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RYY 0004 S-2022 凝胶饮品.pdf
-
资源ID:59774677
资源大小:369.0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Q∕QRYY 0004 S-2022 凝胶饮品.pdf
备案编号:320192S-2022备案日期:2022-01-30Q/QRYY江苏祈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QRYY 0004S-2022凝胶饮品2022-01-07 发布2022-01-31 实施江苏祈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Q/QRYY 0004S-2022”,,.刖 B本标准编写格式按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编写。本标准贯彻执行GB 710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的规定。本标准中产品的铅(以Pb计)W0.2mg/L,严于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中饮料的铅(以Pb计)W0.3mg/L的规定。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江苏祈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并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支晓娜、朱敏、冯小深、臧永春、季大怀。本标准首次发布日期:2022年1月。IQ/QRYY 0004S-2022凝胶饮品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凝胶饮品的分类和命名、技术要求、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规则及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本标准适用于以水(经净化处理)、浓缩橙汁和/或浓缩苹果汁、浓缩葡萄汁、浓缩菠萝汁、浓缩荔 枝汁、浓缩草莓汁、浓缩西瓜汁、可可粉、抗性糊精为原料,添加琼脂和/或黄原胶、结冷胶、槐豆胶、赤辟糖醇、木糖醇、罗汉果甜昔、三氯蔗糖、柠檬酸、柠檬酸钠、柠檬黄、亮蓝、葡萄皮红、诱惑红、复配增稠着色剂黄色素(胭脂树橙、卡拉胶)、单,双甘油脂肪酸酯、香兰素、食品用香精,经配料、混合、溶解、灌装、杀菌(或灭菌)、冷却、包装工艺加工制成的凝胶饮品(以下简称产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886.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香兰素GB 1886.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GB 1886.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黄原胶GB 1886.6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单,双甘油脂肪酸酯GB 1886.7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罗汉果甜昔GB 1886.2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亮蓝GB 1886.2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诱惑红GB 1886.2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木糖醇GB 1886.2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GB 1886.2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琼脂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48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黄GB 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GB/T4789.2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GB 480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5009.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1Q/QRYY 0004S-2022GB 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8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710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26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73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浆)GB/T 20706 可可粉GB 2553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GB 255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结冷胶GB 264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赤辞糖醇GB 2668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 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T 28118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GB 283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葡萄皮红GB 2994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槐豆胶(刺槐豆胶)GB 306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JJF 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卫生部2012年第16号公告关于批准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和小麦低聚肽作为新资源食品等的公告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分类和命名3.1 分类产品按呈味的原辅料不同进行分类,分为:果味型、可可味型、果香味型。