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3∕T 244-2022 急诊患者分级分诊规范(深圳市).pdf
-
资源ID:59774157
资源大小:405.08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4403∕T 244-2022 急诊患者分级分诊规范(深圳市).pdf
DB4403 深圳市地方标准 DB4403/T 2442022 ICS 11.020 CCS C 50 急诊患者分级分诊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grading and triage of emergency patients 2022-07-20 发布 2022-08-01 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03/T 2442022 I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缩略语.1 5 一般要求.1 6 急诊患者评估及分级.2 7 急诊患者分诊处置.3 8 服务保障.4 附录 A(规范性)急诊患者分级分诊标准.7 参考文献.9 DB4403/T 244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聂国辉、熊建义、谢小华、谭薇、曾碧静、蔡文智、张文武、熊海燕、陈晖、刘薇、汤东三、李林、彭刚刚、吴恋、李睿。DB4403/T 2442022 III 引言 为保障急诊患者及时有效救治、确保急诊患者就诊安全,进一步提高急诊分级分诊的正确率,促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 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深圳市公共卫生服务强化行动方案的通知(深卫计发201855号)的要求,制定急诊患者分级分诊规范。急诊患者分级分诊规范的制定为急诊患者分级诊疗提供客观、有效、准确的评定标准,实现急诊患者危重程度的准确识别与合理分流救治,提高急诊人力和空间利用率,为急诊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DB4403/T 2442022 1 急诊患者分级分诊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深圳市急诊患者分级分诊一般要求、急诊患者评估及分级、急诊患者分诊处置和服务保障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深圳市辖区内市、区级综合医院的急诊患者分级分诊工作的开展,专科医院可参考实施。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PGAR:活动(A,Activity)、脉搏(P,Pulse)、表情(G,Grimace)、外观(A,Appearance)、呼吸(R,Respiration)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ECG: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MEW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POCT: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SpO2:经皮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5 一般要求 5.1 分级类型 依据急诊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将其分为以下四个级别:级为急危患者: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病情正在或即将发生恶化,随时危及生命,需要立即进行积极干预;级为急重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病情容易迅速恶化,应快速急诊处理;级为急症患者:病情有潜在加重的危险,需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治;级分为:DB4403/T 2442022 2 亚急症患者:急性发病,但病情及生命体征平稳;非急症患者:具有慢性或非常轻微的症状,生命体征稳定。5.2 分级分诊流程 急诊患者分级分诊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 急诊患者分级分诊流程 6 急诊患者评估及分级 6.1 初级评估 6.1.1 对急诊患者应先进行初级评估,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或项目:气道;颈椎;呼吸功能;循环功能;神志状况;暴露患者快速全面评估:包括针对性评估和重点评估。DB4403/T 2442022 3 6.1.2 对于存在 6.1.1 列项中任意一项不稳定的急诊患者,应立即将其送抢救室实施救治。6.2 次级评估 6.2.1 对急诊患者完成初级评估后,还应进一步对急诊患者进行次级评估。6.2.2 次级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或项目:问诊急诊患者;再次评估急诊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动态观察急诊患者病情变化,并观察其精神状态、面部表情、皮肤及末梢循环等。