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建设工程》区县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方案.doc
-
资源ID:60120652
资源大小:189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建设工程》区县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方案.doc
初中建设工程区县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本方案是依照关于实施初中建设工程的意见(京教基2005 16号)(以下简称意见)制定的。一、制定区县初中建设规划的目的 制定和实施区县初中建设规划是贯彻落实初中建设工程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制定区县规划,确定初中建设的规划目标,明确布局调整、资源整合的方案,提出整体提升区县初中办学水平的措施,确定重点扶持的办学相对困难学校;同时要指导每一所初中校制定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和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分解为年度实施计划,逐步推进初中建设工程的实施。二、制定区县初中建设规划的原则初中建设区县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要坚持区县政府为主、因地制宜、注重内涵发展、软件硬件并举、统筹配置资源、促进均衡发展的原则。布局调整坚持适度超前、相对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近入学的原则。区县初中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要力求做到:1.立足于区县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现状,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与区县经济、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保持高度的协调,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 在增加初中教育的投入、保障事业发展的同时,强调内涵发展,合理高效地配置教育资源。3.从北京市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促进初中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4.制定区县初中建设规划既要有定性指标,又要有定量指标,工作目标要明确,措施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三、制定区县初中建设规划的工作步骤第一步:区县背景分析。 (填写第一部分表格)第二步:学习研究相关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确定区县初中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填写第二部分表格)第三步:分析初中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明确初中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分解工作措施,并编制规划。(填写第三部分表格)第四步:制定责任落实预案,进行公开咨询和论证。(填写第四部分表格)四、区县初中建设规划工作用表(附后)五、制定区县初中建设规划建议文本框架(一)区县社会、经济、城市建设、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变化和问题;教育“十五”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二)初中教育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依据、总体目标。(三)初中教育规划具体目标。(四)初中教育规划实施办法。(五)初中教育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投入)。(六)初中教育规划实施的分年度计划。六、初中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方法可参照区县初中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方法和步骤,初中学校发展规划工作用表附后。附1:区县初中建设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时间进度安排(2005-2006年学年)附2:区县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相关文件和资料(节选) 区县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是初中建设工程的重要项目。本手册是供区县和学校制定初中发展规划使用的工作文本。区县和学校在文本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请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联系。联系人:张熙 ; 区县初中建设规划工作用表填表说明区县初中建设规划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对于促进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初中教育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依照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关于实施初中建设工程的意见、新颁布的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等文件,以及制定教育规划的一般程序和要求,特编制了制定区县初中建设规划的工作表格。请按照表格内容如实填写,如有特殊情况,可根据区县的实际,对某些填写项目作适当调整,调整部分和内容要做具体说明。表格的用途、意义、内容结构说明如下:一、第一部分工作用表“基本情况”用于分析本区县的背景情况。制定区县初中建设规划应适应本区县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分析了解区县发展的基本情况是制定区县初中建设规划的前提和基础。这部分共分三类表格,分别包括区县经济、社会等的基本情况;区县教育的总体发展基本情况和初中教育的情况。(具体填写的内容见表11到表16)二、第二部分工作用表“区县初中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总目标”是用来完成初中建设工程区县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总目标的制定。科学、合理地制定区县初中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总目标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把握相关的教育法规、政策和方针,并总结反思过去教育规划的成就和问题。本部分表格包括区县教育“十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执行情况、教育“十一五”规划的初中部分,以及区县实施“初中建设工程”的规划。(具体要求填写的内容见表21到表23)三、第三部分工作用表“区县初中建设规划的具体目标和工作计划”是制定区县初中建设规划的主体部分。填写这部分表格的目的和要求是,在对区县初中教育情况全面调研的情况下,进行问题分析和诊断,编制适合本区县初中教育发展的规划。这部分表格包括:学校的布局、学校发展规模、校舍建筑及附属设施、教学、办公及生活设备、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学校办学体制和学校建制规划、学校社区资源整合利用的规划等。