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土壤学复习资料.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土壤学复习 土壤学 -是讨论土壤肥力发生与进展规律的科学 . 农业化学 -讨论植物养分和肥料的一门科学植物养分学 :是讨论植物吸取,运输,转化和利用养分的规律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进行养分 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科学 . 一、土壤部分 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土壤是自然界中具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治之得宜,地力常新;)土壤是个独立的自然体,具有自己的发生和进展规律;.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土壤 指掩盖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的表层;土壤肥力: 是指土壤在植物生活期间,能供应和和谐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 量和其他生活条件的才能;.为什么说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3.如何提高土壤的肥力?4.土壤的组成u固相:有机物、矿物质N2 和其他气体u液相:土壤溶液u气相: CO2 、O2、第一章土壤母质与土壤形岩石 -(风化作用) -母质 -(成土作用) -土壤 1. 什么是岩石的风化作用?岩石风化可以分为哪几个类型?它们 之间的风化特点及其结果如何?岩石的风化作用:地壳表层坚硬庞大的岩石,在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 生崩解破裂和分解作用,由大块变小块, 由小块变成细粒, 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转变 的作用;物理风化作用: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步崩解破裂的过程;(地球表面温度变化)特点: 岩石由大变小,变细粒,但化学成分不变;化学风化作用:岩石因化学因素作用而引起的破坏过程;特点: 使已破裂的岩石进一步变细,而且使岩石发生 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的转变,产生 新物质;岩石在生物影响下所引起的破坏作用;生物风化作用:机械破裂作用 生物化学作用2. 区分岩石、母质、土壤的差异,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肯定的规律结合组成的矿物集合体,称为 岩石;(岩石是矿物的聚合体.不能用一个分子式表示.)母质: 岩石经风化作用的产物;母质的特性: 转变了与水分和空气的关系,产生了对水和空气的通透性,为进一步风化制造了条件;经化学风化等产生微细粘粒,显现了毛管孔隙,产生了毛细管,具蓄水性;随着透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气性、透水性和蓄水性的产生,母质开头具备了肥力因素中的水、气、热条件;同时由于粘 粒的形成,产生了胶体物质,具肯定的吸附功能;母质并不是土壤,由于它缺乏完整的肥力!岩石:紧实、通透性差、蓄水才能差,无吸附性、无生物活动 母质:疏松多孔、通透性强、有肯定蓄水性,具有吸附性、很少有生物活动;土壤:疏松多孔、通透性较强、有肯定蓄水性,具有吸附性、生物活动强;养分含量高;3. 为什么说大小循环的冲突统一是土壤形成的基础?地质大循环:岩石风化物岩石特点:时间长、范畴广,植物的养分有被向下淋失的趋势,是一个地质学过程;生物小循环:风化释放出的无机养分生物有机体无机养分特点:时间短、范畴小,植物养分元素有向上富集的趋势,是一个生物学过程;1 相互冲突:由于地质大循环是养分元素淋失过程,生物小循环是养分元素集中积存过程;2. 相互关联: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进行;没有地质大循环,岩石中的养分元素就不能释放,生物就无法生活;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无生物小循环,地质大循环可进行,但释放出的养料得不到累积和集中;3. 相互统一:两者冲突统一是土壤的形成、肥力的产生和进展的基础;4. 简述人类生产活动在农业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之;栽培作物,吸取土壤养分,补给土壤养分,影响土壤的理化生物性状;耕作,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制造疏松的耕作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耕作结合施肥,改善了土壤养分条件;合理浇灌排水,调剂土壤的空气、温度条件,促进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什么叫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如何形成的?