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生成和排出电子教案.ppt
尿的生成和排出 概概 述述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1.1.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滤过滤过,形成超滤液形成超滤液2.2.超滤液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超滤液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重吸收3.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分泌1.1.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球的滤过2.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3.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尿生成过程尿生成过程终终终终尿尿尿尿肾脏泌尿功能的生理意义肾脏泌尿功能的生理意义l排泄机体代谢终产物及异物排泄机体代谢终产物及异物l调节水平衡调节水平衡l调节电解质、酸、碱平衡调节电解质、酸、碱平衡l内分泌功能内分泌功能 肾素、肾素、EPO、PGE2、PGI2 第一节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肾皮质肾皮质肾小体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管肾肾锥锥体体肾髓质肾髓质肾乳头肾乳头肾小盏肾小盏肾大盏肾大盏肾盂肾盂皮质皮质髓质髓质近端小管近端小管皮质集合管皮质集合管远端小管远端小管髓质集合管髓质集合管肾小体肾小体髓袢细段髓袢细段1.1.构成构成一、肾的功能解剖一、肾的功能解剖(一)肾单位的构成(一)肾单位的构成肾肾单单位位肾小体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管肾小球肾小球肾小囊肾小囊近端小管近端小管髓袢细段髓袢细段远端小管远端小管近曲小管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粗段髓袢降支粗段降支细段降支细段升支细段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远曲小管髓髓袢袢集合管:集合管:尿的浓缩、稀释,维持电解质平衡。尿的浓缩、稀释,维持电解质平衡。肾小体的组成及特征肾小体的组成及特征出球小出球小A A入球小入球小A A肾小球肾小球肾小球肾小球肾肾肾肾 小小小小 体体体体肾小囊腔肾小囊腔肾小囊腔肾小囊腔2.2.肾单位的肾单位的类型类型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 髓质髓质 皮质皮质 功能功能 生成尿液生成尿液 尿浓缩与稀释尿浓缩与稀释 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分布分布 中、外皮质层中、外皮质层 内皮质层内皮质层数量数量 80%80%90%10%90%10%15%15%体积体积 小小 大大 小小A A口径口径 入出入出 差异小差异小 髓袢髓袢 短短 长长肾素肾素 多多 几乎无几乎无皮质肾单位与近髓肾单位的比较皮质肾单位与近髓肾单位的比较球旁细胞球旁细胞致密斑致密斑(1 1)球旁球旁C C(颗粒(颗粒C C)作用:作用:分泌肾素分泌肾素 (2 2)球外系膜球外系膜C C 作用:作用:吞噬、收缩吞噬、收缩(3 3)致密斑致密斑 作用:作用:NaNa+感受器,调感受器,调节肾素释放。节肾素释放。(二)(二)球旁器球旁器(三)肾脏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三)肾脏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1 1、肾脏的神经支配、肾脏的神经支配调节肾血流量调节肾血流量l肾交感神经支配:肾交感神经支配:T12-L2l肾交感神经作用:肾交感神经作用: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管肾小管重吸收重吸收球旁细胞球旁细胞肾素释放肾素释放2 2、肾脏的血管分布肾脏的血管分布腹主腹主AA肾肾AA叶间叶间AA弓状弓状AA小叶间小叶间AA入球小入球小A A肾小球肾小球capcap网网出球小出球小A A肾小管肾小管capcap网网小叶间小叶间V V肾静脉肾静脉肾脏血管分布特点肾脏血管分布特点两套毛细血管网两套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肾小球capcap网:网:压高,利于压高,利于滤过滤过 肾小管肾小管capcap网:网:压低,利于压低,利于重吸收重吸收 两者之间由两者之间由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相连相连(一)肾血流量的特点(一)肾血流量的特点l血流量大血流量大 1200ml/minl分布不均分布不均 皮质约皮质约94%外髓外髓 5%内髓内髓 1%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概念概念:当动脉血压变化于当动脉血压变化于 80 80180mmHg180mmHg时,时,肾血流量保持恒定的现象。