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临检易错题临床血液学检验.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临床血液学检验其次章 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1、造血干细胞的主要分子标志是 CD34 2、红细胞破坏后,主要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3、原始细胞胞体大、核浆比大第三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1、核质发育不平稳见于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和缺铁性贫血2、小红细胞 6 m、大红细胞 10 m、巨红细胞 15 m 第四章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戈谢细胞、尼曼-匹克细胞;多毛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 ;2、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可被氟化钠抑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不被氟化钠抑制3、碱性磷酸酶染色:正常:30130 细菌感染时 NAP积分增高,病毒感染不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NAP积分明显减低常为 0 类白血病反应时,NAP积分值明显增高;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 NAP减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AP 增高; 再障时 NAP 增高, PNH 时 NAP减低;4、缺铁性贫血时,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低,甚至消逝;铁粒幼细胞的百分率减低;骨髓外铁是观看骨髓小粒中的铁;5、PAS染色,红血病或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可呈阳性反应;6、特异性酯酶染色:萘酚 AS-D氯乙酸酯酶, NSE;粒细胞系统染色阳性,其余都为阴性;第六章 染色体检查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t(9; 22)2、急性早幼粒白血病:t(15;17)第七章 贫血及其细胞学检验1、PNH:挑选试验 蔗糖溶血试验确诊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 test),pH6.46.5 2、G6PD:高铁血红蛋白仍原试验、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荧光斑点试验和 G6PD活性检测3、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症:筛检试验:PK荧光斑点法确认试验: PK活性检测4、HbA2 增多见于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5、急性造血功能停滞,亦称再生障碍危象;表现为血中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削减或全血细胞削减;多数骨髓增生活跃, 粒红比增高, 在骨髓中可见庞大原始红细胞是其突出特点;6、再障的血常规与骨髓象特点: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可有小细胞增多;骨髓涂片中网状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淋巴细胞等均有增高;再障的诊断:骨髓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 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如增生活跃, 需有巨核细胞明显削减) ,骨髓名师归纳总结 7、巨幼贫时粒细胞显现分叶过多,5 叶者 5%;严峻巨幼贫可致全血细胞削减;第 1 页,共 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8、恶性贫血是由于胃粘膜萎缩,胃液中缺乏内因子使VB12 不能吸取而引起的巨幼贫;9、铁粒幼细胞贫血:多为中度至重度,红细胞呈双形性,以小细胞低色素为主;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或略低;10、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快速下降,红细胞呈小球形,表面凹凸不平, 可见红细胞自身凝集、碎片,常见有核和嗜多色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多,可超过 10%;白细胞常增高;多数为 IgG 抗体;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11、冷凝集素综合症:一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等,呈缗钱状或自身凝聚现象;抗体几乎都为IgM,抗体效价高达1:10001600;直接 Coombs 试验阳性;12、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梅毒、支原体肺炎、疟疾、流行性感冒等可引起冷凝集素效价继发性增高;13、血红蛋白病: 由于珠蛋白肽链结构反常或合成速率转变,引起血红蛋白功能反常引起的疾病;包括: