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糖尿病知识讲座概要.ppt

    • 资源ID:59516549       资源大小:1.41MB        全文页数:8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糖尿病知识讲座概要.ppt

    糖尿病知识讲座概要糖尿病的一些特点v终身性疾病患者自身处理问题的知识与能力良好的医患关系系统的长期的随访(临床资料的完整)v全身性疾病多学科协作综合防治全面达标v可防可治的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治疗须达标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长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综合报告患患病病率率(%)1.00%1.00%2.02%2.02%2.95%2.95%2.51%2.51%3.20%3.20%3.10%3.10%4.81%4.81%0.0%0.0%1.0%1.0%2.0%2.0%3.0%3.0%4.0%4.0%5.0%5.0%19801980198919891994199419961996糖尿病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糖耐量受损1.83%3.74%6.07%0%1%2%3%4%5%6%7%大城市大城市 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农村农村2002年中国不同地区年中国不同地区18岁以上居民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患病率患病率)合并并发症患者的比例随病程延长而提高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调查结果(CODIC2)年年84.4%72.4%66.6%51.8%34.5%0%10%20%30%40%50%60%70%80%90%055101015152020病程年数病程年数合并并发症的患者比例合并并发症的患者比例中国目前的血糖控制不尽如人意潘长玉;中国区合作调查组;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 年5 月第25 卷第3 期:471-5.7%HbA1c 6.5%92%74%89%76%HbA1c 7%83%59%74%59%7.5%7.6%7.7%8.8%0%2%4%6%8%10%1998200120032006平均平均HbAHbA1c1c水平水平6.5%1980到到1996年美国的一些慢病死亡率年美国的一些慢病死亡率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US.1998*Many diabetes deaths are due to cardiovascular causes.Deaths due to cardiovascular causes in persons without diabetes.中风中风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Age-adjusted death raterelative to 19801401301201101009080706019801984198819921996v2007年,我国糖尿病患者达4000万1,每年新增120万患者2,v所有糖尿病患者中76%未获得诊断,被诊断出的患者中一半未接受治疗3,v接受治疗的患者仅有一半治疗达标4,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6%。所有糖尿病患者获得诊断的患者接受治疗的患者治疗达标的患者6%6%糖尿病患糖尿病患者治疗达标者治疗达标1 Diabetes Atlas Third Edition,IDF,20072 Peoples Daily Online.3 Gu D,et al.Diabetologia,2003,46:1190.4 Pan C,et al.Diabetologia,2007,50(suppl1):s422.中国糖尿病流行情况v1993-2003年糖尿病的直接费用占GDP的百分比 v间接费用:0.04%GDP 3年直接费用(亿元)占GDP的百分比(%)199322.20.072002107.10.102003175.90.15糖尿病的经济负担并发症患病情况v超过1/3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已经合并各种并发症v并发症的发生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和病程的延长而增高病程0-6年的患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约34%病程7-13年为75%病程14年以上约77%陆祖谦,许樟荣,胡成玮.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8;2008;24:301303 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对年均费用的影响024681012No complicationsCost impact factor1024681012No complicationsCost impact factor12.1x2.1x3.1x3.1x5.5x5.5x024681012无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人年均直接医疗费用人年均直接医疗费用x3.18x4.13x10.352.1x2.1x3.1x3.1x5.5x5.5x024681012影响程度人年均总费用人年均总费用x3.16x3.95x9.31Chen X,et al.Chinese J.Diabetes,2003,11(4):238影响程度大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无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什么是糖尿病?v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即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症v造成糖尿病患者残废和死亡以及经济负担的最主要原因是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典型表现糖尿病的其他症状糖尿病的危害 下肢缺血引起的溃疡、坏死下肢缺血引起的溃疡、坏死竟不知疼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减低糖尿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意义v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就是采用可靠的、快捷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并发症v新发病的1型糖尿病应在发病5年后每年筛查一次v2型糖尿病患者则应在确诊糖尿病后即行筛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对于无糖尿病并发症者,每年筛查一次v对于已有并发症者,则视情况进一步检查或决定复查时间,同时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查视力、晶状体、眼底以了解有否糖尿病眼底病变及是否需要积极处理查心电图和立卧位血压以了解有无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和高血压、心脏病变查足的外形、血管搏动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足病变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尿的白蛋白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肾脏病变查有关血液的生化指标以了解高血糖、高血脂控制情况和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检查口腔以了解糖尿病牙周病变其他 营养学调查 治疗调查 糖尿病知识程度调查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效益v筛查是及时发现并发症的一种手段,又是保证患者及时得到科学的综合治疗的前提v一些患者已经接受治疗,通过筛查,可以观察到这种治疗是否有效。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是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v从社会效益而言,无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更好地工作、生活或学习v对于有并发症者,及时治疗可使相当多的患者避免残废和死亡,可以节省相当多的医疗费用 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效益v及时筛查糖尿病眼底并发症就是糖尿病防盲的主要措施v通过筛查,我们还发现,在并有高血压的患者中,相当多的患者或者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或者虽然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但并未控制好血压,对于这些患者,我们及时的加强了降压治疗,得到良好效果。