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课《牧童之歌》教案.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课牧童之歌教案第五课牧童之歌(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倾听牧童短笛2、表演剪羊毛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 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明白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 的牧童形象;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风光碟片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师生边唱一支短笛轻轻吹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既复习了已学歌曲,又为新课教学设下了伏笔;入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境激情一、观赏牧童短笛 1、师引言:同学们,刚才我们边吹笛子边进教室,你的心情如何? 2、生反馈(高兴的、闲适的 ) 3、师言:你们看(出示牧童短笛的投影片),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情形你能想像吗?作曲家贺绿汀把这一幕用音乐来表现,请听音乐,听后说说你的想象与感受 短笛第一部分) 4、师生争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播放牧童 5、揭题;牧童短笛,对比图形谱哼唱 1 6、师言:刚才我们倾听和哼唱了第一乐段,乐曲仍有其次乐段,这段音乐描画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倾听其次乐段)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7、师生争论其次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8、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 .为什么 .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 9、师生争论完成问题; 10、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二、学唱剪羊毛 1、师引言:水乡牧童闲适的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地球令一半上有一个国家澳大利亚,那里的小伙伴们会干些什么呢? 2、边看澳大利亚的风光碟片边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 3、反馈,再次观赏歌曲 4、为歌曲取名(揭示课题剪羊毛) 5、听老师弹唱,同学可跟唱曲谱 6、解决难点:符点和休止符; 7、再次倾听范唱,感悟歌曲的心情; 8、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分段观赏更能让同学感知音乐塑造的形象,从音乐的获得的感受与体验更到位;利用“ 跟唱” 的形式,可以使同学进一步熟识歌曲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的旋律;拓展情境、师: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 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其次乐段前两个乐句 音调昂扬,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明快,为了突出这一部 分,我们能不能试着加上些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2、同学分组争论,为其次乐段挑选合适的打击乐器 并编配伴奏; 3、各组展现表演并进行点评;(随机) 4、(下课)师生再见;给同学一个创作与展现的空间,增强对唱曲的表现,培 养创新才能,使同学真正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其次课时教学内容: 1、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 2、表演剪羊毛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和剪羊毛,进一步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把握全音符的时值 及延长记号;教学重、难点:把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 环节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师生边唱剪羊毛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既复习已学歌曲,又为新课教学设下了伏笔;入境激情一、复习歌曲剪羊毛 1、师引言XX” 唱一唱,比较 2、同学跟音乐演唱歌曲 3、将歌中的“X.X” 节奏改为“感觉如何?名师归纳总结 4、同学自主感受转变后的节奏,反馈各自的感觉第 5 页,共 10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5、再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配有律动;二、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 1、师引言:我们剪完羊毛后,仍会怎么样呢?(引到羊儿要回家) 2、出示课题,提问: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 3、倾听歌曲,感知歌曲的内容、速度和心情 4、学唱曲调: 1 听一遍老师范唱;要求:边听边看谱,是否发觉歌谱上显现一个新的音符; 2简洁复习已学过的音符“X; X;X;” ;. 3新授全音符X; 4同学再听一遍曲调范唱,找出X显现几次 5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老师订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 6 完整地唱全曲; 5、学唱歌曲与处理: 1 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订正错误处; 2 师生争论剪羊毛和小小羊儿要回家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 相同点:题材相同,描述牧场牧羊的内容;不同处:地区风格不同;中国山 区与澳大利亚牧场;情形不同:黄昏赶羊群回家与剪羊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毛劳动场面;速度、心情不同;中速、抒情与稍快、活泼; 3 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 4 讲解延长记号;结合歌曲的意境,让同学想像最后的“ 嘿” 和延长是怎样的情形; 5 分组争论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及挑选打击乐器;实行分组争论方式,并进行分别试唱试奏,敬重同学的创作实践活动;拓展情境、师言 2、表演实践;小小羊儿要回家,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挑选挑选剪羊毛 ;曲目、队伍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排练活动,然后展现表演成果; 4、(下课)师生再见;充分表达同学的自主性,老师的角色是服务者、观众,而不是导演;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1、倾听孤独的牧羊人2、曲调接龙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孤独的牧羊人,再一次 感受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胜利地塑 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 乐基础的综合才能;教学重、难点: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 综合才能;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音乐之声影片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师生边倾听歌曲雪绒花,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倾听歌曲,为新教学内容作铺垫;入境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激情一、嬉戏:曲谱接龙 1、出示曲谱,讲解嬉戏规章 2、开头嬉戏;按组接龙; 3、师小结二、观赏孤独的牧羊人 1、师引言:刚才我们进教室时所听到的歌曲,谁知道叫什么歌名? 2、同学回答 3、老师讲解影片音乐之声的剧情 4、播放影片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的片段(倾听英语版孤独的牧羊人) 5、老师介绍这一插曲是女老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提问: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显现“ 来咿噢嘟” 这是谁的歌声 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再听时,请在“ 来咿噢嘟” 6、再次观赏(中文版孤独的牧羊人) 7、老师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乡村音乐的风格,特别是“ 来咿噢嘟” 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曲的演唱特点; 8、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锤炼同学的即兴曲调创作的反应,提高他们的音准、节 奏 等综合才能;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片断,更能激发学 生的爱好;终止、师小结名师归纳总结 2、(下课)师生再见;第 10 页,共 10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