HbS病;不稳固性血红蛋白症;高铁血红蛋白症等;14、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贫)或不足;:由于遗传性珠蛋白基因缺失,导致珠蛋白链合成缺失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渗透脆性下降,HbBart 增高;由于 珠蛋白基因缺陷,使 链合成削减,过剩的 链形成四聚体,即 Hb Bart ( 4)-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HbA2 明显增高, HbF 增高, 靶形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增多;髓系细胞内外铁增多,脆性试验显著降低;15、HbF 在 2 周岁后 2.5%;16、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参考值:正常然含5 个及以上珠蛋白小体的红细胞30%;正常人高铁血红蛋白仍原率75%;17、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膜缺陷疾病红细胞呈小球形,中心淡染区消逝,脆性增加,挑选试验红细胞形状检查、渗透脆性试验 确证试验 高渗冷溶血试验ATP或葡萄糖能够订正;18、红细胞膜蛋白质 49.3%,脂质 42%,糖类约 3%;19、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是一种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引起的溶血病;PNH 呈正色素性或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增高,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减低;20、血管外溶血尿中含铁血黄素一般阴性(Rous 试验);21、贫血参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 HbBarts;22、胎儿水肿综合症患者血红蛋白中有大量 23、临床缺铁分为三个阶段: 储铁缺乏期:贮存铁下降,血清铁蛋白下降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游离原卟 啉上升 缺铁性贫血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削减 24、缺铁性贫血和慢性感染性贫血的鉴别要点是:骨髓外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逝;25、阵发性冰冷性血红蛋白尿是免疫因素导致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冷热溶血试验阳性,抗体为 IgG;26、正常成人血红蛋白有 HbA、HbA2、HbF;27、正常情形下,血浆中血红蛋白与结合珠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肝内被排除;溶血时血浆中的血红蛋白与Hp 结合增多,使血清中结合珠蛋白削减,测定血清中结合珠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溶血的情形;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28、Coombs 试验阴性,不能排除溶血性贫血;由于结合在 可能导致试验阴性;29、诊断缺铁最敏锐的指标是铁蛋白30、典型的缺铁性贫血转铁蛋白饱和度应当15% 31、第八章 白血病概述1、急性白血病原始细胞30% 慢性白血病原始细胞10% RBC膜上的自身抗体分子数过少2、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易并发 DIC,由于反常早幼粒细胞颗粒含有组织凝血活酶样促凝物质;3、慢性感染性贫血可有血清铁下降,但骨髓细胞外铁不肯定削减;4、CD7、CyCD3是检测 T-ALL最敏锐指标 5、CD19 是鉴别全 B 系的敏锐又特异的标记;CyCD22用于检测早期 B 细胞来源的急性白血病;6、CD14 为单核细胞特异标记 7、CD13、 CD33为粒 -单核细胞标记8、巨核细胞的标记为CD41a、CD41b、CD61、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9、红细胞的标记为血型糖蛋白A、H 和 CD71(转铁蛋白受体)10、CD34为干细胞标记,CD38 为造血祖细胞标记第九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ALL 骨髓增生极活跃,原始和稚嫩淋巴细胞30%,篮细胞(涂抹细胞)多见;过氧化物酶( POX)和苏丹黑( SB)阴性;糖原染色(PAS)20%80%阳性;2、L1 型: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样,核染色质较粗,核仁小而不清 L2 型: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样,核染色质疏松,核仁大而清楚 L3 型: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样,核染色质细点状,核仁多个而明显,胞质中有空泡3、正常骨髓象淋巴系统占20%25%,均为成熟淋巴细胞,原始及稚嫩偶见4、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T 细胞阳性, B 细胞阴性第十章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AML-M2 的常见染色体是 t(8;21)(q22;q22)2、PML-RAR 融合基因是诊断 M3 的最重要指标,t (15;17)染色体异位形成;3、M2b 型白血病基因诊断标志是 AML1 基因重排4、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可显现白细胞“裂孔 ”现象5、急性粒细胞白血病:POX、SB、AS-D-NCE和 ACP染色均呈阳性或强阳性;6、M1 型原粒细胞 90% 7、绿色瘤最常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8、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常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皮肤损害和口腔黏膜病变常见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第十一章 慢性白血病1、 CML 细胞由 t(9; 22)( q34;q11)异位形成的费城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2、 CML 原始粒细胞低于 10%,嗜碱性粒细胞可高达 10%20% 3、 CLL骨髓中原淋和幼淋通常5%;4、 CLL主要是 B 淋巴细胞增生; PAS 染色呈颗粒状阳性反应; ACP可呈阳性,但可被L-酒石酸抑制; NAP 积分往往增高;5、 CML 早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正常,晚期降低6、 CML 骨髓象主要为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十二章特别类型白血病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 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主要来自于多发性骨髓瘤、CLL、巨球蛋白血症等2、 浆细胞白血病:各阶段反常浆细胞增生,成熟程度和形状极不一样,形状较小,胞核幼 稚,核质发育不平稳;3、 浆细胞白血病:血沉增高,血清中反常免疫球蛋白IgG、IgA 多见;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清 2-微球蛋白和 LDH 水平上升;多数患者可见骨质脱钙和溶骨现象;外周血浆细胞 20%4、 多毛细胞白血病: 全血细胞削减,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48%60%病例骨髓 “ 干抽” ;POX、NAP、SB染色阴性,酸性磷酸酶ACP染色阳性,不被L-酒石酸抑制;5、 多毛细胞:胞体大小不一,圆形或多角形,直径似大淋巴细胞,毛发边缘不整齐,锯齿 状或伪足状,有很多不规章纤绒毛凸起;6、 大多数多毛细胞白血病 SmIg 阳性,7、 证明多毛细胞最有效的手段是扫描电镜超微结构检查 第十三章 骨髓增生反常综合症1、 骨髓增生反常综合征的大多数患者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部分 MDS 患者可有红 系细胞的明显增生,多为中晚幼阶段,有明显的病态造血;2、 MDS 常显现的核型反常为-5/5q-,-7/7q- 和+8/20q- 第十四章 恶性淋巴瘤及试验诊断1、 确诊淋巴瘤的主要检查方法是淋巴结活检2、 霍奇金淋巴瘤的组织学诊断必需发觉R-S细胞,骨髓组织活检可提高检出率3、 瘤细胞较典型的有:淋巴细胞型、组织细胞型、混合细胞型、未分化型 第十五章 浆细胞病及其试验诊断1、 多发性骨髓瘤 MM :属于成熟 B 细胞肿瘤2、 红细胞常呈 “缗钱状 ”排列,血沉加快,血钙上升 3、 B-J蛋白沉淀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管型堵塞而导致肾功能受累4、 M 成分多为 IgG、IgA 型; IgE 型较罕见,易并发浆细胞白血病5、 骨髓穿刺检查有打算性意义,早期灶性分布,需多部位、多次穿刺 第十六章 骨髓增生性疾病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上升,白细胞上升,血小板增多;三系均增 生,以红细胞增生显著,骨髓铁削减或消逝;2、 骨髓纤维化:临床特点有贫血和脾肿大,血象显现稚嫩红细胞和稚嫩粒细胞,并有不同 程度的骨髓纤维化和髓外造血;3、 骨髓纤维化血涂片中可见泪滴红细胞;常见巨型血小板和巨核细胞;骨髓常呈“ 干抽”;骨髓活检是确诊依据;第十七章 恶性组织细胞病1、 恶性组织细胞病 MH:是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增生;2、 主要病理特点:肝、脾、淋巴结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显现形状反常的恶性组织细胞灶性 增生,常伴有明显的吞噬血细胞现象;3、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以高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削减、出血、黄 疸和进行性衰竭为主要特点,多在半年内死亡;4、 骨髓涂片中见到形状反常的组织细胞是本病最重要特点;5、 恶性组织细胞按形状学特点分为:反常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样组织细胞、单核 样组织细胞、巨噬性组织细胞;名师归纳总结 第十八章其他白细胞疾病第 4 页,共 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1、 白细胞削减症:白细胞计数连续4.0X10 9/L,核左移中性粒细胞削减症(1.52.0)X10 9/L 中性粒细胞缺乏症(0.51.0)X10 9/L,临床上有发热、感染等症状2、 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通常大于50 X10 9/L,小于 120 X109/L;骨髓象变化不大;类白血病反应分为:中性粒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最常见,胞质中常有中毒颗粒,NAP积分明显增高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引起的淋巴细胞良性增生传染病;淋巴细胞增多伴异性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分为三型:泡沫型或浆细胞型 