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化学农药项目管理手册.docx

    • 资源ID:59409257       资源大小:57.61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化学农药项目管理手册.docx

    泓域/化学农药项目管理手册化学农药项目管理手册目录一、 制订进度计划3二、 排列活动顺序4三、 收集需求8四、 规划范围管理11五、 规划质量管理12六、 实施质量保证16七、 公司简介29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30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31八、 产业环境分析31九、 提高产业集中度34十、 必要性分析34十一、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3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3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3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3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4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44十二、 进度规划方案4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45一、 制订进度计划定义活动、排列活动顺序以及资源和历时估算的结果构成了制订项目进度计划的基础。项目的进度计划是对每个活动的进度安排,而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项目整体的进度信息。制订项目进度计划的工具和方法有干特图、关键路径分析和PERT估计。(一)干特图这是一种用日历形式来列出项目活动及其活动起止时间的项目图示方法。由于这种图形表示方法最初是由泰勒的同事享利干特所发明的,所以又被称作干特图。现在大多数项目管理软件都可以自动生成干特图。在项目的干特图中,有几个特殊的符号需要关注:任务:用带状的水平横道来代表一个任务,所以有的时候干特图又叫横道图。横道的起点和终点代表了任务的起止时间,横道的长度代表了任务的持续时间。里程碑:具有零历时的重要事件。在图中用菱形符号表示。依赖关系:各个任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例如,FS关系、SS关系、FF关系、SF关系。概要任务:一些任务集合成一个更大的任务,通常代表了任务的不同层级。干特图在表示项目进度信息方面简单明了,是应用最广泛的项目进度表示方法。(二)关键路径分析关键路径分析也称为关键路径法,是一种用来预测总体项目历时的项目网络分析技术。所谓关键路径,是指当完成了项目进度计划后,在项目的网络图上存在着若干条从项目启动到项目结束之间的路径,但是其中一条(严格来说,可能存在一条以上)路径具有如下特性:其上所有活动的时间之和就是完成项目的最短历时。路径上任何活动的延误都会导致项目时间的延长。如果想缩短项目历时,就必须缩短这条路径上活动的历时。关键路径实际上是项目网络图中(历时)最长的路径。在关键路径上的活动都很“关键”,因为它们直接决定了项目的进度。每个活动都只有最少的浮动时间或时差。所谓浮动时间或时差,是指一项活动在不耽误后续活动或项目完成日期的条件下可以拖延的时间长度。现在所有的项目管理软件都将寻找一个项目的关键路径作为最基本的功能。它是通过一些运算法则来计算得出项目关键路径信息的,这些运算法则有正推法和倒推法,其输出结果就是项目的关键路径,当然也包括项目的总历时和项目中每个活动关于进度的“关键”信息。二、 排列活动顺序(一)活动之间的关系活动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某种依赖关系。在时间管理中,依赖关系一般都是指时间顺序上的关系。依赖关系有两种情形:强制性依赖关系和自由依赖关系。强制性依赖关系是指两个活动之间所固有的依赖关系,它们之间通常存在某种实际的约束条件。例如,在产品开发项目中,只有设计活动完成后才能开始产品的实现活动。所以,强制性依赖关系也被称作硬逻辑关系。自由依赖关系是指活动之间的关系可以自由处理,并不存在某种约束。但是可能由于下列原因人为地设定了某种依赖关系:由于资源的限制,无法并行操作而只能串行操作,随意指定一种执行顺序。某些情况下,存在一个“最佳实践”的活动顺序。自由依赖关系并不是一种内在的、固有的关系,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被调整。确定活动之间的关系最终是描述活动的先后关系,描述活动在时间上的逻辑顺序。先后关系决定活动在项目进度中的位置,一般来说有两种类型的活动:前导活动和后续活动。前导活动是在另一个活动之前必须出现的活动。例如,如果去电影院看电影,那么买电影票就是看电影的前导活动。后续活动是在前导活动之后必须出现的活动。例如,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检票活动就是买票活动的后续活动。结束后才开始,这一类是最普遍的活动类型。项目中的大多数活动之间都具有这种关系。但是要特别注意这种关系所属的依赖条件,有的是强制性依赖,有的却是自由性依赖。如果是前者,往往意味着某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具有工艺上的要求,违背了这个条件会对质量产生影响。另外,并没有要求后续活动一定在前导活动完成后马上开始,可以有一定的滞后时间,但是绝不能在前导活动完成之前开始。开始后才开始,指一个活动开始后,另一个活动才能开始。这经常表示某种并行但具有一定依赖关系的活动。例如产品的测试活动依赖于构造活动的结果,但又独立于构造活动。