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林帮策4文献综述.doc

    • 资源ID:60095207       资源大小:39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林帮策4文献综述.doc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关于并购商誉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 林帮策 指导教师 郦姝绮分 院会计分院 专业名称 会计学班级 11ACA 学号 2014年12月12日关于并购商誉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的文献综述一、 引言随着公司并购,企业资产重组等经济业务不断发展,商誉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而备受人们关注。商誉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源,对企业的经济利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根据现行的会计准则规定,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商誉会计准则等方面的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充满争议的难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商誉的确认和计量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企业经济合并现状,拟对商誉构成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对商誉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剖析。同时指出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关于商誉局限存在的问题,旨在识别可能影响我国企业运营下影响商誉会计处理方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建议。二、 并购商誉的处理分析(一) 背景追本溯源,关于“商誉”一词最早出现在16世纪后期。1571年,英国会计学家Leake在“Goodwill:It is Nature and Howto Value it”一文中,最旱解释商誉的概念。然而,商誉概念在19世纪才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当时最具有影响的应属1859年英国一个经济案例中司法官对商誉所下的定义:商誉是指旧企业从事经济活动中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商号等与企业经营有联系的能使企业受益的有利条件。这个概念在英国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20世纪初,经济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趋于激烈。企业之间的优势已不完全取决于业主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而主要在于内部管理、生产组织、销售环节等各方面努力。如果企业拥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如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秀的管理人员、高素质的生产工人、庞大的销售网络、稳定的财务状况等,它就能获得较同类型其他企业更高的利润,即超额利润。商誉的含义引申为能导致一个企业比其他企业获得更多(超额利润)的一切因素。至今,商誉在理论界尚无定论。“超额盈利能力资源观”是目前理论界关于商誉的主流观点。(二) 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公司并购,企业资产重组等经济业务不断发展,商誉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面临企业重大的经济利益问题,学者们关于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商誉的会计准则等诸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在这种背景下,各界学者就自己所在领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深度分析。具体陈述如下:1关于商誉的确认和计量的理论探讨王晓娟(2008)1在对商誉会计理论的探析中如是阐述,在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的自创商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在这一点上基本符合国际惯例。而外购商誉是指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产生的购买成本与所购股权成本和所购股权相对应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王敏芳(2010)2在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商誉会计问题再研究中提出自创商誉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不需要一次性支付而能使企业活的未来超额盈利的无形资源。而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活的的商誉仅代表一种不能明确辨认的有利属性,因此,即使在将来期间能使企业受益,根据传统的会计理论,此类支出也不应列为资产。所以会计上将与形成自创商誉有关的各种支出在发生当期作为费用处理,而不确认为资产。徐文丽、张敏(2008)3在商誉会计研究与探讨中指出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合并两种,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同意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不确认外购商誉。因此,所讨论外购商誉的确认仅限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金会琴(2009)4在对商誉会计处理的探讨中提到,一般认为,在企业购并中,购并企业为取得被购并企业的超额盈利能力,所付出的一揽子购买价格超过其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以上的金额,便被确认为商誉。冯卫东、郑海英(2013)5在企业并购商誉计量与披露问题研究中提出并购商誉初始计量应当采用“全部商誉法”;并购商誉后续计量不仅反映“存量商誉”,还应当反映因协同效应二产生的“增量商誉”。