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土壤学与农作学复习资料.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1.农业生产包括植物生产(种植业)和动物生产(饲养业)两大部分;2.基本条件:水、肥、气、热、光;3.农田水利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措施,调剂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调件,以促 进农业生产的进展;4.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等所组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5.肥力是土壤同时地不断地满意和调剂植物对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要求的才能;6.土壤形成条件:母质;气候;地势;时间;生物(主导);7.土壤分布规律: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区域性;8.土壤矿物质的种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无机化合物;9.土壤中养分的种类与含量与矿物的化学组成、风化程度及气候条件有关;10.粒级(土粒大小的不同级别):物理性沙粒(0.013.0)、物理性粘粒(0.00010.01)、石砾和沙粒、粘粒、沙粒;11.土壤机械组成:不同粒级组合的相对比例;土壤质地是依据不同机械组成所产生的特性 而划分的土类;12.土壤质地:沙土类、粘土类、壤土类;13.改良:掺粘、掺沙、客土调剂、施用有机肥;14.蒙金土:上啥下粘,托水托肥,有利于作物生长;15.土壤有机质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外形的动植物残体;腐殖质;土壤微生物;16.土壤有机质的转化:矿质化和腐殖质化过程;17.转化条件:植物有机质的碳氮比;土壤环境条件(通气、水热状况);酸碱反应、气候条 件、耕作灌排等措施;18.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是植物和微生物养分物质的主要来源;能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腐殖质在植物养分中有明显的间接作用;19.土壤空气的特点:不连续,间隙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很高,季节性;水汽含 量高;组成和数量不均;20.土壤溶液组成:难溶性(迟效性)养分;有效性(速效性)养分;21.土壤中有效养分的迁移转化途径:形成难溶性化合物,重新迟效化;随水分从土体中淋 失;转化成气体散失;被土壤胶体所吸附;被植物所吸取;22.吸取方式:向根液流;离子扩散作用;根系的拦截作用;1.土壤的孔隙性是土壤固体颗粒间形成的不同的外形和大小空袭的数量比例及分布状况的 总称;2.土粒容重是单位体积(不包括孔隙体积)土壤固体土粒的重量;3.土壤容重是单位体积的自然装套土壤(包括间隙)的干重;4.土壤的结构性是指土壤中单粒次生单粒和团圆体的数量、大小、外形及相互排列和行应的 间隙状况等综合特性;5.土壤结构的形成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土壤单粒被黏粒、腐殖质等胶结物质所胶结、凝结成次生单粒,然后才通过胶体的进一步胶结,压分割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结构体;同时在干湿交替、耕作及根系的穿插、挤6.土壤胶体产生电荷的缘由:同晶置换作用、胶体表面离子解离、晶格断裂 7.土壤离子交换作用: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8.土壤阳离子交换的特点:是一种可逆反应、等当量交换、受质量作用定力支配;9.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在中性条件下单位土壤中所吸取阳离子的重量;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10.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是土壤保肥、供肥和稳肥的两个重要指标;11.土壤离子交换作用队肥力外形的影响:影响物理性状、养分有效性、施肥方式与成效;12.土壤酸度:由氢离子、也可由铝离子引起 13.活性酸度是由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 14.潜性酸度是由土壤胶体吸取的氢离子和铝离子造成 15.潜性酸度分为交换和水解酸度;交换性酸度:过量的中性盐与土壤胶体发生交换作用,使土壤胶体上氢离子铝离子进入土壤溶液而表现出的酸度;壤胶体上交换出来的氢离子铝离子所表现的酸度;水解性酸度: 用弱酸强碱盐从土16.土壤碱度主要打算土壤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及土壤胶体上交换性钠盐的含量17.土壤缓冲性能:当加酸或加碱与土壤中时,土壤的酸碱反应并不产生猛烈变化,缓和土壤酸碱度变化的才能18.土壤通气性即土壤气体的交换性能,主要指土壤与近地面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其次是土壤内部的交换19.土壤通气性产生的两个主要缘由:空气流淌引起的整体空气交换、通过扩散作用进行的个别气体的交换20.影响土壤通气性的因素:孔隙充分和浓度梯度21.土壤通气性的指标:土壤呼吸系数、土壤中氧的扩散率、土壤的通气量、土壤的通气孔隙度22.影响氧化仍原电位的因素:土壤的通气性、土壤的水分状况、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土壤易分解的有机质含量23.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或单位容积土壤温度上升 1 摄氏度所需的热量24.土壤导热率:土壤吸取热量后除上升温度外,同时仍将热量传递给接近图层25.