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边际效用学派.ppt
章边际效用学派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流静静水深水深,人人静静心深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本章重点问题u边际学派的先驱u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u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1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本章主要内容一、边际效用学派概述二、奥地利学派三、数理学派四、美国学派2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一、边际效用学派概述u边际效用学派,简称边际学派,于19世纪70年代初同时出现于西欧几个国家,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它是对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创建、发展、宣传边际效用价值论,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其他经济理论的为数众多的人物和学派的统称。它们都主张边际效用价值论,但在资本理论、分配理论上不尽相同;在价值理论上,各自的理论结构、表述方式、具体论点、思想深度和矛头所向也有明显的差异。u其奠基者是几乎同时独立提出主观价值论的三位经济学家: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u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两个大支派:一个是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学派,其主要代表是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维塞尔和庞巴维克等人;另一个支派是以数学为分析工具的,以英国的杰文斯、洛桑学派的瓦尔拉斯和瓦尔拉斯的继承人帕累托为代表的数理学派。3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和发展 1.17181.1718世纪的边际学派先驱世纪的边际学派先驱u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巴尔本(16401698)是近代较早论述商品价值由效用决定的经济学家。他在贸易概论(1690)一书中讲到,一切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它们的效用,而商品的效用在于满足人的需要或欲望。u瑞士数学家丹尼尔伯努里(17001782)1738年发表测定风险新理论之解说,提出边际效用及边际效用递减思想,被证明是边际效用概念最初发现者。他提出“财富的任何增加,不管多么微不足道,总会使效用增加,而且,来自财富的任何微小增加量的效用将同先前占有的物品量成反比例。”u意大利经济家费迪南多加里安尼(17281787)于1751年发表的货币论一书中较早地把效用同稀少性联系在一起,从而为边际效用分析打开了道路。意大利经济学家彼得罗维里(17281797)和法国哲学家埃蒂耶纳孔狄亚克(17151780)也论述了与加里安尼类似的思想。u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边沁(17481832)提出所谓效用,是指物品能使人获得幸福和避免痛苦的能力。同时提出了幸福(也即效用)的递减法则,认为一个人占有的财产越多,他从增加的财产上所获得的幸福量越少。杰文斯正是依据边沁的哲学原理建立起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4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219世纪的边际学派先驱 u较早使用边际效用说明价值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威廉福斯特劳埃德。他用第一、第二、第三盎司食物对一个饥饿的人的意义来具体说明人们对价值的估价。他说:“他的食物短缺时,他对现有食物的估价是很大的,换言之,他置于其上的价值是很大的;当食物供给增加时,他对它们的估价就减低了,换言之,他给予它们较小的价值。”这实际已揭示了边际效用递减的思想。u爱尔兰经济学家朗菲尔德几乎与劳埃德同时提出了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劳动价值论不同的价值观点。他把任一物品的效用下定义为它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能力;而价值则被理解为某物品交换其他物品的能力。认为价值可以用劳动衡量的是那样一部分:它是在所谓最不利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在这种条件下,为生产一定量商品需要花费最多的劳动。他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边际成本的概念,用来说明价值决定一个方面,即供给。同时,朗菲尔德还提出了边际需求的概念。他认为:“一个人对任一商品的需求强度的大小,即是他愿意并且能够为该商品支付的数额,或是他不愿意没有该商品,从而放弃该商品时他所提供的喜悦的数额。u朱尔杜比特(18041866)是法国工程师。他在研究实际经济问题和政策抉择中运用了边际效用原理与方法,他的论文公共工程效用的测量(1844)和论通行税和运输费用(1849)是这种运用的集中体现。5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u在边际学派先驱中,德国经济学家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18101858)占有主要地位。