表格的填写应根据新颁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如实填写达标情况,制定合理的规划目标和保障措施,包括相应的资金投入预算,并具体化为每年的实施计划,以保障分阶段完成。(具体要求填写的内容见表31到表37)四、第四部分工作用表是关于落实区县初中建设规划的责任预案。为了顺利完成初中建设规划的制定,并确定实施预案,要求对本区县初中建设发展各个领域的工作任务确定相应的责任部门、具体目标、所需资源、监测人等等。(具体要求填写的内容见第四部分表格)初中建设区县规划的文本形成后,应该进行公开咨询和论证,咨询和论证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请各区县归纳整理后附上。区县初中建设规划工作用表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 表中需要填写的数据,应使用最新数据,并注明年度。1. 区县基本情况表11 区县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基本概况区县面积人口自然地理特征其他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区县总GDP值人均GDP财政总收入产业结构社区建设非农业人口比例其他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十一五”规划中规定的目标)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社区建设2. 教育发展基本情况表12 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含工读学校。教育发展基本情况学校数在校生数教师数“十五”期间主要进展“十五”期间主要问题小学初中高中总体情况分析3. 初中教育情况表13 初中学校类别数量(20052006学年) 含工读学校。 办学性质学校类别公办 包括企业办学校。民办 含经审批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体制改革学校合计完全中学独立设置的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 含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含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合 计表14 初中学校规模(20052006学年) 不含工读学校。 规模学校类别学校数(个)班 级(班)在校生(人)完全中学独立设置的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合计表15 初中学校用地规模达标情况 应按照新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填写达标情况,并填写最新数据。类别初中生均用地生均建筑面积生均绿地达标未达标达标未达标达标未达标城区 含县镇所在地。数量百分比郊区数量百分比表16 初中学校服务半径情况 按建校时设定的服务半径或通过估算填写,不考虑择校生、住宿生情况。类别初中服务半径(公里)2公里以下24公里4公里以上城区 含县镇所在地。数量百分比郊区数量百分比第二部分 区县初中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总目标 其中表21及表22 是为填写表23奠定基础。表21 教育“十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执行情况教育“十五”规划总目标主要指标保障措施执行情况问题表22 教育“十一五”规划初中指标教育“十一五”规划指导思想原则总目标主要指标表23 区县初中建设规划区县初中建设规划指导思想原则总目标依据第三部分 区县初中建设规划的具体目标和工作计划 表31 初中布局规划需要调整的学校和数量 应根据新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如学校的服务半径、地理位置、环境等来调整学校布局。规划目标保障措施分年度实施计划初中布局表32 学校规模规划现状 应根据新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如实填写达标情况。规划目标保障措施分年度实施计划达标校数未达标校数班数规模学生人数规模用 地面 积城区 城区含县镇所在地。郊区表33 办学条件主要项目规划现状 应根据新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如实填写达标情况。规划目标保障措施分年度实施计划达标校数未达标校数学校校容校貌教学建筑设施办公及生活用房教学设施设备常规通用教学设备分科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图书馆设备办公及生活设备学校教育辅助中心设置信息化条件计算机校园网装备状况音体美器材及图书资料图书资料设施体育运动设施理科教学仪器实验及功能教室图书馆藏书状况表34 校长队伍建设规划项目现状规划目标保障措施分年度实施计划总人数年龄结构任职资格区县级培训类型表35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项目现状规划目标保障措施分年度实施计划总人数生师比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特级教师数及分布市级骨干教师人数及分布区级骨干教师人数及分布区县级培训类型区县内合理调配表36 学校办学体制和学校建制规划类型现状 应填写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数、教师数等情况,数据应使用最新数据,并注明年度。规划目标保障措施分年度实施计划新建转制校原有公办学校转制名校办分校(不转制)名校办分校(分校转制)九年一贯制学校 含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表37 学校社区资源整合利用规划资源提供方资源项目开放对象 指该资源项目可被谁利用,如:其他学校开放、社区企业、社区民间团体、社区居民等。利用方式 可用描述性表达,如:开展跨校教研、向居民开放运动场地等。学校数量 如果学校为资源提供方,数量指提供该资源的学校数量;如果社区为资源提供方,数量指接受该资源的学校数量。现状目标现状目标现状目标学校教师学生场地社区管理 指管理/决策、监督、评价等。人力 指专家、顾问等。物资 指场地、用具、资金等。第四部分 区县初中建设规划责任落实预案领域1: 初中学校布局着重点: 具体目标:主要负责人: 所需资源: 完成时间: 行动达成标准责任部门成本或资源监测人完成/评估时间领域2: 初中办学条件着重点: 具体目标:主要负责人: 所需资源: 完成时间: 行动达成标准责任部门成本或资源监测人完成/评估时间领域3:初中教育经费着重点: 具体目标:主要负责人: 所需资源: 完成时间: 行动达成标准责任部门成本或资源监测人完成/评估时间领域4:初中校长、教师队伍建设着重点: 具体目标:主要负责人: 所需资源: 完成时间: 行动达成标准责任部门成本或资源监测人完成/评估时间领域5:初中学校、社区资源整合着重点: 具体目标:主要负责人: 所需资源: 完成时间: 行动达成标准责任部门成本或资源监测人完成/评估时间领域6:初中教育管理着重点: 具体目标:主要负责人: 所需资源: 完成时间: 行动达成标准责任部门成本或资源监测人完成/评估时间领域7:初中教学质量着重点: 具体目标:主要负责人: 所需资源: 完成时间: 行动达成标准责任部门成本或资源监测人完成/评估时间领域8:初中督导评估着重点: 具体目标:主要负责人: 所需资源: 完成时间: 行动达成标准责任部门成本或资源监测人完成/评估时间附2:相关文件和资料(节选)1.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加快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按照适度超前、相对集中、便利群众的原则,启动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行动计划,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形成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学校布局。