6.2.3 次级评估应符合以下要求:对于存在 6.1.1 列项中任意一项不稳定的急诊患者,经抢救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由抢救室负责完成次级评估;初级评估情况稳定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在候诊区完成次级评估。6.3 急诊患者分级 6.3.1 根据初级评估和次级评估获取急诊患者的各项指标,急诊患者存在以下任意一种情况的,判定其分级类型:生命体征指标(含体温,脉搏或心率,呼吸,血压)达到表 A.1 客观评估指标的值;达到表 A.1 中任意一项人工评定指标。6.3.2 不同级别的急诊患者,应用以下不同颜色进行标记:、级急诊患者:红色;级急诊患者:黄色;级急诊患者:绿色。6.3.3 根据急诊患者的级别,应将急诊患者划分不同区域进行候诊(救治):级和级急诊患者在同一救治区域;级、级急诊患者不同区域候诊(救治)。6.3.4 不同候诊(救治)区域的标记颜色应与急诊患者的分级标记颜色一致。7 急诊患者分诊处置 7.1 I 级急诊患者 应立即将 I 级急诊患者送入红区进行紧急救治。7.2 级急诊患者 应立即对级急诊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在 10 min 内送入红区进行救治。7.3 级急诊患者 7.3.1 级急诊患者应在黄区候诊,候诊时间不宜超过 30 min。候诊时间超过 30 min 后,应再次进行评估及分级。7.3.2 候诊期间,应随时观察急诊患者病情,在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为急诊患者提供救治。7.4 级急诊患者 DB4403/T 2442022 4 7.4.1 级急诊患者应在绿区候诊,按来诊顺序就诊。7.4.2 亚急症患者候诊时间宜在 1 h 内。候诊时间超过 1 h 后,应再次进行评估及分级。7.4.3 非急症患者候诊时间一般为 2 h4 h。候诊时间超过 4 h 后,宜再次进行评估及分级。7.4.4 急诊患者病情发生急剧变化时,应及时为急诊患者提供救治。7.4.5 特殊人群(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救治将存在危及生命安全危险的人群,如 B 超提示宫外孕的孕妇、有高热惊厥病史且体温超过 38 的儿童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提前就诊。8 服务保障 8.1 急诊科功能区配置要求 8.1.1 分诊台 分诊台应至少配置以下设施设备或物品:a)医用测温设备;b)血压计(配套听诊器);c)血氧仪;d)心电图机;e)转运床;f)轮椅;g)血糖仪;h)简单的止血包扎用物;i)诊床及屏风;j)防护服;k)面屏;l)鞋套;m)手电筒;n)快速手消毒液。8.1.2 红区(抢救室)抢救室应至少配置以下设施设备或物品:a)监护仪;b)心电图机;c)除颤仪;d)呼吸机;e)气管插管设备;f)吸氧装置;g)吸引装置;h)止血包扎用具;i)微量泵;j)抢救车;k)抢救药品;DB4403/T 2442022 5 l)简易呼吸器;m)洗胃机;n)颈托;o)防护服;p)面屏;q)鞋套;r)手电筒;s)快速手消毒液。8.1.3 黄区 8.1.3.1 候诊区 8.1.3.1.1 候诊区应配有常见疾病急救宣传手册,有条件的医院宜配置多媒体播放设备宣传急救常识。8.1.3.1.2 有条件的医院可在候诊区设置叫号系统。8.1.3.2 急诊诊室 急诊诊室应为单人诊室,并应至少配置负压吸引器、吸氧装置、喉镜。8.1.4 绿区 8.1.4.1 候诊区 候诊区应按8.1.3.1的要求配置。8.1.4.2 急诊诊室 8.1.4.2.1 急诊诊室应为单人诊室,宜设置伤口处置室、儿科急诊、妇产科急诊、眼科急诊等专科急诊诊室,并配置相应的专科器械。8.1.4.2.2 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独立适合患儿就诊的诊室。8.1.4.2.3 有条件的医院宜设置独立的犬伤处置室。8.1.4.2.4 宜安排 3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急诊专科医师在急诊诊室接诊,迅速处理级急诊患者。8.2 急诊分诊人员要求 8.2.1 岗位设置 8.2.1.1 急诊科应设置分诊护士岗位,24 h 在岗接诊急诊患者,并根据急诊患者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将急诊患者分配至正确的救治区域。8.2.1.2 分诊护士配置数量依据医院急诊患者的日就诊量确定:日就诊量300 人次,宜配置 2 名分诊护士;日就诊量300 人次,宜配置 1 名分诊护士。8.2.2 人员资质 分诊护士应具备以下资质要求:a)工作年限:具备 5 年及以上急诊科工作经验;b)职称:具备护理师及以上职称;DB4403/T 2442022 6 c)专业技能,包括:完成急诊科岗位理论和技能培训;完成分诊实践培训;通过分诊实践考核。d)核心能力,包括: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与临床判断能力等。DB4403/T 2442022 7 附录A (规范性)急诊患者分级分诊标准 急诊患者分级分诊标准见表A.1。表A.1 急诊患者分级分诊标准 级别 指标维度 客观评估指标 人工评定指标 级 1.心率180次/min或40次/min 2.呼吸36次/min或8次/min 3.收缩压70 mmHg/急性血压降低,较平素血压降低(3060)mmHg 4.收缩压220 mmHg 5.非COPD患者SpO285%,且呼吸次数24次/min(经吸氧不能改善)6.COPD患者SpO280%7.腋温41 或32 8.POCT指标:血糖3.33 mmol/L 血钾7.0 mmol/L 9.MEWS6 分 1.