肾血流量保持恒定的现象。1、自身调节、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意义自身调节意义:使肾血流量相对恒定,以维持肾的泌尿功能。使肾血流量相对恒定,以维持肾的泌尿功能。(二)肾血流量的调节(二)肾血流量的调节“肌源学说肌源学说”:动脉血压动脉血压 入球小动脉血管壁受到牵张刺激入球小动脉血管壁受到牵张刺激 血管平滑肌紧张性血管平滑肌紧张性血管口径血管口径 血流阻力血流阻力 血流量血流量 肾血流量相对恒定肾血流量相对恒定 罂粟碱、水合氯醛、氰化钠罂粟碱、水合氯醛、氰化钠动脉血压动脉血压 80 mmHg 180 mmHg 180 mmHg 平滑肌已达平滑肌已达收缩收缩极限极限8080 mmHg mmHg 以下,以下,180 180 mmHgmmHg以上:以上:肾血流量随动脉血压的变化而变化。肾血流量随动脉血压的变化而变化。肾血流量肾血流量 GFR 小管液小管液NaCl 肾脏小动脉肾脏小动脉收缩收缩肾血流量肾血流量 GFR 致密斑致密斑球旁细胞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分泌肾素 醛固酮醛固酮 保水保钠排钾保水保钠排钾 “管管-球反馈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N N、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意义意义:应急时,在应急时,在N N、体液调节下,肾血流量、体液调节下,肾血流量 ,以维持重要器官的血供。以维持重要器官的血供。肾交感肾交感N N(+)(+)E E、NENE、腺苷、腺苷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肾血管收缩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量肾血流量、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前列腺素、前列腺素、NO NO 肾血管舒张肾血管舒张 肾血流量肾血流量紧急情况下,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肾紧急情况下,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肾血流量减少,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保证血流量减少,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保证心、脑等器官的血供,心、脑等器官的血供,“移缓济急移缓济急”。在一般的血压变动范围内,肾脏依在一般的血压变动范围内,肾脏依靠靠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来保持肾血流量相对稳来保持肾血流量相对稳定,维持正常的泌尿机能;定,维持正常的泌尿机能;(尿生成的第一步)尿生成的第一步)第二节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一、滤过膜一、滤过膜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的结构基础 P P2142141 1、滤过膜的构成:、滤过膜的构成:三层三层裂孔裂孔411nm 窗孔窗孔7090nm网孔网孔2 28nm8nml l内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7090nm 窗孔窗孔 小分子溶质及小分子量小分子溶质及小分子量 pro可通过,可通过,血细胞不能通过血细胞不能通过l l基膜:基膜:型胶原型胶原 28nm 网孔网孔 硫酸肝素和蛋白聚糖硫酸肝素和蛋白聚糖 带负电荷带负电荷l l外层:肾小囊上皮细胞外层:肾小囊上皮细胞 足细胞裂隙膜足细胞裂隙膜411nm小孔小孔 成分是成分是nephrin,作用防止蛋白质漏出,作用防止蛋白质漏出1 1)滤过膜孔)滤过膜孔 机械屏障机械屏障 2 2)带负电荷的蛋白)带负电荷的蛋白 电学屏障电学屏障 2 2、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膜的通透性 决定滤过能力的因素决定滤过能力的因素:1 1)分子量大小)分子量大小 2 2)携带的电荷)携带的电荷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1 1)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GFRGFR)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原尿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原尿量量)(正常:(正常:125ml/min)125ml/min)(2 