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式(108页PPT).pptx
-
资源ID:59055168
资源大小:547.51KB
全文页数:108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式(108页PPT).pptx
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差异比较政策释义差异比较纳税调整方法阐要江苏国瑞兴光税务师事务所中国税务视野网主讲人简介:n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高级会计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江苏省委会经济与法律工作委员会委员。n现任江苏国瑞兴光税务师事务所所长、江苏国瑞兴光税务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康缘药业等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n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总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注册税务师协会理事。长期受聘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及其部分地方协会,以及南京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交大等多家高校。n出版个人专著有小型企业审计实务、会计与税法差异比较及纳税调整、企业重组的会计处理与纳税处理、个人所得税最新政策解析与纳税筹划、新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填报指南及政策解析、新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间的差异调整与纳税申报等,主编、参编教材九部。共在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等刊物发表会计、审计、税务类专业文章约两百篇,并多次获得科研奖励。n现任多家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税务顾问。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一)收入确认的基本原则n条例第九条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国税函国税函200887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的通知n除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销售收入的确认,必须遵循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n(一)企业销售商品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确认收入的实现:n 1.商品销售合同已经签订,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n 2.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n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n 4.已发生或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二)符合上款收入确认条件,采取下列商品销售方式的,应按以下规定确认收入实现时间:n1.销售商品采用托收承付方式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n2.销售商品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n3.销售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在购买方接受商品以及安装和检验完毕时确认收入。如果安装程序比较简单,可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n4.销售商品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三)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的,销售的商品按售价确认收入,回购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有证据表明不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如以销售商品方式进行融资,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应在回购期间确认为利息费用。n(四)销售商品以旧换新的,销售商品应当按照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回收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企业在各个纳税期末,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进度(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n(一)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n1.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n2.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n3.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二)企业提供劳务完工进度的确定,可选用下列方法:n1.已完工作的测量;n2.已提供劳务占劳务总量的比例;n 3.发生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n(三)企业应按照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劳务收入总额,根据纳税期末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纳税年度累计已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后的金额,确认为当期劳务收入;同时,按照提供劳务估计总成本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纳税期间累计已确认劳务成本后的金额,结转为当期劳务成本。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国税函200998号:n关于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和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的确认 新税法实施前已按其他方式计入当期收入的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在新税法实施后,凡与按合同约定支付时间确认的收入额发生变化的,应将该收入额减去以前年度已按照其它方式确认的收入额后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收入。上文与条例第十七条至二十三条关系的分析。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国税函 201079号:n根据实施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交易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中,如果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根据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出租人可对上述已确认的收入,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二)关于视同销售(二)关于视同销售n条例第二十五条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国税函201079号:n1、关于债务重组收入确认问题。企业发生债务重组,应在债务重组合同或协议生效时确认收入的实现。n2、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n注:如果为损失,省国、地税解释均可税前扣除。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3、关于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收入确认问题企业权益性投资取得股息、红利等收入,应以被投资企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作出利润分配或转股决定的日期,确定收入的实现。被投资企业将股权(票)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转为股本的,不作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息、红利收入,投资方企业也不得增加该项长期投资的计税基础。n思考:如果以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呢?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国税函2008828号):号):n一、企业发生下列情形的处置资产,除将资产转移至境外以外,由于资产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可作为内部处置资产,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相关资产的计税基础延续计算。n(一)将资产用于生产、制造、加工另一产品;n(二)改变资产形状、结构或性能;n(三)改变资产用途(如,自建商品房转为自用或经营);n(四)将资产在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之间转移;n(五)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形的混合;n(六)其他不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二、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n(一)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n(二)用于交际应酬;n(三)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n(四)用于股息分配;n(五)用于对外捐赠;n(六)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n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三、企业发生本通知第二条规定情形时,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国税函2008875号:n企业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的,不属于捐赠,应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三)关于折扣与折让n国税函2008875号:n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价格上给予的价格扣除属于商业折扣,商品销售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n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属于现金折扣,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作为财务费用扣除。