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市南溪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一下册.docx
-
资源ID:60211470
资源大小:26.2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川宜宾市南溪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一下册.docx
四川宜宾市南溪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一下册南溪一中高2017级20172018学年下期第一学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许多学者的经验表明,高声朗读和吟诵是学习诗歌和古文的一种方式;不出声音地读,就不能真正对作品的内容、情意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 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它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藉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 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吟诵,其他国家的文学没有。中国的语言跟世界上其他语言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其他国族的语言是拼音语言。世界的几大古文明都中断过,只有我们中国的古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为什么?因为当时代不同、地点不同,语音一改变,拼音文字及其蕴含的东西就容易丢失。中文不是拼音文字,而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每一个形体就是一个音节,单音独体。单音独体的语言,其节奏基础是两个字一个音节,中国吟诵也是这样。所以最早的诗经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如果总是两个字两个字的,太单调,所以从两个字一停顿的四言诗发展成为五言诗,之后,又从五言发展出七言诗。 诗之为用,是要使读诗的人有一种生生不已、富于兴发感动的不死的心灵。为什么诗歌的吟诵重要?因为诗歌有一种声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它的抑扬起伏有一种节奏,有一种顿挫。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诗要自己“跑”出来。诗怎么自己“跑”出来?你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你熟于吟诵,于是你的诗是随着声音跑出来的。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这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从何而来?无论就作者还是读者而言,都是从吟诵得来的。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语言文字伴随着这个节奏的律动自己“跑”出来。 吟诵不是制造一个音乐的调子去唱,它不死板。每个人都不同,同一个人的吟诵也会不同。同一首诗你可以早晨吟的时候调子高一点,晚上吟的时候低一点,也可以今天吟得快一点,明天吟得慢一点,要伴随着环境,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打成一片。中国诗歌的吟诵,就是要在相同的声调之中,很微妙地传达出不同的感受。外表看起来很简单,四个字一句,两个字一个停顿,都差不多。可是你念的时候,哪个字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有很微妙的差别,变化万端。 吟诵传承最好从娃娃抓起,这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百年大计。继承和发扬吟诵,既需要认真对待,又不能急功近利。如果仅仅为了吸引更多人人注意而过分宣扬似是而非的“吟诵”,乃至将其变成一种才艺表演,那只会混淆视听,最终反而适得其反。 (摘自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吟诵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而默读,就不能体会和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意。 B.吟诵是一种律动,它先于文字。诗人需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只有熟于吟诵后,诗人的诗才会随着声音自己“跑”出来的。 C.中国古文明没有中断过,这是因为文字不同。我们的象形文字是单音独体,表意较为稳定;当时代、语音等条件变化了,拼音文字及其蕴含的东西就会丢失。 D.吟诵较为自由与灵活。比如吟诵关雎读者可以因时间、心境的不同,自我调控声音的高低快慢。但是据其变化,吟诵的抑扬顿挫要大体一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两段首先阐述吟诵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方面的重要性,接着对吟诵的概念、目的、前提做了具体的论述。 B.三、四两段分别阐述了中国诗歌便于吟诵与象形文字单音独体的特点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吟诵对于诗歌创作的作用。 C.五、六两段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吟诵及其传承作了具体阐述,强调了吟诵重在传达个体的感受,吟诵的传承不可急功近利。 D.文章围绕“吟诵”,采用例证法、喻证法、比较法等论证方法,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层层展开论述。结构紧凑,论证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吟诵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利于读者和作者的交流和感应,从而使读者对作者与诗歌情意有了了解,也有利于对读诵节奏平仄的把握。 B.中国吟诵最初的节奏基础是两字一停顿;中国象形文字的每个形体就是一个音节,是单音独体。单音独体语言的节奏基础是两字一音节,中国吟诵也是如此。 C.吟诵不是按照一个调子唱,它不死板。它需要根据个人理解,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吟诵出来。 D.中国诗歌的吟诵看似很简单,其实富有变化,很微妙,我们不能轻视它。它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这一工作既需要认真对待,又不能急功近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冬日香山 梁衡 要不是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面的巨石也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放,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上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做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雾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选自梁衡文集觅渡)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段作者写到香山春、夏、秋三季的繁花、浓阴、红叶,表现了对它们因熟见而生的冷漠甚至厌恶,以映衬作者对冬季香山“清静”的强烈喜爱。 B.文章第段“天然焦墨山水图”的比喻,主要作用是为了形象地表现冬日香山如诗如画的美丽。 C.冬日的香山,舍掉了春天的妩媚,夏天的丰腴,秋天的绰约,因为香山需要的只是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从不需要这些热闹与繁华。 D.为突出冬日香山的特点,作者在文中多次把它同春、夏、秋三季的香山景象进行对比,写出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5.作者开篇提到“香山性格的那一面”,具体含义是什么?既然香山有“那一面”性格,当然应当有另一面性格,请用一个句子概括香山的另一面性格?(4分) 6.统观全文,简析文章结束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的作用。(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路过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公元405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写道:“日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 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属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 11幸甚啊,幸甚!