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的剖面特点如何?土壤剖面: 指从地面对下挖掘而暴露出的垂直切面;自然土壤的剖面是在母质,质和能量的交换而形成的;气候, 生物, 地势和时间五种主要成土因素共同影响之下发生物自然土壤剖面:掩盖层,淋溶层(腐殖质层,灰化层)淀积层,母质层,基岩层农业土壤剖面: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旱地)耕作层,犁底层,斑纹层,青泥层(水田).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母质(1)构成土壤矿物质部分的基本材料;(2)植物矿质养料的最初来源;(3)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质地、酸碱性、元素的种类和含量、通透性等);2、气候气候对土壤的形成影响是复杂、多方面的;其中以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最为重要;(1)直接影响风化过程的方向和速度;(2)影响生物的组合方式;(3)影响物质的淋溶和淀积;(4)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影响土壤的地带性分布;3.生物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使母质飞跃成土壤;名师归纳总结 1、形成有机物质2、富集元素3、保持水分第 2 页,共 14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4、地势(1)影响母质在地表进行再安排(2)影响水分和热量分布(海拔、坡度、坡向)5、时间 上述四个成土因素综合作用时间的长短;土壤的形成过程随着时间的进展而不断 加深;因素 作用 母质 土壤的物质基础 气候(热量)土壤的能量来源 生物 无机物 -有机物 太阳能 -化学能 地势 制约地表物质和能量再安排 时间 作用成效随时间的增长而加强其次章 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土壤矿质物 土壤有机质 土壤生物(一)砂质类土壤1、水分 透水性好、保水抗旱性性能差;2、养分 养分缺乏、保肥耐肥性能差,施肥后肥 效见效快,但不长久; (发小苗而不发老苗)3、温度 温度变幅大、昼夜温差大;4、耕性 土壤疏松、结持力小、易耕,但耕性差(二)粘土类土壤 1、水分 透水性差、保水抗旱性性能差;养分丰富、保肥耐肥性能好,施肥后肥 2、养分 效见效慢快,但长久;(发老苗而不发小苗)3、温度 温度变幅小、昼夜温差小;4、耕性 土壤结持力大、难耕,相宜耕作的时间短;(三)壤土类土壤 兼有砂土、黏土的优点,即它既有沙土的良好的通透性、耕性、发小苗等优点,也有黏土对 水分、养分的保蓄性、肥效稳而且长等优点;因此,就土壤而言,壤土是农业生产较为抱负 的一类土壤;.什么是土壤质地?为什么在同一地区土壤质地不同时,土壤性质上有很大差别?土壤质地: 土壤中各种粒级土粒含量(重量)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质地改良的措施?1、增施有机肥(表 7): 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质量分数,改良土壤结构,从而排除过粘或 过砂土壤所产生的不良物理性质;2、掺砂掺粘,客土调剂:用以调整砂粘比例,以达到改良质地、改善耕作,提高肥力的目的; 一般砂粘比例以3 :7 或 4 :6 为好!3、耕翻法: “翻淤压砂法 ”或 “翻砂压淤法 ”,对于砂土层下不深处有粘土层或粘土层下不深 处有砂土层,可通过深翻使砂粘掺合,以达到合适的砂粘比例,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壤肥力;4、引洪漫淤法:沿江沿岸的砂质土壤,通过把洪水有掌握引入农田,使细泥沉积于砂质土壤中,达到改良质地和增厚土层的目的;.什么是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并阐述影响它们的因素;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1、有机质的组成和状态2、土壤环境条件(水分温度 PH 质地).阐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如何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养分作用1.1 为植物供应养分 土壤有机质所含养分元素全面而丰富,其中氮、磷、硫含量较高;1.2 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 1.3 保蓄养分的作用:2、改良土壤2.1 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性、通气性、耕性2.2 改善土壤温度 2.3 提高土壤的缓冲性3、解毒作用3.1 络合一些有毒的金属离子3.2 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具有固定作用4 、促进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措施1)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增施有机肥、 秸秆仍田、归仍园林植物的凋落物;合理轮作换茬, 用养结合 (种植绿肥)2)调剂土壤有机质转化条件调剂水热条件调剂有机质的C : N 调剂土壤 pH 值5.