2)滤过分数()滤过分数(FFFF)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125/660)100%125/660)100%19%19%两个与滤过相关的概两个与滤过相关的概 念念1 滤过的动力滤过的动力 =(肾小球肾小球CapCap压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渗压(血浆胶渗压+囊内压)囊内压)二、二、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EFP)(EFP)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的概念的概念:指促进滤过的动力与对抗滤过的阻力之间指促进滤过的动力与对抗滤过的阻力之间的差值。的差值。入球端入球端 :10mmHg10mmHg 出球端:出球端:0 mmHg0 mmHg滤过平衡滤过平衡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1 1、肾小球肾小球CapCap压:压:正变正变(失血、运动失血、运动)3 3、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反变反变(注盐水、蛋白合成注盐水、蛋白合成)2 2、囊内压:囊内压:反变反变(结石、肿瘤)(结石、肿瘤)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正变正变(失血、休克)(失血、休克)5 5、滤过系数、滤过系数4 4、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改变滤过平衡点改变滤过平衡点K Kf f=k*s=k*sK Kf f 在单位有效滤过压的驱动下,单在单位有效滤过压的驱动下,单位时间内经过滤过膜的滤液量位时间内经过滤过膜的滤液量第三节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物质转运功能(尿生成的二、三步)尿生成的二、三步)被动转运被动转运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扩散扩散 渗透渗透易化扩散易化扩散溶剂拖曳溶剂拖曳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钠泵、质子泵、钙泵钠泵、质子泵、钙泵Na+葡萄糖、葡萄糖、Na+氨基酸氨基酸K+Na+2ClNa+H+、Na+K+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l转运体存在于:上皮转运体存在于:上皮C管腔面和基底侧膜管腔面和基底侧膜l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途径: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途径:跨细胞转运途径:跨细胞转运途径:细胞旁途径:细胞旁途径:溶质通过管腔膜入溶质通过管腔膜入小管上皮细胞小管上皮细胞跨过基底侧膜跨过基底侧膜进入组织间隙进入组织间隙小管上皮间的紧密连接小管上皮间的紧密连接二、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二、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滤液量:滤液量:180L/d 180L/d尿尿 量量:1.5L/d 1.5L/d重吸收率重吸收率:99%99%1.1.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重吸收作用作用成分成分滤过量滤过量(g/d)排出量排出量(g/d)重吸收率重吸收率水水180L1.5L99%NaNa+594.05.399%ClCl-666.09.099%HCOHCO3 3-270.00.199%葡萄糖葡萄糖180.00100%氨基酸氨基酸微量微量0100%尿素尿素54.030.045%肌酐肌酐1.82.250%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和量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和量NaNa+:主动、被动:主动、被动ClCl-:被动被动H20:被动(渗透)被动(渗透)1 1、近端小管、近端小管:70%70%左右左右(*(*等渗性重吸收)等渗性重吸收)(一)(一)NaNa+、ClCl-、H20的重吸收的重吸收后半段后半段 C C旁途径旁途径(1/31/3)前半段前半段 跨跨C途径途径(2/32/3)体体泵泵NaNa+NaNa+KK+(糖)(糖)GGGGNaNa+肾小管腔肾小管腔NaNa+NaNa+HH+HH+前半段前半段GGNa+ClCl-H20后半段后半段Cap渗透渗透 NaCl NaCl:20%;H 20%;H2 20 0:15%15%2 2、髓袢:、髓袢:机制:主动(继发)机制:主动(继发)NaNa+-K K+-2 Cl-2 Cl-同向转运体同向转运体(2 2)H H2 20 0 髓袢降支细段髓袢降支细段 (1 1)Na Cl Na Cl 升支细、粗段升支细、粗段机制:被动(渗透)机制:被动(渗透)NaClNaClNaClNaCl NaClNaClNaClNaCl 