.1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四部门经济是指包括厂商、居民户、政府与世界市场的经济,被称为复杂经济或开放经济(open economy).世界市场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是,作为国外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向本国提供商品与劳务,对本国来说,就是进口;作为对本国商品与劳务的需求者,向国内进行购买,对国内来说就是出口;国外部门向本国政府缴纳关税。这时,四部门收入流量循环模型是:3.2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结构与均衡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从总供给的角度看,是在三部门经济的各种生产要素和政府的供给之外又加入了世界市场的供给。世界市场的供给对本国来说是进口,所以用进口来代表国外的供给。这样:总供给(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供给+政府供给+国外供给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税收+进口 =消费+储蓄+税收+进口如果用M代表进口,则:AS(Y)=C+S+T+M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是在三部门中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需求之外再加上国外需求。国外需求对本国来说就是出口,所以用出口来代替国外的需求。这样:总需求(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国外支出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如果用X代表出口,则:A(Y)=C+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供给总需求,即:C+S+T+MC+为同一个数值,这样:S+T+MS+T+M+因此,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是储蓄加税收加进口等于投资加政府支出加出口。这时对国民收入起收缩作用的漏出因素包括、T和M,即储蓄、税收和进口;对国民收入起扩张作用的注入因素包括I、G和X,即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加上消费实际上就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下图(上)中C+I+G+X为总需求曲线,与45线相交于E1,这时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决定了国民收入为OH1.(下)是投资-储蓄图,总需求曲线I+G+X与总供给曲线S+T+M相交于E2,决定了国民收入为OH2n下图(上)中下图(上)中C+I+G+X为总需求曲线,与为总需求曲线,与45线相交于线相交于E1,这时总供给,这时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决定了国民收入为等于总需求,决定了国民收入为OH1.(下)是投资(下)是投资-储蓄图,储蓄图,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I+G+X与总供给曲线与总供给曲线S+T+M相交于相交于E2,决定了国民收入为,决定了国民收入为OH24 国民收入的变动与调整 在前面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明决定国民收入的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国民收入变动的方向及大小。4.1 国民收入的变动注入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扩张性力量,因此注入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即注入增加将提高国民收入水平,注入减少将降低国民收入水平。左图横轴OY代表国民收入,纵轴OJ代表注入,45线表示漏出等于注入,J0,J1,J2为三条不同水平的注入线。当J0与45线相交于E0时决定了国民收入为OH0。当注入由J0减少到J1时,J1与45线相交于E1,这时决定了国民收入为OH1,OH1 OH0,说明随着注入减少,国民收入也减少了。反之,当注入由J0增加到J2时,J2与45线相交于E2,这时则决定了国民收入为OH2,OH2 OH0,说明随着注入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了。由此看出,要增加国民收入就要增加注入,即增加投资、政府支出与出口。反之,要减少国民收入就要减少注入,即减少投资、政府支出与出口。储蓄、政府税收与进口等漏出因素,对国民收入是收缩性的力量。因此,漏出的变动将引起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即漏出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减少,而漏出的减少将使国民收入增加。可以用图来说明这一道理。左图中横轴OY代表国民收入,纵轴OJ、W代表注入与漏出,J为注入线,在分析漏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时,假定J不变,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线。W0,W1,W2为三条不同水平的漏出线,W0与J相交于E0,这时绝决定了国民收入为OH0。当漏出由W0减少至W2时,W2与J相交于E2,这时决定了国民收入为OH2。OH2OH0。说明随着漏出的减少,国民收入增加了。当漏出由W0增加至W1时,W1与J相交于E1,这时决定了国民收入为OH1。OH1OH0,说明随着漏出的增加,国民收入减少了。由此看出,如果要增加国民收入就要减少漏出,即减少储蓄、政府税收与进口。反之,如果要减少国民收入就要增加漏出,即增加储蓄、政府税收与进口。节俭悖论 根据注入与漏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原理,西方经济学家得出了节俭悖论:节俭即储蓄,对个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一件坏事,因为节俭即储蓄属于漏出因素,使国民收入减少;相反,浪费即支出,对个人来说是一件坏事,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好事,因为浪费支出属于注入因素,对国民收入起扩张性作用,使国民收入增加,人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节俭悖论”(Paradox of thrift)。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家孟迪维尔写了一首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叙述了一群蜜蜂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结果社会兴旺,百业昌盛。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放弃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朴素,结果社会凋敝,经济衰落,最后被敌人打败逃散。这一结论成为宏观经济政策中刺激总需求的依据。假定国民收入已经决定为Y线,该线垂直于横轴,是一个既定的量,这时在同一国民收入水平上比较漏出水平W1、W2、W3。很明显,其中OW1漏出水平最高,OW3漏出水平最低,所以,W线越往左移,说明漏出水平越高,国民收入要减少,W线越往右移,说明漏出水平越低,国民收入要增加。4.2国民收入调节 根据前面所学的国民收入决定原理,可以对国民收入进行调节,当漏出与注入不相等的时候,可以调节漏出与注入中的各项因素使之相等,从而达到国民收入均衡。以三部门经济为例来说明国民收入的调节。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是:C+I+G=C+S+T I+G=S+T 移项可得出:I-S=T-G 式中I-S称为投资储蓄差额,T-G称为政府收支差额。可以通过调节这两个差额来使国民收入达到均衡。调节过程如下:假定:I=60,S=80,T=40,G=40,这时,I-ST-G,即60-8040-40,这时国民收入处于不均衡状态。为了使国民收入达到均衡,可以调节I-S差额,具体办法是:减少S:I-S=T-G(把S从80减少为60),60-60=40-40 增加I:I-S=T-G(把I从60增加至80),80-80=40-40 即减少S,又增加I:I-S=T-G(把I从60增加至70,把S由80减少至70),70-70=40-40 也可以调节T-G差额,具体办法是:减少T:I-S=T-G(把T从40减少至20),60-80=20-40 增加G:I-S=T-G(把G从40增加至60),60-80=30-50 即减少T,又增加G:I-S=T-G(把T从40减少至30,把G从40增加至50),60-80=30-50 当然,也还可以同时调整I-S与T-G这两个差额,同时变动这四个量,即I增加5,S减少5,T减少5,G增加5,得出:I-S=T-G,65-75=35-45,这种调节对于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管理经济是有指导意义的。1、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11月-2211月-22Tuesday,November 8,20222、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21:28:2421:28:2421:2811/8/2022 9:28:24 PM3、每天只看目标,别老想障碍。11月-2221:28:2421:28Nov-2208-Nov-224、宁愿辛苦一阵子,不要辛苦一辈子。21:28:2421:28:2421:28Tuesday,November 8,20225、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11月-2211月-2221:28:2421:28:24November 8,20226、生活总会给你另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叫明天。08十一月20229:28:24下午21:28:2411月-227、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十一月229:28下午11月-2221:28November 8,2022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2/11/821:28:2421:28:2408 November 20229、我们必须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9:28:24下午9:28下午21:28:2411月-2210、一个人的梦想也许不值钱,但一个人的努力很值钱。11/8/2022 9:28:24 PM21:28:2408-11月-221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11/8/2022 9:28 PM11/8/2022 9:28 PM11月-2211月-22谢谢大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