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教育与健康PPT课件.ppt
心理教育与健康心理教育与健康考试与作业:考试与作业:题目: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之后随想。时间:第四次课由各班心理健康委员统一收齐上交。要求:1,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2,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得抄袭,不得雷同 3,统一作业纸二、心理健康的理解1,素质与心理素质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所体现的心理品质的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所体现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总和。2,健康与心理健康健康的涵义什么是健康呢?什么是健康呢?传统观念认为:无病即健康 心身医学的格言:“人有病,不应理解只是发生在细胞或器官上,而是发生在人的身上。”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满的状态,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满的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有广义、狭义之分心理健康有广义、狭义之分心理健康有广义、狭义之分心理健康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则指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心理健康则指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为心理健康做出具体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为心理健康做出具体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为心理健康做出具体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为心理健康做出具体明确的界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明确的界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明确的界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明确的界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2)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3)(3)有幸福感有幸福感(4)(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活。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1)(1)智力正常、自我意识正确智力正常、自我意识正确 智力正常,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能了解自己,悦智力正常,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能了解自己,悦纳自己,自信乐观,能扬长避短。纳自己,自信乐观,能扬长避短。(2)(2)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和谐 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与他人同心协力,人际关系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与他人同心协力,人际关系协调和睦。协调和睦。(3)(3)社会适应良好社会适应良好 能够面对现实,适应环境。能够面对现实,适应环境。(4)(4)人生态度积极人生态度积极 热爱生活,积极工作,在工作中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个热爱生活,积极工作,在工作中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性和聪明才智。(5)(5)情绪反应适度情绪反应适度 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境(心态)良好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境(心态)良好 。(6)(6)意志坚强、人格完整统一意志坚强、人格完整统一 人格结构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理想和价值观等个方人格结构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理想和价值观等个方面的平衡发展,所思、所作、所言协调一致,具有积极面的平衡发展,所思、所作、所言协调一致,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具有自制力和坚强的意志。进取的人生观,具有自制力和坚强的意志。(7)(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具有与同龄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具有与同龄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3,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概念应把握以下几个方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概念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面:判断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适应良好两个方面。判断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适应良好两个方面。判断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适应良好两个方面。判断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适应良好两个方面。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人的心理从健康到不健康是个持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人的心理从健康到不健康是个持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人的心理从健康到不健康是个持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人的心理从健康到不健康是个持续变化的过程,没有明显的分界线。续变化的过程,没有明显的分界线。续变化的过程,没有明显的分界线。续变化的过程,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美国心理学家杰荷达提出,一个人就算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美国心理学家杰荷达提出,一个人就算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美国心理学家杰荷达提出,一个人就算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美国心理学家杰荷达提出,一个人就算没有任何行为问题和情绪紊乱也仍可能是一个没有目的的躯壳,这没有任何行为问题和情绪紊乱也仍可能是一个没有目的的躯壳,这没有任何行为问题和情绪紊乱也仍可能是一个没有目的的躯壳,这没有任何行为问题和情绪紊乱也仍可能是一个没有目的的躯壳,这样的人至多可以说是消极的心理健康,而高层次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样的人至多可以说是消极的心理健康,而高层次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样的人至多可以说是消极的心理健康,而高层次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样的人至多可以说是消极的心理健康,而高层次的积极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追求高层次需要,追求生活的意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追求高层次需要,追求生活的意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追求高层次需要,追求生活的意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追求高层次需要,追求生活的意义。