高渗高渗低渗低渗泵泵小管上皮小管上皮C C紧密连接紧密连接小管腔小管腔Na+K K+CaCa2+2+Na+血血管管K+体体1Na1Na+,1K1K+2Cl2Cl-K K+2Cl2Cl-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速尿速尿哇哇巴巴因因 3 3、远端小管、集合管、远端小管、集合管 NaCl NaCl:12%12%HH2 20 0:不同量不同量(根据机体根据机体需要需要)(调节性重吸收)(调节性重吸收)远曲小管初段:远曲小管初段:(Na+主动重吸收)主动重吸收)Na+_Cl-同向转运进入细胞同向转运进入细胞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含两类细胞:主细胞和闰细胞含两类细胞:主细胞和闰细胞 闰细胞:主要分泌闰细胞:主要分泌H H+主细胞:重吸收钠和水,分泌钾主细胞:重吸收钠和水,分泌钾 (NaNa+主动重吸收)主动重吸收)阿阿米米洛洛利利1.1.近端小管近端小管 等渗性重吸收等渗性重吸收 小管液为等渗液小管液为等渗液2.2.远端小管、集合管远端小管、集合管 调节性重吸收调节性重吸收 NaNa+受醛固酮调节受醛固酮调节 H H2 20 0 受受ADHADH调节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重吸收特点特点等等渗渗高渗高渗低渗低渗(1)(1)重吸收率重吸收率:几乎全部几乎全部 近端小管:近端小管:80%80%(2)(2)方式:方式:COCO2 2 、被动被动 与与HH+分泌有关分泌有关(Na+-H-H+交换交换)(3)(3)意义:维持机体酸碱平衡意义: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二)(二)HCOHCO3 3-的重吸收的重吸收泵泵NaNa+H H+H H+HCOHCO3 3-COCOCOCO2 2 2 2H H H H2 2 2 2O O O OH H2 2COCO3 3HCOHCO3 3-HCOHCOHCOHCO3 3 3 3-COCOCOCO2 2 2 2 +H H H H2 2 2 2O O O OH H2 2COCO3 3CACANaNa+K K+小管腔小管腔小管上皮小管上皮C C组织间隙组织间隙近端小管近端小管乙酰唑胺乙酰唑胺(1)(1)重吸收率重吸收率:近端小管:近端小管:65%65%7070 髓袢:髓袢:25%25%3030 远端小管、集合管:闰细胞远端小管、集合管:闰细胞 少量少量 速率可变速率可变 (四)(四)K K+的重吸收的重吸收1、K+的重吸收的重吸收(2)重吸收方式:重吸收方式:主动主动(3)重吸收机制:不清重吸收机制:不清 与管腔膜的与管腔膜的H+K+ATP酶的作用有关酶的作用有关(五)钙的重吸收和排泄(五)钙的重吸收和排泄l重吸收率:重吸收率:近端小管:近端小管:70%与与Na的重吸收平行的重吸收平行 髓袢:髓袢:20%远端小管和集合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9%排出部分:少于排出部分:少于1%l机制:机制:近端小管:近端小管:80%溶剂拖曳溶剂拖曳 细胞旁途径细胞旁途径 20%跨细胞途径,逆电化学梯度跨细胞途径,逆电化学梯度 髓袢升支粗端:被动、主动髓袢升支粗端:被动、主动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跨细胞途径主动转运跨细胞途径主动转运排泄主要受体液调节影响排泄主要受体液调节影响: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素(1)(1)重吸收率重吸收率:100%:100%(2)(2)吸收部位吸收部位:近端小管近端小管(3)(3)吸收方式:继发主动吸收方式:继发主动 (NaNa+-葡萄糖转运体)葡萄糖转运体)(六)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六)葡萄糖和氨基酸的 重吸收重吸收体体泵泵Na+NaNa+K+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Na+葡葡萄萄糖糖小管上皮小管上皮C C小管腔小管腔体体Na+氨基酸氨基酸葡萄糖葡萄糖的继发性主动重吸收的继发性主动重吸收氨基酸氨基酸组织间隙组织间隙肾糖阈定义:肾糖阈定义:*尿中开始出现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葡萄糖时的时的血糖浓度血糖浓度。正常值:正常值:180mg100ml出现尿糖的原因:近端小管的转运体数量有限葡萄糖重吸收极限量葡萄糖重吸收极限量 当血浆葡萄糖浓度达当血浆葡萄糖浓度达300mg/100ml300mg/100ml时,时,全全部部肾肾小小管管对对葡葡萄萄糖糖的的吸吸收收均均已已达达到到极极限限或或超超过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最大转运率,过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最大转运率,此时葡萄糖的滤过量此时葡萄糖的滤过量,称为。称为。