不规章型或单核细胞样型 稚嫩型或幼淋巴细胞样型血清中存在嗜异性抗体,属于IgM,能使绵羊和马的红细胞凝集,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4、 肾上腺素试验反映粒细胞的分布情形,对粒细胞边缘池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第十九章 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1、 内皮层:合成和贮存多种蛋白,棒管状小体是内皮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中膜层:支撑内皮细胞,诱导血小板的黏附和集合,启动凝血过程外膜层:结缔组织构成,血管壁与组织间的分界层 2、激活因子内源凝血途径 释放组织因子(第因子)外源凝血系统 3、血小板膜糖蛋白 GPb/ ,是 vWF 的受体,参加血小板黏附 GPb/ a,是纤维蛋白原的受体,参加血小板集合 5、 血小板花生四烯酸 AA 代谢血栓烷 A2 是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剂,PGI2 是腺苷酸环化酶的兴奋剂,使使 cAMP 生成削减, 促进血小板集合和血管收缩;cAMP 合成增加,抑制血小板集合和扩张血管;阿司匹林抑制 TXA2 的生成,因而抑制血小板集合作用;6、凝血因子目前有 14 个, F存在于全身组织,其余都存在于血浆中7、依靠维生素 K 的:、8、接触凝血因子:、PK、HMWK 9、对凝血酶敏锐的凝血因子:、XIII 10、内源凝血途径:血管内皮组织损耗后,由 的过程11、外源凝血途径:其他组织损耗后,从FXII被激活到 FIXa-VIIIa-Ca2+-PF3复合物形成 TF 释放到 TF-FVIIa-Ca2+复合物形成的过程12、共同凝血途径:从 FX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13、细胞的抗凝作用主要是通过单核 14、体液抗凝作用:-巨噬细胞系统、肝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完成 AT-III,抗凝血酶 III:主要的抗凝物质,是肝素依靠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能够与凝血酶等以 1:1 比例形成复合物,使这些酶失去活性;蛋白 C 系统:包括 PC、PS、TM 和活化蛋白 C抑制物; PC、PS均由肝脏合成,TM 由内皮细胞合成;15、纤维蛋白溶解系统:t-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血管内皮细胞合成,激活纤溶酶原需在纤维蛋白上进行;u-PA: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直接激活纤溶酶原不需要纤维蛋白;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PLG纤溶酶原:肝脏合成,被 t-PA、 u-PA激活为纤溶酶 PL纤溶酶:丝氨酸蛋白酶,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解多种凝血因子等作用 16、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内激活途径: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有关因子裂解PLG形成 PL的过程,继发性纤溶外激活途径:t-PA和 u-PA 使 PLG转变为 PL,原发性纤溶 外源性激活途径:SK、UK、重组 t-PA 注入体内,使 PLG转变为 PL,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17、血小板黏附:胶原、vWF、GPIb/IX 复合物、 GPIa/IIa 复合物18、血小板集合:诱导剂、GPIIb/IIIa 复合物、纤维蛋白原、Ca2+ 诱导剂主要由 ADP、胶原、凝血酶、肾上腺素、AA 等19、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X、Y、D、E片段纤维蛋白降解产物:X /Y 、D-D、E片段其次十章 血栓及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1、 BT(出血时间) :延长见于血小板削减、血小板功能反常等缩短见于严峻的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2、 PT(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反应外源凝血系统最常用的挑选试验 报告患者和对比 PT秒数,超过 3s 为反常 报告时间比值 PTR,正常 1± 0.15 报告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延长见于外源性凝血因子 II、V、VII、X 和纤维蛋白原减低、肝脏疾病、维生素 K 缺乏、抗凝物质增多等;3、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加入白陶土激活 XII 和 XI :反应内源凝血系统常用的挑选试验对内源凝血因子 VIII、IX、XI 较敏锐, APTT延长最常见的是血友病;订正试验: VIII 缺乏 正常血浆和硫酸钡吸附血浆能订正,血清不能订正血友病甲IX缺乏 正常血浆和血清能订正,硫酸钡吸附血浆不能订正血友病乙4、 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测) 抗原测定; vWF 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测定 vWF 