心博/呼吸骤停或节律不稳定 2.气道阻塞或窒息 3.休克 4.急性大出血(出血量800 ml)5.明确急性心肌梗死 6.急性意识障碍/无反应或仅有疼痛刺激反应(GCS9)7.癫痫持续状态 8.脑疝征象 9.特重度烧伤 10.急性中毒危及生命 11.复合伤/多发伤(需要团队快速应对)12.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正在进行自伤或者他伤行为,需立即药物控制者 13.严重休克的儿童/婴儿 14.小儿惊厥、特重度烫伤 15.分诊护士根据专业判断患者存在危及生命、需紧急抢救的其它情况(如急产患儿、未离断脐带或 APGAR 评分3 分等)级 1.心率(150180)次/min或(4050)次/min 2.收缩压200 mmHg或(7080)mmHg 3.非COPD患者85%SpO290%,且呼吸次数24次/min(经吸氧不能改善)4.COPD患者80%SpO285%5.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 6.MEWS评分(45)分 7.疼痛评分(710)分,(数字评分法)1.气道风险:严重的呼吸困难/气道不能保护 2.循环障碍:皮肤湿冷花斑,灌注差 3.突发意识改变(嗜睡、定向障碍、晕厥、昏迷)4.急性脑卒中患者 5.心源性胸痛 6.胸腹部疼痛,不排除急性心梗、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急性心肌炎/心包炎、心包积液、异位妊娠、消化道穿孔、睾丸扭转等 6.不明原因的严重疼痛并伴随大汗 7.活动性或严重的大出血 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现 9.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 10.过量摄入或接触药物、毒物、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等 DB4403/T 2442022 8 表 A.1 急诊患者分级分诊标准(续)级别 指标维度 客观评估指标 人工评定指标 级 11.严重的局部创伤,严重骨折或肢体离断伤(高危险性受伤机制:三米以上高空坠落,乘客被甩出车外)12.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需要被约束者 13.分诊护士认为患者存在高风险,但尚未达到紧急抢救的其它情况 级 1.心率(100150)次/min或(5055)次/min 2.收缩压(180200)mHg或(8090)mmHg 3.非COPD患者90%SpO295%,且呼吸次数24次/min(经吸氧不能改善)4.COPD患者85%SpO290%;5.MEWS评分(23)分 6.疼痛评分(46)分 1.急性哮喘 2.嗜睡 3.间断癫痫发作 4.中等程度或高龄患者的急性腹痛 5.中度失血 6.头外伤 7.中度外伤,肢体感觉运动障碍 8.持续呕吐/脱水 9.精神行为异常,存在行为风险 10.体征稳定的新生儿 级 亚急症 1.生命体征指标:体温(腋温):36 37 脉搏:(60100)次/min 呼吸:(1620)次/min 血压:(90139)/(6089)mmHg 2.MEWS评分(01)分 1.吸入异物,无呼吸困难 2.吞咽障碍,无呼吸困难 3.呕吐或腹泻,无脱水 4.中等程度的疼痛 5.无肋骨骨折或呼吸困难的胸部损伤 6.非特异性轻度腹痛 7.轻微出血 8.轻微头部损伤,无意识丧失 9.小的肢体创伤,生命体征正常 10.精神行为异常,无自伤或者他伤可能 非急症 生命体征指标:体温(腋温):36 37 脉搏:(60100)次/min 呼吸:(1620)次/min 血压:(90139)/(6089)mmHg 1.病情稳定,症状轻微 2.低危病史且目前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3.无危险特征的轻微疼痛 4.微小伤口,不需要缝合的小型擦伤、裂伤 5.慢性症状患者 6.轻微的精神行为异常 7.稳定恢复期或无症状的开药 8.开具医学证明 DB4403/T 2442022 9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1,2(4):241-243 2 徐腾达,王仲,于学忠专题:医疗服务4项标准解读一明确工作流程科学分流诊断一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解读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2,11(7):32-36 3 金静芬,郭芝廷 国内三甲医院急诊预检分诊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4):458-461 4 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组.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6):599-604 5 金静芬,陈玉国,朱华栋,等.急诊预检分诊标准(成人部分)J.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0,1(1):45-48 6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6月:393-398 7 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直属医院急诊预检分诊指引(试行):深医管发201330号.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