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名词说明(部分)1,区域经济学: 是讨论区域经济进展规律和区域经济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2,经济区位: 产业、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经济活动最适合的空间位置,是关于经济过程的一种相对区位;是资本、技术和其他经济要素高度积聚的地区,也是经济快速进展的地区;3,经济辐射: 是指经济进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地区与经济进展较落后的地区之间进行资本、人才、技 术、市场等要素的流淌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思 维方式替代与现代化相悖的旧习惯势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4,城市化: 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集合的过程,包括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以及城市经济社会化、现代化 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5,二元产业结构:就是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现代化的领域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断层同时并 存的现象; 6 ,区域: 区域是按肯定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限的空间范畴,是具有自然、经济或社会特点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 同质性或异质相关联的地域单位;7,中心地: 是四周区域的中心,即指向四周区域的为消费者供应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8,极化效应: 指相伴主导产业或推动型产业在肯定地域形成,从而使其它产业在四周地域集中的现象,也是各种生产 要素向增长极集中的过程;9,均质区域: 依据区域内某些重要因素特点的一样性或相像性进行划分的区域;10,极化区域: 依据如干异质部分在功能上紧密联系进行划分的区域;11,方案区域: 指实际存在的治理区域;12,区位: 是资本、技术和其他经济要素高度积聚的地区,也是经济快速进展的地区;13 ,区域经济进展: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 程;第一章 导论1. 简述区域经济学存在和进展的客观基础;(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自然条件的不同:区域差异可以懂得为“ 级差收益”资源的稀缺性:要求资源的优化配置 生产要素的不均衡分布和不完全流淌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规模经济 集合经济(3)空间距离的不行灭性 运输成本、贮存成本和空间成本(4)创新才能的部分排他性和竞争性 2. 区域有什么特点?对区域经济进展有什么影响?特点:地域性;独立性;开放性;综合性;影响:(1)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点,它的进展可以借鉴其他区域的体会,但必需与当地的详细情形相结合才能促进区域经 济的进展;(2)区域具有独立性;区域从地理位置上看是一个独立的整体,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立的区分于其他区域的特点;所 以应区分对待每个区域,找到针对不同区域进展的政策、方法,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3)区域之间在很多方面没有根本差别,人为的限制性较少;区域之间的互补性强,就开放程度越高,因而对区域经 济的进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4)区域是一个成天、体,是各因素的综合,只有处理好各利益才能促进经济的进展;其次章 产业区位理论1,简述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内容(见资料)2,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三指向是如何确定工业企业的最优区位的;(见资料)第 1 页,共 6 页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3,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三种中心地体系与序列;(1)K=3(市场组织原就)中心地体系模式;市场区序列 1 ,3,9,27,81 kn=3n-1 中心地序列 1 ,2,6, 18,54(2)K=4 (交通组织原就)中心地体系模式市场区序列 1 ,4,16, 64,256 kn=4n-1 (3)K=7 (行政组织原就)中心地体系模式 市场区序列 1 ,7,49,343 kn=7n -1 4,简述廖什市场区位论的基本内容(1)廖什市场区位论的重要内容 由基础聚落形成的蜂窝状六边行中心地序列 1 ,3,12,48,192中心地序列 1 ,6,42,294 门槛值不同的商品,需求相应数量的基础聚落作为其市场区;在大城市的四周地区,形成疏密相间的中心地分布格局的经济景观;(2)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的基本观点廖什认为大多数工业区位是挑选在能够猎取最大利润的市场地域,区位的最终目标是寻取最大利润地点;正确区 位不是费用最小点,也不是收入最大点,而是收入和费用的差最大点,即利润最大点;(3)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的假定条件 第一,在均质的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条件都相同;进行生产必要的原料充分,且均等分布;其次,在平原中均等地分布着农业人口,最初他们的生产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的行为相同;第三,在整个平原中居民都具有相同的技术学问,全部的农夫都可能得到生产机会;第四,除经济方面的作用外,其它因素都可不考虑;第三章 区域经济增长与进展1,区域经济均衡进展理论(1)区域经济均衡进展贫困的恶性循环 供应和需求具有不行分性 工业化是摆脱落后的关键数量有限的个人投资无法打破该循环 依据需求弹性和收入弹性确定投资比例 均衡进展理论的基本依据投资外部正效应的存在(2)工业化方案(三种)对消费品工业进行大规模全面投资 对消费品工业和基础设施部门进行大规模全面投资大推动方案(3)均衡进展理论的不足 资金来源;外部正效应下降;市场机制强化非均衡进展;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图 1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图 2 2,非均衡进展理论:(1)“ 循环积存因果关系” 和“ 二元经济结构” 理论(图 2)(见资料)缪尔达尔( G.Mydral )循环积存过程:初始变化次级强化上升或下降区域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卡尔多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模型(2)“ 核心区” 与“ 边缘区” 理论 赫希曼 A.Hirschman 的观点 经济进展不会同时显现在全部部门和地方 投资一旦显现在某区,形成较高水平的核心区,其他区域成为边缘区 核心区与边缘区存在着两种不同方向的作用:极化效应作用 >涓滴效应作用 结论:所以核心区与边缘区差距扩大约翰 . 