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优秀资料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学问点 1:溶液的概念1.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固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特点1均一性 :指溶液形成后 ,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是完全相同的 ,即同一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等都相同;2稳固性 :指外界条件不变即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显现分层现象,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拓展延长】1.判定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1 是否是均一、 稳固的混合物 ;2 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2.有些物质 如蔗糖等 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的,仍有些物质 如氯化钠等 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易错警示】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亮的,但不肯定是无色的;如 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固的液体不肯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固的液体,但 不是溶液;【例 1】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以下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蔗糖C.味精 D.芝麻油学问点 2:溶液的组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1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2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可以作为溶剂;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定,除此之外 ,酒精、汽油等也1依据名称; 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 ,即溶质在前 ,溶剂在后; 如“ 碘酒 ”中,碘是溶质 ,酒精是溶剂 ; “食盐水 ”中,食盐是溶质 ,水是溶剂;但是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 ,即未指明溶剂的溶液 ,溶剂一般是水 ,如“ 硫酸铜溶液 ” 中,硫酸铜是溶质 ,水是溶剂;2当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形成溶液时 ,一般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 ,液体看作溶剂;3当两种液体相互溶解形成溶液时 ,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 ,量少的看作溶质; 但是只要溶液中有水存在时 ,无论水量多少 ,水都是溶剂;【拓展延长】1.在溶液中 ,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定,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和反应物的量来确定;如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当为反应生成的 ZnSO 4;【易错警示】 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2.在运算溶液质量时,溶质质量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运算在内;名师归纳总结 【例 2】将以下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酒精溶液;;2食盐第 1 页,共 10 页水;3 稀盐酸;4 澄清石灰水;5硫酸锌溶液;6 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优秀资料学问点 3:溶液的用途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表 1 所示 ;农业生产 无土栽培的植物必需生长在养分液中能够相互反应的两种固体通常配制成溶液 ,然后让它们的溶液进行反应 ,这是科学试验由于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反应物相互接触更充分 ,反应进行得更快动植物和人 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植物吸取的养料必需溶解的生理活动 在水中 ,人体吸取的养分成分也同样需要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医疗卫生 医疗上所用的很多注射液也是溶液 ,如生理盐水是 0.9%的氯化钠溶液【例 3】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 ,主要缘由是 A.反应速率快 B.不需加热 C.易于操作 D.装置简洁学问点 4:影响溶解才能和溶解速率的因素试验设计1试验目的 :探究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对物质溶解才能的影响;2试验用品 :试管、药匙、蒸馏水、碘、高锰酸钾、汽油;3试验步骤 :如图 1 所示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12 小粒碘和高锰酸钾 ,各加入 23 mL 水; 另取两支试管 ,再分别加入 12 小粒碘和高锰酸钾 ,各加入 23 mL 汽油 ,观看是否溶解及所得溶液的颜色;图 1 分析论证4试验现象 :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于汽油形成紫色溶液;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5试验结论 :物质的溶解才能与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才能不同 ,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才能不同;试验点拨1.试验设计时 ,必需要有掌握变量的思想,如要探究某一因素对物质溶解才能的影响时,必需掌握其他因素不变;2.物质的溶解才能除了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外 ,仍与温度有关;3.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打算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 是否搅拌等因素影响;,除此之外仍受温度、 物质的颗粒大小、1溶剂的温度 :溶剂的温度越高 ,溶质溶解的速率越快;2溶质固体的颗粒大小 :颗粒越小 ,溶解越快;3是否进行搅拌 :在搅拌的情形下 ,溶质溶解的速率加快;【例 4】 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 :食盐易溶于水 ,难溶于植物油 ;硝酸钾易溶于水 ,碳酸钙难溶于水 ;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 1以上事实说明 ,固体物质的溶解才能与、三个因素有关;2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名师归纳总结 同;第 2 页,共 10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优秀资料学问点 5: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试验【试验设计】1.