n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的减让属于销售折让;企业因售出商品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属于销售退回。企业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应当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四)关于财政性补贴资金收入 n财税2008151号:n(一)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n(二)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n(三)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报领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财政补助收入,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国税函国税函200918号号;n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广西合山煤业施条例规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广西合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取得的未来煤矿开采期间因增加有限责任公司取得的未来煤矿开采期间因增加排水或防止浸没支出等而获得的补偿款,应确排水或防止浸没支出等而获得的补偿款,应确认为递延收益,按直线法在取得补偿款当年及认为递延收益,按直线法在取得补偿款当年及以后的以后的10年内分期计入应纳税所得,如实际开年内分期计入应纳税所得,如实际开采年限短于采年限短于10年,应在最后一个开采年度将尚年,应在最后一个开采年度将尚未计入应纳税所得的赔偿款全部计入应纳税所未计入应纳税所得的赔偿款全部计入应纳税所得。得。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财税200987号:n对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n(一)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n(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n(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国税函2009118号:n对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应按以下方式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n(一)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用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其搬迁或处置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二)企业没有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应将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n(三)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n(四)企业从规划搬迁次年起的五年内,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暂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五年期内完成搬迁的,企业搬迁收入按上述规定处理。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与财税200761号文的比较分析。一、计税收入的确认、分类与计量n国税函201079号:n关于免税收入所对应的费用扣除问题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企业取得的各项免税收入所对应的各项成本费用,除另有规定者外,可以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一)税前扣除的原则与内容n1、税前扣除的原则n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n2、税前扣除内容的类别n据实扣除;n限额扣除;n不得扣除。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二)工资及三项经费税前扣除的新规定 n条例第三十四条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n前款所称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条例:n 第四十条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n第四十一条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n第四十二条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国税函20093号:n实施条例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二条所称的“工资薪金总额”,是指企业按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和,不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工资薪金,不得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限定数额;超过部分,不得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也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所称的“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n(一)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n(二)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n(三)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n(四)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n(五)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n(一)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二)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n(三)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财企2009242号:n一、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以下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n(一)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职工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暂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职工疗养费用、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或未办职工食堂统一供应午餐支出、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防暑降温费等。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二)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集体宿舍等集体福利部门设备、设施的折旧、维修保养费用以及集体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人工费用。n(三)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助、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n(四)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包括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及离退休人员其他统筹外费用。企业重组涉及的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按照财政部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9117号)执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n(五)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以及符合企业职工福利费定义但没有包括在本通知各条款项目中的其他支出。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二、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不再纳入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职工福利费管理;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企业发生的相关支出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但根据国家有关企业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统一规定,不得再为职工购建住房。n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问题:n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是否进福利费?n外聘人员工资或劳务报酬可否提取福利费?n过节费、组织员工旅游支出;n住房补贴、交通补贴;n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等;n误餐补贴;n食堂等房屋折旧、维修费用。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企便函200933号:n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84号)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向退休人员发放的补助不得税前扣除。退休人员取得的上述补助应按规定扣缴个人所得税。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企业因解除劳动关系向职工支付的经济补偿、生活补助等支出,应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收取和交纳的各种价内外基金(资金、附加)和收费征免企业所得税等几个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22号)第三条规定,按劳动部关于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支付给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国税函200998号:n关于以前年度职工福利费余额的处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264号)的规定,企业2008年以前按照规定计提但尚未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2008年及以后年度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首先冲减上述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不足部分按新税法规定扣除;仍有余额的,继续留在以后年度使用。