土壤导温率:土壤吸取或散失肯定热量后,使土壤温度发生变化的快慢和难易的性能第三章 土壤水土壤水分是土壤的主要物质组成之一,也是构成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壤水分主要来源:大气降水 (雨雪冰雹) 和人工灌水, 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和地下水的上升;液态水是土壤水分的主要形式;吸湿水:又称劲束缚水,是干燥土里从土壤空气中吸附的气态水分;吸附在土粒表面,密度大,热容量小、冰点低、不能自由移动;打算因素: 1:土壤空气湿度:湿度大吸水多,空气湿度饱和时吸湿水达到最大量,叫最大吸湿量或吸湿系数;2:土壤质地腐殖质含量:颗粒细质地粘重,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比表面积大,吸湿水含量高;3:土壤含盐量及盐类成分:盐量越多吸湿水含量越大;膜状水: 松束缚水; 土壤吸湿水达到最大量后,在吸食水层外面所形成的一层膜状的液态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叫最大分子持水量;密度大于自由水,冰点-4 以下,有较高粘滞性,溶解养料才能弱受引力小于1.5mpa 的膜状水可以被植物利用,但是供不应求;膜状水影响因素:土壤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高,膜状水多;毛管水: 水分因受土壤毛管力的作用而在毛管孔隙中保持和运动,叫毛管水; 性质和运动决定于毛管力的作用;H=0.15/r 上升毛管水: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高,地下水借毛管作用力上升保持在土壤上层的毛管孔隙中;悬着毛管水:在地势高、地下水位低的旱地,降雨后借用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中的水分;重力水: 土壤中受重力作用而向下移动的水分;自由重力水: 只经过土壤而不在土壤中保留;支持重力水:重力水在下移过程中被阻挡在不透水层以上成为滞水;土壤水分常数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1:吸湿系数:吸湿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含量;2:凋萎系数:作物永久凋谢是的土壤含水量,全部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3:最大分子持水量:膜状水的水膜达到最厚时的土壤含水量;全部吸湿水和膜状水;】4:毛管断裂含水量:悬着毛管水断裂时的含量 5:田间持水量: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含量,全部吸湿水膜状水和悬着毛管水;6:毛管持水量 -:全部间隙布满水;吸湿水、膜状水,上升 毛管水;7:全持水量:全部孔隙全部布满水;土壤最大有效水 =田间持水量 -凋萎系数 土壤含水量表示方法:1:土壤含水量 =(原土壤重 -烘干土重) / 烘干土重 *100%=水重 / 烘干土重(重量百分数)2: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重量)*土壤容重 =水分容积 / 土壤容积 3:水层厚度( mm= 土层深度( mm* 土壤含水量(容积 %)4:土壤储水 :(mmm/ 亩) =水层厚度 *2/3 5:旱地土壤的相对含水量 6:水田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土壤水的能态=土壤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 *100% =土壤含水量 /全需水量 *100% 土水势:水分从土壤移动做工需要的能量为该系统的土水势;土水势构成:基质势重力势压力势溶质势;土壤水吸力:包括基质吸力和溶质吸力;影响土壤水分特点曲线的因素: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第四章 主要低产土壤的特性与改良盐碱土 是各种盐化土和盐土以及碱化土和碱土的统称;我国盐碱土资源具有的特点: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我国盐碱土的分区:滨海盐碱土区、华北盐碱土区、西北半干旱盐渍土区、东北盐碱土区;盐土的形成过程:1 自言条件对盐土形成的影响:3)地平的地势条件(4)含盐母质与(1)干旱的气候条件(2)较高的地下水位和矿化度(土壤质地的影响(5)生物的聚盐作用2 人类活动对盐渍土形成的影响:人类的浇灌耕作活动对盐渍土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假如浇灌治理不当,就会使一些非盐渍化的土壤发生盐渍化,这种盐渍化过程称为 次生盐渍化过程;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属于现代积盐过程,这一过程的形成主要由于浇灌治理不当使地下水位上升所造成的,同时地下水的矿化度、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对次生盐渍化过程的产生也有很大影响3 土壤盐渍化的基本类型(1)苏打盐渍化(2)硫酸盐盐渍化(3)氯化物盐渍化(4)硝酸盐盐渍化盐土基本特点:(1)土壤中一般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盐且一般含有较多的石灰质;盐分在剖面上的特点是上多下少,呈漏斗形曲线(2)土壤一般呈微碱性反应(3)土壤有机质一般含量不高(4)土壤母质多为河流沉积物(5)地下水位一般较高名师归纳总结 碱土的基本特点:第 3 页,共 4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1)易溶性盐有明显淋溶下移现象(2)呈强碱反应 PH在 8.5 以上往往达到 910 Na 离子而被高度分散,致使土壤胶体及碳酸钙随水下移(3)土壤胶体因吸附有大量的 淀积而形成紧实土层,又因湿张干缩而产生垂直裂隙形成柱状结构的减化层,致使其物理性状极为不良(4)在强碱条件下土壤粘土矿物发生分解产生二氧化硅呈白色粉末状分散在土壤上层,而铁、铝、锰等就向心土淀积形成淀积层 高浓度盐分影响作物的养分代谢;高 盐碱土地产的缘由:高浓度盐分使作物产生生理干旱;浓度盐分对作物产生毒性效应;强碱性会降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恶化土壤物理和生物学性 状;抗盐才能作物的适应方式分为:排盐类型;积盐类型;拒盐类型;:开沟排水;灌水冲洗;井灌井排;放於改良;种稻改良;改良利用盐碱土的主要技术措施 耕作施肥改良;生物改良;物理化学改良;盐碱土利用改良的原就:以水肥为中心,包括水利、农业、林业等各方面的综合措施,做到 利用与改良、防盐与改盐、治标与治本、水利与农林、改土与培肥等五个结合,才能使盐碱 地逐步从脱盐、培肥进展到一个高效经济的生态农业,达到综合完全治理的目的;2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