试验目的 :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2.试验用品 :铁架台 带铁圈 ,烧杯 ,玻璃棒 ,温度计 ,蒸馏水 ,药匙 ,固体 NaCl、 NH 4NO 3、NaOH ;3.试验步骤 :如图 2 所示装置 ,向烧杯中加入 100 mL 蒸馏水 ,测出水的温度; 向烧杯中加入 10 g 固体 NaCl,并用玻璃棒当心搅拌至 NaCl 完全溶解;测出 NaCl 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比较前后两次温度的变化;按上述操作测定NH 4NO 3、 NaOH 溶解前水的温度和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并比较温度的变化;分析论证4.试验现象及试验结论见表 2;硝酸铵 NH 4NO 3 氢氧化钠 NaOH 加入物质氯化钠 NaCl 试验现象所得溶液的温度与原 来水的温度基本相同所得溶液的温度明显所得溶液的温度明显高于原先水低于原先水的温度的温度试验结论NaCl 溶于水后溶液温 度无明显变化NH 4NO 3溶于水后 ,溶NaOH 溶于水后 ,溶液的温度上升液的温度降低试验点拨1.溶解过程中不能用温度计搅拌 ,应使用玻璃棒搅拌;2.温度计读数时 ,肯定不要将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读数;拓展延长1.浓硫酸溶于水时也放出热量 ,溶液的温度上升;2.生石灰 CaO放入水中也能放出大量的热 ,由于 CaO 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是放热反应;【例 5】小琪往图 3 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 ,轻轻搅拌后 ,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食盐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白糖学问点 6:乳浊液和乳化现象1.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其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固 后会分层;,静置2.乳化现象1乳化剂和乳化作用 :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固乳浊液的物质叫做乳化剂 ,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常用的乳化剂有各种日用洗涤剂、化妆品等;2乳化作用的应用 :用洗涤剂去除衣服、餐具上的油污 ,清洗试管内的油污;拓展延长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常见混合物有溶液和浊液两大体系 ,溶液是均一的、稳固的 ,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固的;浊液分悬浊液和乳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振荡后都呈浑浊状态,静置后悬浊液中固体会沉名师归纳总结 淀下来 ,乳浊液会分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见表3;乳浊液第 3 页,共 10 页项目溶液悬浊液分散前被分散物质的状态固、液、气固液分散在溶剂里的粒子分子或离子很多分子的集合体很多分子的集合体外观大多透亮且均一浑浊、不均一浑浊、不均一久置现象稳固 ,不分层不稳固 ,沉淀不稳固 ,分层实例食盐水、蔗糖、水、碘酒泥浆油水混合物相同点都是混合物-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易错警示名师精编优秀资料:汽油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与用洗涤剂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有本质的区分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脂,是溶解原理 ,形成的是溶液 ;而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将大的油珠变成很多细小的液滴 ,是乳化原理 ,形成的是乳浊液;【例 6】以下洗涤方法中 ,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食醋除水垢 B.用稀盐酸除铁锈C.用汽油清洗油渍 D. 用洗洁精清洗油污【考点突破】考点 1:溶质、溶剂的判定【例 1】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汽油分子没有画;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假如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当观看到的现象是; 依据你在试验中观看到的现象,填“ 甲” 、“乙” 或“ 丙” 的示意图符合事实;考点 2: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与物理学科压强学问综合【例 2】如图 5 所示装置 ,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 ,U 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 ,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 ,就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 2 溶解度学问点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在肯定温度下 ,在肯定量的溶剂里,不能连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仍能连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判定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一般地说 ,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只要看在肯定温度下 ,有没有不能连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 ,假如有 ,且溶质的量不再削减 ,那么这种溶液就是所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 ,判定一种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可在温度和溶剂量不变的条件下 ,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假如溶质不再溶解 ,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假如溶质连续溶解 ,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拓展延长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1浓溶液、稀溶液的定义 :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在肯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对溶液进行分类的 ,因此两组概念之间没有必定的联系 ,即饱和溶液不肯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也不肯定是稀溶液;但是 ,在肯定温度下 ,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例 1】周末 ,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名师归纳总结 中的白糖后 ,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 ,发觉杯底有少量未溶解 第 4 页,共 10 页的白糖 如图 1;以下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肯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优秀资料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学问点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1.