u他在论人类交换规律的发展及由此而引起的人类行为规范(1854)中,重申了效用价值论,同时提出了人类满足需求的三条定理(后来被称为“戈森定理”),从而为边际效用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三条定理是:欲望或效用递减定理,即随着物品占有量的增加,人的欲望或物品的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相等定理,即在物品有限条件下,为使人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务必将这些物品在各种欲望之间作适当分配,使人的各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在原有欲望已被满足的条件下,要取得更多享乐量,只有发现新享乐或扩充旧享乐。6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二、奥地利学派u奥地利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影响最大的边际学派分支之一。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门格尔、维塞尔和庞巴维克。u卡尔卡尔门格尔门格尔(18401921)是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出生于奥地利加利西亚,父亲为律师。他曾先后入维也纳大学、布拉格大学和克拉科夫大学学习,1867年获克拉科夫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任奥地利内阁新闻局职员。1873年以后任维也纳大学讲师、教授。他曾担任过皇太子鲁道夫的导师,伴随皇太子游历英、法、瑞士等国。门格尔曾参加过政府的货币审议会、币制调查委员会等工作。1900年当选为奥匈帝国上议院议员。他的主要著作有: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方法的研究(1883)、德国国民经济学的历史主义谬误(1884)。7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u弗里德里希弗里德里希维塞尔维塞尔(18511926)是门格尔的学生。他出生于维也纳,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法律系。他曾留学德国,从师于历史学派的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克尼斯等人。18721884年任州政府文官,1883年任维也纳大学讲师,1884年被聘为布拉格大学经济学教授。19031922年任门格尔所在的维也纳大学经济学教授,主持门格尔讲座。1917年后选为奥匈帝国上议院议员,曾任政府商业部长。u主要著作有:经济价值的起源和主要规律(1884)、自然价值(1889)、社会经济理论(1914)、权力法则(1926)等。8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u欧根冯庞巴维克(18511914)是奥地利学派后期的主要代表。他出生于布隆。早年就学于维也纳大学。曾和维塞尔一同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莱帕西克大学、耶拿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8811889年在莫斯布鲁克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8891904年在财政部就职。曾三次担任奥地利财政部长。19041914年任维也纳大学教授,曾担任过维也纳科学院院长。u他的主要著作有:资本与利息第一卷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1884),第二卷资本实证论(1888)、经济财货价值理论纲要(1886)、奥地利的经济学家(1890)、价值、成本和边际效用(1892)、财货价值的最后尺度(1894)、马克思体系的终结(1896)。9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1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抽象演绎法u在经济学研究方法上,奥地利学派反对德国历史学派,以抽象演绎法同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方法相对立。u门格尔认为,理论的任务是提供超出直接经验以上的认识,建立永久的、一般的、普遍的原理。所以,经济学不能用经验的方法,而只能用“严密的方法”,即抽象演绎法。u抽象演绎法就是使人类经济的复杂现象还原成为可以进行单纯而确实的观察的各种要素,并对这些要素加以适合于其性质的衡量,然后再根据这个衡量标准,以再从这些要素中探出复杂的经济现象是如何合乎规律地产生着。在具体进行分析时,门格尔和奥地利学派的其他经济学家通常采取孤立个人的研究方法。他们常从某个孤立的个人出发进行研究。他们认为,这种孤立的个人的经济即是社会经济的缩影,在这种个人与财物关系的分析中,存在着解释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的关键。u另外,奥地利学派的这种抽象分析以人类追求享乐避免痛苦的心理来解释个人的一切经济行为的动机,从而把政治经济学看做一种实用心理学,经济关系变成人与物之间的一种心理反应关系。由于这种特点,奥地利学派也被称为边际学派中的心理学派。10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2边际效用价值论 u奥地利学派的价值理论是由门格尔奠定的,维塞尔最早提出“边际效用”术语。不过,边际效用价值论在庞巴维克的著作中论述得最全面、最系统。u庞巴维克认为一种物品要具有价值,必须既具有有用性,也具有稀缺性。商品价值由人们的主观评价决定。u庞巴维克认为,一个产品可满足多种不同的欲望,这一系列的欲望的重要性并不一样;同样,在满足某一种欲望时,随着这种欲望得到的满足程度的增加,产品的重要性也不一样。处在边沿上的效用,叫做边际效用。