减低主要用于 vWD(血管性血友病)的诊断和分型;vWF 增高主要见于血栓性疾病、肾小球疾病、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及大手术后等;5、 PAIg(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检测 PAIg包括: PAIgG、PAIgA、PAIgM、PAC3 ITP(原发性血小板削减性紫癜)筛查试验 PAIg增高:见于 6、 PAgT(血小板集合试验)浊度法:在血浆中加入致聚剂,使血小板集合,检测浊度变化PAgT增高:反应血小板集合功能增强,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PAgT减低:见于尿毒症、肝硬化、MDS、ITP、抗血小板药物等;血小板功能缺陷: 血小板无力症:GPIIb/IIIa 缺乏ADP、胶原和 AA 诱导的集合减低;但对瑞斯托霉素有集合反应 庞大血小板症:GPIb/IX 缺乏ADP、胶原和 AA 诱导的集合正常,但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不聚 集留意事项:采血顺当、枸橼酸钠抗凝、法华林等药物;3h 内检查完成、禁用阿司匹林、潘生丁、肝素、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7、 血小板释放反应产物测定原理: -血小板球蛋白和PF4是血小板 颗粒特有的蛋白,是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指标;ELISA检测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减低见于先天性或后天性贮存池病( 颗粒缺陷症)8、 CRT(血块收缩试验)血浆中加入 Ca2+和凝血酶,测定析出血清的体积可反映血小板血块收缩才能;减低:见于 ITP、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无力症等;增高:见于先天性因子 XIII 缺乏症;9、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原理:凝血酶凝固法(Clauss法)、比浊法( PT衍生法)、免疫学法Clauss法和 PT 衍生法检测 FIB的功能;免疫学法检测 FIB 含量;减低见于低 FIB 血症、遗传性 FIB 反常、 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10、抗凝血酶 III( AT-III)测定活性测定:发色底物法,显色的深浅与剩余凝血酶正相关,与 AT-III呈负相关抗原检测:免疫学方法两种方法最好同时检测增高见于血友病、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急性出血期以及口服抗凝药物;疑难 DIC诊断时, AT-III 水平下降具有诊断价值;11、狼疮抗凝物之 LAC测定筛检试验: APTT延长确诊试验: APTT阳性者,加入血小板溶解物后,延长的 APTT被订正12、凝血因子 VIII 抑制物检测: 阳性见于反复输血、接受抗血友病球蛋白治疗的血友病 A 等13、纤溶酶时间(TT)及甲苯胺蓝订正试验TT 延长可被甲苯胺蓝订正说明有肝素增多;否就为其他抗凝物;TT 超过正常对比3 秒为延长,见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DIC、肝素和类肝素样物质存在14、纤溶酶原测定发色底物法测纤溶酶原活性(PLG:A) ELISA 法测纤溶酶原抗原(PLG:Ag)15、3P 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见于 DIC的早、中期阴性见于正常人、晚期 DIC和原发性纤溶症16、FDP测定(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乳胶集合法血清 FDP增高见于原发性纤溶症、DIC、恶性肿瘤等17、血浆 D-二聚体测定:乳胶凝集法D-二聚体在继发性纤溶症为阳性或增高;原发性纤溶时阴性或不上升;其次十一章 常见出血性疾病1、 血友病:遗传因子 VIII 和 IX 基因缺陷导致的内源凝血途径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挑选试验: APTT延长确定试验:凝血因子的促凝活性和抗原含量检测2、 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儿童和青年,病变血管免疫荧光检查可见 积;IgA 与补体复合物的颗粒沉3、 原发性血小板削减性紫癜: 血小板计数减低; 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或正常,但产板巨核削减; MPV 常增大; BT 延长; 血小板寿命缩短; 抗体检查, PAIg和 PAC3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增高4、 DIC诊断中最敏锐的指标是 FDP 5、 遗传性 XIII 因子缺乏症:临床有出血症状,而 ATPP和 PT均正常其次十二章 血栓性疾病及试验诊断1、 DIC常发生于严峻感染(败血症、重症肝炎)意外等疾病;,严峻创伤,广泛性手术,恶性肿瘤,产科筛查试验:血小板计数削减、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降低、PT、APTT、TT均延长确诊试验:优球蛋白溶解试验缩短、3P 试验阳性、 FDP增高名师归纳总结 2、 早期 DIC主要指标: -TG、 PF4、TXB2)第 8 页,共 8 页血小板计数 100X109/L,或血小板活化产物上升(血浆 Fg1.5g/L ,或 4.0g/L 3P 试验阳性、 FDP上升、 D-二聚体上升PT时间缩短或延长3s 以上PLG含量和活性降低AT-III 含量和活性降低(肝病不适用)VIII:C50%(肝病必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