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XXXX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15页DOC).docx
-
资源ID:59047891
资源大小:199.24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桐庐县XXXX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15页DOC).docx
最新资料推荐桐庐县201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今年以来,我县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二季度经济延续一季度较快增长态势,增长质量较好,回升向好势头得到进一步延续和巩固。由于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县各项经济指标基数由较低点逐渐抬高,今年二季度部分指标增幅有所回落,但总体仍处于恢复性增长期。一、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5.54亿元,可比价增长12.3%,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7.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增加值23.9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10.2%。1、一产继续平稳发展,产业化经营持续优化。上半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0.58亿元,同比增长6.1%,增幅较一季度上升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完成年度目标的45.4%。产业化组织绩效提升,新认定县级龙头企业12家,产值9.2亿元,同比增长4.5%。农业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成效显著,农产品出口实现新的突破,外贸供货值4.8亿元,同比增长71.4%。粮食播种面积比去年增长14.2%。2、工业经济快速回升,运行质量持续改善。工业延续企稳回升势头,呈现强劲的恢复性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35.56亿元,增长24.4,完成年度目标的47.6%。其中规模工业销售产值165.75亿元,增长38.7,完成年度目标的51.5%。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运行质量有所提高。新产品产出成效显著,上半年新产品产值达21.34亿元,同比增长22.6%。技改政策绩效显著,纺织业和制笔业技改企业销售产值增长率均远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企业盈利能力增强,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7.10亿元,增长52.4%。3、投资实现“双过半”,三产投资拉动明显。上半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31亿元,同比增长35.0%,比去年同期提高18.1个百分点,完成年度目标的50.5%,这是近十年来投资首次实现“双过半”,其中限额以上项目投资完成43.0亿元,同比增长40.6%,比去年同期提高28.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完成24.53亿元,增长18.0%,完成年度目标的46.9%;三产投资完成24亿元,同比增长63.6%,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3%,拉动投资增长25.1个百分点。4、外贸出口逐步回稳,招商引资态势良好。外贸出口二季度增幅有所回落,但总体仍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县共完成自营出口2.58亿美元,增长19.6%,完成全年目标的46.7%。主要行业中,制笔、针纺织、箱包、皮革、食品保健品等传统产业增长明显,而机械电子行业降幅较大。招商引资态势总体良好,1-6月,全县新引进项目68个,协议引资38.49亿元,同比增长19.75%;有实际投入的招商引资项目239个,实际投入26.99亿元,同比增长33.72%,完成年度目标的54.15%。商务区签约入驻项目31个,协议总投资达35亿元。5、消费持续增长,房产新政影响显现。上半年全县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5.55亿元,同比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完成全年目标的43.1%。其中,批发业零售额3.02亿元,同比增长18.1%;零售业零售额19.41亿元,同比增长18.3%。“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活动的开展大力助推了我县限额以上零售业的快速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21亿元,同比增长61.4%,成为消费领域最大的亮点。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253.56万,比上年同期增长11.32%;社会旅游业总收入14.41亿元,同比增长9.53%。房地产新政对我县房地产市场影响显现,上半年我县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2009年全年的32.0%和40.5%,住宅销售套数下降4.0%,为2009年全年的26.3%。5月起,我县房地产市场呈现“量跌价稳”态势,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下降42.5%,销售额环比下降41.3%,6月销售面积环比下降33.5%,销售额环比下降44.6%。6、财政收入增势强劲,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1.83亿元,同比增长30.8%,其中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7.01亿元,同比增长45.5%,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23.1和34.6个百分点,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 61.0%和66.4%。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9.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0个百分点;地方税收占地税收入的比重达到73.3%,同比上升7.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金融形势总体平稳,存贷款均呈较快增长。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92.29亿元,增长24.4%,其中居民储蓄余额97.91亿元,增长17.4%,金融机构各类贷款余额151.70亿元,增长28.1%,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达36.7%。7、物价持续小幅上涨,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保持小幅上涨,CPI累计同比上涨2.2%。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除衣着类下降,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则持平,其余各类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381元,同比增长11.5%,增幅提高2.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2元,同比增长9.6%,增幅提高2.6个百分点。二、当前经济发展亟待关注的几个问题在充分肯定我县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的基础上,应该清醒的看到,下半年,我县经济运行中的一些老问题、新风险汇聚叠加,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要对当前和今后面临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有一个综合的认识。1、工业经济回升的持续性需加强关注。在产能有效恢复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下,上半年我县工业强劲回升。但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也显现了一些苗头性问题,工业经济回升的持续性需加强关注。一是相关指标回落明显。工业投资自3月以来逐月回落,5月增长率降至12.6%,虽然6月略上升达到18%,但相对于36.3%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仍显增长缓慢,工业经济后期增长动力趋弱;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自二季度开始回落,6月降至12.71%,较去年同期下降1.52个百分点,暴露了自主创新的绩效问题;二是市场价格对企业影响较大,浙江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自去年12月开始进入上升区间,持续走高。