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选择题(共1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管理心理学选择题一、单选题: 1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所提出的理论被称为(B)理论 群体动力人群关系 需要层次心理技术 2在日常的不作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称为(C) 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实验法 3(D)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测验法选择法调查法实验法 4(A)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许多人的一个或多个特点,且能从数量上比较个人之间的差异 个案法选择法测验法等级排列法 5(D)的局限性表现在用该方法归纳出来的结论往往缺乏普遍性 观察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法 6(B)是形成表象并产生思维的直接基础 感觉知觉感知记忆 7(B)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意志情感激情心境 (B)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的因素 “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我实现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 (D)认为,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其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的普遍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理论理论理论超理论 10(B)认为,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理论理论理论超理论 11理论是(D)提出的 马斯洛阿吉里斯梅奥麦格雷戈 12(A)认为,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理论理论理论超理论 13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 B )的总和。 A意志特征 B心理特征性格特征气质特征 14一个人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大体上经过(D) 先天遗传时期,家庭影响时期和文化传统影响时期 安静时期、抑制时期和兴奋时期 婴幼儿时期、学生时期和社会时期 婴幼儿时期、青少年时期和中老年时期。 15管理人员应了解每一个集体成员与人际关系有关的气质特征,即心理过程的(A) 特征主动交往倾向性一致性 16在进行人员培训时,既要注意气质的顺应性,也要注意气质的(D), 多样性互补性合理性发展性 17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 D )。 A感觉 B认知想像整体反映 18知觉与思维密不可分,思维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觉组织起来,使知觉获得() 真正的解放一定的意义真理上升为知识 19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认识过程。人的知觉之所以具有能动性,主要是因为它具有(C)的特性。 整体性独立性选择性认同性 20要克服晕轮应,必须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坚持认识人与事的(B)、动态性和客观性。 非常性全面性片面性必要性 21(B)从成功与失败的角度提出归因模式。 海德凯利韦纳琼斯 22( C )是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论和总看法。 A 态度 B价值观体系 C 价值观 D 信念 23每个人对各种事物和行为的意义及重要程度都会有所评坐和判断,所有这些判断和评价的主次、轻重的排列程序,就构成了个人的(D )。 A 人生观 B 价值观 C 世界观 D 价值观体系 24( C )是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作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 A 信念 B 动机 C 态度 D 认知 25态度的基础是(C ) A情感 B 认知 C 意向 D 评价 26一个人的态度只有到了(C ),才是最稳固的。 A 服从阶段 B 同化阶段 C 内化阶段 D 认同阶段 27(C )认为,通过观察和模仿榜样的行为,有利于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A 经典条件反射的观点 B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观点 C 社会学习的观点 D 认知失调的观点 28( B )是价值观全部作用的实质和核心。 A 动力作用 B 标准作用 C 调节作用 D 定向作用 29( A )是个体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 A 需要 B 动机 C 兴趣 D 态度 30人样对自身智力、道德、审美和理想等观念对象的需求称之为( D )。 A 天然性需要 B 社会性需要 C 物质需要 D 精神需要 31对营养、自卫、繁殖后代的需要属于(B )。 A 物质需要 B 天然性需要 C 精神需要 D 社会性需要 32需要层次论属于(A )激励理论。 A 内容型 B 过程型 C 目标型 D 状态型 33期望理论属于( C )激励理论。 A 内容型 B 过程型 C 目标型 D 状态型 34公平理论属于(D )激励理论。 A 内容型 B 目标型 C 过程型 D 状态型 35成就需要理论是由( D )提出的。 A 弗鲁姆 B 马斯洛 C 亚当斯 D 麦克利兰 36( D )是指激发一个人工作积极性的强度,即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与持续程度。 