果味型产品的呈味物质 为浓缩果汁,可可味型产品的呈味物质为可可粉,果香味型产品的呈味物质为食品用香精。3.2 命名产品按呈现的风味命名,以“凝胶饮品”+“(口味名称)”命名,如添加浓缩橙汁,呈现橙子味,则称为“凝胶饮品(橙子味)”;若添加可可粉,呈现可可味,则称为“凝胶饮品(可可味4技术要求4.1 原辅料要求4.1.1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4.1.2 浓缩橙汁、浓缩苹果汁、浓缩葡萄汁、浓缩菠萝汁、浓缩荔枝汁、浓缩草莓汁、浓缩西瓜汁应 符合GB 17325的规定。4.1.3 可可粉应符合GB/T20706及GB 2762的规定。2Q/QRYY 0004S-20224.1.4 抗性糊精应符合卫生部2012年第16号公告的规定。4.1.5 赤辞糖醇应符合GB 26404的规定。4.1.6 木糖醇应符合GB 1886.234的规定。4.1.7 柠檬黄应符合GB 4481.1的规定。4.1.8 琼脂应符合GB 1886.239的规定。4.1.9 黄原胶应符合GB 1886.41的规定。4.1.10柠檬酸应符合GB 1886.235的规定。4.1.11柠檬酸钠应符合GB 1886.25的规定。4.1.12 罗汉果甜昔应符合GB 1886.77中的规定4.1.13 结冷胶应符合GB 25535的规定。4.1.14 亮蓝应符合GB 1886.217的规定。4.1.15 槐豆胶应符合GB 29945的规定。4.1.16葡萄皮红应符合GB 28313的规定。4.1.17 诱惑红应符合GB 1886.222的规定。4.1.18 复配增稠着色剂黄色素(胭脂树橙、卡拉胶)应符合GB 26687的规定。4.1.19 食品用香精应符合GB 30616的规定。4.1.20 三氯蔗糖应符合GB 25531的规定。4.1.21 香兰素应符合GB 1886.16的规定。4.1.22 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应符合GB 1886.65的规定。4.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感官要求项目要求检验方法色泽具有产品应有的色泽取一定量混合均匀的被测样品置 50mL无色透明烧杯中,在自然光下 观察色泽,鉴别气味,用温开水漱口,品尝滋味,检查其有无异物滋味、气味无异味,无异臭状态凝胶状态均匀,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4.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3Q/QRYY 0004S-2022表3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检验方法果味型可可味型果香味型pH3.0-4.06.0-7.03.0-4.0见附录A质构学指标(10,20)硬度(N/m2)3义IO?4x1O见附录B粘附性(J/n?)Wl.OxlO2内聚性0.4-1.0蔗糖/(g/100g)三0.5GB 5009.8铅(以Pb计)/(mg/L)三0.2GB 5009.12展青霉素/(Ng/L)&W50GB 5009.185其他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规定仅限于含苹果为原料制成的产品。4.4 微生物限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微生物限量样品采样及处理按GB4789.1及GB/T4789.21执行。项目采样方案吸限量(若非指定,均以CFU/g表示)检验方法nCIDM菌落总数510010000GB 4789.2大肠菌群52110GB 4789.3平板计数法沙门氏菌500/25g-GB 4789.4霉菌 W20GB 4789.15酵母204.5 食品添加剂4.5.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4.5.2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4.6净含量应符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按JJF 1070规定的方法检测。5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4881和GB 12695的要求。6检验规则6.1检验分类产品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6.2出厂检验4Q/QRYY 0004S-20226.2.1 每批产品应经生产厂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质量合格证后方可出厂。6.2.2 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要求、pH、质构学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净含量。6.3型式检验6.3.1 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停产3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b)原料、工艺发生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c)出厂检验结果与平常记录有较大差别时;d)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要求时。