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乘法的初步熟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熟识;【教材简析】乘法的初步熟识是人教版学校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一 节起始课,也是一节概念课;乘法的意义是学校数学中的重要学问,在整套教材中占特别重要的地 位;这部分教材结合详细的活动,使同学明白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进行运算,并且在具 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由于低年级同学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以具 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教材以同学喜爱的游乐园场景为主题图,激发同学的爱好,并通过 直观教学与同学的实践活动懂得乘法的意义,熟识乘法运算;【学情分析】同学已学习了加法,知道了求几部分的和用加法运算,并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这为学习乘法意义 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帮忙同学懂得乘 法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忙;同时大部分同学假期在家长的帮忙下,对乘法运算有了初步的熟识和明白,有多数同学甚至会背乘法口诀,但对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的 关系同学不明白;因此,如何使同学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亲身感受乘法的简洁,是建立起乘法概念的 关键;【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 :结合详细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使同学熟识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运算,熟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2、问题解决与数学摸索:通过小组沟通合作学习,知道如何运用乘法解决问题,并感受相同数连加时,运用乘法的简便性;3、情感与态度 :结合详细情境懂得乘法的意义,使同学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教学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明白到“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教学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学预备】课件、小棒,用乘法运算比较简便;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教学过程】(课前热身:我是口算小能手)(幻灯片2)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同学们经过开心的假期,你们肯定去过很多地方吧,那去过游乐园吗?今日老师就带你们再去游乐园看一看好吗?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现教材p44 主题图)(幻灯片3)看游乐园多喧闹呀,认真认真观看,你看到了什么?你能依据看到的情形提出数学问题吗?( 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2)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3)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2、解决问题;列算式 3+3+3+3+3=15(人) 5 个 3(幻灯片 4) 2+2+2+2+2+2+2=14(人) 7 个 2(幻灯片 5)6+6+6+6=24 (人)4 个 6(幻灯片 6)3.往小火车再加 3 节车厢,同学列出加法算式;从而提出问题:假如小火车上有 20 个车厢,一共能坐多少人呢?引导同学想出是 20 个 6 相加;算式:师; 20 个 6 相加,再一个一个写出来太麻烦了,于是人们就争论创造了一种更简便的方法 乘法,今日我们就来学习“ 乘法的初步熟识”;二、观看比较,学习新知 1、 出示算式: 3+3+3+3+3=15(人) 5 个 3 (幻灯片 7) 2+2+2+2+2+2+2=14(人) 7 个 26+6+6+6=24 (人)4 个 62、争论:每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1)、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2)、都是连加; (3)求 相 同 加 数 的 和. 3、概括乘法;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就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如 7 个 2 相加,可以在相同加数 2 和相同加数个数 7 中间写上乘号 2× 7,“ × ” 叫乘号,读作“ 乘”;(齐读两遍)读作:2 乘 7 等于 14;(7个 2 相加也可以写成 7× 2,读作 7 乘 2 等于 14)(幻灯片 8)师相机汇报乘号的熟记方法;乘号与我们熟识的加号、减号一样,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同时补充小学问“ 乘号的由来”; (幻灯片 9)4、学习写乘法算式;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幻灯片10)同学分组观看、争论:乘法算式中的数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同学发言;师:你能依据你发觉的规律,用乘法表示3+ 3 + 3 + 3 + 3= 15这个加法算式吗?生答,师板书: 3× 515,5× 315;师:乘法算式中的“3” 表示什么?“5” 呢?生: 同学用乘法算式表示 6+6+6+6=24 这个 加法算式: 4× 624,6× 424;师:现在你们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 20 个 6 相加吗?生答,师板书: 6× 20,20× 6;5、熟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幻灯片 10)由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引入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乘数× 乘数 =积;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1、师:二年级同学举办了用小棒摆图形的活动,你们看小伴侣摆了什么图形?各摆多少个?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同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同学汇报;(幻灯片 11)2、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说出相应的算式;(幻灯片 12)同学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依据回答板书:5+5+5+5=20(根) 4 × 5 或 5× 4 (幻灯片13)3+3+3+3+3+3=18(根) 6 × 3 或 3× 6 10+10+10=30(根) 3× 10 或 10× 3 3、我想摆 100 个这样的三角形,你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四、课堂练习; (聪明大闯关)第一关:写出乘法算式并读一读(幻灯片 15)其次关:判定对错(幻灯片 16)第三关:改写乘法算式;(幻灯片 17)第四关:画一画;(幻灯片 18)拓展关: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幻灯片 19,20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用乘法算式表示比较简便;)(幻灯片21)五、作业;(我是小小观看员)回家后,观看一下家中的物品,看哪些用乘法解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对爸爸妈妈好好说一说;(幻灯片22)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熟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同学进一步学 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别的加法,乘法学问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 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靠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同学亲身经受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懂得乘法的含义;我在备课时,留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出现的数学资源,另一 方面又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供应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积极摸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亲身经受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同学所熟识的活动经 验,去自主开展活动;第一,通过主题图让同学观看游乐园嬉戏项目中小伴侣坐的位置,感性地体会“ 几 个几” ; 重视让同学实际操作,通过例一的主题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同学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同学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同学初步认 识乘法,在熟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学问点 :一是初步熟识相同加数及相 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懂得乘法的 意义和实际运算的基础;: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例如 1 、在教学时必需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头主题图的出示中,我只是感性地让学 生体会,并没有明确地说出“ 几个几”,这为同学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因此在后面的设计中 进行了调整,先让同学拿 12 根小棒摆三角形,同学通过操作可摆出 4 个三角形,列式同学们请拿出 12 根 小棒摆三角形,看能摆几个?同学动手操作可以摆 4 个三角形,列式:4× 3 或 3 × 4 ,接着在用 12 根 小棒摆正方形,同学摆出 3 个正方形列式: 4 × 3 或 3 × 4. ,同学通过操作明确的懂得了乘法的意义;2 、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中,没有特别好地剖析教材中“ 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这句话中 的分类思想,只是把摆小棒作为帮忙同学懂得乘法含义的一个促进活动;于是将这一环节进行了调整,变 成有递进地设计摆小棒活动,通过同学摆小棒的情形分类得到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才能得出乘法;3 、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同学并没有实际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 便性的体验,应当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同学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4、“ 以同学为本” 的教学理念仍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化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表达“以同学为 本” 的教学理念;比如依据所知道的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 同学供应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供应了充分的活动与沟通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旧较多地 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准时依据同学的学习情形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同学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 了多少根小棒?” 的方法置之不理, (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心情,二是怕绽开争论会影响教 学时间)致使熟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铺张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仍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仍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同学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行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 么都有可能发生,同学的制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老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 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形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动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详细行进状态、以及老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打算;因此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依据同学的课堂反馈,准时调整教学结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这节课经过研讨和不断地改进使我熟识到:老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 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鼓励性的教学评判旨在打破以“ 课堂中心 ” 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学校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老师中心 ”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表达同学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老师所必需做到的;同时,我想作为一名老师应当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胜利、失败中总结体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