A 激励程度 B 期望值 C 效价 D 期望模式 37为鼓励良好行为而撤消或减轻原有的消极后果的方法,称之为( )。 A 积极强化 B 消极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8( B )也称为标准群体或榜样群体,它可以是现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中的群体。 A参照群体 B.实属群体 C.小型群体 D.大型群体 39.非正式群体的功能,可分为对组织发展的功能及对群体成员( A )发展的功能. A.个体 B.集体 C.整体 D.重要 40.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非正式群的分类有:塞利士的分类、道尔顿的分类和( A )的分类。 A 里维斯 B 安东尼 C 法约尔 D 卡茨 41从管理学科的角度来看,群体是一个介乎于组织与(C )之间的人群结合体,是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 单位。 A 集体 B 整体 C 个体 D 主体 42心理因素是非正式群体形成的( A )因素。 A 首要 B 次要 C 基本 D 重要 43群体行为是在群体中,个体行为( B )群体目标,而形成组合起来的行为。 A 不统一于 B 统一于 C 渗透于 D 贯穿于 44处理冲突的行为意向有竞争、协作、回避、迁就和( A )。 A折衷 B.认知 C.相容 D.协调 45.冲突并非全是坏事,有( D )的冲突,也有建设性的冲突. A.激化性 B.相容性 C.对抗性 D.破坏性 46.在处理冲突时,自我肯定并且合作的行为意向是指( A )。 A竞争 B.协作 C.回避 D.迁就 47.在组织内部可能发生的群体冲突有三种:职工、权力、大小都相同的群体之间的冲突;权力、地位不同的群体之间的冲突;( C )。 A.附属群体对抗大群体的冲突 B.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冲突 C.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冲突 D.个人与个人的冲突 48.确定处理冲突的行为意向的维度有:其一是( D )程度;其二是肯定程度. A.认知 B.相容 C.合作 D.协调 49.在沟通模型中,把信息源的想法、意图转换成媒体易于传送的信息的是( A )。 A信息源 B.编码 C.信息 D.通道 50.在沟通模型中,在信息被接收之前,接受者也须先将通道中加载的信息翻译成他理解的形式,这是指( B )过程. A.接受者 B.解码 C.反馈 D.编码 51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它不是由于信息通道的失真或编码、译码上的错误,而是由于人所特有的( B )障碍。 A观点 B心理思想情感 52会谈、电话、会议、广播、对话等是属于( B )。 A双向沟通 B口头沟通单向沟通间接沟通 53名望吸引往往是先声夺人,是一种(C)的影响力 有形无声无形有声 54人际关系的双方,通常并不是完全均等的,而是互有差别,有强弱、高低、冷热之分,在交往过程中互相影响逐渐接近,结果呈( D )状态。 A和谐 B合作中和中庸 55(B)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首要的和根本的特征 情感性社会性阶级性复杂性 56莫雷诺创立的人际关系的测量法,叫( A )。 A社会测量法 B行为测量法 C参照测量法 D动机测量法 57一个群体力量的大小,不决定于该群体成员数量的多少的财物的多寡,往往取决于群体成员的心理距离和( A )状况。 A人际关系 B人群关系 C个人关系 D公共关系 58人际交往可以分成四个层次,第四层是( A )。 A思想交往 B感情交往 C功利交往 D礼仪交往 59互需是建立人际关系的( B )。 A重要结果 B思想基础 C基本保证 D积极因素 60沃特曼在科技人员的管理一书中把人们的交往划分为五个时期,第三个时期是( A )。 A准交期 B初交期 C发展期 D深交期 61 交往风格示意图是根据支配欲与严肃性这两种性格相互作用的结果绘制的。在该图中,支配欲强、严肃认真的属于“( B )”。 A好事型 B控制型 C支持型分析型 62()型管理方式又可称为“(A )”。 任务型管理乡村俱乐部式型管理 贫乏型管理中间道路式型的管理 63()型管理方式又称为“(B)”。 任务型管理团队式型的管理 贫乏型管理中间道路式型的管理 64(55)型管理方式又称为“(D)”。 任务型管理团队式型的管理 贫乏型管理中间道路式型的管理二、多选题 1、管理科学的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分别是()。 古典管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 行为科学现代管理2、性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特征系统,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相互联系,组成有机的性格整体。性格特征具有结构性,其特征结构包括( )。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感性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3、以人为对象的社会知觉基本上可以划分为( )。角色知觉对个人的知觉对领袖的知觉人际知觉对普通人的知觉4、态度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 A 认知要素 B 评价要素 C 情感要素 D 动机要素 E 意向要素5、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主要有( )。A 需要层次论 B 双因素理论 C 强化理论 D 期望理论 E 目标理论6、任何一个群体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要素是( )。A 活动 B 相互作用 C 沟通 D 联系 E 感情7、影响从众行为的群体因素有( )。A群体的性质 B.群体的成员 C.群体的气氛 D.群体的凝聚力 E.群体的一致性8、一个人的兴趣、( )差异,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引起沟通的障碍。 