张国柱(2008)6在谈合并商誉的几个特殊会计问题中描述到:承认商誉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是外购还是自创的商誉都应予以确认。对于自创商誉,应于其形成时予以确认,具体可采用资产评估中的超额收益资本化法,且不予摊销,而在期末进行价值测试,确定其增减值。但是外购商誉只有满足获取超额盈利能力才能加以确认;外购商誉则应在尽可能短的期限内予以摊销,超额收益折现法是计量商誉价值的较好选择;同时提出采用定期价值重估与减值测试相结合对商誉进行后续会计处理。李多顺(2009)7在商誉本质及会计实务探讨一文中反驳到,商誉是客观存在的,商誉可以自创,也可以外购。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将企业合并过程中,对于购买方合并成本大于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即外购商誉,确认为商誉。而自创商誉均在发生支出时立即作为费用处理,仍旧不予确认。这一处理方法将本质一致的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割裂对待不甚合理。企业合并后,外购商誉将和自创商誉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共同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创造价值。2关于商誉会计处理方法的对比及分析陈立云(2008)8于外购商誉会计研究一文中提出对外购商誉会计处理的主要办法有:(1)永久保留法:将外购商誉确认为企业的一项永久性资产,除非有证据表明商誉发生了不可逆转的贬值或者企业被整体出售时才对商誉予以注销,否则不进行任何摊销或冲减。(2)立即注销法:是在取得外购商誉时,先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随即将其全额注销,冲减合并企业的股东权益,不在账面保留任何余额。(3)系统摊销法:将外购商誉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然后在预计的受益期内或者法律规定的有效期内予以摊销,因此也可以将系统摊销法视为永久保留法与立即注销法的折衷。赵晖、王松、王飞航(2008)9在商誉会计从摊销到减值转变中描述了此三种方法之后提出,摊销也不是其价值减少方式的忠实反映,继而阐述了第四种商誉确认方法:(4)减值测试法:商誉不再进行摊销,而是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商誉减值测试。只有在当有明显证据表明已发生减值损失时才需注销商誉的减值额,否则商誉价值将保留有账面上不作调整。通过以上方法进行比较,系统摊销法目前是一种通行的国际惯例,这一方法在具体操作上的最大难点是摊销依据和摊销期限不易确定。因此,现行的会计处理方法一般都采有减值测试法。这种方法对商誉账面价值的抵减有理可循,有据可查,在实践中可捕捉到商誉的减值信息,更好地反映商誉的消耗,克服了对商誉进行不顾实际的直线摊销的纯主观判断,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加充分的信息。余蓉蓉、陈燕慧(2009)10在商誉确认与计量探讨中总结到:第一,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只有外购商誉才能作为商誉入账,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第二,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的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在以后各期均不得转回。第三,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所形成的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第四,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的确认不包括“负商誉”,如果企业合并成本小雨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控股合并的一方在购买日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雷伟(2009)11在对合并商誉减值测试会计处理的比较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中如此表述,尽管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有其积极而深远得影响,但是这种做法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在实际的操作应用中还存在着有待改进的方面,主要表现在计量难度大和成本较高。章建设(2010)12在企业并购中商誉的会计处理中有意见表明:合并商誉确认后的会计处理是商誉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合并企业以后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巨大影响。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对合并商誉的处理方法是正商誉(合并成本大于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部分) 采用逐年重估法,即合并商誉不必进行摊销,但每年必须在资产组层次上进行减值测试。当商誉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内涵公允价值时,应将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对负商誉直接计入合并当期损益。3关于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邵勇敢(2008)13在对我国商誉会计准则变迁的思考中指出,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是将商誉作为一项费损耗性资产,它的价值会随着企业经营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了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同意,也符合商誉的经济性质,且符合谨慎性原则。但是,变摊销为减值这一转变虽然表面有益于公司,但是过渡期过后公司商誉发生重大减值将会直接影响到公司净收益甚至导致某些企业破产。赵维(2008)14在新准则下关于商誉问题的思考阐述了:新会计准则下,商誉的确认计量取决于合并成本与取得被合并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增加了企业近利润的波动性;在投资方面总体上提升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上市公司业绩的含金量,为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在总体方面新会计准则下商誉处理比较符合我国国情。