结合“两轴两带多中心”新的城市空间布局规划,采取名校办分校等形式,在新建居住区、郊区规划建设一批优质学校。在市区要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完善新建、改建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2.首都教育2010发展纲要现阶段首都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内涵发展、人才强教、资源统筹、开放创新。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目标:结合首都城市布局规划和人口变化,重组教育资源、合理调整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在新建居住区、郊区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优质学校和幼儿园,实现高水平中小学校、幼儿园向新建小区或城市新区整体搬迁或举办分校,其中优质中学在郊区建成20所左右的分校。到2010年小学和独立设置的初中校(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分别调整到1400所和350所;农村地区初步形成一个乡镇一所初中、一所中心小学附设1-3所完小的学校布局。新建或扩建一批寄宿制学校。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区县政府在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中的统筹作用。各区县要按照区县空间布局规划、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以及中小学办学条件新标准,合理制定未来5年区县内中小学布局规划。要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通过联办、合作举办以及举办分校等形式,引导城市优质中小学资源向农村、郊区以及城市新区辐射流动。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结合布局调整,执行新的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大力加强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初中学校建设,彻底改变办学条件相对困难学校基础薄弱校和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到2008年全市小学和初中办学条件主要项目上达到新颁标准,小学和初中的办学困难学校全部消除。显著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与新的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相协调,修改城市建设规划和建设办法的相关内容,确保新建、改建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合格达标。迅速缩小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相关各级政府在制定实施区县发展总体规划和安排年度财政预算中,要优先考虑农村教育发展,保证投入,保证学校建设的规划用地和建设资金。为配合达标建设工作,在城区建设10个左右的包含体育、艺术、科技和劳技教学功能的教学辅助中心。缩小校际办学条件差距,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合理流动制度,实现教师的定期流动。城镇教师晋升高级职务、申报市级骨干教师,要有到农村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每年选派100名市区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一年;继续开展特级教师到农村讲学、辅导和收徒活动。组织城市地区百所中小学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组织在京高校结对帮扶农村学校,加强城乡学校教师教育教学交流与合作。依托高等院校开展对农村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坚持农村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定期提高培训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加强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把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纳入北京城市新的总体规划之中,促进教育与区县经济社会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强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提高对全社会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3.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合理配置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和辐射的范围。与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相结合,加快教育设施布局结构调整,在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保证教育用地和设施的合理利用,形成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协调的教育设施布局。确立了教育设施规划要点:重组教育资源,合理调整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改善和提高中小学办学条件,实施新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为了满足城区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规模需求,在新城和边缘集团建设一批优质学校和幼儿园或举办分校。加强新建、改建居住区的配套教育设施建设、保证教育设施的空间规模。农村地区初步形成一个乡镇一所初中、一所中心小学附设若干所完小的学校布局。乡镇中心幼儿园在达到市颁标准的基础上,达到一级一类标准的占30。为配合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建设工作,在城区建设10个左右的包含体育、艺术、科技和劳动技能教学功能的教学辅助中心。4.关于实施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的意见实施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目的就是要整体提升初中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初中学校均衡发展。要坚持区县政府为主、因地因校制宜、注重内涵发展、软件硬件并举、统筹配置资源、促进均衡发展的原则,在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重点扶持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办学困难学校。通过布局调整与资源重组、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加强干部教师培训与调配、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学校管理与教学改革、深化考试评估与招生制度改革等措施,使初中学校在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管理水平、生源质量等方面缩小差距、趋向均衡。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市初中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均衡发展的程度基本得到群众认可。