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基本目标v通过筛查,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应该能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类型的糖尿病是否合并其它的代谢异常或病变,如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是否已经有糖尿病的并发症,如眼底病变、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等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案,目前的治疗是否有效,是否应该有所改变多长时间该复查一次,复查什么v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最常见53%的城市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77%住院冠心病患者同时合并血糖异常诊断糖尿病要解决的3个问题v1 是不是糖尿病v2 什么类型糖尿病v3 并发症情况糖尿病治疗的现状v我国糖尿病患者中超过90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v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部分患者初次被诊断为糖尿病时已经并有多种异常,尤其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v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患者合并高血压v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高,治疗率低,血压得到良好控制率更低v约有一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紊乱v糖尿病患者对血脂紊乱的认识不足,甚至于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对血脂紊乱纠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全面达标的重要性v控制高血糖v调整血脂v控制高血压v尽可能使体重正常或接近正常v心理状态良好糖尿病治疗的五项基本措施v糖尿病教育v饮食控制v运动治疗v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2、胰岛素治疗v血糖监测什麽时候应用口服降血糖药物v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4周效果不好时使用v约有20%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单纯靠饮食和运动治疗而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v饮食及运动治疗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石什麽情况下不用口服药治疗v1型糖尿病v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无法控制高血糖v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肾病、视网膜病变等v糖尿病合并急性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感染等v糖尿病患者中等以上手术v糖尿病妊娠、分娩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和联合用药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多数患者在采用单一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都可出现治疗效果的下降v因此常采用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v不采用同一类的多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三种降糖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虽然可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血糖,但这种联合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花费-效益比尚有待评估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和联合用药 v体重和其它的决定降糖药物选择的因素肥胖,特别是中心性或躯干性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也是选择降糖治疗药物的重要参考指标其他决定药物选择的因素包括药物是否在市场上供应、副作用、过敏反应、年龄及其他的健康状况如肾病和肝病v肥胖或超重的肥胖或超重的2 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选择和治疗程序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选择和治疗程序 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应首先采用非胰岛素促分泌剂类降糖药物治疗v有代谢综合症或伴有其它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应优先选用双胍类或格列酮类v-糖苷酶抑制剂适用于无明显空腹高血糖的患者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可加用或换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如在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的情况下血糖仍控制不满意,可在口服药基础上开始联合使用胰岛素或换用胰岛素 药物的联合应用v磺脲类+双胍类v磺脲类+拜糖平v磺脲类+双胍类+拜糖平v磺脲类胰岛素增敏剂v磺脲类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v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v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的联用 胰岛素+双胍类 胰岛素+拜糖平 什麽是降糖的好药?v每个患者都可有适合自己的好药!其评价标准是能使自己血糖控制良好,同时又不发生低血糖v好药并不在于药物的价格是贵还是便宜,也不在于药物的降糖作用是强还是弱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存在的问题v忽略饮食治疗一些患者不控制饮食而想服些特效药物,或想多服些降糖药以抵消多进食,这是非常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不论是否还有一定的胰岛功能,对于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反映了他们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不足,限制饮食的目的是减轻胰岛B细胞负担,使这些细胞得到很好的休息,以利其功能的恢复不把好饮食这一关,口服降糖药治疗通常是失败的 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存在的问题v不根据血糖水平来调节降糖药的用量从心理的角度讲,患者感到自己已经服药了,有安全感从服药的效果来降,患者的服药则属无效或效果不满意。一些患者发展到因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而入院,还觉得奇怪,为什么服了药而不管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存在的问题v很少到医院复诊或检查很少观察自己服药的效果,不经常性地检查血糖、血脂和血压,不注意观察影响自己血糖、尿糖变化的因素。不注意总结自己的服药规律。而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v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服用口服降糖药都有效这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工作中则往往难于为患者所接受我国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尽管服用口服降糖药效果不好或无效,也很难接受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存在的问题v急于换药口服磺脲类降糖药在体内有个随时间延长、药物作用逐渐增强的过程。一些患者不了解这一点,往往服用几天或十几天,见血糖、尿糖下降不满意,即急于换药,或认为所服用的药物无效事实上,有些降糖药服至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时才达到最大的降糖效用v适合在社区医治的患者糖尿病患者每年到综合医院接受1次糖尿病并发症筛查与治疗现状的评估后病情稳定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分型后无严重的高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接受胰岛素治疗且血糖较为稳定者血糖较为稳定的口服降糖药治疗 血压、血脂控制较好v以下情况应从社区转往综合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新诊断糖尿病的患者、疑似糖尿病的患者,需要转诊以明确诊断、病因和分型儿童和年轻人(年龄小于25岁)已经诊断糖尿病但分型不明确者血糖控制效果不好的糖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8%,并且持续时间3个月经过治疗一个月后血糖持续高: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出现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等需要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或者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者血糖波动明显或出现低血糖血压经药物治疗后控制未达标160/100 mmHg血脂经过3个月降脂治疗不满意者有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如糖尿病合并尿毒症、严重的眼底出血等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注意事项

    本文(糖尿病知识讲座概要.ppt)为本站会员(美****子)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