这里并没有要求后续活动一定在前导活动开始后马上开始,但是不能在前导活动开始前开始。结束后才结束,指一个活动必须在另一个活动结束之后才能结束。这经常表示某种并行,但其产出物具有一定依赖关系的活动。这里没有要求后续活动一定在前导活动完成后马上完成,但至少不能比前导活动更早完成。开始后才结束,这是一种最特殊的活动逻辑关系,即一个活动的结束依赖于另一个活动的开始。例如,找到新的工作后,才放弃原来的工作。同样,一个活动开始后不意味着另外一个活动马上结束,但至少说明它不能在另一个活动开始前结束。另外,还可以在先后关系中加入超前和滞后来进行更精确的描述。所谓超前,是指逻辑关系中允许提前后续活动的限定词。例如,在一个有10天超前时间的完成一开始关系中,后续活动在前导活动完成前10天就能开始。所谓滞后,是指逻辑关系中指示推迟后续任务的限定词。例如在一个有10天延迟时间的完成一开始关系中,后续活动只能在前导活动完成后10天才能开始。可以认为,超前是重叠的时间,滞后是拖后或等待的时间。(二)项目网络图对活动进行排序后,就可以生成项目网络图。项目网络图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出项目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作用有:展示项目活动并表明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表明项目任务将以何种顺序继续。在进行历时估计时,表明项目将需要多长时间。改变某种活动历时,表明项目历时将如何变化。显然,后面两个作用结合了活动历时估算活动的结果。项目网络图的绘制方法有两种:箭线图法,又被称为双代号网络图;前导图法,又被称为单代号网络图。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活动是表示在“节点”上还是表示在“连接线”上。三、 收集需求项目目标的4个要素中,最核心的就是范围目标,它定义了整个项目需要交付的结果,可以说是项目所有活动的参照点。但什么因素决定了项目的范围呢?产品所具有的功能其实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某种需要,这种需要最终左右了项目应该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为需求。需求表述了客户打算利用项目成果来做什么,而项目的产品范围则定义了什么样的产品可以实现客户的需要。客户需求是“因”,产品范围是“果”,需求和范围之间存在着一个转化过程,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客户不是仅仅为了拥有而购买产品,而是通过产品来实现某种目的。“需求”是“范围”之源。不同行业,需求和范围在项目管理之中有不同的侧重。在某些传统的行业中,促使项目建立的客户需求是相当明确的。例如,建一栋楼的目的是满足客户居住的要求,这是千百年来都不变化的需求。而用户更关心的是造什么样的房子,这就是范围的概念。在另外一些新兴的行业中,特别是一些IT或者软件类型的项目,项目的需求都是解决一个新的问题,或者是创造出一种新的需要。这个时候连解决什么问题都说不清楚,又怎么能准确把握交付什么样的产品就能解决问题呢?前者就是我们说的“需求”,后者就是所谓的“范围”。这类项目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项目是在需求还只是一个概念的情况下开始的,需求是很不清晰、很不准确的。项目的第一个活动就是搞清楚用户需求,然后在正确需求的基础上确定项目的产品范围及工作范围,并作为后续项目活动的基准。这个活动看起来虽然简单,但却有几个重要的环节需要注意:首先,要明确需求收集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误以为需求收集就是搞清楚用户要的是什么产品。定义产品就是确定产品范围,它是在确定需求之后的活动。我们应该在这个阶段集中力量搞清楚以下问题:用户为什么需要这个产品?用户打算拿这个产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产品给用户带来了什么价值?整个需求活动都是围绕着用户来进行的。其次,当我们搞清楚了用户的需求后,就需要确定创建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用户需求。这就是需求分析活动的目的,其结果就是定义产品的规格说明书。事实上,很多成熟行业的项目都是从相对详细而准确的产品规格开始的,产品规格定义了产品范围。在IT或者软件行业中,其第一个活动则早于产品规格而是从收集需求开始的,由需求确定规格,也就是产品范围。范围是项目其他活动的源头和基础,所以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好这个源头。在某些项目中,存在比“范围”还要提前的“需求”活动,则更需要控制好“需求”。“需求”控制好了,由它衍生出的“范围”也就控制好了。但有的时候项目需求变化了,项目范围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最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获取项目需求和定义产品规格(范,围)所要求的技能是不同的。获取项目需求的人员必须对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业务领域很熟悉,而定义产品所要求的技能则是技术能力。很少有人在两个领域都是专家。如果只具备一种技能的人做了两个要求不同的事情,很可能某一件事达不到要求。一个懂技术但不懂业务的人员去收集客户需求,容易导致需求质量不高,这一问题在现实中经常出现。了解项目需求、确定项目范围确实有一定的先后关系。很多项目在明确需求之前就签订了项目的实施合同,这个时候项目就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因为如果识别的需求和当初估计差距较大,就会导致项目产品和工作范围超出预期。有些大型项目会把需求定义工作和需求实现工作两部分活动分开。