A态度 B情绪思想性格价值观9、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相似性和一致性、距离的远近、( )。A交往的频率 B性格和气质 C主观印象 D思想品德 E需求互补10、领导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主要有( )。A较完善的人格 B善于转换角色 C外松内紧的防卫心理 D富有使命感和同情心 E吸取新知识11、普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 )。个性倾向性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12、我国学者一般把能力分为( )。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注意能力D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1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对象和背景的差别知觉和思维的联系对象的组合知觉与感觉的联系14、态度改变有几个阶段,它们是( )。A 服从阶段 B 学习阶段 C 评价阶段 D 同化阶段 E 内化阶段15、激励理论的基本类型有( )。A 内容型激励理论 B 过程型激励理论 C 目标型激励理论 D 状态型激励理论 E反馈型激励理论16、一个高效率的群体,通常包括成员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联系及( )的特征。A成员之间有高度的影响力和交互作用 B共同参与制定政策C群体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较高,乐于接受组织的目标,并且完成任务出色D群体的成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充满了自信心和自尊心 E群体的成员办事认真、快捷17、在阿希的实验之后,一些心理学家进一步分析产生顺从现象的原因.他们询问被试者产生错误的反应,归纳出的类型有( )。A.出于知觉的歪曲 B.出于判断的歪曲 C.出于行为的歪曲D.出于听觉的歪曲 E.出于幻觉的歪曲18、沟通按信息流动的方向分类有( )。下行沟通上行沟通水平沟通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19、人际关系的分类,按效果可划分为( )。A自然性人际关系 B合作型人际关系 C良好的人际关系D不好的人际关系 E竞争型人际关系20、抉择领导风格必须考虑的因素有( )A工作的性质 B职工的成熟度 C传统的领导方式D上级的领导风格 E领导者本人的个性2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个体心理群体心理 领导心理组织心理 顾客心理22、在管理中应用性格知识,要重视( )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性格的环境管理者自身性格的锻炼对组织成员性格的了解和把握领导班子及其组织成员的性格互补结构学习有关性格的理论2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知觉和思维的联系 对象的组合 知觉与感觉的联系24、态度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A 认知要素 B 评价要素 C 情感要素 D 动机要素 E 意向要素25、从需要的内容及满足条件来划分,可将需要分为( )。A 天然性需要 B 社会性需要 C 物质需要 D 合理需要 E 不合理需要26、影响非正式群体形成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A 工作与生活方式 B共同的利害关系 C人的观念和行为 D满足社交的需要 E亲缘关系、地缘关系及历史关系的影响27、美国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发现,当一个群体开会讨论出现不同意见分歧时,会经历( ).A.合理辩论阶段 B.劝解说服阶段 C.攻击阶段D.心理上的隔离阶段 E.和好阶段28、从组织层次的角度上,可以把沟通方式分为()工具式的沟通个人与个人的沟通个人与团体的沟通团体对团体的沟通满足需要的沟通29、人际关系的分类,按性质可划分为( )。A自然性人际关系 B社会性人际关系 C合作型人际关系D竞争型人际关系 E良好的人际关系30、领导者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包括( ).A组织能力 B社交能力 C决策能力D创新能力 E用人能力3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 )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必然性原则发展性原则32、个性的特征具有 ( )独特性整体性多元性稳定性倾向性33、常见的社会知觉偏见效应有( ).第一印象效应晕轮效应定型效应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模仿效应34、态度改变的理论包括( ).参与改变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学习理论35、状态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 )。A 公平理论 B 挫折理论 C 期望理论 D 目标理论 E 强化理论36、群体介于组织与个体之间,它应具备的特征有( ).A.各成员之间相互依附,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B.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有共同的规范,彼此相互影响.C.各成员具有群体意识.D.各成员的心理与行为,以实现某种共的目标为宗旨E.各成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37、冲突的过程划分为( )阶段.A.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 B.认知和个性化 C.行为意向 D.行为 E.结果 38、造成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有( )。