关于初中学校的布局调整、资源整合,提出各区县要根据首都国际城市定位和区县功能划分、城市化进程和乡村建制调整,制定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布局调整要坚持适度超前、相对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近入学的原则。要继续通过撤并、整合、重组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方式对办学困难学校进行调整和改造。各区县在对区县内人口增长、教育资源、学校办学条件、师资状况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制定区县“十一五”教育规划,在2005年底前,完成区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初中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依据新颁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全市初中学校在三年内基本完成办学条件达标任务,实现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新建学校按照新标准实施,原有学校主要在学校校容校貌、教学设施设备、信息化条件、音体美器材及图书资料等项目上达到新颁标准要求。各区县在调整布局的前提下,明确实施步骤,按照办学困难学校优先建设的原则,逐校提出达标的时限和要求。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严禁在学校硬件建设上相互攀比、追求豪华。5.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SWOT分析法在制定学校组织发展规划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是学校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内部优势和环境机会,同时使学校的劣势和环境威胁降至最低限度,相应的常用方法有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就是系统地分析和确认学校组织面临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这里,优势是指能使学校获得战略领先并进行有效竞争从而实现自己目标的某些强大的内部因素。如充足的资金来源,优良的传统,在学生及家长心目中具有良好的形象和较高声誉等。劣势是给学校带来不利、导致学校无法实现其目标的消极因素和内部的不可能性。如缺乏明确的学校发展目标或战略导向,设备陈旧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等。学校判定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可以就学校自身的发展过程进行纵向比较,也可以与同类学校中各种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进行对比。机会是指那些不断地帮助学校实现或超过自身目标的外部因素或状况。如出现了新的生源群体、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竞争对手产生自满现象、决策失误等。威胁是对学校经营状况不利并导致学校无法实现既定目标的外部因素,是影响学校当前地位或其所希望的未来地位的主要障碍。如国外教育机构的大量涌入造成的生源大战,由市政规划带来的居民搬迁并由此引发的生源短缺、新竞争者的加入,政府出台了不利于学校发展的政策等。过去,威胁的概念常常被局限于学校的竞争者上,但是随着社会各方面对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介入和对教育选择与需求多元的变化增加,目前它已扩展到政府、企业和各种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身上。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进行SWOT分析时,不能只是简单地列举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根据内维尔·史密斯(Smith,N.L.)的观点,发展基础的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利用优势,挖掘机会;利用优势,克服威胁;捕捉机会以克服劣势;紧急处理那些将加剧恶化劣势的威胁。下表是SWOT分析技术应用于学校基础分析的过程与步骤。SWOT分析技术第一步:结合学校实际,列出影响学校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组织的发展优势*外部环境的发展机会*学校组织的发展劣势*外部环境的威胁*第二步:将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两两组合,分别寻求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组织发展战略。优势S1.2.3.劣势W1.2.3.机会O1.2.3.SO战略(开拓型)1.2.3.WO战略(扭转型)1.2.3.威胁T1.2.3.ST战略(觅机型)1.2.3.WT战略(防护型)1.2.3.第三步:整合、优化SO、WO、ST、WT战略,寻求学校组织发展的整体战略或过程战略,确立学校组织发展的基本框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实施初中建设工程的意见京教基200516号各区县教委、督导室: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初中建设工作,提高初中教育整体水平,促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推动首都教育现代化进程,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精神,市教委决定从2005学年起,用五年左右时间实施“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为此,提出如下意见: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初中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1.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每一所初中学校,为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提供良好的初中教育是各级政府必须落实的法律责任。初中教育是衔接小学和高中的过渡阶段,是教育对象步入青春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教育质量关系到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初中学校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提高首都市民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高度,从对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家庭负责的高度认识进一步加强初中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多年来,我市初中教育工作始终受到市、区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初中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管理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但随着首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初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显突出,主要表现为:在首都基础教育体系中初中相对比较薄弱,初中整体办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初中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引发的教育选择和教育公平等问题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3.