为什么土壤中的原生矿物种类和数量与岩石不同?6.什么是 2:1 型晶层矿物和 分布有何规律?1: 1 型晶层矿物?它们的代表各有哪些?在我国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其晶体是由硅氧四周体和铝氧八面体两种基本单元构成;1 1 型: 1 片硅氧片和 1 片水铝片叠和如高岭石类矿物;2 1 型: 2 片硅氧片之间夹 1 片水铝片构成;膨胀型:蒙脱石类和蛭石类矿物;非膨胀型:水云母类矿物;混合型:其晶层是混层的;有规章混层的如2 1 1 型的绿泥石;无规章混层的,如泥石水云母;7.名词说明:质地、有机质、矿质化、腐殖化、氨化作用、消化作用、反消化作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 凡起源于岩浆,而存在于岩浆岩中的矿物;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经过风化作用,使其组成和性质发生转变,而形成的新的矿物;(粘土 矿物为主)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土粒: 土壤的矿物以颗粒的形式存在,称为土壤的颗粒,简称土粒;土壤质地: 土壤中各种粒级土粒含量(重量)百分率的组合;土壤腐殖质: 是多种化合物聚合而成的混合物 土壤有机质: 泛指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的有机化合物;腐殖质: 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和再合成的一种褐色或暗褐色的大分子有机胶体物质;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洁无机化合物;氨化作用 :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氨的生物学过程;硝化作用 :氨态氮被微生物氧化成亚硝酸,并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的过程;反硝化作用: 同细菌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以 生成 N2O 和 N2 的硝酸盐仍原过程;NO3 或 NO2作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硫化作用: 仍原型的无机硫化物被硫化细菌氧化成硫酸的过程 有机质的腐殖化: 在微生物的参加下,把复杂的有机质转化为简洁化合物的同时形成一种新 的复杂稳固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第三章 土壤胶体和土壤吸取性能 土壤胶体的构造和性质 土壤胶体的类型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阴离子交换作用1.什么是土壤胶体?它有何特性?凡是直径小于100nm 的土壤颗粒,均称为土壤胶体;1 庞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2 土壤胶体的带电性 3 土壤胶体的分散性和凝结性 4 土壤胶体的吸附性和交换才能2.什么永久电荷?什么是可变电荷?产生电荷的缘由有何不同?永久电荷: 不受介质 PH 值影响而产生的电荷称为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产生的电荷为永久负电荷 同晶异质代换作用 简称 :同晶置换 :层状铝硅酸盐粘土矿物在形成时,其配位中心离子被 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代换,但矿物的晶格构造不变的现象称为同晶置换;可变电荷: 胶核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团的解离,这种电荷的数量和性质随介质的pH 而转变 ,故称可变电荷来源: a、黏土矿物晶面上-OH 的解离b、含水铁、铝氧化物的解离(Al2O3.3H2O c、腐殖质上某些官能团的解离(COOH )d、含水氧化硅的解离3.说明高岭石类矿物和蒙脱石类矿物在 高岭石(:型硅酸盐矿物)晶层构造 和性质 上的特点由一个硅氧片和一个水铝片,通过共用硅氧顶端的氧原子连接起来的片状晶格构造;在A、晶层内的水铝片和硅氧片很少发生同晶替代,因此无永久性电荷; 但水铝片上的 -肯定条件下解离出氢离子,使高岭石带负电;B、晶层与晶层之间形成氢键而结合坚固,水分子及其他离子难以进入层间,并且形成较大 的颗粒;因此其吸湿性、粘结性和可塑性较弱;富含高岭石的土壤保肥性差,但养分的有效性高;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蒙脱石类(:型层状铝硅酸盐)由两片硅氧片和一片水铝片结合成的一个晶片(层)单元,再相互叠加而成的;晶层属 2 : 1 型 晶层之间通过氧键连接晶层间的距离不固定,可伸缩(9.621.4 埃)颗粒小,土壤松碎,其塑性、结持性和胀缩性强保蓄养分才能强,但养分的有效性低.