A语义上的障碍 B知识经验水平的限制知觉的选择性障碍心理因素引起的障碍组织结构层次的影响39、测量人际关系的方法有( )、相关测量法、历史测量法。A社会测量法 B行为测量法 C参照测量法 D动机测量法 E形式测量法40、领导者的用人能力包括( )A广纳贤士 B用人所长 C任人唯贤 D重视理性 E强调成效41、Y理论在管理措施上引起一系列变化,它们分别是( )。管理重点的改变 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奖励方式的改变管理制度的改变营销方式的改变42、性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特征系统,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相互联系,组成有机的性格整体。性格特征具有结构性,其特征结构包括( )。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感性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43、以人为对象的社会知觉基本上可以划分为( )。角色知觉对个人的知觉对领袖的知觉人际知觉对普通人的知觉44、价值观的作用主要有( )。A 动力作用 B 标准作用 C 调节作用 D 定向作用 E监督作用45、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主要有( )。A 需要层次论 B 双因素理论 C 强化理论 D 期望理论 E 目标理论46、任何一个群体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要素是( )。A 活动 B 相互作用 C 沟通 D 联系 E 感情47、影响从众行为的群体因素有( )。A群体的性质 B.群体的成员 C.群体的气氛 D.群体的凝聚力 E.群体的一致性48、按沟通的目的来划分,可把沟通分为( )。工具式的沟通团体对团体的沟通 个人与个人的沟通 个人与团体的沟通满足需要的沟通49、一般来说,人际交往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它们是( )。A礼仪交往 B功利交往 C感情交往 D互补交往 E思想交往50、领导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主要有( )。A较完善的人格 B善于转换角色 C外松内紧的防卫心理 D富有使命感和同情心 E吸取新知识第六章 需要、动机与激励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个体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 A 需要 B 动机 C 兴趣 D 态度 2人样对自身智力、道德、审美和理想等观念对象的需求称之为( )。 A 天然性需要 B 社会性需要 C 物质需要 D 精神需要 3对营养、自卫、繁殖后代的需要属于( )。 A 物质需要 B 天然性需要 C 精神需要 D 社会性需要 4需要层次论属于( )激励理论。 A 内容型 B 过程型 C 目标型 D 状态型 5期望理论属于( )激励理论。 A 内容型 B 过程型 C 目标型 D 状态型 6公平理论属于( )激励理论。 A 内容型 B 目标型 C 过程型 D 状态型 7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第三个层次是( )。 A 尊重需要 B 社交需要 C 安全需要 D 生理需要 8名誉、地位、威望等在需要层次论中属于( )需要。 A 生理 B 安全 C 社交 D 尊重 9赫茨伯格提出的激励理论称之为( )。 A 需要层次论 B 双因素理论 C 期望理论 D 公平理论 10成就需要理论是由( )提出的。 A 弗鲁姆 B 马斯洛 C 亚当斯 D 麦克利兰 11( )是指激发一个人工作积极性的强度,即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与持续程度。 A 激励程度 B 期望值 C 效价 D 期望模式 12为鼓励良好行为而撤消或减轻原有的消极后果的方法,称之为( )。 A 积极强化 B 消极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二、多项选择题 1从需要的内容及满足条件来划分,可反需要分为( )。 A 天然性需要 B 社会性需要 C 物质需要 D 合理需要 E 不合理需要 2激励理论的基本类型有( )。 A 内容型激励理论 B 过程型激励理论 C 目标型激励理论 D 状态型激励理论 E反馈型激励理论 3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主要有( )。 A 需要层次论 B 双因素理论 C 公平理论 D 期望理论 E 成就需要理论 4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 )。 A 公平理论 B 挫折理论 C 期望理论 D 目标理论 E 强化理论 5状态型激励主要包括( )。 A 公平理论 B 挫折理论 C 期望理论 D 目标理论 E 强化理论 6麦克利兰将人的主要需要划分为( )。 A 成就需要 B 社会交往需要 C 尊重需要 D 权力需要 E 自我实现需要 7弗鲁姆提出的期望模式( )组成。 A 个人努力 B 个人成绩 C 组织奖励 D 组织目标 E 个人需要 8目标理论认定的合适程度的目标标准是( )。 A目标的具体性 B 目标的难易性 C 目标的系统性 D 目标的可接受性 E 目标的关联性 9强化的类型有( )。 A 积极强化 B 消极强化 C 惩罚 D 反馈 E 消退 10挫折行为的表现主要有( )。 A 攻击性行为 B 退化性行为 C 固执性行为 D 妥协性行为 E 积极性行为 11在挫折后所采取的积极性行为主要有( )。 A 攻击 B 升华 C 补偿 D 改变 E 逆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A 2.D 3.B 4.A 5.B 6.D 7.B 8.D 9.B 10.D 11.A 12.B 二、多项选择题 1.DE 2.ABD 3.ABE 4.CDE 5.AB 6.ABD 7.ABCE 8.ABD 9.ABCE 10.ABDE 11.BCD 第七章 群体概述一、单项选择题 1( )也称为标准群体或榜样群体,它可以是现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中的群体。 A参照群体 B.实属群体 C.小型群体 D.大型群体 2.非正式群体形成原因可分为( )因素与环境因素两大方面. A.物质 B.心理 C.