实施初中建设工程,目的就是要整体提升初中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初中学校均衡发展。要坚持区县政府为主、因地因校制宜、注重内涵发展、软件硬件并举、统筹配置资源、促进均衡发展的原则,在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重点扶持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办学困难学校。通过布局调整与资源重组、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加强干部教师培训与调配、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学校管理与教学改革、深化考试评价与招生制度改革等措施,使初中学校在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管理水平、生源质量等方面缩小差距、趋向均衡。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市初中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均衡发展的程度基本得到群众认可。二、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促进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4.加大初中学校布局调整、资源整合的力度。各区县要根据首都国际城市定位和区县功能划分、城市化进程和乡村建制调整,制定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布局调整要坚持适度超前、相对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近入学的原则。要继续通过撤并、整合、重组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方式对办学困难学校进行调整和改造。各区县在对区县内人口增长、教育资源、学校办学条件、师资状况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制定区县“十一五”教育规划,在2005年底前,完成区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初中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5.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初中教育的投入。各区县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每年确定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初中建设,特别要集中力量加快办学困难纯初中学校的建设,尽快缩小辖区内校际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区县办学困难学校建设工作和奖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有效且初中教育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的区县。6.依据新颁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全市初中学校在三年内基本完成办学条件达标任务,实现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新建学校按照新标准实施,原有学校主要在学校校容校貌、教学设施设备、信息化条件、音体美器材及图书资料等项目上达到新颁标准要求。各区县在调整布局的前提下,明确实施步骤,按照办学困难学校优先建设的原则,逐校提出达标的时限和要求。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严禁在学校硬件建设上相互攀比、追求豪华。7.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正确处理好教育与教学、做人与学知的关系,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道德素养。要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资源开发为基础,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坚持从实际出发开设好地方课程;探索有效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个别辅导;重视初中学生分化问题,切实做到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8.加强校级领导的培训,提高初中校长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区县要根据本地区初中建设的规划,对辖区内初中校长的现状逐校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干部队伍建设和培训的实施方案。市级培训部门在原来校长培训和举办“校长高研班”的基础上,每年扩大培训计划和“校长高研班”招生名额,争取在“十一五”期间使所有初级中学校级领导全部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9.加强初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教学水平。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初中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区县两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初中教师培训力度,在教师培训中要强化育人为本,引导教师增强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的意识,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要继续拓展“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实施针对办学困难学校教师培训的“春雨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在区域内合理流动,鼓励优秀教师离岗全职或在岗兼职到办学困难初中任教。认真落实北京市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暂行办法。通过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采取对口学校共同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0.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促进初中教研活动有效开展。进一步落实北京市中小学教学工作会关于教研队伍建设在职能、编制、经费和自身发展上的“四个到位”,依据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不断改进教研工作方式。