5月份,浙江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7.2%和15.8%。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购进价格的差距逐步拉大,这将增加我县加工型企业生产和投资的成本,降低利润空间。2、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较大。受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固、国内宏观政策调整、能源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等多种影响,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大。一是外需难以较快恢复。货币贬值和较高失业率等影响欧美经济复苏,消费需求短期内难以恢复。欧洲是我县第二大出口去向国,1-5月自营出口欧洲市场同步增长47.5%,拉动自营出口大幅回升。下半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将大大影响我县外贸经济。二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6月央行提出要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22日盘中汇率突破6.80关口,创下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新高。人民币的强烈升值预期,使得不少企业接单更趋谨慎,影响出口。三是面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长期压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将以多种形式表现,而且会长期存在,我县出口企业必须长期应对。四是出口企业效益不佳。当前出口企业订单恢复性增长,但优质订单较少,效益未见好转。同时CPI上行趋势明显,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外贸企业面临原材料、劳动力和运输成本上涨的压力。3、节能降耗压力仍然较大。一季度我县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且上升幅度高达2.9%,跟全年下降2.6%的目标差距较大。上半年我县单位GDP能耗预计上升1%左右,下半年工作的压力更大。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6.45亿千瓦时,增长25.0%,其中工业用电增长30.4%,第三产业用电增长26.3%。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今年年初测算若不考虑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要完成全年节能目标,全社会用电量必须控制在6%的增幅以内。如何形成全社会节能进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当前急须解决的问题。三、外部环境分析和全年经济走势判断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但基础不稳。世界经济度过了最艰难时期,复苏态势较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7月7日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4.6%,其中对中国的预测较上次提高了0.5个百分点,达到10.5%。美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势头强于预期。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较为脆弱,不稳固、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中国经济全面复苏但复杂性增加。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国经济已成功实现V型反转,并迈入稳健复苏通道。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外需增长超出预期。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但必须看到当前经济回升向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环境仍较复杂。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出于本国经济发展要求与政治压力,频繁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我国面临的贸易环境不容乐观。今年以来,国内干旱、洪涝等农业灾害频发,再加上资金的炒作,以粮食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上行压力增强,国际方面能源、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涨幅超出预期,我国输入型通胀风险提高,社会通胀预期不断强化。 我县经济预计呈现“前高后低、逐步回稳”态势。综合分析国际国内环境,从指标分析,当前我县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呈高增长态势,既显示国内外环境有所改善,也体现我县经济回升动力有所增强,但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受2009年经济增长“翘尾因素”影响。随着下半年基数的逐步抬高,增幅会有所回落,但仍可保持较高水平。预计2010年我县经济将延续去年的回升态势,总体上呈现“前高后低,逐步回稳”态势,一季度GDP增长13.3%预计是本年经济增长的高点,全年经济预计增长10.5%左右。四、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建议当前是形成桐庐经济新优势和新的增长点的战略机遇期,总体运行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创造了有利条件,要把要素和力量集聚到推动转型促发展上来,更加关注增长动力的转换和增长基础的构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1、着力加快工业经济转型,营造发展新优势。一是推进企业品牌建设。贯彻落实桐庐县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发展优势品牌,提高龙头带动作用,选择一批市场知名度高的优势企业,鼓励其扩大创牌效应,增加品牌附加值,提高品牌经济(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重点打造和提升分水制笔、横村针织、富春江镇水电设备制造、蜂产品之乡等区域品牌,发挥其在我县经济转型升级和品牌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品牌项目培育库,完善品牌评选机制。开展桐庐知名商标和桐庐名牌评选活动,建立品牌培育项目库。二是加快发展块状经济。在政策引导方面重点引导企业升级提高现有产品。以产品协作为纽带,引导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培育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产业集群。出台实施医疗器械行业、发电设备制造业的“一厂一策”,进一步培育发展壮大,打造成桐庐的支柱产业。建立对块状经济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力度。三是壮大发展主体。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实行资本联合、资产重组和营销联盟,组建行业旗舰型企业集团,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行业龙头地位、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力争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5家以上;深入实施上市公司梯度培训计划,大力扶持协助企业上市。重视成长型企业发展,培育5070家微小企业进入规模企业。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企业”行动计划,力争“三年任务两年完成”,鼓励企业创新销售模式和外出参展,努力实现政企联手共拓市场。整合完善现有产业扶持政策,深化拓展服务企业各项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工业经济问题协调例会制度和县领导联系重点工业企业等制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2、强化“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一是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研究出台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办法,着力规划建设县城迎春南路商务区、开发区科创园区、凤川物流园区等服务业集聚区,在用地、财政和招商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下阶段重点推进迎春南路商业街建设,健全完善商务区招商机制和招商政策,加大商务区招商推介力度,着力引进现代商贸商务、服务外包、信息咨询等项目,培育研发设计、金融服务、休闲购物、高档餐饮等特色楼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税源经济。