生理 D.感情 3.非正式群体的功能,可分为对组织发展的功能及对群体成员( )发展的功能. A.个体 B.集体 C.整体 D.重要 4.凡是群体成员个人之间只能以间接方式进行接触和联系的群体属于( ). A.参照群体 B.实属群体 C.小型群体 D.大型群体 5.( )是指不经官方规定,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由组织确定的联盟.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小型群体 D.大型群体 6.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对组织的发展起( )作用. A.维护 B.刺激 C.阻碍 D.促进 7.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非正式群的分类有:塞利士的分类、道尔顿的分类和( )的分类。 A 里维斯 B 安东尼 C 法约尔 D 卡茨 8从管理学科的角度来看,群体是一个介乎于组织与( )之间的人群结合体,是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 单位。 A 集体 B 整体 C 个体 D 主体 9心理因素是非正式群体形成的( )因素。 A 首要 B 次要 C 基本 D 重要 10群体行为是在群体中,个体行为( )群体目标,而形成组合起来的行为。 A 不统一于 B 统一于 C 渗透于 D 贯穿于 11进取型非正式群体是其成员采取有效的( )行动,主要靠自己的才华、能力与团结精神等去努力打破不合理与不公平的特权现象,或者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A 积极 B 刺激 C 冷淡 D 消极 12一个群体的功能,如果能同时达到目标:即既能有效地执行组织的任务,又能满足群体成员的各种心理需 要,它就是一个( )群体。 A 低效率 B 高效益 C 高效率 D 低效益 13( )是指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之群体。 A 正式群体 B 实属群体 C 小型群体 D 大型群体 14( )是指个体实际所归属的群体。 A 参照群体 B 实属群体 C 小型群体 D 大型群体 15群体成员个人之间能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的群体,属于( )。 A 参照群体 B 实属群体 C 小型群体 D 大型群体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学家里维斯以联系非正式群体成员的纽带为根据,将其分成( )。 A 友谊型群体 B 嗜好型群体 C 工作型群体 D 自卫型群体 E 互利型群体 2任何一个群体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要素是( )。 A 活动 B 相互作用 C 沟通 D 联系 E 感情 3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 )。 A 大型群体 B 小型群体 C 假设群体 D 实际群体 E 参照群体 4美国管理学家塞利士依据非正式群体与组织是否保持良好关系为主线,将非正式群体分为( )类型。 A 冷淡 B 乖僻 C 策略 D 保守 E 沟通 5影响非正式群体形成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 A 工作与生活方式 B共同的利害关系 C人的观念和行为 D满足社交的需要 E亲缘关系、地缘关系及历史关系的影响 6一个高效率的群体,通常包括成员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联系及( )的特征。 A成员之间有高度的影响力和交互作用 B共同参与制定政策 C群体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较高,乐于接受组织的目标,并且完成任务出色 D群体的成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充满了自信心和自尊心 E群体的成员办事认真、快捷 7群体满足其成员的心理需求表现在( )。 A获得安全感 B。满足社交的需要 C.满足自尊的需要 D.满足自我确认的需要 E.增强自信心 F.增强力量感 8.防卫型非正式群体是其成员因面临共同的( ) 而走到一起来的非正式群体。 A危机 B.威胁 C.阻碍 D.破坏 E.促进 9.从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可以将群体划分为( ). A.小型群体 B.大型群体 C.假设群体 D.实际群体 E.实属群体 10.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会严重破坏正式群体和组织的团结协作,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 )作用. A.维护 B.刺激 C.阻碍 D.破坏 E.促进 11.群体介于组织与个体之间,它应具备的特征有( ). A.各成员之间相互依附,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 B.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有共同的规范,彼此相互影响. C.各成员具有群体意识. D.各成员的心理与行为,以实现某种共的目标为宗旨 E.各成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12.正式群体是为了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而产生的其主要功能有( ). A.完成组织任务 B.满足其成的心理需求 C.协调人群关系 D.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 E.共同参与制定政策 13.以其性质为根据,可将非正式群体分为( ). A.积极性 B.中间型 C.互利型 D.消极型 E.破坏型 14.管理学家道尔顿以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为依据,将其分为( )类型. A.垂直 B.平行 C.冷淡 D.策略 E.随意 15.根据个体的归属,可将群体划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