6.3.2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第4章除4.1和4.5外的全部技术要求。6.4 组批与抽样6.4.1 以同一天生产的同规格产品为一批次。6.4.2 出厂检验的样本应从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20个最小包装单位的样本(或总量不少于1000g),型式检验的样本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40个最小包装单位的样本(或总量不少于2000g),作为检验与备用样本(用于净含量检验的样本另计)。6.5 判定规则6.5.1 检验结果中,产品指标均合格,则判该批产品或该次型式检验结论为合格。6.5.2 若有三项以上(含三项)不符合本标准,直接判定整批产品为不合格品。微生物项目中有1项 不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则判为不合格。6.5.3 检验结果中,若产品指标若有不超过两项(含两项,不包括微生物指标)不符合本标准时,可 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则判该批产品或该次型式检验结论为合格;复检结果若仍不 合格,则判该批产品或该次型式检验结论为不合格。微生物指标不得复检。7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7.1标签、标志产品标签应符合GB 7718和GB 28050规定,并标注适用人群和食用方法。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 合GB/T191的规定。7.2 包装所使用的包装袋为铝塑复合袋,分为吸嘴袋包装、易撕口袋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GB/T 28118和 GB 4806.1的规定。7.3 运输运输途中应防止暴晒、冷冻。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运输时应防止日晒雨淋,激烈的机械撞击,不 得与有害、有毒、有异味的物品混运。7.4 贮存产品适宜常温条件下贮存和运输,严防阳光直射,防止暴晒、冷冻,不得接触和靠近有腐蚀性或易5Q/QRYY 0004S-2022于发霉、发潮的物品,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堆放在一起。8保质期在符合本标准运输、贮存条件下,产品自生产之日起,产品保质期为18个月。6Q/QRYY 0004S-2022附录A(规范性附录)pH指标的检验方法A.1仪器设备A.1.1 pH=4.00 的缓冲溶液(20)A.1.2 pH=6.88 的缓冲溶液(20)A.1.3 pH=1.00 的缓冲溶液(20)A.1.4 pH 计:PHS-3C 型 pH 计A.1.5复合电极:由玻璃指示电极和Ag/AgCl或Hg/Hg2c12参比电极组装而成A.2测定方法A.2.1样品制备A.2.1.1自立袋样品:先将自立袋中的游离水去除,从自立袋底部向吸嘴口匀速挤出凝胶待测样品至 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备用。A.2.1.2背封袋样品:将背封袋袋沿剪切线用剪刀剪开,将袋中的游离水从剪切口去除,从背封袋底 部向前匀速挤出凝胶样品至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备用。A.2.2样品检测A.2.2.1 校正 pH 计。A.2.2.2取一定量能够浸没或埋置电极的凝胶样品于烧杯中,将pH电极插入试样中,将pH计的温度 补偿系统调至试样温度。若pH计不带温度补偿系统,应保证待测试样的温度在202范围内。采 用适合于所用pH计的步骤进行测定,当读数显示稳定以后,直接读数,准确至0.01。A.2.2.3同一个凝胶样品至少要进行两次测定,计算平均值作为报告结果。参考标准:GB 5009.2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pH值的测定7Q/QRYY 0004S-2022附录B(规范性附录)质构学指标的检验方法B.1仪器设备B.1.1检测杯(内径40mm,高15mm不锈钢圆皿)B.1.2 TA-XTplusC 质构仪B.1.3树脂柱塞测试探头(直径20mm,高度8mm)B.1.4恒温恒湿箱B.1.5 200ml 烧杯X2B.1.6数显式温度计B.1.7中速定性滤纸(30mmX30mm)B.2测定方法B.2.1样品制备B.2.1.1取200g待测样品,沿样品的包装封合线剪开,剪开时注意不要破坏凝胶胶体结构。B.2.1.2从开口将待测样品整块取出,置于垫有滤纸的塑料托盘(25cmX23cmX2.3cm)中,用滤纸轻 轻拂去胶体表面游离水分,滤纸规格:中速定性滤纸(裁成30cmX30cm)。B.2.1.3将胶体整块装入底部开口的原包装袋中,用长度超过包装袋宽度的夹子夹住包装袋,用手挤压 袋身,匀速挤出置于烧杯A中。B.2.1.4将烧杯A中的样品倒入烧杯B中,再将样品倒回A中,重复20次上述动作约2分钟,最后 将凝胶样品放在烧杯A中。B.2.1.5 A烧杯插入一个数显式温度计,用封口膜将烧杯密封,将烧杯放入10恒温恒湿箱中,观察温 度计数值,达温后恒温30分钟取出。B.2.1.6另取200g样品按照A.2.1.1-A.2.1.5方法做进行前处理,将烧杯放入20七恒温恒湿箱中,观察 温度计数值,达温后恒温30分钟取出。B.2.1.7将恒温后的10。、20样品分别分装至3个检测杯中,样品需稍高于检测杯上沿。B.2.1.8使用裁纸刀沿检测杯上沿平面将多余样品削去,待检测。B.2.2样品检测B.2.2.1打开质构仪预热(约15分钟),选择TPA模式,设置样品检测相关参数(压缩速率为lOmm/s.压缩距离10mm,压缩起点为杯子上沿)。B.2.2.2将装有样品的检测杯放置于质构仪平台,设置探头的高度距离检测杯上沿为20mm。B.2.2.3开始检测前,确认室温应符合1825;检测过程中,每个样品从恒温恒湿箱中取出制备完 成后立即检测,每个样品暴露在室温中时间不超过Imin;检测完成后,读取“硬度”、“粘附性”及“内 聚性”数值,记录并计算。B.2.2.4在102和202条件下,每组分别检测3个样品(插入温度计的样品不检测),计算平均 值,作为报告结果。8Q/QRYY 0004S-2022B.3注意事项B.3.1报告中,硬度、粘附性数据结果以N/n?、J/n?为单位。参考文献:2018年8月8日消食表第403号特别用途食品的表示许可基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