义。义。义。心理健康又是一个状态。心理健康不是没有痛苦,没有困扰,没有心理健康又是一个状态。心理健康不是没有痛苦,没有困扰,没有心理健康又是一个状态。心理健康不是没有痛苦,没有困扰,没有心理健康又是一个状态。心理健康不是没有痛苦,没有困扰,没有失败,而是在这些状态下能实现有效的自我调节。失败,而是在这些状态下能实现有效的自我调节。失败,而是在这些状态下能实现有效的自我调节。失败,而是在这些状态下能实现有效的自我调节。心理健康与否还受社会环境、主观经验、文化风俗和宗教信仰等多心理健康与否还受社会环境、主观经验、文化风俗和宗教信仰等多心理健康与否还受社会环境、主观经验、文化风俗和宗教信仰等多心理健康与否还受社会环境、主观经验、文化风俗和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处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或种族信仰下的人们对心种因素的制约,如处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或种族信仰下的人们对心种因素的制约,如处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或种族信仰下的人们对心种因素的制约,如处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或种族信仰下的人们对心理健康与否的判别会有不同。理健康与否的判别会有不同。理健康与否的判别会有不同。理健康与否的判别会有不同。三、心理问题的识别三、心理问题的识别1 1,心理问题的等级心理问题的等级心理问题的等级心理问题的等级 三个层次: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三个层次: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三种程度:一般、中等、严重三种程度:一般、中等、严重2 2,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判断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判断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判断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判断 客观标准客观标准客观标准客观标准:社会常态标准社会常态标准社会常态标准社会常态标准 社会适应标准社会适应标准社会适应标准社会适应标准 统计学标准统计学标准统计学标准统计学标准 主观标准:主观标准:主观标准:主观标准:辨别心理异常的方法辨别心理异常的方法-三比三看三比三看(1 1)三比:)三比:一是纵比:把他的现在与过去比;一是纵比:把他的现在与过去比;二是横比:把他本人与他人比;二是横比:把他本人与他人比;三是社会比:就是用当时当地的习俗和规范进行衡量。三是社会比:就是用当时当地的习俗和规范进行衡量。(2 2)三看:)三看:一看:观察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其行为是否符合客观现实;一看:观察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其行为是否符合客观现实;二看:观察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其整个精神活动是否协调二看:观察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其整个精神活动是否协调 ;三看:观察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其是否有不可理喻的认知、行为表现。三看:观察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其是否有不可理喻的认知、行为表现。3,心灵生病的早期表现 总是闷闷不乐总是闷闷不乐 很容易就生气发火很容易就生气发火 经常一个人独处,神情抑郁经常一个人独处,神情抑郁 我好郁闷今天,小丫居然不借给我橡皮,真是!这个世界没人能理解我 极度悲伤,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极度悲伤,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无法正确认识自己,极度骄傲自负,无法正确认识自己,极度骄傲自负,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 出现和以往完全不同的行为出现和以往完全不同的行为 为什么我这么可怜?这么悲惨?我是人鱼公主,你们谁都比不上我尊贵、聪明找块豆腐撞死算啦!4,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 1)生物遗传因素)生物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的影响。病菌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影响。病菌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影响。大脑的外伤或化学中毒。大脑的外伤或化学中毒。某些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的影响也可以成为心理障碍某些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的影响也可以成为心理障碍 与精神失常的原因。与精神失常的原因。(2 2)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因素)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因素 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与经历生活事件与经历挫折打击、家庭、亲人变故等。挫折打击、家庭、亲人变故等。社会环境风气。社会环境风气。学校教育。学校教育。(3 3)个体心理因素)个体心理因素 不良的个性特征不良的个性特征 西方心理学家的观点西方心理学家的观点西方心理学家的观点精精神神分分析析心心理理学学家家弗弗洛洛伊伊德德认认为为:心理结构包括意识和潜意识以及前意识。意识包含着道德、社会规范、生活现实,而潜意识则包含着不能为道德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本能、冲动,前意识就是意识和潜意识的中间状态。心理疾病是由于我们的意识对潜意识(主要是性本能)压抑过度,是意识和潜意识剧烈冲突的结果。精神分析引论人人本本主主义义心心理理学学家家马马斯斯洛洛认认为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自尊、求知、美、自我实现的需要个层次,当低级需要得到了满足,个体就成长了,并且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当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心理就会产生变化。人的潜能和价值个个体体心心理理学学家家阿阿德德勒勒认认为为:自卑感是推动我们去获取成就的主要动力,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自卑,就会形成自卑情结,影响我们正常的心理状态。一切心理疾病都源于自卑。自卑与超越自自我我心心理理学学家家艾艾里里克克森森指指出出:我们的人格发展存在着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由一对冲突组成,比如青少年期的冲突就是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心理问题就是因为在人格发展阶段,我们没有处理好冲突所造成的。同一性与青少年危机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 自我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咨询、社会支持心理咨询、社会支持 适应适应 生生生生 活活活活 不适应不适应 过度防御、不合理认知、消极应对过度防御、不合理认知、消极应对 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紊乱紊乱/障碍障碍/疾病疾病心理冲突挫折应激四、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转换四、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转换 心理健康是一种适应状态心理健康是一种适应状态 08年接待来访学生心理问题分布表年接待来访学生心理问题分布表问题问题人际人际关系关系两性两性情感情感学业学业人格人格职业职业规划规划新生新生适应适应其它其它 总计总计次数次数23231616282849496 64 41212138138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