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案.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创设情境的活动, 让同学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把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和算式的读法及运算;2、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懂得有余数的除法;3、结合详细的竞赛情境,渗透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4、让同学经受发觉学问的过程 , 体验到数学学问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1 、 懂得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 、 能用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具操作(13 根小棒)【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想一想 : ()里最大能填几?()× 528 ()× 650 ()× 2 11 ()× 5 38 二、操作探究;(一) 1、 操作活动一:把 10 根小棒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几?A、分后列式运算,指名板演,竖式运算 10÷ 52 B、集体订正,板书:正好分完从同学已有学问动身,用分东西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同学制造了轻松开心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热忱和探究新知的欲望;2、 操作活动二:把 13 根小棒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几?(1) 老师启示引导:让同学根据10÷ 52 的方法操作,观看把13 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后什么新情形(2)熟悉余数概念,探讨算式意义;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把 13根小棒平均分成 5 份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有没有分完?每份是几?仍剩几根?会列式吗?(板书:13÷ 5)老师用 10÷ 52 的方法类推讲解,对比分好的小棒,全班沟通,老师板书:被分的数是几?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写?每份是几,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分成了 5 份,每份是 2,实际分掉了几根小棒?(2× 510)那么分掉的数“10” 应写在什么地方? 13根小棒,分掉了10 根,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写在哪?老师强调: 13 根小棒减去分掉的10 根,仍剩 3 根,就说明 13 根小棒没有分完(板书:没有分完);这个“3” 要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数,这个没分完剩下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很好听的名字叫“ 余数”(彩笔板书“ 余数” )横式怎么写呢?在等号后面先写商“2” ,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 2 的后面先点六个 点“ ” ,再写余数 3,读作“2 余 3” 老师领读算式 13÷ 52 3 读作: 13 除以 5 等于 2 余 3;(跟读、齐读)(3)说说 13÷ 52 3 中各部分的含义及算式的意义;13表示什么? 5 表示什么? 2 表示什么?下面的这个3 表示什么?算式 13÷ 52 3 表示什么?余数“3” 和除数“5” 比较,谁小,谁大? 引导同学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学问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同学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熟悉,但仍缺乏清楚的熟悉和数学摸索;因此,放手让同学利用学具的摆放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给同学创设自主建构学问的活动空间 (4)观看,比较 10÷ 5 和 13÷ 5 这两道竖式有什么不同?小结: 老师指出:都是平均分的除法算式,一种是正好分完,没有剩余;一种是没有正好分完,仍有余数,像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在教学中让同学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 , 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帮忙同学弄清 "余数 "概念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 针对二年级同学年龄小 , 认知才能弱的特点 , 在让同学动手操作 ,丰富感性熟悉 , 以获得鲜明表象 , 从而建立 "余数 "概念之后,用语言来述说有余数的除法的读法,有利于同学从感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高; 3、尝试应用(课件出示例 2):假如有 23 盆花,每组摆 5 盆,谁来猜一猜最多可以摆几组?仍余下几盆?(先指名猜,后课件演示分组)这 里剩下的 3 盆,就是余数;3 盆仍能不能摆一组吗?为什么?这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我们分组的过程怎样用算式表示呢?请你试着在纸上写一写;(同学尝试板演,学生练习)(2)、指名说算理,板演逐一订正; 23÷ 5 商是几,商 3 行吗?商 5 呢?你是怎么想的?(强调试商;明确: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5 与 4 相乘最接近 23,又小于 23” , 商 4 最合适;)“ 20” 表示什么? 横式中的得数该怎样写?(写除法得数时,要先写商 4,表示 4 组(板书单位名称“ 组” ;) 再在商的后面打 6 个小圆点,写上余数 3,表示 3 盆(板书单位名称 “ 盆” ;)4、巩固练习:做一做(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 5、小结:试商方法(运算有余数除法时,先要试着求商,想除数和几相乘小于被除数,并且最接近被除数;)(二)教学例 3,探究除数与余数之间的规律1、分组练习,夺红旗;2、指名汇报结果;3、全斑沟通,观看算式,发觉规律:余数 <除数4、巩固练习:手势判定,说出理由并且改正(判定题,进一步明确“ 余数要比除数小”;)三、归纳小结今日你学习了什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要留意哪些问题 . 四、巩固应用,深化懂得1、生活小专家 : 2、小小设计师3、开放题,我会猜【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没有分完名师归纳总结 13÷ 52 3 23÷ 5=4(组) 3 (盆)5 4第 3 页,共 9 页正好分完2 10÷ 52 2 35 1 3 5 10 2 0 1 0 3 3 -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有余数的除法自评本节课的胜利所在: 1、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教学中引导同学观看、操作、猜想、推理、沟通等活动” ;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懂得数学学问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这节课例中,我组织同学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在第一次“10 根小棒” 分组活动的基础上,组织了其次次活动“13 根小棒” ,通过同学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觉可以分 2 份,仍余下 3 根,而这 3 根不能再连续往下分;逐步引导同学通过实际操作来感悟、懂得有余数的除法;老师和同学是公平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仍给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胜利的欢乐;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仍给同学,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同学去摸索和探究,并赐予适时的引导,帮助同学归纳总结;这样有利于培育同学解决问题的才能; 3. 