他认为决定物品的价值不是它的最大效用,也不是它的平均效用”,而是“由它的边际效用量来决定的”。u对于生产性物品的价值,门格尔提出是由它们生产出来的消费品的价值决定的。他把物品分为若干等级,说明生产资料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从消费品转化为生产资料的过程。u庞巴维克还在其主观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客观交换价值论”,即价格理论。他的客观交换价值论实际上指的是人们对商品的主观评价通过在市场交换中的竞争而最后确定的市场价格。11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3时差利息论u庞巴维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用人的主观评价和时间因素相结合,提出所谓“时差利息论”。u他认为现在物品和将来物品价值之间有差别是由于人们对现在物品的主观评价更高一些:第一,需要和供应之间的关系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差别。一些人目前困苦或有急需,对现在可以免其痛苦的一先令的评价自然会比对未来的一先令高。第二,低估未来。人们一般对未来的需要缺乏健全的想像力并存在意志上的缺陷,再考虑到人的生命短促和境遇多变,因此常常低估未来物品而高估现在物品。第三,现在物品技术上的优越性也会引起对现在物品的高估。现在物品一般是能优先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因此它比未来物品一般具有较大的边际效用。u他把资本雇佣工人、资本借贷和土地出租都归结为现在与未来两种物品的交换,从而把企业利润、借贷利息和租金都归结为“时差”带来的利息。12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u柏姆巴维克还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用人的主观评价和时间因素相结合,提出所谓“时差利息论”。他认为,人们有重视现在、轻视未来的心理,对现在物品即消费资料的评价比同种类同数量的未来物品即生产资料(包括劳动)的评价高,因而前者的价值大于后者的价值,其间的差额构成“时差利息”。u柏姆巴维克把物品分成能够用来满足眼前需要的“现在物品”,和只能用于满足将来需要的“未来物品”;u又说人们在若干心理法则支配下,总是倾向于高估现在物品的价值而低估未来物品的价值;因此,当同种类同数量的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交换时,两者之间就存在价值的差额,为了填补这个差额以实现“等价交换”,未来物品的所有者就须向现在物品的所有者支付一定的“贴水”即利息。u柏姆巴维克把资本雇佣工人、资本借贷和土地出租都归结为现在与未来两种物品的交换,从而把企业利润、借贷利息和租金都归结为“时差”带来的利息。13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一、英国的边际学派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杰文斯成为边际效用学派的最主要代表和奠基人之一。但是,在英国,约翰穆勒的影响一直持续到90年代,只是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版以后,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才开始占据支配地位。在马歇尔同时代,威克斯蒂德、埃奇沃思等也都对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有所论述。1杰文思的“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8351882)是英国经济学家、边际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数理经济学的早期代表之一。15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u杰文斯1835年出生于英国利物浦一个制铁机械师家庭,1851年入伦敦大学学习,后因家庭困难而辍学。1854年去澳大利亚悉尼造币厂工作。1859年返回英国,继续在伦敦大学学习,1862年获得硕士学位。从1863年起,他先后在曼彻斯特欧文斯学院、伦敦大学任教。187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是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u杰文斯经济学说的特点是以主观心理为出发点,以效用论为基础,以数学分析为工具。u杰文斯认为物品对人能产生“快乐”和避免“痛苦”,因而具有效用,同时还指出:1)效用不是物品的内在属性,它是物品同人的需求关系引起的情况,效用的有无和多少以物品与当事人需求间的关系为转移。2)效用也不与商品成比例,随着物品占有量增加,人的欲望会减低,效用也会随之减少。3)效用应分为总效用和效用程度,总效用是物品所能满足的欲望总量,效用程度则是物品某一单位所满足的欲望强度。4)物品的各种效用程度中,“最后效用程度”具有最重要的意义,它表示现有商品量中极小的或无限小的最后增量的效用程度,商品的最后效用程度决定了商品的价值。16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2.威克斯蒂德的分配规律协调理论 u菲利普威克斯蒂德(18441927)是英国经济学家。他被看做是边际效用理论的积极倡导者,也被看做是边际主义分配理论的发现者之一。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有:经济科学入门(1888)、分配规律的协调(1894)、政治经济学常识(1910)。u他主张建立一种统一的协调的分配理论。他认为,如果每个要素所提供的服务的客观尺度能够在它的边际应用上发现出来,那么就有了协调各种主张的可能。u在威克斯蒂德看来,价值论和分配论是密切相关的,交换价值规律本身就是社会一般资源的分配规律。威克斯蒂德所说的交换价值规律就是边际效用价值规律。