在第一阶段,请专门的咨询公司进行需求定义,然后利用定义好的需求进行第二阶段招标,选择合适的需求实现伙伴。这种做法无疑能够保证两部分不同要求的工作都可以达到相应的要求。四、 规划范围管理规划范围管理是制订项目如何实施范围管理的计划,就是约定项目如何去确定和生成项目的范围,如何去管理项目的范围变化,活动的结果就是“项目范围管理计划”。大多数情况下,“项目范围管理计划”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档,而很可能是“项目管理计划”中的一部分,其内容应该包括:收集项目干系人的需要和需求的方法和过程。根据需求编制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的方法和过程。“项目范围说明书”被干系人评审和批准的过程。根据“项目范围说明书”去创建工作分解结构的方法和过程。对项目范围进行确认和验收的过程。对项目范围变化进行控制的过程。显然,“项目范围管理计划”可以简单地看成对其他4个项目范围管理活动的约定,其目的是保证这些活动按照事先约定、统一的方法去实施。而同时,这也是去“复制”那些被认可的成功经验。五、 规划质量管理(一)质量活动和质量成本质量活动包括事前预防,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尽可能一次性把工作做对,减少错误的产生。事后检查,利用质量控制活动对完成的工作成果进行检查。这部分工作也被称作质量控制或评价。出错后的补救活动。这3种类型的活动构成了质量活动的主要内容,它们的执行都是需要成本的。其中,预防活动称为P成本,检查活动称为A成本,补救活动称为F成本。3种成本构成了质量成本的PAF成本模型。(二)质量经济性质量的不一致性成本发生在偏差被检查出来之后,它可能是被客户或者是内部的质量控制活动所发现,但只要发生这种情况,这部分成本就必然会被花费。这部分成本是被动产生的,很难事先估计。质量的一致性成本发生在偏差被发现之前,也就是说,还不知道是否会“做错事”,但必须假设可能会出错,从而预先作出一系列的预防和检查活动。这部分活动是一种主动性的保障措施,是可以事先计划的。事实上,一致性成本和不一致性成本之间是存在着关联的,一致性成本是主动因素,而不一致性成本是被动因素。如果一个项目在一致性成本上投入比例较大,那么其质量也会较高,不一致性成本会相应较低;在一致性成本上投入较低,其质量会较差,从而不一致性成本就会相应升高。项目的质量成本是两者之和。显示了一个最佳平衡的原则,控制一致性成本在一个适当的比例可以取得最佳的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平衡。但在现实操作中,这一点并不好把握。但我们却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况:过高的质量会带来高成本,因为有高昂的一致性成本;但过低的质量并不意味着低成本,因为其后期有高昂的不一致性成本。两者的差别仅仅在于高质量是先期高投入产生的,而低质量则是先期低投入产生的,但后期会带来不得已的高返工成本。所以在没有把握产生最恰当的一致性控制成本时,偏向过高的好处总是大于偏向不足。在一个成熟的产业中,工艺和技术都比较稳定,其一致性质量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是一定的,这往往可以作为一种对质量活动评估的重要参考数据。(三)制订项目质量计划正如在前述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中所介绍的那样,项目的质量计划就是确定项目所要实现的质量标准,以及通过什么样的过程去达到这些标准。这份在项目初始阶段生成的“项目质量计划”,其内容应包括:项目和产品需要达到的质量目标。实施项目质量管理的各项资源分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为了达到质量目标,项目所应遵循的过程和规范。在相应的阶段对产品所实施的质量控制活动。确保过程和规范被遵循的质量审计活动。在项目的进程中所实施的质量改进活动和机制。达到质量目标的度量方法。为达到质量目标必须采取的其他措施。编制质量计划的方法通常有质量费效比法、质量标杆法、质量流程图法、质量实验设计法等。质量费效比法,就是利用前述的质量经济性原则,分析质量的投入成本和所获取收益之比,选择那些对项目最有价值的质量活动。能够采用质量费效比法来制订质量计划的项目,必须具备大量的历史数据可供参考,且这些数据所反映的活动过程是高度可重复的。这样才能帮助本项目去识别最有效的质量活动。质量标杆法,是寻求本行业中的最佳实践。在很多类型的项目中,由于产业本身的成熟度问题,还无法得到准确的量化数据来反映质量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而同时,精确地获取和分析数据也会产生较高的代价。这个时候,通过在组织中或者行业中寻求横向对比,直接吸取和继承别人的优势,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目的。质量标杆法依赖于在行业内部建立基准比较的机制,也就是说必须可以获取行业内的最佳实践。但这一活动一般依赖于独立的咨询组织,可以在整个行业内部建立标杆基准进行比较。质量流程图法,是指按照顺序分别描述工作过程各个阶段的图表。在这些过程中特别标注出质量形成和产生的工作环节,包括质量产生活动、质量控制活动、坏质量修复活动等。质量实验设计法,是指在一些大型项目中,为了确定哪些因素会对质量产生影响,在确定质量计划之前进行某些实验活动,来识别和确认那些对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以便于更好地建立质量计划。(四)项目的质量目标项目的质量目标包括对交付产品的质量要求和实施过程的质量要求两个方面。产品的质量要求是指那些衡量产品的质量属性,这一般和产品的工程技术领域高度相关,但是也可以从一般性的原则出发来考虑。六、 实施质量保证(一)项目中的质量管理活动从质量保证的概念中我们发现,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已经从,“关注产品本身”提升到“关注产品被制造的过程”上来。