企业2008年以前节余的职工福利费,已在税前扣除,属于职工权益,如果改变用途的,应调整增加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企业职工报销私家车燃油费的企业所得税问题。n1.2008年1月1日(不含)以前,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相关费用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305号)规定,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在规定的标准内,为员工报销的燃油费,均属于企事业单位的工资薪金支出,应一律计入企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额,按照计税工资或工效挂钩工资标准进行税前扣除。n2.2008年1月1日(含)以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规定,企业为员工报销的燃油费,应作为职工交通补贴在职工福利费中扣除。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第二条规定,企业采用报销私家车燃油费等方式向职工发放交通补贴的行为,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扣除标准由当地政府制定,如当地政府未制定公务费用扣除标准,按交通补贴全额的30%作为个人收入扣缴个人所得税。n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第二条规定,企业向职工发放的通讯补贴,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扣除标准由当地政府制定,如当地政府未制定公务费用扣除标准,按通讯补贴全额的20%作为个人收入扣缴个人所得税。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国税函200998号:n关于以前年度职工教育经费余额的处理对于在2008年以前已经计提但尚未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余额,2008年及以后新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应先从余额中冲减。仍有余额的,留在以后年度继续使用。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三)长期资产折旧、摊销税前扣除政策解析n国税函200998号:n关于已购置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和折旧年限的处理问题新税法实施前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企业已按原税法规定预计净残值并计提的折旧,不做调整。新税法实施后,对此类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可以重新确定其残值,并就其尚未计提折旧的余额,按照新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减去已经计提折旧的年限后的剩余年限,按照新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计算折旧。新税法实施后,固定资产原确定的折旧年限不违背新税法规定原则的,也可以继续执行。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国税发200981号:n(一)企业过去没有使用过与该项固定资产功能相同或类似的固定资产,但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该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短于实施条例规定的计算折旧最低年限的,企业可根据该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本通知的规定,对该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加速折旧的方法。n(二)企业在原有的固定资产未达到实施条例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前,使用功能相同或类似的新固定资产替代旧固定资产的,企业可根据旧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年限和本通知的规定,对新替代的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加速折旧的方法。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企业拥有并使用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条件的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得变更。n企业确需对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加速折旧方法的,应在取得该固定资产后一个月内,向其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以下简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国税函201079号:n关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计税基础确定问题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款项尚未结清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待发票取得后进行调整。但该项调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财税20081号:n企事业单位购进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国税函200998号:n新税法中开(筹)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企业在新税法实施以前年度的未摊销完的开办费,也可根据上述规定处理。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国税函201079号:n企业筹办期间不计算为亏损年度问题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的年度,为开始计算企业损益的年度。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之前进行筹办活动期间发生筹办费用支出,不得计算为当期的亏损,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第九条规定执行。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四)关于管理费与服务费的税前扣除n条例第四十九条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母子公司间提供服务支付费用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86号)n一、母公司为其子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提供各种服务而发生的费用,应按照独立企业之间公平交易原则确定服务的价格,作为企业正常的劳务费用进行税务处理。n 母子公司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价款的,税务机关有权予以调整。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二、母公司向其子公司提供各项服务,双方应签订服务合同或协议,明确规定提供服务的内容、收费标准及金额等,凡按上述合同或协议规定所发生的服务费,母公司应作为营业收入申报纳税;子公司作为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二、母公司向其子公司提供各项服务,双方应签订服务合同或协议,明确规定提供服务的内容、收费标准及金额等,凡按上述合同或协议规定所发生的服务费,母公司应作为营业收入申报纳税;子公司作为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三、母公司向其多个子公司提供同类项服务,其收取的服务费可以采取分项签订合同或协议收取;也可以采取服务分摊协议的方式,即,由母公司与各子公司签订服务费用分摊合同或协议,以母公司为其子公司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实际费用并附加一定比例利润作为向子公司收取的总服务费,在各服务受益子公司(包括盈利企业、亏损企业和享受减免税企业)之间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合理分摊。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四、母公司以管理费形式向子公司提取费用,子公司因此支付给母公司的管理费,不得在税前扣除。n五、子公司申报税前扣除向母公司支付的服务费用,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与母公司签订的服务合同或者协议等与税前扣除该项费用相关的材料。不能提供相关材料的,支付的服务费用不得税前扣除。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号)n一、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不超过以下规定比例和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计算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在发生当期和以后年度扣除。n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除符合本通知第二条规定外,其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为:n(一)金融企业,为5:1;n(二)其他企业,为2:1。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二、企业如果能够按照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提供相关资料,并证明相关交易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或者该企业或者该企业的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的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其实际支付给境内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n三、企业同时从事金融业务和非金融业务,其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应按照合理方法分开计算;没有按照合理方法分开计算的,一律按本通知第一条有关其他企业的比例计算准予税前扣除的利息支出。n四、企业自关联方取得的不符合规定的利息收入应按照企业自关联方取得的不符合规定的利息收入应按照有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条例第三十八条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n(一)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n(二)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n由此而引发的企业向个人借款能否税前扣除的讨论。