南方土壤的保肥才能一般比北方土壤弱对吗?为什么?在什么情形下南方土壤也会有较高的保肥才能?南方: 为红、黄壤地带,无机胶体以高岭石和含水氧化铁、氧化铝为主,土壤酸性大,pH值低, 阳离子交换量小,一般每千克土只有十几个厘摩尔,广东的砖红壤的交换量只有 5.2 cmol+ ·kg-1;北方: 含蒙脱石、水云母较多,土壤反应又多为中性或微碱性,因此,阳离子交换量一般较高;例如东北的黑土、内蒙的栗钙土的交换量在 3050 cmol+ ·kg-1;5.土壤的阳离子代换量与土壤的保肥才能有何关系?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基本上代表了土壤的保持养分数量,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保肥力高低 ;交换量大,储存养分的才能大,反之就弱;. 影响 CEC 的因素1、胶体数量(土壤质地)2、胶体类型3.土壤 pH 值 4、土壤有机质含量6.土壤所吸附的离子分为哪两大类?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分为两类:一类是 致酸离子 (如 H+ 和 Al3+ )一类是 盐基离子 (如 Ca2+、Mg2+ 、K+、Na+、NH4+ 等),盐基离子为植物所需的速效养分;7.为什么土壤的盐基饱和度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关系?盐基饱和度与土壤 pH 之间存在相关性8.请说明为什么 “ 施肥一大片,不如施一线” 的缘由交换性阳离子的饱和度9.名词说明胶体可变电荷永久电荷致酸离子阳离子代换量盐基饱和度离子饱和度陪补离子代换力离子有效性比表面积或比面:单位质量或体积物体的总表面积永久电荷: 不受介质 PH 值影响而产生的电荷称为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产生的电荷为永久负电荷可变电荷: 胶核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团的解离,这种电荷的数量和性质随介质的pH 而转变 ,故称可变电荷;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或不同胶粒上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称为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在肯定土壤pH 值条件下,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通常以每千克干土壤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单位:cmol (+)/kg ;土壤盐基饱和度:指土壤胶体上 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盐基离子为植物所需的速效养分;盐基饱和土壤: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如绝大多数(80%以上)为盐基离子;盐基不饱和土壤:盐基饱和度在 80%以下, H+ 、Al3+ 等离子含量较多;交换性阳离子的饱和度 :胶体上被吸附的 某种阳离子 的量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陪补离子: 对于某一特定的离子来说,其它与其共存的离子都是陪补离子;(如胶体吸附了H+ 、Ca2+、 Mg2+、 K+等离子,对 H+来说,Ca2+、Mg2 + 、K+是它陪补离子)陪补离子与土壤胶体之间的结合力越大,就越能提高交换性阳离子的有效度10.说明为什么硝酸根离子简洁从土壤中被淋失,而磷酸根离子简洁被固定的缘由?磷酸根离子和某些有机酸根离子易被土壤吸取;实际上,磷酸根 常被某些阳离子如钙、镁、铁、铝所固定,而失去有效性;而 土壤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代换吸取才能最弱,甚至不能 吸取;依据阴离子吸取的特点,在施肥时,应实行相应措施,磷肥施用时应防止固定,硝酸 态氮肥应防止流失;第四章 土壤酸碱性 土壤酸性 土壤碱性 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我国土壤酸碱性概况与土壤酸碱性调剂 土壤缓冲性 .为什么南方的土壤是酸性土?酸性强的土壤施用石灰中和酸性有哪些作用?1、气候的影响 气候对土壤酸碱性有深刻的影响;-南方多雨,盐基淋失剧烈,土壤盐基饱和度低,土壤多呈酸性;-西北雨量较少,盐基淋失较弱,盐基饱和度较高,土壤多呈碱性;(肯定范畴内,盐基饱和度越大,pH 值越高)施用石灰的好处 : 1、降低酸度,提高盐基饱和度;2、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3、提高磷酸盐、钼酸盐等的有效性;4、提高微生物的活性;5、抑制铁、铝、锰的毒性;过度施用石灰的负面影响 : 土壤板结,结构变劣;部分微量元素有效性降低;磷的有效性也下降;.