也就是说,好的过程确保了好的产品,这一点也重复验证了前述的“过程起到了经验传承的作用”。对过程的保障就是对产品的保障,其根源也在于“过程就是制造好产品的经验”。在项目中,质量保证活动都是围绕着项目执行过程展开的,但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确保约定的过程被遵循,也就是质量审计活动。其活动内容是检查项目实施活动是否遵循了约定的过程。如果发现偏差,需要及时纠正。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所出现的问题寻找过程改进的机会,改进质量。上述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其本质还是不断去完善过程来产生“好产品”。但项目本身的实践经验传播和继承并不局限于项目内部,而是和组织级的活动有关。这既包括在制定质量计划的时候参照组织过去的经验,也包括把自身的实践经验贡献给组织。(二)质量审计质量审计的目的是确保项目遵循所约定的实施过程、规范和标准。这一方面是为了确保现代化大规模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被认可的经验得以传承。对组织来说,有序的生产活动显然更有效率,但获得这种结果的前提是个体遵循约定的制度和过程。质量审计活动就是对生产活动进行检查,以确保制度被遵循。般来说,这种检查集中在过程符合度上。质量审计大多是由独立的质量保证人员来实施的,可以是内部人员,也可以是外部人员,但必须遵循独立的原则。审计中所有发现的不符合项目都会被记录下来,项目经理应该在后续工作中尽快纠正这些不符合项目。质量审计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确保流程被实施,其项目活动的行为才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大多数企业在初次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时候会遇到来自一线的阻力。在没有开展质量保证活动之前,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都会有一个相对自由的做事习惯,并且都认为自身的做法是最有效率的。但现在却被要求去遵循一个预先约定的流程,同时还被定期地监督和检查,这显然会遭到他们本能的抵触。质量保证活动的推行需要的是一个概念、意识和习惯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质量保证人员和一线的项目实施人员经常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这也是大多数企业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事实上,大多数阻力都是来自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所遵循的流程是否就是最佳实践经验?”这个疑问经常困扰着流程的遵循者和流程实施的监督者,特别是在企业建立流程体系的初期,其流程制度并不一定完全是自身经验的总结,而很可能来自其他企业或者收集来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流程的优势被大打折扣,而引来的副作用却被放大。大多数企业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初期经常把质量保证人员定位为“警察”,用以监督企业流程执行的符合情况。从功能上来说,这种比喻并没有错,但却让一线的实施人员和质量保证人员形成了一种对立关系,并没有对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质量保证人员无论是在项目初期帮助项目组确定项目应该遵循的流程,还是在执行中通过监督发现流程执行中的问题,其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所以我们可以把质量保证人员看做项目的顾问和咨询人员,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合作伙伴。监督并发现问题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机会,这样流程反而会被执行得更好。(三)质量改进检查项目实施是否遵循流程的审计活动,不是为了“揭短”,而是为了寻找改进的机会。但机会从何而来呢?缺陷的预防是通过预定义的过程来实现的,即使如此,通过质量控制活动仍然可以发现很多产品缺陷,这些缺陷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以下两类原因:预定义的过程是可以预防的,但是操作者没有遵守。预定义的过程并没有考虑到该类“缺陷”,也就是并没有对它进行预防。对于前者,我们需要做的是对操作者进行更好的培训,或者对过程的遵循加强监督。但后一种原因则说明了所制定的过程存在改进的机会。所有人都不喜欢犯错,但不犯错误的前提是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从而避免犯错误。有经验的人成功率高,是因为他们已经固化了正确的行为习惯。但这一优势仅属于他们自身。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它需要的是一个属于组织一级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组织通过定义的执行过程使得所有人都可以达到有经验的人的执行结果和能力。这里并没有简单地把出现的缺陷当做一个负面影响来处理,而是把它看作一个可以被改进的机会。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重复出现以前出现过的问题。对出现的缺陷除了进行返工外,还需要判断缺陷的来源。