男:男:375mg/min375mg/min;女:;女:300mg/min 300mg/min(2)(2)方式:方式:NaNa+-H-H+交换交换 闰闰C C主动分泌主动分泌(3)(3)意义:维持酸碱平衡意义:维持酸碱平衡1.H1.H+的分泌的分泌 P P2222222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分泌 作用作用(尿生成第三步)尿生成第三步)(1)(1)部位:部位:近端、远端、集合管近端、远端、集合管HH+的分泌的分泌近端小管近端小管闰闰C C主主动动分分泌泌H H+(1)(1)部位:部位:近端、远端小管,升支粗段、集合管近端、远端小管,升支粗段、集合管(2)(2)来源来源:谷氨酰胺脱氨基谷氨酰胺脱氨基(3)(3)方式方式:单纯扩散(向单纯扩散(向pHpH低处)低处)(4)(4)意义意义:促进促进H H+分泌和分泌和HCOHCO3 3-的重吸收。的重吸收。2.NH2.NH3 3的分泌的分泌 P222NH3的分泌的分泌*尿中尿中K K+的来源的来源 (1(1)部位:远端、集合管)部位:远端、集合管(2(2)方式:)方式:NaNa+-K-K+交换(被动)交换(被动)主主C C分泌分泌临床上临床上:3.3.K K+的分泌的分泌 P P223223*分泌量视机体需要,受分泌量视机体需要,受醛固酮醛固酮调节调节酸中毒酸中毒 高血钾高血钾碱中毒碱中毒 低血钾低血钾第四节第四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比重:比重:.1.1.尿量尿量:每日每日()正常()正常:10002000ml:10002000ml ()()多尿:多尿:ml ()()少尿:少尿:ml()()无尿:无尿:ml2.pH2.pH值:值:.尿量与尿的理化特性尿量与尿的理化特性尿渗透压血浆:尿渗透压血浆:尿渗透压血浆:尿渗透压血浆:尿渗透压血浆:尿渗透压血浆:高渗尿高渗尿(1200 1200 mOsm/kg.HmOsm/kg.H2 2OO)低渗尿低渗尿(50 50 mOsm/kg.HmOsm/kg.H2 2OO)等渗尿等渗尿(300 300 mOsm/kg.HmOsm/kg.H2 2OO)4 4、尿液的渗透压、尿液的渗透压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300mOsm/300mOsm/kg.Hkg.H2 2O O关于尿稀释和浓缩需明确的问题关于尿稀释和浓缩需明确的问题l1.1.稀释和浓缩的稀释和浓缩的程度程度与肾小管重吸收与肾小管重吸收水的量水的量相关相关l2.2.远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是持续进行的:远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是持续进行的:重吸收重吸收,尿浓缩,尿浓缩 重吸收重吸收,尿稀释,尿稀释l 3.3.水重吸收的方式为被动渗透,与渗透压有关,水重吸收的方式为被动渗透,与渗透压有关,方向:低渗区方向:低渗区高渗区高渗区3.3.稀释过程稀释过程(水利尿水利尿)(一一)尿液的稀释尿液的稀释1.1.部位部位 远曲小管、集合管远曲小管、集合管2.2.关键因素:关键因素:ADHADH水重吸收水重吸收体内水体内水血浆晶渗压血浆晶渗压ADHADH释放释放远曲小管、集合管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对水的通透性 尿稀释,尿量尿稀释,尿量必备条件:必备条件:肾髓质肾髓质渗透压梯度渗透压梯度关键因素:关键因素:ADHADH部位: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远曲小管、集合管 (二二)尿液的浓缩尿液的浓缩体内水体内水远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的通透性ADHADH释放释放水重吸收水重吸收尿浓缩,尿量尿浓缩,尿量 1.1.尿浓缩的基本过程尿浓缩的基本过程H H2 2O OH H2 2O OADHADHADHADH高渗高渗Na+Na+Na+H H2 2O OH H2 2O OH H2 2O OABCM1M22、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逆流系统逆流系统逆流倍增逆流倍增皮皮 质质外髓外髓内髓内髓NaNa+ClCl-H H H H2 2 2 2O O O OH H H H2 2 2 2O O O ONaClNaClNaClNaClH H H H2 2 2 2O O O ONaClNaClH H H H2 2 2 2O O O O尿素尿素尿尿素素速尿速尿利尿酸利尿酸等等渗渗高渗高渗低渗低渗ADHADH髓袢升支粗段对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NaCl的主动重吸收的主动重吸收 内髓集合管内髓集合管尿素尿素的再循环的再循环 髓袢升支细段重吸收髓袢升支细段重吸收NaClNaCl*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1)(1)外髓部外髓部(2)(2)内髓部内髓部NaClNaClNaClNaCl尿尿素素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3 3、肾髓质渗透梯度的维持肾髓质渗透梯度的维持高渗高渗第五节第五节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1、小管液溶质浓度小管液溶质浓度小管液溶小管液溶质浓度质浓度 肾小管重肾小管重吸收水吸收水 尿量尿量“渗透性利尿渗透性利尿”概念概念小管液小管液渗透压渗透压 糖尿病糖尿病 静脉注射高渗糖,甘露醇静脉注射高渗糖,甘露醇尿量尿量一、肾内自身调节一、肾内自身调节近端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随近端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随GFRGFR的变化而改变的现象。