他以人的欲望和欲望的满足可以衡量为前提,把社会的总欲望和满足(S)看做各种商品或服务(A、B、C)的函数,即S=F(A,B,C)。他说:“每个商品或服务的交换价值,如果可以得到的话,取决于该商品或服务的微小增量的增加或撤销,对该共同体总满足的影响(假定其他变量不变)。支配任一商品或服务(K)使人得以对共同体提出要求,这种要求取决于ds/dk这个比例(它表示每单位商品或服务的交换价值),这种商品或服务的总量的交换价值就是(ds/dk)*k*(ds/dk),实际上就是作为满足的生产者(K)的边际效率或重要性。u根据这种边际主义的交换价值论,他推导出分配的一般规律,即每个生产要素得到的报酬依据它的一个单位所提供的服务的边际比率(或边际效率)。17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3埃奇沃思的契约曲线 u弗朗西斯伊亚德罗埃奇沃思(18451926)是英国经济学家。他出生于爱尔兰朗福德郡,1862年进入都柏林三一学院,以后又入牛津大学。1877年在伦敦取得律师资格。先后在伦敦皇家学院、牛津大学讲授逻辑学和政治经济学。曾任英国学会经济部主任、皇家统计学会主席、英国科学院院士、皇家经济学会副主席、经济学杂志编辑、主编。主要著作有:伦理学的新旧方法(1877)、数学心理学(1881)。u埃奇沃思在数学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契约曲线。该曲线是后来帕累托提出无差异曲线的先声。u根据埃奇沃思的思想,假定社会上只存在两个消费者A,B和两种产品X,Y;社会上只存在两个生产者生产X和Y 和两种生产要素L,K;资源(生产要素)的总量和产品与要素的价格既定;人们所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18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E1E2E3YXBUA1UA2UA3UB3UB1UB2埃奇沃思提出契约曲线是由两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点的轨迹所组成的曲线,图中的点E1E2E3构成的曲线即为契约曲线。在交换契约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交换处于均衡状态。若沿着契约线进行交换,一方效用的增加以另一方效用减少为代价;若离开契约线进行交换,总效用将减少。埃奇沃思的无差异概念经帕累托、希克斯等人的发展,成为西方经济学中重要的分析工具。契约曲线概念对帕累托提出福利最大化条件分析及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19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三、数理学派u数理学派也称为数理经济学派,被看做是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个分支,其特点是以边际效用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数学方法研究、论证和表述经济现象的规律,是边际效用学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产物。u数理学派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1871年英国的杰文斯发表政治经济学理论,1874年法国的瓦尔拉斯出版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他们著作的发表被看做是数理学派形成的标志。瓦尔拉斯的继承人帕累托把数理经济学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瓦尔拉斯长期在瑞士洛桑大学任教,1893年帕累托继承瓦尔拉斯在洛桑大学的经济学讲座,因此,瓦尔拉斯和帕尔托代表的学派又被称为数理学派中的洛桑学派。20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二、洛桑学派及瓦尔拉斯一般二、洛桑学派及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的产生均衡论的产生 洛桑学派(Lausanne school)是近代西方经济边际效用论的一个流派。19世纪70年代出现于瑞士洛桑大学,其代表人物为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和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学派主要特点为一般均衡论。21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2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u莱昂瓦尔拉斯(18341910)是法国经济学家、边际效用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数理学中洛桑学派的创始人。u他出生于法国埃夫勒,就学于巴黎,1851年获文学士学位,1853年获理学士学位。曾在铁路部门和银行中任职,受父亲影响研究经济理论。1860年在瑞士洛桑一次讲座会上提出关于租税的观点,受到好评。1870年被聘为洛桑大学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1876年任洛桑大学校长。1892年退休。u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和公正(1860)、社会理想的研究(1868)、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社会财富的数学理论(1883)、社会经济学研究(1896)、应用政治经济学研究(1898)等。22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u瓦尔拉斯对经济学进行了重新分类。他认为,交换价值、工业和财产是由物质在数量上的有定限或稀少而引起的三种一般现象,三者都同社会财富相关。