教研员要深入学校研究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学校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指导教师提升自身素养和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网上教研平台”开展网上备课、专题课例研究、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等新的教研课题,推动我市初中教师的专业发展。11.深化招生与考试制度改革。公办初中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各区县要进一步规范各类学校的招生行为,积极探索区域内均衡生源、缓解“择校热”的有效机制和可行办法。初中毕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要更好地发挥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在普通高中招生时,各区县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将示范高中招生计划指标分配到相对困难初中校的改革试验,以促进初中学校生源的相对均衡。12.加强对初中教育的科学研究。针对当前初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借助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科研攻关。区县要从政策导向、经费投入、专家聘请等方面为初中学校开展科研提供保障,研究部门也要加大对初中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力度。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负责推进区县和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开展,要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实际,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设立研究专题,与学校干部、教师密切合作,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互动、提高,实现教科研工作机制的创新,使教科研成果真正得到推广和应用。科研指导和成果推广要向办学困难的初中学校倾斜。13.充分发挥我市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传播工作。市教委将进一步加强电子信息管理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远程教育共享平台和课程教学资源库群的建设。各区县也要抓住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和信息技术进入全面应用的契机,建立区域内网络资源共享的工作平台,努力实现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三、明确工作职责,建立有效机制,为实施初中建设工程提供有力保障14.市教委成立由分管主任为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初中建设工程的统筹、指导和整体推进工作,基础教育处具体负责初中建设工程的实施。目前由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考试院、北京教育学院等有关单位专家组成的“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专家指导顾问组,负责为区县和学校提供咨询、指导和服务。15.各区县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区县教委具体负责区县初中建设工程的规划制订、措施落实和具体实施等工作。各区县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本区县初中发展的五年规划,明确布局调整、资源整合的方案,提出整体提升区域初中办学水平的措施,确定重点扶持的办学相对困难学校;同时要指导每一所初中校制定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和措施。各区县初中建设五年规划内容应当包括:区域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初中建设的目标和措施、校长和教师的培训计划等,并于2005年底前报送市教委基础教育处。16.建立初中课堂教学视导机制。针对当前初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市、区县教研人员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市教委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域推进的研讨机制,及时研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遇到的共性问题。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负责全市初中课堂教学情况的整体调研,形成分区域指导意见。每学期要对2个以上区县的初中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集体视导,重点面向办学相对困难的初中学校。同时指导区县和学校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针对教学实际进行教学案例研究,扎扎实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17.建立科学、有效的初中发展性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体系和测量工具,每年重点对初中教学质量开展监控与评价,把握北京市初中教学质量的总体水平,为初中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出建议。建立包括初中整体教学质量、学校办学质量与效益、学校办学特色与创新实践等内容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开展“学校发展性评价”试验,为学校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工具和专业化的信息反馈及发展建议。18.建立初中建设工程专项督导评估机制。市、区县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初中建设工程作为今后几年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区县教育督导部门要按计划对区域内所有初级中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达标情况进行逐校验收,对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市教育督导部门将研究制定初中建设工程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力量对区县初中建设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和评估,并根据督导评估结果,对落实建设规划并取得突出成效的区县给予表彰。19.建立初中建设追踪宣传机制,推广成功办学经验。每年召开初中建设工作研讨会,总结典型经验,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形成促进我市初中优质均衡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建立北京市初中建设工作网页,对初中建设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宣传,并组织有关媒体开展学校、家庭和教育行政部门互动的专栏,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共同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努力落实素质教育。二五年七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