大多数物质 如 KNO 3等 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可通过如下方法 :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2.极少数物质 如 CaOH 2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需通过如下方法 :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易错警示 对于不同溶质的溶液而言 ,转变溶质、溶剂的量都可以实现上述转变 ,但转变温度要视详细物质而定 ,如 KNO 3 等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才能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但有极少数固体物质 如氢氧化钙 的溶解才能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因此如将 KNO 3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应降低温度 ,如将 CaOH 2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应上升温度;【例 2】欲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 ,最牢靠的方法是 A.上升温度 B.降低温度 C.再加入同种溶质 D.倒出一些溶液学问点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 :在肯定温度下 ,某固态物质在100 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正确懂得概念中的四要素见表 1;状态单位四要素条件标准内容在肯定温度下在 100 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g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为了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是比较同一条溶解度是度的内因是溶质和的溶解才能 ,人们规件下某种物质溶解能溶剂的性质 ,外因是规定标准定以 100 g 溶剂为标力大小的表示方法,只懂得温度;假如温度改 变,就固体物质的溶下的溶质准,需强调和留意的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质量 ,常是 :此处 100 g 是溶的最大值 ,才可称其为解度也会转变 ,因此 ,用单位 “ g”剂的质量 ,而不是溶溶解度 ,因此必需要求只有在指明温度时,来表示液的质量“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才有意义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1内部因素 :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例如 20 时 ,KNO 3的溶解度为 31.6 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 g,此处造成溶解度不同的缘由是硝酸钾与氯化钠两种溶质的性质不同;20 时KNO 3在水中、汽油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这是由于溶剂性质不同的缘由;2外部因素 :温度; 与溶剂量的多少没有关系,由于概念已经规定溶剂质量为100 g,所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易错警示溶解度概念中的四个要素“肯定温度、 100 g 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是同时存在的 ,只有四个要素都表达出来了,溶解度的概念和应用才是有意义的,否就没有意义,说法也不正确;这也是判定某一有关溶解度说法正确与否的关键;【例 3】“ 10 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 80 g ” ,它的含义是 A.100 g 水中最多溶解 80 g 硝酸钠B.10 时 ,100 g 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钠 80 g C.10 时 ,硝酸钠在水中溶解 80 g 达到饱和状态D.10 时 ,100 g 水中溶解 80 g 硝酸钠达到饱和状态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优秀资料学问点 4:溶解性与溶解度1.溶解性 :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才能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2.固体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见表 2;溶解性 难 溶 微 溶 可 溶 易 溶20 时的溶解度 /g <0.01 0.011 110 >10 实例 CaCO3 CaOH 2 KClO 3 KNO 3拓展延长 1.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溶解性是物质溶解才能的定性表示 ;溶解度是物质溶解才能的定量表示;2.习惯上把 “ 难溶 ” 称为 “ 不溶 ” ,但是肯定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易错警示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溶解度是指20 时物质的溶解度; 【例 4】20 时 ,50 g 水中最多溶解3.6 g A 物质 ,就 A 的溶解性为 A.易溶B.可溶C.微溶D.难溶学问点 5: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 :用横坐标表示温度 ,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如右图所示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见表 3 所示 : 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 举例 如图 2 所示 1 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该溶质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 N 点表示在 t1时 ,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0 g 2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在对应的温度下 ,两种M 点表示在 t2时 ,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1时 ,甲的溶解度为 20 g;t3时 ,甲的溶解度为3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60 g 4 在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溶液为对应温度下 设 A、B 点均表示甲的溶液 ,就 A 点表示在 t3的饱和溶液 ;在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溶液为 时甲的饱和溶液 ,而 B 点表示在 