潜性酸和活性酸有何区分和联系?活性酸: 是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 所表现的酸度; 打算土壤溶液中H+ 浓度,常用 pH 值表示;潜性酸 :是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 Al3 所引起的酸度;这些离子只有当它们从胶体上解离或被其它阳离子所交换而转移到溶液中以后才显示酸性;土壤水解酸度大于交换性酸度;活性酸与潜性酸的关系 先有活性酸,后有潜性酸;潜性酸大大于活性酸;活性酸与潜性酸处于动态平稳中;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活性酸是土壤酸度的起源,代表土壤酸度的强度;潜在酸是土壤酸度的主体,代表土壤酸度的容量;.土壤酸碱性调剂措施?酸性:施石灰,使用的石灰材料是生石灰(CaO)和熟石灰( CaOH2 )碱性:施用石膏是通过离子代换作用把土壤中有害的钠离子代换出来,结合灌水使之淋洗;一般在酸性土壤上宜施用生理碱性肥料(如硝酸钠等),碱性土壤就宜施用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等);无论在酸性或碱性土上,多施有机肥者有好处;.土壤缓冲性的意义土壤缓冲性 是指土壤具有抗击和缓和酸碱度变化的才能;1 缓冲性和相宜的植物生活环境 2 缓冲性和酸碱度改良(土壤的缓冲性能愈大,转变酸性土(或碱性土)pH 所需要的石灰(或硫磺等)数量越多; )缘由: 1. 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主)3 .土壤中两性物质的存在2. 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组成的缓冲系统 4 在酸性土壤中,铝离子也能对碱起缓冲作用第五章 土壤氧化仍原反应 .明白土壤氧化仍原状况与土壤通气性的关系 .明白不同作物对土壤氧化仍原状况要求不同3.土壤氧化仍原状况调剂措施土壤氧化仍原状况是易变和多变的;在农林业生产、 城市绿化和自然生态系统治理中,可以有目的地实行一些技术措施,调剂土壤的氧化仍原状况;1 排水和浇灌 2 施用有机肥和氧化物 见下页 3 其它调剂措施; 凡是改善通透性的措施都利于提高氧化仍原电位,如质地改良、 结构改良、中耕松土、 深耕晒垡等; 地膜掩盖可增温保墒,但透气性难免受到影响,可以想象会在肯定 程度上促进仍原作用;第六章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容重、比重、孔隙、结构体、耕性、宜耕期等基本概念 土壤孔隙: 土粒或团圆体之间的及团圆体内部的间隙 . 土壤孔性: 包括孔隙所占的容积、间隙大小及其分布;土壤比重: 单位体积土粒(不包括孔隙)的烘干重,与同体积水重之比,称为土壤的比重;(土壤比重 =土粒密度 /水密度) 2.65土壤容重: 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孔隙的体积) 的烘干重,称为土壤的容重0.91.7 土壤孔度: 土壤中孔隙的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土壤孔度;土壤孔度( % )=孔隙容积 /土壤容积*100 = (1-容重 /比重) *100 土壤结构性 :土壤中结构体的大小、外形及排列状况;土壤结构体 :土壤中的土粒 ,一般不呈单粒状态存在 砂粒例外 ,而是相互胶结成各种外形和大小不一的土团存在于土壤中;这种土团就叫土壤结构体 ,或团圆体;土壤结持性: 是指在不同含水量时土粒在外力作用下表现的可移动性;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土壤粘结性 :指土粒之间相吸引粘结的性能;土壤粘着性: 是指在潮湿状态下土壤粘着于其他物体表面的性能;土壤可塑性: 是指土壤在肯定含水量范畴内,可以被外力任意转变成各种外形,外力消逝或干燥后,仍保持所转变的外形的性能称为土壤的可塑性;土壤胀缩性: 土壤吸水后体积膨胀,干燥后体积收缩的特性称为土壤胀缩性;宜耕期: 相宜耕作时间的长短即为宜耕期土壤耕性: 是指土壤在耕作时所表现的特性;包括:(1)耕作的难易程度:耕作阻力的大小;(2)耕作质量的好坏:耕作质量好的表现为耕后土垡松散、简洁耙碎、不成坷垃,土壤松 紧孔隙状况适中;(3)适耕期的长短:相宜耕作时间的长短即为宜耕期;.举例说明良好的土壤结构对土壤肥力因素的调剂作用;不同质地,不同植物对土壤结构 性的要求是否都相同?为什么?团粒结构体 通常指土壤中近乎球状的小团圆体,其直径约为 0.25-10mm,具有水稳固性, 对 土壤肥力诸因素具有良好作用,农林业生产中最抱负的团粒粒径为 2-3mm;、空气方面:不同大小的孔隙共存且搭配得当,使水气和谐;、养分方面:是很好的养分储存和供应场所,并且能较好地和谐快速而长久地供应;、水分方面:既能较好地接受降水,蓄积水份、削减土壤冲刷,又能使土壤水分蒸发慢,从而使水分得到充分利用;、热量方面:水气和谐的土壤土温也比较稳固;.宜耕期的确定方法试犁 ;看内外的土壤颜色.大小孔隙的功能 . 1.