如果是实施的问题,则需要改进实施。例如,加强培训,提高人员质量意识,引起上级管理层重视等。如果是过程本身的问题,则进入过程改进的环节当中。(四)寻找关键性的少数质量工具:帕累托分析人们通常有这样的直觉:对一件事而言,所有的原因大致一样重要;对于一个商家而言,所有的顾客都一样重要,都需要关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某一范围内的所有员工大致有同等的价值;所有的生意、每一种产品、每一分利润对企业而言都一样好推而广之,所有的机会都有近似价值,我们应平等以待。可是,意大利人帕累托给了我们一个反直觉的失衡的世界。他得出这样的结论:20%的人口享有80%的财富,某一族群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该族群所享有总收入或财富之间有一项一致的数学关系,而且这种不平衡模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会重复出现。因此,80/20成了这种不平衡关系的简称,后人称为80/20定律或帕累托定律。80/20定律的重点不在于百分比是否精确(实际上精确的80/20关系出现的概率很小),而在于告诉我们:以一个关键的小的诱因、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大的结果、产出或酬劳,这是一个可预测的事实。在经济生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80/20现象:20%的产品和20%的顾客,承担了企业约80%的营业额;20%的产品和20%的顾客,通常带来企业80%的获利;20%的朋友,占据了你对外交往80%的时间;80%的人、80%的时间,使用的是电脑或电器20%的功能;而在产品发现的缺陷中,80%的问题来源于20%的起因帕累托所发现的80/20原则强调了这样一个原则:“关键性的少数,其重要性大于次要的多数。”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那些关键而重要的事情上,其回报投入比要高得多。在质量改进环节中,需要利用80/20原则首先关注那些产生了80%问题的20%因素。其做法是,统计分类事件发生的频率分布,并且按照发生次数由高到低排列,这样可以看出哪些情况比较重要,这样的图被称作“帕累托图”。Y轴左边表示某种因素发生的频数(次数),Y轴右边表示某种因素发生的累计频率。X轴表示影响项目质量的各个因素或项目,曲线表示各种影响因数的累计百分数。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要统计的因素的分类依据。(2)收集一定时间内影响项目质量的各因素的数据,统计各因素的频数,并计算其频率和累计频率。(3)根据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发生的频率,从左向右依次排列在X轴上,各种影响因素在X轴上的宽度一致,以直方柱的高度表示各因素出现的频数。(4)将计算的各因素的累计频率逐一标注在相应的坐标点上,并将各点连成累计频率曲线。(5)一般将累计百分数分为三类:累计百分数在080%为A类,此区间内的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累计百分数在80%90%的为B类,此区间内的影响因素为次要因素;累计百分数在90%100%的为C类,此区间的因素为一般因素,不作为解决的重点。所以,帕累托分析又被称为“ABC分类法”。80/20原则其实并不仅仅就是个质量工具,它也是一种工作和生活中的指导性原则,和其他一些管理理论相互呼应。例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目标排列优先级,这就要求识别出对项目最有价值的那些目标并优先保障。约束理论中,强调识别瓶颈,并且投入资源首先全力消除它,也反映了寻找最关键要素的指导思想。在系统模式中,寻求解决根本的杠杆解也是要求去除表面的解,寻找关键的思路。(五)寻找问题的根源一质量工具:鱼骨图通过帕累托分析可以得到那些最需要首先解决的80%问题,下一步就是寻找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我们可以借助一个工具鱼骨图,也称因果分析图,又因为其发明人为石川馨而被称为“石川图”。鱼骨图的目的是将原因和结果联系起来,并且对观点进行有效分类。一个经常采用的分析过程是从“人、机、料、法、环”五个因素作为起点开始进行“头脑风暴式”的原因查找:“人”,是指过程实施的人员。“机”,是指操作过程所需要的工具或者机器设备。“料”,是指原材料,也就是项目的输入。“法”,是指操作方法或者操作过程。“环”,是指实施活动所处的环境,包括工作环境,也可以指管理、市场等外部因素。这5个方面仅仅是帮助寻找问题根源的5个出发点,其目的是给出一个指引。鱼骨图强调的是发散性思维。也就是说,先不管这是否就是主要因素,只要是对问题的产生有影响,都可以在第一阶段中进行罗列,罗列的同时进行分类。从5大类开始,利用类似鱼骨的形式,“大刺”上生“小刺”,逐步细分。但总体来说,鱼骨图是通过发散来汇聚所有可能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强调的是“广”而“全”。实际操作上,鱼骨图往往仅是寻找问题根源的第一步,这种广撒网的方式无法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所以在罗列完所有的可能性之后,需要给出每一类因素对问题产生所占的权重。也就是说,还需要判断哪一类因素是最先要解决的,然后针对这类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即先“广”后“深”。(六)追根溯源质量工具:五个为什么有一项统计,对一个问题连续追问五个为什么,就可以得到该问题产生的根源。相对其他质量工具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正规化的方法,而更像是一种处事态度,但在实践中却非常有效。