对交换价值的研究形成纯粹经济学,对工业及其现象的研究形成应用经济学,对财产的研究形成社会经济学。u瓦尔拉斯继承了他父亲奥古斯都瓦尔拉关于价值源于稀少性的思想,提出“稀少性”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是人对商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满足人的最后的亦即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稀少性”一词在瓦尔拉的理论中,其含义相当于边际效用,他的稀缺价值论实际上就是边际效用论。纯粹经济学和稀少性价值论纯粹经济学和稀少性价值论23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一般均衡论一般均衡论u瓦尔拉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提出一般均衡理论。u瓦尔拉斯认为,市场上一切商品价格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任何一种商品的供求,不仅是该商品价格的函数,也是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的函数,因此,任何商品的价格必须同时和其他商品的价格联合决定。他用“卖者喊价”这个概念来说明市场上价格的决定。当卖者喊价后,如果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不相符,就会出现新的喊价,一直到各个商品的价格恰好使它们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价格才最后决定下来,这时市场达于均衡,这时的商品价格为均衡价格,这种均衡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价值,而这时的均衡就是一般均衡。u瓦尔拉斯依据数学上关于方程式数目若等于未知数数目则可推算出未知数数值的原理,认为只要列出和商品交换中未知价格的数目相等的联立方程式,表明每一种商品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条件,就可以推算出一切商品在一般均衡状态下的价格。瓦尔拉斯还论证了市场交换的这种一般均衡的确定的解。他得出的一般均衡条件下的价格决定公式为:边际效用之比=价格之比。一般均衡条件为:两种商品中任何一种的价格(用对方来表示)等于这两种商品用任何第三种商品来表示的价格的比。u瓦尔拉斯被认为是最先建立一般均衡理论的经济学家,其一般均衡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分析意义。24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3帕累托的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 u维尔弗雷多帕累托(18481923)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出生巴黎,1854年随父返回意大利,就读于都灵大学,学习工程学和数学,获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佛罗伦萨任铁路工程师及钢铁公司经理。u他的兴趣广泛,18761892年间发表过许多经济方面的论文,并逐渐转向经济学研究。帕累托在经济思想和研究方法上受瓦尔拉斯影响,并受到瓦尔拉斯重视。1893年继瓦尔拉斯之后担任洛桑大学经济学教授。u他的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讲义(18961897)、社会主义体系(1902)、政治经济学教程(1906)。u帕累托建立了以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为基础的一般均衡论,成为数理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和洛桑学派的创建人之一。25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u在经济观点上,帕累托继承和修正了瓦尔拉斯等人的边际效用论观点。u帕累托认为,瓦尔拉斯的基数效用论肯定效用的大小是可以衡量的,而在事实上,这种效用却无法加以衡量。u帕累托认为,对于两种不同物品的组合,消费者虽然并不知道每种组合给他带来多少数量的效用,但他却能判别他对两种组合的偏好的次序,即他对一种组合的偏好是否大于、小于或等于另一种组合,能用第一、第二等序数来表示多种配合所含有的效用量多寡的顺序。u根据这一说法,再加上他从英国经济学家F.Y.埃奇沃思(18451926)的“契约曲线”中得到的一些论点,他建立了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比较完整的序数效用价值论。26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三、美国的边际学派 到19世纪末,美国在经济上已经赶上和超过了西欧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此时,美国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学理论流派。在这个时期,美国出现了两大经济学流派,即理论学派和制度学派。美国的理论学派是边际效用学派在美国的分支,其代表为克拉克。27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u约翰贝茨克拉克(18471938)出生于美国罗德岛普罗维登斯一个工商业者家庭。曾就学于安默尔斯特大学,1872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随后留学德国,在海德堡大学师从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克尼斯。