三、 并购商誉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郑海英、刘正阳、冯卫东(2014)15在并购商誉能提升公司业绩吗中研究发现,在外购商誉方面,上市公司支付较高商誉成本能够提升公司当期业绩;在以后期间内,除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外,上市公司支付的较高商誉成本显著降低了公司业绩,商誉成本对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存在滞后性;在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上市公司的商誉成本能够提升公司业绩。但是不足在于仅研究了外购商誉而没有与自创商誉相结合。肖远航、章新蓉(2010)16在我国企业并购中的商誉与超额收益的相关性研究中总结如下:会计界对商誉的定义有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超额盈利观、剩余价值观和无形资产观。综合本文的研究分析结果,笔者认为我国企业的并购商誉适用于“剩余价值观”来解释、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生息资产,而只是特殊的计价账户,它表明该实体各项资产的合计价值(总体价值)超过了其他个别价值的综合。“剩余价值观”从间接计量的角度界定商誉,说明了商誉的计价形式,具有可操作性,这也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对商誉的规定相吻合。而肖远航(2011)17在我国企业并购中的上与会计问题研究中经过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和实证分析得以下结论:第一,商誉确实可以给企业带来未来的超额收益,因此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并购商誉的本质应为“超额盈利观”:重点在于表示商誉的经济效用,即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力;并且说明商誉的作用年限比较长。但仍有一些企业在发生合并确认商誉后的两年内,收益情况并未较合并前更好,其原因表主要可分为:对商誉评估不够准确;确认商誉的目的是为了以后年度摊销调节每年收益;合并时报表中确认的商誉当时情况优于一般企业所能带来的超额利润。第二,企业的超额利润和商誉的规模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第三,商誉每年有摊销改为减值测试对企业收入和利润的影响经分析表明商誉计提减值准备回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利润和净资产。四、 结束语商誉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源,对企业的经济利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合理的商誉会计标准是确认和计量商誉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完善商誉会计处理方法更是一个突破。但是我国仍未针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发布专门的具体准则,自创商誉未能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商誉的减值测试也存在多方面问题,对于商誉计量缺乏一个标准的参考。在与国际趋同的同时, 新准则下的商誉会计也充分考虑了我国的现实国情,在涉及合并会计问题时区分为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我国目前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区分不同的合并类型进行账务处理,不仅照顾了这一类企业合并的实际,同时也能够充分反映企业合并的实质。因此,商誉问题的处理仍是会计领域的一大难题。应该相信,随着预测科学的进步,准确预测企业未来每年盈利及其能带来的现金流量,选择较合理的商誉处理方法,商誉的账面价值将最大可能地反映其真实价值,体现其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这一本质,也就可以科学地计量企业的商誉,进而完善商誉会计理论。参考文献1 王晓娟:“对商誉会计理论的探析”,会计之友,2008年06期。2 王敏芳:“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商誉会计问题再研究”,理论月刊,2010年03期。3 徐文丽、张敏:“商誉会计研究与探讨”,财会通讯,2008年05期。4 金会琴:“对商誉会计处理的探讨”,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06期。5冯卫东、郑海英:“企业并购商誉计量与披露问题研究”,财政研究,2013年08期。6 张国柱:“谈合并商誉的几个特殊会计问题”,财会月刊,2008年24期。7 李多顺:“商誉本质及会计实务探讨”,财会研究,2009年14期。8 陈立云:“外购商誉会计研究”,财会通讯,2008年08期。9 赵晖、王松、王飞航:“商誉会计从摊销到减值的转变”,财会研究, 2008年12期。10 余蓉蓉、陈燕慧:“商誉确认与计量探讨”,财会通讯,2009年22期。11 雷伟:“对合并商誉减值测试会计处理的比较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会计之友,2009年01期。12 章建设:“企业并购中商誉的会计处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07期。13 邵勇敢:“对我国商誉准则会计变迁的思考”,时代金融, 2008年12期。14 赵维:“新准则下关于商誉问题的思考”,当代经济,2008年08期。15 郑海英、刘正阳、冯卫东:“并购商誉能提升公司业绩吗”,会计研究,2014年03期。16肖远航、章新蓉:“我国企业并购中的商誉与超额收益的相关性研究”,商业会计,2010年06期。17 肖远航:“我国企业并购中的商誉会计问题研究”,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6月。18 GUO Qin:The Goodwill Issue in the Consolidation Accounting,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2009.19 Cooper, Julie:Debating Accounting Principles and Policies:the Case of Goodwill, Accounting, Business & Financial History,July 2007.

    注意事项

    本文(林帮策4文献综述.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