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每年比赛介绍.doc
苏北数学建模联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国际赛等,地区赛有华中赛、华东赛、东北赛、苏杯赛等。最近的比赛是2013年第六届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比赛时间:5月1日5月4日苏北数学建模联赛是由江苏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协办及数学建模协会筹办的面向苏北及全国其他地区的跨校、跨地区性数学建模竞赛,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数学建模事业的发展,扩大中国矿业大学在数学建模方面的影响力;同时,给全国广大数学建模爱好者提供锻炼的平台和更多的参赛机会,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 联赛由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建模协会组织,苏北数学建模联赛组织委员会负责每年发动报名、拟定赛题、组织优秀答卷的复审和评奖、印制获奖证书、举办颁奖仪式等。竞赛分学校组织进行,每个学校的参赛地点自行安排,没有院校统一组织的参赛队可以向苏北数学建模联赛组委会报名参赛。每个参赛队由三名具有正式学籍的在校大学生(本科或专科)组成,参赛队从A、B、C题中任选一题完成论文,本科组和专科组分开评阅。竞赛按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程序进行,报名时间为每年4月1日4月29日(直接由学校统一报名),竞赛时间为5月1日5月4日,网址: , 苏北数学建模联赛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评阅委员会,评选一等奖占报名人数的5、二等奖15、三等奖25,如果有突出的论文将评为竞赛特等奖,凡成功提交论文的参赛队均获成功参赛奖。对于获奖队伍将给予一定的奖品奖励并颁发获奖证书。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比赛时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五上午8时至下一个星期一上午8时“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称为“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竞赛每年举办一次,每年的竞赛时间为9月的第三个星期五上午8时至下一个星期一上午8时。 报名时间:从大赛的通知文稿发出后,就可以报名了,报名截止时间一般在开始比赛的前7-10天。 大学生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须属于同一所学校),专业不限。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进行,本科生参加本科组竞赛,专科生参加专科组竞赛(也可参加本科组竞赛),研究生不得参加。每队可设一名指导教师(或教师组)。 考核内容(竞赛内容):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只需要学过高等学校的数学课程。题目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参赛者发挥其创造能力。参赛者应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即答卷)。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评奖办法1各赛区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评阅委员会,评选本赛区的一等、二等、三等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其余凡完成合格答卷者可获得成功参赛奖。 2各赛区组委会按全国组委会规定的数量将本赛区的优秀答卷送全国组委会。全国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全国评阅委员会,按统一标准从各赛区送交的优秀答卷中评选出全国一等、二等奖。 3全国与各赛区的一、二、三等奖均颁发获奖证书。 4对违反竞赛规则的参赛队,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成绩无效。对所在院校要予以警告、通报,直至取消该校下一年度参赛资格。对违反评奖工作规定的赛区,全国组委会不承认其评奖结果。Th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数学建模竞赛(国际赛)比赛时间:每年的二月中旬(共四天96个小时)美国赛分为两种:MCM(Th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数学建模竞赛)和ICM(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跨学科建模竞赛)。每年的美国赛共有A,B,C三个题,如果选做MCM竞赛,那么就在A,B题中选一题做,如果做ICM竞赛,那么就只能做C题。美国赛一般是在每年的二月中旬举行,MCM规定,一个学校最多只能有4个队报名参赛,同一个系最多只能有两个队参赛.ICM规定一个学校最多只能有3个队报名参赛。一名指导老师最多只能指导两个队,每个队的报名费为75美元。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设置四个奖项,分别为Outstanding Winner,Finalist,Meritorious Winner,Honorable Mentions。 在国内,约定俗成地将这四个奖项分别对应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电工杯数学建模竞赛一总则 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工数学专委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科技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将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的进程。 二竞赛内容 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电工、近代数学及经济管理等方面,经过适当的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主要包括: 1信息处理问题; 2控制理论及应用问题; 3运筹与决策问题; 4电路与电磁场理论相关问题。 参赛学生应学过普通高校的工科数学课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竞赛题目比较灵活,能够使参赛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能力。参赛者要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算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即答卷)。答卷的评定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可行性和文字ss的清晰度为主要标准。 三竞赛形式、规则和纪律 1全国统一竞赛题目,采取网上竞赛方式,以学校为单位进行。 2竞赛一般在每年11月末的三天内举行。 3本科生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专业不限。每队可设一名指导教师(或教师组),对参赛学生进行赛前的辅导及赛前准备工作。竞赛期间指导教师要回避参赛队员,禁止进行指导或参与讨论。 4竞赛期间参赛学生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计算机和软件以及在网上浏览,不能与队外任何人讨论。 5竞赛题目将按照规定时间准时在指定的网站公布,参赛队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卷,并准时在网上交卷。 6各参赛院校应责成有关职能部门负责竞赛的组织和纪律监督工作,保证竞赛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四组织形式 竞赛由电工数学专委会主办,负责每年报名、拟定赛题、组织答卷的评定、评奖、印制获奖证书、举办颁奖仪式等。 五奖励办法 1电工数学专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评阅委员会,评选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参赛队数的二分之一,其余凡完成答卷的参赛队获得成功参赛奖。 2一、二、三等奖均颁发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