二是强化公共平台建设。根据产业转型升级要求,重点在科技、物流、金融、信息等领域选择几个公共服务平台加以培育,重点抓好一批行业联动、资源共享、层次较高的公共服务平台。着重依托“中国笔类出口基地、中国针织名镇、中国水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等富有桐庐产业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金字招牌,吸引各类产品展会、大型会议和赛事来我县举办。三是促进消费增长。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休闲氛围,推进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优化消费环境,大力推进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培育骨干企业,拓展企业服务功能,完善流通网络。加快信息化建设,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信息消费。发展消费信贷,增加个人信贷品种和形式,拓宽消费信贷领域,促进居民储蓄向消费转化,加快促进消费提升。组织开展以“诚信经营、放心消费”为主题的美食节、购物节、宣传周等特色营销活动,鼓励名优特新产品开展各种联展联销。3、加速外贸方式转变,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一是抓服务外包。充分利用杭州市居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第一方阵的有利形势,深度挖掘服务外包龙头企业,指导服务外包业务,招引服务外包项目;大力招引外贸公司来我县落户,鼓励外贸生产企业将出口供货改为自营出口或通过我县外贸公司出口。二是做好进口促进工作。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尤其是高科技、竞争力强、附加值大的产品。加快对进口的技术和关键设备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三是优化提升外贸服务。修订完善新一轮开放型经济扶持政策,2010政策扶持力度不低于2009年,尤其加大对传统出口产业、重点外贸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政府、商会和企业三方资源共享,共建“中国笔类出口基地”,提升我县制笔出口业的外贸知名度和影响力;强化出口信用保险,通过培训、走访、座谈会等方式,加大出口信用保险的宣传力度,结合信保公司的简易投保方式,政府组团参保,扩大出口信保面,防范国际贸易风险。4、推进项目建设增速增效,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一是进一步加强项目储备工作。以“十二五”规划为契机,着力谋划一批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牵动作用的重大项目,不断充实和完善项目储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把我县的重大项目列入上级政府规划,为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政策、资金支持奠定基础。以“园区整合提升年”活动为契机,优化投资结构,注重产业项目的培育、引进和发展,加大园区投入,提升项目承载力。二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和管理。以“项目推进督查年”为载体,围绕签约项目快开工、在建项目快竣工、竣工项目快投产为目标,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推进项目建设,重点督促两个计划中未开工项目、新引进项目、具备开工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充分发挥县领导联系项目制度,更加注重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困难的及时协调解决。进一步提高各项目责任单位项目推进的意识,强化督查和通报。对年初排出的10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力争开工率和竣工率分别达到80%和40%。三是强化要素保障。通过争取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复垦等多种渠道筹措用地指标,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科学调度财政资金,确保项目和资金的有效对接。加强对融资平台和政府债务的监管,防范财政债务风险。5、加大整治力度,攻坚节能减排。一是推进建汰并举的节能减排格局。全面推进热电联厂等20个县级以上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重点节能项目的建设,加快对4吨/时以上的燃煤锅炉开展脱硫(节能)改造,积极推广水煤浆、链条炉分层燃烧等节能技术,同时加大结构节能力度,争取淘汰10000KVA的S7以下变压器,并加强固定资产的节能评估审核,从源头控制高能耗项目的进入。二是强化节能减排工作的督查监管。加强对县经济开发区、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实行严厉的奖惩制度,加强节能降耗的统计和监测,进一步建立健全统计指标体系,对各项指标实施全面监测,对实施“双评价”的单位实行季度媒体公布,接受舆论监督,并定期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努力形成全民节能的社会氛围,以节能知识“六进”、桐庐节能简报和中心广场科普宣传专栏等为主平台,结合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积极营造全社会污染减排的良好氛围。联动开展节能技术(产品)、节能知识的推广宣传,积极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管理水平,以多举措做好国家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让社会节能。附表一:2010年上半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计量单位1-6月完成情况年度目标完成进度(%)绝对值较2009年同期增长率(%)较2008年同期增长率(%)绝对值增长率(%)1全县生产总值亿元75.5412.3194.461038.8其中:服务业增加值亿元23.910.259.411440.22全社会工业销售产值亿元235.5624.418.9494.9784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亿元165.7538.731.8 321.66851.5 3农业总产值亿元10.586.19.5 23.29845.4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50.313557.1 99.671350.5 其中:工业投资亿元24.531830.3 52.25646.9 5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234041.528.1 11309820.7 6自营出口亿美元2.5819.6-12.8 5.53646.7 7财政总收入亿元11.8330.840.7 19.41061.0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7.0145.561.5 10.551166.4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5.5518.413.2 59.341543.1 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21729.618.0 23752951.2 10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元638111.521.8 11347956.2 附表二:上半年杭州地区七县(市、区)经济运行情况表单位:%序号指标(同比增长率)萧山余杭临安富阳建德淳安桐庐位次1GDP2服务业增加值3农业总产值5.54.87.56.26.16.46.144规模工业总产值26.22338.524.131.520.237.325规模工业销售产值25.524.438.925.630.716.938.726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23.623.138.125.411.320.240.617限上工业投资14.422.725.323.51.15.017.248财政总收入21.023.425.523.8-0.842.330.829地方财政收入26.845.139.027.514.637.245.5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19.719.018.516.519.718.46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11.611.510.010.111.39.671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612.111.811.411.59.111.54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