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师说知识点整理.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精品学问点师说学问点整理 一、 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二、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 门学问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别指示代词“所”与介词 “以”结合,译为用来 方法(方式、工具、依据等); 的缘由(或缘 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4、学校而大遗:(古)小的方面;一般指讨论文字、训诂、音 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训练的学校;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一般人;(今)很多的人;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肯定;(今)不需要;三、 一词多义(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名师归纳总结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 为师)第 1 页,共 9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精品学问点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特地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3、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说明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3)道 1、有碑仆道(名词,道路)2、吾师道也(名词,道理)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4、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5、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6、道相像也(名词,道德学问)(4)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他它的,他它们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估量、估量语气,大致,或许)名师归纳总结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莫非,真的)第 2 页,共 9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精品学问点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同学的)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5)于“闻道先乎吾 ”的人)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3、学于余 耻学于师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之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名师归纳总结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第 3 页,共 9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精品学问点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四、词类活用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者终不解矣;(形容词作动词,有疑难问题)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形容词用 作名词,愚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使动用法,使 学习)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 为耻)3、学校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4、位卑就足羞(意动用法,以 为羞)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 为师)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五、特别句式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2、 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句)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句)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3、 判定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存也;4、省略句: 道之所存,师之所名师归纳总结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第 4 页,共 9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精品学问点 (人)问之,(士大夫)就曰: (士大夫)就群居而笑之;5、固定格式:“彼与彼年相如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 乎” ,表示反问,意思是“ 难道 吗?”)需要把握的实词第一段:说,必,惑,孰,从,终,解,固,道,庸,是故,无,存;其次段:传,欲,难,出,远,犹且,益,皆,爱,择,惑,彼,授,句读,非,或,明,相,族,如,足,近,谀,复,不齿,智,乃,及,怪;第三段:常,徒,术业,攻,第四段:年,好,六艺,经传,皆,通习,拘,时,嘉,行,作,贻1、荀子·劝学篇指出:“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 说中“_ _ ,_ _” 的观点是相同的;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 耻学于师” 的陋俗,明确的指 出 了 从 师 的 标 准 :“_ _, _,_,_;”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哄笑之;” 这与韩愈师说中“ _ _,_ _,_ _ ”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精品学问点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 师作用的一句是:“ _ ,_;”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 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 _,_ _;” 就凝练地概括了“ 士 大夫之族” 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6、7、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_,_ ,_ , ” ,否就,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_, _” ;8、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 彼童子之师,_ , _;”9、师说 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_ ,_;9、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_ ”; 今 之 众 人 才 智 低 于 圣 人 很 多 ,“_ ” , 这 就 造 成 了 两 种 截 然 不 同 的 结 果 : 是 故“_,_ ” ;10、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_ ,_;”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精品学问点_,11、“ 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 .” 一样;二、师说懂得性默写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就群聚而笑之;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位卑就足羞,官盛就近谀;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学校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9、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圣益圣,愚益愚10、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1.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022 银川高三质检)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位置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位卑就足羞,官盛就近谀;”(沅江一中 2022 届高三月考 2)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精品学问点3.韩愈师说在阐述师生关系时,以“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来说明学识有早晚,才能各有所长的师生观;(山东省烟台市 2022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4.荀子劝学中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 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观点相同;(赣 州市信丰中学 2022 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3)1.韩愈所说的“ 师” ,有其特殊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 蒙老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 抨击“ 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缘由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校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精品学问点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