操作时,连续追问五个为什么看起来简单,但有一个技巧需要掌握。例如,虽然大多数人知道看书是好事,但未必做得到。我们就此作以下提问:问:为什么不看书?(第1个Why)答:没有时间。问:为什么没有时间?(追问,第2个Why)答:工作忙。问:为什么工作忙?(追问,第3个Why)答:因为老板分配的工作多(这个回答阻止了继续追问的可能性,因为问题根源被转移了)上面的示例具有普遍性意义。连续的“为什么”追问会在最后那个回答后终结,因为回答者把根源转移到他人身上。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别人”造成的,“我”无能为力。发问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特别注意,这说明:已经接近问题根源,因为回答者开始试图转移视线。可能问题真的需要从其他环节上寻找,可以照此继续追问他如果是上面第一种情况,我们说问题的根源基本上很接近了,但这个时候需要某种技巧处理这种转移视线的回答。例如问:你的工作效率还有提高的可能性吗?(把问题重新转移回来)答:可以。问:那为什么不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呢?(继续追问)答: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只从外部找原因。(找到问题根源)在追问“为什么”的过程中,往往显示出这样一种倾向:人们常常把责任推脱到外部因素上。道理上这没有什么不对,特别是很多情形下,这也是一种客观现实。一件事情要想成功,其成功的依赖条件包括你所能控制的内部因素,也必然包含你所不能掌控的外部因素。这说明,就算你百分之百努力并做到位,也仍然存在使事情不成功的外部因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时你的处事态度有两种:一种是只关注外部那些不可控的因素,但这只会为事情不成功寻找理由,为自身不努力寻找借口。久而久之,不可控因素的范围会扩大,可控因素的范围会缩小,事情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小了。另一种是忽视那些不能掌控的外部因素,仅仅关注自己所能影响的,这样就会继续努力。虽然事情的成功仍然存在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但由于你的争取,实际上影响事情成功的可控因素范围在扩大。由此可以看到两种处事态度的差异:前者称为消极的,因为其总在关注事情不利的一面;后者称为积极的,因为其即使存在不利因素,但仍然不放弃努力。虽然不能保证在某一件事情上后者一定会做成,但至少成功的概率总是比前者要高得多。虽然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道理很简单,但体现在日常行为上面,上述的5个为什么追问往往受阻于人们的消极态度。(七)过程改进寻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通过制定或者改进流程来消除,这一过程被称为PDCA循环,由戴明博士最早提出。P、D、C、A四个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P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订。D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PDCA循环有以下四个明显特点:周而复始: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以此类推。大环带小环:类似行星系,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统计的工具:PDCA循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典型的模式被称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四个阶段就是P、D、C、A,而八个步骤是: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分析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主要原因采取措施。执行,按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显然,PDCA循环强调改进是一种试探性的行为,结果被确认达到了目标,才会被引入流程中来固化。事实上,一次流程改进活动融合了前面所讲的几个活动,包括识别改进机会、确定改进范围、定位问题根源、制定改进方案并实施等。最初的过程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泰勒的科学管理,其目的是推广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以后这一思想在工业界被发扬光大。早期强调的是:贯彻和执行已被证明是最有效率的标准化过程。但随着发展过程管理的重心逐渐从执行上转移到了确定最优过程本身上来。既然过程是过去最佳实践经验的集合,那也就意味着随着经验的累积,过程本身也会不断改进。强调遵循过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所遵循的过程确实是最佳经验。所以建立过程不断被优化和改进的机制就成了过程管理的核心。但经验的继承和传播不仅仅是项目一级的活动内容,必须上升到组织级层面才有更有效率和意义。