的变化而改变的现象。定比重吸收定比重吸收意义意义:使尿量不随使尿量不随GFRGFR的变化而大幅度改变的变化而大幅度改变 概念概念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GFRGFR的的 65%65%70%70%的现象。的现象。2、球管平衡、球管平衡(一)肾交感(一)肾交感N N(+)二、二、神经和体液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 受体受体肾血管收缩肾血管收缩 GFR GFR 受体受体球旁球旁CC肾素肾素AngAng、醛固酮醛固酮小管小管重吸收重吸收NaNa+、水、水 促进促进近端小管、髓袢重吸收近端小管、髓袢重吸收 NaCl NaCl 和水和水 尿尿量量(二)抗利尿激素(ADH)血管升压素(VP)1 1、合成、释放部位、合成、释放部位视上核视上核室旁核室旁核合成合成下丘脑下丘脑-垂体束垂体束神经垂体神经垂体(贮存、释放)(贮存、释放)血血液液 增加升支粗段重吸收增加升支粗段重吸收NaClNaCl及内髓集合管及内髓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对尿素的通透性水重吸收水重吸收 提高远曲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远曲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水重吸收水重吸收 缩血管缩血管 (大剂量)(大剂量)尿量尿量2 2、ADH ADH的作用的作用3 3、ADH ADH的作用机制的作用机制VV2 2受体受体(1 1)血浆晶渗压)血浆晶渗压(2 2)循环血量)循环血量(3 3)血压)血压(4 4)其它)其它:下丘脑病变下丘脑病变ADH分泌、释放分泌、释放尿量尿量反之相反反之相反4 4、ADH ADH释放调节释放调节视上核和室旁核视上核和室旁核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远曲和集合管水通透性远曲和集合管水通透性 水的重吸收水的重吸收 尿尿 量量 血浆血浆晶晶渗压渗压(大量出汗)(大量出汗)血压血压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ADH ADH 血量血量(大失血)(大失血)容量感受器容量感受器大量饮清水?大量饮清水?快注盐水?快注盐水?*水利尿水利尿 :清水清水盐水盐水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的现象的现象(三)肾素(三)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醛醛固酮系统固酮系统1 1、组成、组成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10(10肽肽)球旁细胞球旁细胞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球状带细胞肾肾 素素(蛋白水解酶蛋白水解酶)醛固酮醛固酮肝脏肝脏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8(8肽肽)转换酶转换酶(肺组织肺组织)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7(7肽肽)血管紧张素酶血管紧张素酶A A2 2、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的作用的作用刺激醛固酮的合成与分泌刺激醛固酮的合成与分泌刺激近端小管对刺激近端小管对NaClNaCl的重吸收的重吸收刺激刺激ADHADH的释放的释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主细胞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主细胞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重吸收重吸收NaNa+、H H2 2O,O,排出排出K K+保保Na+、保水、排、保水、排K+3 3、醛固酮(、醛固酮(aldosterone)的作用的作用醛固酮的作用机理醛固酮的作用机理 肾内机制肾内机制 入球小动脉处的牵张感受器入球小动脉处的牵张感受器 致密斑感受器致密斑感受器神经机制神经机制交感神经交感神经4 4、肾素分泌的调节、肾素分泌的调节体液机制体液机制儿茶酚胺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I I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II