t3时甲的不饱对应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和溶液5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曲线 “陡升型 ” ,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度的上升而增大 ;曲线 “平缓型 ” ,说明固体 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曲线 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 下降型 ” ,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3可以确定某一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形;4依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下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5由溶解度曲线可确定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易错警示比较物质溶解度大小时肯定要指明温度,否就无法比较; 【例 5】 如图 3 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选项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B.上升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名师归纳总结 C.20 时 ,100 g 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 图 3 第 6 页,共 10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优秀资料D.40 时 ,分别用 100 g 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 学问点 6:气体的溶解度,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1.气体的溶解度 :指在压强为101 kPa 和肯定温度时 ,气体溶解在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2温度 :温度越高 ,气体的溶解度越小;3压强 :压强越大 ,气体的溶解度越大;【例】 生活中的以下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的是 A. 烧开水时 ,水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喝下汽水时 ,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里C.打开啤酒瓶盖时,有大量的泡沫溢出D.夏季黄昏 ,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学问点 7:结晶方法及适用范畴1.结晶 :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2.结晶方法及适用范畴,这一过程叫结晶;1蒸发溶剂 :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如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 ,就可以用蒸发溶剂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如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 ,可以采纳冷却热饱和溶液法;3.结晶的应用 海水晒盐1原理 :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食盐结晶出来;2主要过程 :如图 4 图 4 拓展延长用两种结晶方法分别或提纯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如图 5 所示 ,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假如乙中混有少量的甲,可采纳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别最终留少图 5 量水 ,这时少量的甲仍留在溶液中,趁热过滤 ;假如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纳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 进行分别;【例 6】 依据图 6 中固体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回答疑题 : 图 6 名师归纳总结 1要使 60 g 甲完全溶解在100 g 水中 ,水温不低于;第 7 页,共 10 页2要从乙的饱和溶液中获得大量的乙,可实行的方法是-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优秀资料【考点突破】考点 1:利用溶解度曲线会判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以及它们的相互转化方法【例 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20 时 ,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g;240 时 ,把 40 g 甲物质放入 100 g 水中 ,所得的溶液是 填 “饱和” 或“ 不饱和 ” 溶液;图 7 3欲将 40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可采纳的方法是;440 时 ,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100 g,分别降温至 20 ,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填“>”、 “<”或“=” 乙物质溶液的质量;考点 2:结合溶解度曲线探讨分别混合物的方法【例 2】如图 8 是 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 1P 点表示的意义是;2把 t2时等质量 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析出晶体较多的是;3当 A 中含有少量 B 物质时 ,可采纳 的方法提纯 A 物质;图 8 4t 2 时 ,将 90 g A 物质投入到 100 g 水中 ,得到 A 物质的 填“饱和 ”或“ 不饱和” 溶液 ,此时溶液的质量是 g;考点 3:依据混合物的溶解性不同以及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等因素能够正确挑选过滤、结晶等分别混合物的方法【例 3】有些金属的氢氧化物有相像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却有所不同,如 CaOH 2、BaOH 2的溶解度就存在肯定的差异,如表 4 所示 : 40 80 温度 /0 溶解度 /g CaOH 20.187 0.141 0.094 BaOH 21.67 8.22 101.4 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填“ A”或“ B” ;1图 9 中,表示 CaOH2溶解度曲线的是,可实行的方法是2假如要将 CaOH 2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只举一种 ;3现有常温时含有BaOH 2、CaOH2两种溶质的某饱和溶液,如要得;图 9 到较纯洁的BaOH 2 溶液 ,实行的物理方法为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 3 溶液的浓度学问点 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1.概念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 3.