非活性孔:结构性越差的土壤,非活性孔隙越多,无效水也越多,通气透水性差,耕作阻力大;是土壤孔隙中最微小的部分,保持在此间的水分被土粒剧烈吸附,水分移动慢, 而根与根毛难以伸入其内,故供水性差;同时微生物也难以入侵,孔隙内的腐殖质难分解,难被植物利用 故非活性孔隙又称为无效孔;2. 毛管孔:毛管作用剧烈,水分易贮存于其中且毛管传导率大,水分易被植物吸取,可保证连续供 水故毛管孔又名贮水孔隙;植物的根毛及微生物均可在其中活动,养分的 吸取及转化比较快;3. 通气孔(空气孔隙或非毛管孔)水分不受毛管力吸持作用,但受重力作用向下排出,成为通气的过道;可以大量吸取水分,渗水性好,但供水时间短,停止下雨或浇灌后,让位于空气,成为空 气贮存池,故又名空气孔隙;孔径为 0.3-0.2mm 者,为粗孔,排水快速,根可以进入;不能伸入,但根毛和某些原生动物或真菌可以进入;0.2-0.02mm 者,植物的细根一般旱作土壤耕层的土壤总孔度为5056% ,通气孔度不低于10% ,大小孔隙之比在1:24,较为合适;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如何培养良好的土壤结构性?1、合理的土壤耕作(包括耕作时期(一般为 少耕、中耕、晒垡、冻垡等)60%80%的田间持水量) 、耕作方法(深耕、2、合理轮作与间套作:水旱轮作、禾本科与豆科轮作间作、作物与绿肥作物轮、间、套作等3、增施有机肥 P73 4、改良土壤的化学性质 5、土壤结构改良剂第七章 土壤水分、空气及热量状况.土壤水分外形及其特点1 吸湿水: 土粒通过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的作用,从空气中吸持气态水分,使之在土粒表面形成水膜,这种水膜称为吸湿水;特点 1、无溶解才能;2、不能自由移动;3、植物不能吸取利用;最大吸湿量 :吸湿水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土壤吸湿水量就叫做最大吸湿量;2 膜状水 (松束缚水) :土粒在吸湿水层上又吸附一层液态水膜,称为膜状水;1)和液态水相像,但粘滞性较高而溶解才能较小2)能移动,但移动速度极慢(0.4mm/h)3)部分可被植物吸取,但很困难;最大分子持水量:当膜状水达到最大厚度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3 毛管水 :依靠毛管引力而保持在毛管孔隙里的水称为毛管水;特点 (具有自由水的特点)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1、能溶解溶质;2、移动速度快(100300mm/h);毛管水分为 毛管上升水 和毛管悬着水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 田间持水量 ;4、土壤重力水:是指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过量的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余外的水;土壤全部孔隙都布满水分时的含水量称为土壤全蓄水量或饱和持水量;.土水势与土壤水吸力有何异同土水势 :是指土壤水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势(或自由能)的变化(主要是降低) ,称为土水势;土水势 =土壤水的自由能- 标准水的自由能基质势(m)、渗透势(s)、重力势(g)和压力势(p)土壤水吸力 不是指土壤对水的吸力,而 是指土壤水承担肯定吸力的情形下所处的能态,简称吸力、张力或负压力;土壤水吸力与土水势的区分点(1)吸力只表示土壤水受到基质力和渗透压力时所处的能态,相当于基质势和渗透势,而不包括土水势中的其他分势;(2)土壤水吸力为正值,而土水势为负值;(3)土壤水运动:土水势高土-水势低 土壤吸力小 - 土壤吸力大.土壤空气和大气在组成上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土壤通气性与 Eh 的关系如何?1、土壤空气的 CO2 比大气中多, O2 比大气少;2、土壤空气的水汽含量比大气多;3、土壤空气中有时仍含有仍原性气体;4、土壤空气成分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土壤空气主要来源于大气,少量是土壤中生物化学过程所产生的气体;土壤中不断进行的动植物呼吸作用和微生物对有机质物的生物化学分解作用,使得土壤空气中 O2 不断消耗和 CO2 逐步累积,其结果是土壤空气中 O2、CO2 浓度与近地层大气中 O2、CO2 浓度之间差异的扩大,这样必定引起 O2 、 CO2 气体分子扩散的发生;土壤通气性: 是泛指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进行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部答应气体扩散和流淌的性能;土壤是一个氧化物质和仍原物质并存的体系;在不同的通气条件下,土壤溶液中的氧化态物质和仍原态物质的相对浓度不同;.土壤热量来源途径以及变化规律如何?