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论述(8页DOC).docx
-
资源ID:59069071
资源大小:203.0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论述(8页DOC).docx
最新资料推荐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1、原因 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具体原因:盲目生产、无序竞争、自由放任主义盛行、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以及胡佛政府的不干预等因素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出现疯狂的股票抛售风3、席卷:股市崩溃迅速席卷美国整个经济部门,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4、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生产下降5、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1)破坏社会生产力 (2)浪费社会资源6、影响:(3)激化资本主义 国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间的矛盾;(工人罢工) 社会的一切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关税战、倾销战、市场战、货币战。)二、罗斯福新政 1、内容措施内容目的整顿银行紧急银行法,下令所有银行停业整顿,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其开业恢复银行信用复兴工业工业复兴法,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恢复工业生产,防止盲目竞争调整农业农业调整法,规定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提高农产品价格救济和公共工程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同时,政府大力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劳工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缓和劳资矛盾社会保障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2、特点: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3、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摆脱经济危机,推进经济发展4、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的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战后美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三、战后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时间总统经济理论主要政策主要成就存在问题二战后到60年代末杜、艾肯、约凯恩斯主义把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目标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黄金时代”财政赤字、高额国债、通货膨胀70年代尼克松福特卡特凯恩斯主义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一时见效 “滞胀”,凯恩斯主义失灵80年代里根货币学派供应学派大规模消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复苏回升由于大幅度增加国防开支,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90年代克林顿结合二者中间路线“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逐年走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四、战后的西欧和日本国家模式特点结果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法国是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09年高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 (2009高考广东单科)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解析】C罗斯福上台于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可以说上台之前美国就已出现了严重经济衰退。罗斯福的批注把书本提倡的观点说成是“哪有此等好事”,明显是不赞成国家干预经济,说明在当时他还没有新政的理念。提议政府增加开支,实际上是好召政府干预经济,说明虽然罗斯福在此之前不赞成经济干预,但是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就已经萌生。2(2009高考江苏单科)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增加就业机会 刺激消费需求 抑制物价上涨 A B C D【解析】B 此题以金融危机为大背景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能够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新工程的开工建设能提供就业岗位,工人就业后能够有能力进行消费,故都正确,和题干无关。3(2009高考四川文综)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 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只有B项符合题意。4.(2009高考重庆文综)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解析】 A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转嫁经济危机的损失,各国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而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BCD三项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不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5(2009高考上海文综)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 )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解析】D 在70多前应是20世纪30年代。那么,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是罗斯福新政。6(08全国文综一)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7(08山东文综)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二、非选择题1(2009高考广东单科)(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美国14.73.3英国21.82.8挪威23.92.8德国24.31.4芬兰24.83.5法国28.52.1瑞典29.52.7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02.6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问题:(1) 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如果是穷人, “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的合理性。(2分)(2) 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4分)(3) 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6分)【解析】第一问和第三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设计,这类设计一般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切忌由论没据。第二问对高福利的评价,应坚持一分为二,辩证的观点参考答案:(12分)(1)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2分)(2)否。(1分)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3分)(3)考生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6分)反对的理由,例如: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燕尾服。支持的理由,例如,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37. (2009高考四川文综)(32分)正确处理富民与强国的关系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材料二(唐太宗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邱肆贸易者,罢(取缔)之。(唐会要卷86)(1)材料一蕴含的治国思想是什么?(2分)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吏治存在什么问题,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材料三清末“新政”较之洋务运动更能体现学习西方的决心与实效,更具有社会转型的色彩。其计划不可谓不庞大,改革的速度也不可谓不快,但练新军也好,办实业也好,兴学堂、派留学也好,还有各地办警政、地方自治、各类调查与选举,样样需费,而且非有巨额投入不可。对于连支付赔款与借款都不堪重负的清皇朝来说,经费问题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2)根据材料三对新政的认识,指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目标及其面临的实际困难。(4分)结合图10分析,清政府为克服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措施导致当时舆论对清政府产生了怎样的看法,这种舆论产生了何种影响?(6分)材料四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二战以后吗“福利国家”在西欧日渐完美,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这样的“福利国家”必然占用相当大的财政预算,而人民对福利政策不仅已经习惯,而且不嫌其多,只嫌其少。至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病已明显化。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高新科技的投入。(摘编自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3)根据材料四,概括“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作用。(5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日渐完善的主客观条件,并揭示“福利国家”遇到的难题。(6分)(4)依托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就富民与强国的关系问题谈谈你的主张,并举出史实论证你的观点。(3分)【解析】本题主要从富民与强国的角度设计问题,涉及到古今中外,时间、空间跨度大。(1)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归纳答案,不能照搬教材。(2)从材料三中,概括归纳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目标及其面临的实际困难。通过漫画分析,回答清政府为克服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措施导致当时舆论对清政府产生了怎样的看法,这种舆论产生了何种影响?此问是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以考查能力为主。(3)依据材料并结合基础知识来回答。(4)开放式回答,但要有自己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论证。参考答案:(1)思想:富民思想(2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表述均可相应给分)。问题:官吏经商(2分);措施:颁布命令禁止官吏经商(2分)。联系:材料二是材料一治国思想的具体实施(2分)。(2)目标:学习西方,实现社会转型(2分)。困难:经费不足(2分)。措施:增收捐税(2分)。 看法:清政府压榨人民(2分)。影响:加速清朝灭亡(2分,或加速新政失败)。(3)历史根源:工业革命的发展;贫富差距加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3分)。历史作用:缓和社会矛盾(2分)。主客观条件:资本主义国家汲取历史教训;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4分)。难题:人民过于依赖福利制度,国家财政不堪重负(2分)。(4) 主张(1分);用史实论证(2分)。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2020年12月29日星期二2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