概念的懂得1溶质质量指已溶解在溶剂里的溶质的质量 2溶质、溶剂、溶液的量均以质量来表示,没有溶解的部分不计入溶质质量;,单位要统一 ,最终的运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优秀资料3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有在肯定范畴内才有意义;例如 :在 20 时 KNO 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4%,因此在 20 时 ,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超过 24%;拓展延长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 见表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表示肯定量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 ,意义 物质溶解性的量度 ,受外界条件影响不受外界条件影响溶剂量要求 无要求 100 g 溶液是否饱和 不肯定 肯定达到饱和量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关系单位 没有单位 g 联系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例 1】对 “ 10%的硝酸钾溶液 ” 含义的说明错误选项 A.100 g 硝酸钾溶液中含有 10 g 硝酸钾B.100 g 水中溶解了 10 g 硝酸钾C.将 10 g 硝酸钾溶解于 90 g 水中所得的溶液D.该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1910 学问点 2:溶液的稀释与浓缩1.溶液的稀释1稀释方法 :加入溶剂 ;加入低浓度的溶液;2运算依据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3运算关系式 :加水稀释 :A ·a%=B· b%或 A· a%=A+m 水 ·b% 式中 ,A 代表稀释前溶液的质量 ,a%表示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B 代表稀释后溶液的质量,b%表示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m 水表示加入水的质量 加入低浓度溶液稀释:m 1·a%+m2·b%=m 1+m 2 ·c% 式中 m1、m2为混合前溶液的质量,a%,b%分别为混合前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代表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的浓缩1溶液浓缩的方法 :加入溶质 ;蒸发溶剂 ;与浓溶液混合;2运算关系式加入溶质 :A·a%+m 质=A+m 质 · c% 式中 A 表示浓缩前溶液的质量 ,a%表示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m质表示加入溶质的质量 ;c%表示浓缩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蒸发溶剂 :A·a%=A-m 水 ·c% 与浓溶液混合 :A·a%+B·b%=A+B·c% 式中 B 表示浓溶液的质量 ,b%表示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易错警示 1.稀释或浓缩的原理就是转变溶液中溶质或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变大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溶剂的质量增大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但要留意 :当为饱和溶液时 ,增加溶质不会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2.在溶液的稀释运算中,当要求所加水的体积时,应先依据 “m浓+m加水 =m 稀 ”运算出 m加水 ,然后再用密度公式求出 V加水 ;V 加水 ,而不能直接用稀溶液的体积减浓溶液的体积求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例 2】名师精编优秀资料现有 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 ,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以下操作中正确选项 B.蒸发掉 45 g 水10%的食盐溶液A. 加入 10 g 食盐C.蒸发掉 50 g 水D.加入 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学问点 3: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运算解答依据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运算时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 1在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运算时 ,代入 或求出 的量应是溶质的质量 ,而不能是溶液的质量或体积;2对于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运算方法 : 溶液组成法;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其中溶剂水的质量在运算中应留意 :有些反应不消耗且不生成水时 ,溶剂水的质量等于参与反应的各溶液中溶剂质量之和 ;如生成物中有水时就仍需要加上生成的水的质量 如消耗水就需减去消耗的水的质量 ;质量守恒法; 溶液质量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溶性杂质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 ,此方法较简洁 ,也最常用;【例 3】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 ,小丽称取 30 g干燥的碎鸡蛋壳放入烧杯中 ,并向其中加入了 80 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假设鸡蛋壳中除碳酸钙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 ,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 101.2 g;我能完成以下运算 : 130 g 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2当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突破】考点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运用【例 1】将 70 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 10 ,有晶体析出 晶体中不含水 ,以下各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硝酸钠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 2】小红同学在肯定温度下进行 KNO 3 的溶解试验 ,试验数据如表 2: 试验序号 试验 1 试验 2 试验 3 试验 4 水的质量 g 100 100 100 100 加入 KNO 3 的质量g 80 100 120 140 溶液质量 g 180 200 210 210 依据上述试验数据 ,以下表达正确选项 A.试验 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B.试验 2 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名师归纳总结 C.试验 4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试验3 大×100% 第 10 页,共 10 页D.该温度下 ,KNO 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