土壤温度 是土壤热量状况的详细指标;它由热量收入和支出的相互关系打算;1、太阳辐射能 主要 2、生物热(苗床增温)3、地球内热(温泉 ,火山口)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1 土壤温度的年变化地表: 17 月为升温, 7 12 月为降温;最低温显现在1 或 2 月, 最高温显现在7 或 8 月;2 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名师归纳总结 地表:日出后开头升温,1314 时最高,随后降低;最低温显现在日出之前;第 11 页,共 14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3 不同深度土层的土温变化 随土层加深,温度变化滞后;.试述土壤饱和流和不饱和流的异同点饱和流: 是指土壤全部的大小孔隙都布满水时的水流;1.导水率为常数 2.水势梯度引起,重力势 为主3.流向向下或侧渗 4.浇灌或降雨超过入渗时才有 非饱和流: 土壤的部分孔隙布满水时的水流叫不饱和流;1.导水率随土壤湿度而变化,不是常数2.基质势 是水势梯度的主要因素3.可以任意方向流淌 4.土壤中的普遍现象. 土壤水分、空气及热量状况的关系以及调剂措施 土壤水的调剂 掌握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入渗 削减土壤水分蒸发 合理浇灌 提高土壤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 余外水的排除 土壤空气调剂 改善土壤结构,增大土壤孔隙度;通过调剂水分,掌握通气状况;土壤温度调剂合理耕作与施用有机肥以水调温掩盖与遮荫有效水: 指土壤中能被植物吸取及利用的水;即吸力小于旱地的有效水= 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土壤热容量 是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上升或降低15 个 大气压的水为有效水;1时所吸取或放出的热量;土壤导热性 :土壤吸取肯定热量后,除用于本身的升温外,仍将一部分热量传导给邻近土层;土壤传导热量的特性称为导热性;热扩散率 :是指单位时间流入(或流出)单位容积土壤的肯定热量,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或降低的程度;第八章 我国土壤资源概况.我国土壤形成过程有哪些?一、原始土壤形成过程 二、盐碱化过程三、钙化过程 四、粘化过程五、白浆化过程 六、富铝化过程七、灰化过程 八、有机质积存过程九、泥炭化过程 十、土壤的熟化过程.对自然土壤如何进行培肥熟化?土壤熟化过程: 是指人们通过轮作、耕作、施肥、浇灌等措施,不断转变土壤原有的不良性状,使土壤向高产稳产方向进展的过程;旱耕熟化: 种植旱作条件下,定向培肥旱作土过程;水耕熟化: 在水耕熟化过程中定向培 肥水稻土的过程;措施: 合理的耕作、轮作、浇灌与施肥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我国土壤有何分布规律?这些分布规律是如何产生的.我国地带性土壤有哪些?土壤分布有肯定的地理规律,这种规律性称为 土壤分布的地带性;土壤水平地带性:土壤在水平方向上随生物气候带而演替的规律性,称为水平地带性;土壤纬度地带性:指土壤带和纬度基本上平行的分布规律;形成缘由:南 北(热量下降)代表:东部潮湿海洋性地带土壤经度地带性:指土壤带与经度基本上平行的土壤分布规律,称土壤经度地带性;产生缘由:东北部 西北部(降雨量下降)代表:西部干旱内陆地带谱土壤垂直地带性:土壤随地势的增高而出现演替分布规律性;缘由: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下降,湿度增大,植被和其他生物类型也发生转变,土壤类型也相应呈有规律的变化;植物养分学绪论第一章植物养分原理其次章氮肥第三章磷肥第四章钾肥第五章微量元素肥料第六章复合肥料第七章有机肥料1.植物需要哪些必需养分元素. 2.植物吸取养分的外形,吸取方式3.养分元素的生理功能明白 4.养分元素失调的主要症状5.常用化学肥料的性质和施用方法6.复混肥料的特点 ,进展趋势 ,配比方法7.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有何特点 .两者协作使用有何好处 . 1、 如何调剂土壤温度(升温措施和降温措施及相应的原理)?(10 分)答: 升温措施主要有:(1)排水 1 分 排水后土壤的水气比减小,从而其热容量和导热率都随之减小,在有太阳辐射的条件下,升温速度加快;土面蒸发减弱,于是因水分蒸发吸热而造成的热量缺失削减;1 分(2)中耕松土1 分 中耕松土后土壤孔隙度增大,水气比减小,热容量和导热率降低,升温速度加快;(3)向阳作垄1 分 阳坡垂直照耀时间长,土温较高;(4)施有机肥1 分 有机质增多,土壤颜色加深,吸热性增强;有机质增加后,土壤孔隙度增加, 热容量和导热率降低,在有太阳辐射的条件下,升温速度加快;有机质分解可以释放生物热;1 分降温措施主要有:(1)灌水 1 分 灌水后土壤的水气比增大,从而其热容量和导热率都随之增大, 在有太阳辐射的条件下,造成的热量缺失增多;1 分升温速度减慢;土面蒸发增强,于是因水分蒸发吸热而名师归纳总结 (2)中耕切断毛管1 分 中耕切断毛管有利于保持深层土壤中的水分,使深层土壤保持第 13 页,共 14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