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国税函2009312号:n凡企业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其应缴资本额的,该企业对外借款所发生的利息,相当于投资者实缴资本额与在规定期限内应缴资本额的差额应计付的利息,其不属于企业合理的支出,应由企业投资者负担,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n具体计算不得扣除的利息,应以企业一个年度内每一账面实收资本与借款余额保持不变的期间作为一个计算期,每一计算期内不得扣除的借款利息按该期间借款利息发生额乘以该期间企业未缴足的注册资本占借款总额的比例计算,公式为:n企业每一计算期不得扣除的借款利息该期间借款利息额该期间未缴足注册资本额该期间借款额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企便函200933号:n利用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对外投资,利息资本化问题;用以后年度的借款偿还以前年度的投资款,以后年度的借款利息的资本化问题。n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84号)第三十七条及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纳税人为对外投资而借入的资金借入的资金发生的借款费用,应计入有关投资的成本,不得作为纳税人的经营性费用在税前扣除。用以后年度的借款偿还以前年度的投资款,以后年度的借款利息按上述规定也应资本化。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国税函2009777号 n一、企业向股东或其他与企业有关联关系的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第四十六条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号)规定的条件,计算企业所得税扣除额。n二、企业向除第一条规定以外的内部职工或其他人员借款的利息支出,其借款情况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其利息支出在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根据税法第八条和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准予扣除。n(一)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贷是真实、合法、有效的,并且不具有非法集资目的或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n(二)企业与个人之间签订了借款合同。n 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五)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解析n财税200929号:n手续费及佣金税前扣除的条件,至少包括:n A 企业实际发生的;n B 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关的;n C 需要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n D 签订合同或协议的单位或个人应该具有“中介服务”的经营范围以及中介服务资格证书;n E 签订合同或协议的单位或个人,不包括交易双方及其雇员、代理人和代表人等。n支付的手续费及佣金数额,不得超过所签订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的收入金额的5%;支付手续费及佣金的形式,除委托个人代理外,不得以现金等非转账方式支付。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六)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与广告费n国税发200084号文的规定;n国税发200482号文的规定;n新税法的规定;n条例第五十四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第(六)项所称赞助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种非广告性质支出。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国税函2008159号的规定:n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合并计算,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这主要考虑:n一是许多行业反映,业务宣传费与广告费性质相似,应统一处理;n二是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是企业正常经营必须的营销费用,应允许在税前扣除;n三是广告费具有一次投入大、受益期长的特点;n四是目前我国的广告市场不规范,有的甚至以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实行每年比例限制扣除,有利于收入与支出配比,符合广告费支出一次投入大、受益期长的特点,也有利于规范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财税200972号:n1.对化妆品制造、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下同)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n2.对采取特许经营模式的饮料制造企业,饮料品牌使用方发生的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可以在本企业扣除,也可以将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归集至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由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作为销售费用据实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新申报表附表八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年度纳税调整表:n何为业务宣传费?n第2行“不允许扣除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包括什么内容?n实际支付?n票据?n费用性质?n第8行“本年结转以后年度扣除额”调整原理是否正确?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企便函200933号:n金融保险企业开展的以业务销售附带赠送实物的行为,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属于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可以按规定比例税前扣除。n金融保险企业开展的以业务销售附带赠送个人实物的,应按规定扣缴个人所得税。没有明细赠送记录,无法按人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按合理比例统一扣缴个人所得税。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国税函201079号:n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企业业务招待费计算问题对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企业(包括集团公司总部、创业投资企业等),其从被投资企业所分配的股息、红利以及股权转让收入,可以按规定的比例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七)补充养老、补充医疗保险等n财税200927号:n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企便函200933号:n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84号)第四十九条及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如为从事高危工种职工投保的工伤保险、为因公出差的职工按次投保的航空意外险)外,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八)捐赠支出n一般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n特殊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n财税2008160号主要内容:n受赠对象国家机关及公益性社团要求;n捐赠范围;n计算方法;n形式要件。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财税200985号:n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布2008年度2009年度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的通知。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财税2009124号:n对于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主管税务机关应对照财政、税务部门联合发布的名单,接受捐赠的群众团体位于名单内,则企业或个人在名单所属年度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可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接受捐赠的群众团体不在名单内,或虽在名单内但企业或个人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属于名单所属年度的,不得扣除。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九)财产损失n财税200957号、国税发200988号:n何为财产损失;n正常损失与非正常损失;n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条件合法性、时效性、确定性、完整性。n财产损失审批报送材料:外部证据与内部证据。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国税函2009772号 n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第三条规定的精神,企业以前年度(包括2008年度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前年度)发生,按当时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符合资产损失确认条件的损失,在当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扣除的,不能结转在以后年度扣除;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追补确认在该项资产损失发生的年度扣除,而不能改变该项资产损失发生的所属年度。n二、企业因以前年度资产损失未在税前扣除而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可在审批确认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中予以抵缴,抵缴不足的,可以在以后年度递延抵缴。n三、企业资产损失发生年度扣除追补确认的损失后如出现亏损,首先应调整资产损失发生年度的亏损额,然后按弥补亏损的原则计算以后年度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并按前款办法进行税务处理。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十)关于票据管理。n国税发200880号:n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纳税人使用不符合规定发票特别是没有填开付款方全称的发票,不得允许纳税人用于税前扣除、抵扣税款、出口退税和财务报销。二、税前扣除与纳税调整n票据管理中的若干具体问题:n业务真实,发票虚假(善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