回国后先后在卡尔顿学院、斯密学院、安默尔斯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8931895年曾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有:财富的哲学(1886)、财富的分配(1899)、经济学要义(1907)等。u克拉克继承了凯里的阶级利益调和论,并用边际分析方法进行全新分析,建立起一个以边际效用为基础,以分配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体系。财富的分配是他的成名代表作,并使他成为边际效用学派中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的主要代表。28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1.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u克拉克首次提出了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的概念。u克拉克认为,根据自然界的划分,可以把经济学分为三部分:即研究经济的“普遍规律”的第一分部,研究静态经济规律的第二分部,研究动态经济规律的第三分部。所谓“普遍规律”是适用于一切社会,存在于人与自然间关系的经济规律,它说明财富的一般现象。所谓“静态经济规律”是抽去人口、资本、技术、组织、消费倾向等变动因素的社会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经济规律。所谓“动态经济规律”是存在一切变动因素的社会经济的规律。第一分部属于“普通经济”,第二分部和第三分部可合称为“社会经济”。u克拉克认为,动态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现实的,静态经济学的结论是假设的,是采取抽象演绎方法得出的结论。但是,静态势力在社会经济中是起主要的、基础性作用的,只有在静态经济中才能发现发挥作用的静态势力,才能发现“正常”、“自然”的经济规律。静态经济学不过是抽去动态经济学中的“扰乱因素”、“摩擦因素”的一种“均衡”状态分析。在静态经济学分析基础上,才能很好地研究从一种均衡向另一种均衡过渡的动态经济学。所以,他认为:“静态势力决定标准,动态势力引起变动”。u他的新分类方法为以后的经济学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途径。29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2边际生产力理论 u克拉克把传统经济学中资本生产力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结合起来,创立了边际生产力理论,也称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利润在他看来属于动态经济学范畴中加以说明的问题。u克拉克继承了资本也具有生产力的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资本与劳动共同创造的,所以,劳动应得报酬,资本也应得报酬。另一方面,他又吸取并发挥了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在同类物品中由最后一件的效用决定,价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因此,劳动的收入工资,资本的收入利息是由劳动和资本的最后生产力或边际生产力决定的。具体论述如下:边际效用原则可应用到各个生产要素的生产力上面,正像消费品最后单位是决定价格的单位那样,劳动的最后单位是决定工资的单位。同样的,最后一个资本单位是边际资本,边际资本的生产力相当于没有任何劳动因素参与其中的资本本身所具有的生产力,它决定资本的自然利息。30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3动态分析和利润理论 u克拉克认为,在静态经济中,自由竞争使商品价格恰好等于它的自然价格,而自然价格除了工资和利息之外,没有利润的余地。他认为利润是动态经济中才存在的,是由于动态经济中“动态势力”变动的结果。u克拉克提出五种动态变化,即人口、资本、生产方法、生产组织和消费倾向等变化。其中,克拉克着重分析了生产方法改良使利润产生的问题。他说:“由于一种新的发明,各种东西的生产成本降低了。这首先给予企业家以利润。其次又按照我们所曾经叙述的方法提高工资和利息。”在这里,克拉克讲的利润实际上是个别企业的一种超额利润。u克拉克把超额利润的来源归为商品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间的差额,认为与生产无关,不是资本的产物,也不是劳动的产物,而是社会进步造成的额外收入,是流通过程中的现象。u克拉克的经济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是资产阶级降低工人工资或要求削减赋税的理论工具。31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本章思考题u1.说明1719世纪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及其主要观点。u2.评述戈森定律。u3.评述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u4.分析时差利息论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32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本章思考题u1.评述埃奇沃思的契约曲线。u2.评价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u3.评述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的产生。u4.说明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的产生及其影响。33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