七、 公司简介(一)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2、法定代表人:程xx3、注册资本:75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2-4-237、营业期限:2012-4-23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三)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1723.679378.948792.75负债总额6310.685048.544733.01股东权益合计5412.994330.394059.74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40874.3932699.5130655.79营业利润7721.926177.545791.44利润总额6851.685481.345138.76净利润5138.764008.233699.9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138.764008.233699.91八、 产业环境分析确立2017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全面小康综合指数达到97%以上。力争比全省提前一年实现GDP、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2020年跨入珠三角经济发展第二梯队,迈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努力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GDP年均增速为8.5%左右,到2020年全市GDP力争突破5000亿元;人均GDP年均增速为7.5%左右,全市人均GDP力争达到13万元。转方式与调结构取得重大进展,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单位建设用地产出效率和工业全员劳动生产效率比2015年提高50%。城市化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主城区扩容提质、火炬开发区和翠亨新区创新引领、西北部和南部城市副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常住人口规模达到365万,户籍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努力实现“学有优教、劳有丰酬、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新目标。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平安文明和谐。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市民法治意识、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8%。实现更高水平社会善治,争创全国最平安城市。基本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制度体系。全面深化改革,率先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基本构建完备的地方性法律规章体系,法治中山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努力营造法制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监管安全高效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基本建立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发展新模式。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创新,成为珠西岸创新创业新高地。形成开放型创新体系和创新型经济形态,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到2020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9%,实现创新创业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2015年倍增目标。主要创新指标居全省前列,综合指标超过创新型国家水平。基本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精细化、柔性化转变。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拓展发展空间,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生产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5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达20%,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0%。基本形成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坚持以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构建“四纵四横”的高速路网和“三环十射”的快速路网框架,加强对内对外交通对接,推进市内轨道建设,优化港口布局。提前谋划和做好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深茂铁路开通后的应对准备工作,积极迎接“大桥时代”到来,打造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注意事项

    本文(化学农药项目管理手册.docx)为本站会员(ma****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