老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同学自由地说,发觉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同学学习热忱高涨,同学解决问题的才能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育了同学团结合作的精神;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我觉得要准时总结体会;失败了我们也要仔细总结、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以便于弥补不足;课堂上,同学发言的范畴仍是比较窄,没有照料到全体同学;在懂得有余数的除法时,没有让同学分析出商乘除数是已经分的,剩下的没分写下来叫余数;让同学懂得到位,我应当做适当的点拨;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说教材分析: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经经常会显现两种不同的情形,一种是“ 正好分完” ,另一种是“ 分后仍有剩余” ,这两种情形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 法主要争论“ 正好分完” 的情形,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争论“ 分后仍有剩余” 的 情形;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学问的延长和扩展,也是今后继 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需切实学好;单元中共 3 个例题,例 1 的教学是为了让同学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学问,然后着重对表内除法的竖式运算进行教学,这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例 2 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教学,教材通过一个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同学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同学着重懂得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例3,就是探究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教材是学问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学问点的前提下敏捷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同学进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因此在教学本课(例 2、例 3)前,我留意从直观、形象、详细的动手操作入手,让同学经受详细问题“ 数学化” 的过程,在 操作、观看、推测和归纳等活动中形成自己的熟悉,并进而增强应用意识,培育解决实际 问题的才能;说教学目标 1 、在详细情形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 、学会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感受余数要比除数小; 3 、通过动于操作、观看比较,培育初步的概括才能;说教学重难点: 1 、 懂得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 、 能用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说教学方法:教法:1、通过媒体演示操作 , 丰富感性熟悉,获得鲜明表象, 从而建立余数概念;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通过动手操作 , 引导同学观看 , 比较、综合,引导同学辩析其结果;学法:1、观看、比较、发觉的方法2、合作争论的教学方法:说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具操作(13 根小棒)说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想一想 : ()里最大能填几?()× 528 ()× 650 ()× 2 11 ()× 5 38二、操作探究;(一) 1、 操作活动一:把 10 根小棒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几?A、分后列式运算,指名板演,竖式运算 10÷ 52 B、集体订正,板书:正好分完从同学已有学问动身,用分东西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同学制造了轻松开心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热忱和探究新知的欲望;2、 操作活动二:把 13 根小棒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几?(1) 老师启示引导:让同学根据10÷ 52 的方法操作,观看把13 根小棒平均分成 5 份后什么新情形(2)熟悉余数概念,探讨算式意义;把 13根小棒平均分成 5 份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有没有分完?每份是几?仍剩几根?会列式吗?(板书:13÷ 5)老师用 10÷ 52 的方法类推讲解,对比分好的小棒,全班沟通,老师板书:被分的数是几?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写?每份是几,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分成了 5 份,每份是 2,实际分掉了几根小棒?(2× 510)那么分掉的数“10” 应写在什么地方? 13根小棒,分掉了10 根,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写在哪?老师强调: 13 根小棒减去分掉的10 根,仍剩 3 根,就说明 13 根小棒没有分完(板书:没有分完);这个“3” 要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数,这个没分完剩下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很好听的名字叫“ 余数”(彩笔板书“ 余数” )名师归纳总结 横式怎么写呢?在等号后面先写商“2” ,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 的后面先点六个第 7 页,共 9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点“ ” ,再写余数 3,读作“2 余 3” 老师领读算式13÷ 52 3 读作: 13 除以 5等于 2 余 3;(跟读、齐读)(3)说说 13÷ 52 3 中各部分的含义及算式的意义;13表示什么? 5表示什么? 2 表示什么?下面的这个3 表示什么?算式 13÷ 52 3 表示什么?余数“3” 和除数“5” 比较,谁小,谁大? 引导同学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学问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同学虽然在实 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熟悉,但仍缺乏清楚的熟悉和数学摸索;因此,放手让同学利用学 具的摆放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给同学创设自主建构学问的活动空间 (4)观看,比较 10÷ 5 和 13÷ 5 这两道竖式有什么不同?小结: 老师指出:都是平均分的除法算式,一种是正好分完,没有剩余;一种是没有正好分完,仍有余数,像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在教学中让同学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 , 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帮忙同学弄清 "余数 "概念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 针对二年级同学年龄小 , 认知才能弱的特点 , 在让同学动手操作 ,丰富感性熟悉 , 以获得鲜明表象 , 从而建立 "余数 "概念之后,用语言来述说有余数的除法的读法,有利于同学从感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高; 3、尝试应用(课件出示例2):假如有 23 盆花,每组摆 5 盆,谁来猜一猜最多可以摆几组?仍余下几盆?(先指名猜,后课件演示分组)这 3 盆仍能不能摆一组吗?为什么?这里剩下的 3 盆,就是余数;(1)、我们分组的过程怎样用算式表示呢?请你试着在纸上写一写;(同学尝试板演,同学练习)(2)、指名说算理,板演逐一订正; 23÷ 5 商是几,商 3 行吗?商 5 呢?你是怎么想的?(强调试商;明确: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5 与 4 相乘最接近 23,又小于 23” , 商 4 最合适; )“ 20” 表示什么? 横式中的得数该怎样写?(写除法得数时,要先写商 4,表示 4 组(板书单位名称“ 组” ;)再在商的后面打 6 个小圆点,写上余数 3,表示 3 盆(板书单位名称“ 盆” ;)4、巩固练习:做一做(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 5、小结:试商方法(运算有余数除法时,先要试着求商,想除数和几相乘小于被除数,并且最接近被除数;)(二)教学例 3,探究除数与余数之间的规律1、分组练习,夺红旗;2、指名汇报结果;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全斑沟通,观看算式,发觉规律:余数 <除数 4、巩固练习:手势判定,说出理由并且改正(判定题,进一步明确“ 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归纳小结今日你学习了什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要留意哪些问题 . 四、巩固应用,深化懂得 1、生活小专家 : 2、小小设计师 3、开放题,我会猜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