II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III III肾素肾素血量血量 、BP BP 入球小入球小A A牵张感受器牵张感受器(+)(+)致密斑致密斑(+)(+)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血量血量 、BP BP 恢复恢复球球旁旁细细胞胞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醛固酮醛固酮保钠保水排钾保钠保水排钾血血 K K+血血NaNa+转换酶转换酶(四)心钠素(四)心钠素(cardionatrin)心房钠尿肽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心房肌细胞合成释放,心房肌细胞合成释放,28个氨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基酸残基构成。心钠素心钠素抑制集合管重吸收抑制集合管重吸收 NaCl NaCl入球小动脉舒张入球小动脉舒张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 GFR GFR 抑制肾素分泌抑制肾素分泌抑制醛固酮分泌抑制醛固酮分泌抑制抑制ADHADH分泌分泌作用:作用:体内细胞外液量体内细胞外液量 调节水盐平衡调节水盐平衡促进促进NaClNaCl和水的排出和水的排出第六节第六节 清清 除除 率率 (clearance)计算公式计算公式(尿量尿量)(血浆浓度血浆浓度)(一)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一)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ml/min)(尿浓度尿浓度)C =U V P分钟双肾清除的某种物质,相当于存在多少毫升血浆中,这个血浆的毫升数清除率清除率 不同物质的清除率不同物质的清除率(一)(一)测定测定GFRGFR二、二、测定测定清除率的清除率的意义意义“菊粉清除率菊粉清除率”GFRGFR =U V PU V=C PU V=C P =GFR P-=GFR P-重吸收重吸收+分泌分泌(二)、测定(二)、测定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碘锐特,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碘锐特,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U V=RPF PU V=RPF P(三)推测肾小管的功能(三)推测肾小管的功能C 125C 分泌分泌C 125C 125,分泌,分泌 重吸收重吸收RPFRPF =U V P第七节第七节 尿尿 的的 排排 放放(500ml500ml)膀胱内压膀胱内压牵张感牵张感受器受器(+)骶髓骶髓初级初级排尿排尿中枢中枢盆盆N N 高位中枢高位中枢 盆盆N N逼尿肌收缩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内括约肌(-)(-)尿尿入入后后尿尿道道尿道壁尿道壁 感受器感受器(+(+)阴部阴部N N 传出传出外括约外括约肌肌(-)(-)腹肌、膈肌腹肌、膈肌收缩收缩腹内压腹内压排排尿尿正反馈正反馈正反馈正反馈(-)(+)一、排尿反射一、排尿反射正反馈正反馈正反馈正反馈腹下腹下N盆盆N阴部阴部N腹下腹下N二、二、排尿异常排尿异常 传入传入N.无张力膀胱:无张力膀胱:传入传入N受损受损2.2.溢流性尿失禁:溢流性尿失禁:膀胱过度充盈膀胱过度充盈3.3.尿潴留:尿潴留:传出传出N N或骶髓受损或骶髓受损4.4.尿失禁:尿失禁:失去高位中枢控制失去高位中枢控制1.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及意义。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及意义。2.影响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哪些?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哪些?3.3.试述试述ADHADH的产生、作用及分泌调节。的产生、作用及分泌调节。4.大失血时,尿量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大失血时,尿量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5.饮饮1000ml清水或盐水,尿量如何变化清水或盐水,尿量如何变化?为什么为什么?6.家兔家兔i.v 50%葡萄糖葡萄糖10ml,尿量如何变化?为尿量如何变化?为什么什么?8.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2 2)滤过分数;)滤过分数;3 3)肾糖阈;)肾糖阈;4 4)渗透性利尿;)渗透性利尿;5 5)水利尿;)水利尿;6 6)清除率;)清除率;课后习题课后习题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