弗里德曼 John Friedmann 的观点 进展起源于创新 核心区是创新变革的主要中心 6 种效应强化核心区的位置:支配效应、信息效应、心理效应、现代化效应、连锁效应、生产效应 核心区在空间系统中呈网络分布 核心区的作用 3 增长极理论理论的提出:配鲁(1950)配鲁( Francois Perroux)基本观点 增长极是指经济空间中在肯定时期内起支配和推动作用的经济部门;三种效应:支配效应支配产业(活动单元active unit)对其他产业的支配作用和位置;连锁效应支配产业进展(创新)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乘数效应连锁产生的更广泛地带动、推动作用;增长极理论的进展与完善JR布德维尔(Boudeville)的奉献:增长极是主导产业、推动型产业与相关产业的集合体以及该集合体所在的地理空间;三种类型: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增长极是相互关联的主导产业的空间集聚 增长极是推动型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空间集聚 增长极是一个带动周边腹地经济增长的城市中心极化效应指相伴主导产业或推动型产业在肯定地域形成,从而使其它产业在四周地域集中的现象,也是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集中的过程;扩散效应表现为经济要素从核心区向外围扩散、延长,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进展;扩散的缘由 A:极化中心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B:极化中心的经济外溢作用 C:政府的调剂 增长极理论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增长极理论有着广泛的适应性 有利于发挥政府的作用,补偿市场的不足 增长极理论在实践中的胜利事例很多,“ 都市圈” 模式也是该理论的应用 增长极进展模式也有其局限性 配置的产业必需和当地的产业要有肯定得关联性;产品在当地必需要有肯定的市场需求;挑选的区域是要具备各方面的,有肯定潜力的;不能快速解决落后地区的就业问题;(4)区域经济进展的长期规律倒 U型学说JG威廉姆逊( Williamson )的理论;结论 各国地区不平稳的实际趋势与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倒 U型相关规律:即工业化初期通常会扩大地区不平稳,接着趋于稳固,最终就是趋于平稳化;差距扩大的缘由 差距缩小的缘由 3,你认为落后地区应如何摆脱“ 贫困的恶性循环” ?(见资料)4,区域经济进展模式 一、工业化的一般模式资本积存方式 占有劳动阶层的剩余价值 扩展海外市场 结构演化(一、二、三) 、(二、一、三) 、(二、三、一) 、(三、二、一)二、重工业优先进展模式 目标 高速的经济增长 途径 优先进展重工业 源泉 高积存 评析 积极的作用;弊端 三、初级产品出口模式 是进展中国家利用资源优势,出口农矿产品,以便猎取急需的相应外汇,通过向发达国家购买工业化设备和技术,促 进本国经济快速进展的道路 局限性:产品供求与价格受发达国家的掌握 科学技术的进展使资源价值减弱 进展中国家在不公平交易中缺失较大 经济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和依附性 四、进口替代模式 缘由 削减对初级产品出口的依靠 转变畸形的经济结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进展民族工业 条件 对进口商品实行严格的限制 维护本国货币的较高汇率 阶段 第一阶段:进展一般最终消费品 第一阶段:进展国内需要的资本品 作用 提高了工业品的自给才能 进展了民族工业和产品结构多样化 肯定程度上改善了国际贸易和国内就业状况 问题 替代工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外汇短缺不能完全转变 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 五、出口导向模式 基本目标 利用本国的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进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扩大出口 出口扩大带动就业增加 扩大出口改善贸易条件,增加外汇 成效 经济的较快增长 转变了产业结构 出口快速增加 缺陷 经济进展的对外依靠性增强 经济表现出脆弱性第四章 区域产业结构1、简述什么是合理的产业结构?(见资料)2、简述区域主导产业挑选的标准;(见资料)3、雁行形状理论 首创者 日本经济学家 赤松要 观点 后进国家的产业,应当遵循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更替进展,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留意 :理论的适用范畴;进口规模要适度;理论本身的缺陷第五章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空间的演化1、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进展机制(见资料)一、区位势能机制 1. 区域势能的基本概念 2. 区位势能的作用机制 二、集聚与扩散机制 1. 集聚机制 1.1 集聚的动力机制 1.2 集聚机制的作用方式和空间表现 1.3 集聚的合理规模 2. 扩散机制 2.1 扩散效应的动力机制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2 扩散机制的方式 3. 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的时空特点 三、空间近邻效应 1. 空间近邻效应产生的条件 第一,互补性 其次,中介机会 第三,可达性 2. 空间近邻效应产生的缘由 第一,全部的经济活动都有节省社会劳动的内在要求 其次,由于空间感知才能的限制 第三,决策惯性的影响 3. 空间近邻效应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进展的影响第六章 区域经济传递理论1,偏小区域间差距、扩大缘由;一、区域经济差异(差距)概念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肯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进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的现象;类型(肯定差异和相对差异)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对经济进展的影响 对社会进展的影响 三、区域经济差异的分析差异存在的必定性 有限度的调控 四、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缘由 区位条件及经济基础不同 投资规模不同 产业结构及经济效益不同 改革开放程度不同 经济体制改革与转轨效应 工农城乡关系差异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