归去来! 12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 13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14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15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16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 归园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五柳先生传里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7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18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19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满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个大美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人们自由和平,天性真纯。成为了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 7.下列对传记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少年时,影响陶渊明成长的因素有:祖上曾经的辉煌、良好的家教、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 B.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前,就真正走进了自己的心灵,真正有了酣畅淋漓的自由,享受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C.陶渊明所构建的桃花源,风景如诗如画,但人文环境不好,实在是无奈寄居之地,后来它成了中国历代失意文人心灵的寄所和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 D.桃花源是一个心灵的大美所在,想要体验桃花源的境界需要人放下名利。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同情和指责。 8.下列对传记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学而优则仕”是陶渊明几次出仕的原因。他是正统文人,有正统的忠君思想,加上少有大志,希望在仕途大展宏图就不难理解了。 B.陶渊明仕途经历坎坷。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门下做事,之后又投奔刘裕,却都不得志,最终在彭泽令任上辞官归隐。 C.本文基本按时间顺序展开,结构完整。“幸甚啊,幸甚!归去来!”一段承上启下,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最终归隐的肯定和欣喜。 D.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文章评叙结合,多次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多次使用心理分析和细节描写等手法,使人物丰满可信。 E.归隐之后的陶渊明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荒年要靠友人接济才能生活下去,所以在纵情山水田园之时,心中也感慨悲苦。 9.请分析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乃东之赵,赵肃侯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文侯曰:“子言则可,然吾国小,西迫强赵,南近齐,齐、赵强国也。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 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而奉阳君已死,即因说赵肃侯曰:“今大王与秦,则秦必弱韩、魏;与齐,则齐必弱楚、魏。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宜阳效则上郡绝,河外割则道不通,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不孰计也。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以从亲,以畔秦。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如此,则霸王之业成矣。”赵王曰:“寡人年少,立国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乃饰车百乘,黄金千溢,白璧百双,锦绣千纯,以约诸侯。 于是说韩宣王,又说魏襄王,东说齐宣王,西南说楚威王。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史记.苏秦列传节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 B.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 C.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 D.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合从:即合纵,指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 B.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 C.社稷: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来用社稷指代国家。 D.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据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秦游说秦王,秦惠王刚杀掉商鞅,讨厌游说之士,所以苏秦未受任用。 B.苏秦不怕失败,发愤读书,刻苦钻研周书阴符,充满自信,终于成功。 C.苏秦游说赵肃候,受到重用,一时间合纵策略遍行于山东六国,并推苏秦为约从长。 D.苏秦衣锦还乡,家人不敢仰视,嫂子前倨后恭,苏秦深感世态炎凉,对其亲友十分冷漠。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2)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以从亲,以畔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此时作者远离长安,漂泊在外。 14.请简要分析首联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4分) 15.这首诗中流露出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诗句是:_,_。 (2)氓中叙述女主人公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句子是:_,_。 (3)氓中告诫女子不要迷恋爱情的诗句是:_,_。 (4)采薇中今昔对比,寓情于景,以乐写哀的句子是的:_, _,_,_。 (5)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诗句: _,_。 (6)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句子是: _,_。 (7)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句子是: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张旭的书法笔走龙蛇、行云流水,很多书法爱好者爱不释手,争相模仿。 我们在学习时,要不断积累,必须厝火积薪,厚积薄发,才会学有所成。 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而视。 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美国洛杉机级攻击核潜艇性能之先进,攻击能力之强大,世界其他各国的潜艇都难以望其项背。 A.B.C.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屈原抓住香花异草、佳木美林、男女情爱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美学内涵,来表达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使全诗的风格更为绚美艳丽,光彩照人。 B.今天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忠于爱情、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可贵品质仍令人震撼。 C.曹操对“建安风骨”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对文人学士的鼓励,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诗歌创作,对建安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D.归园田居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变化,表现了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不仅重视,广大陶诗爱好者也为之倾倒。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离不开酒。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唐代文人之醉酒,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总是如果而/但是从而 B都如果/固然且因此 C可是倘若那么既/所以 D却与其所以虽然反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上古时代,。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后来,随着分封制的覆灭,。至少在秦汉时代,姓和氏已经成了一回事,所以司马迁称孔子“姓孔氏”,就是很正常的了。而一般老百姓,原先只有名,是不配有氏的,有的干脆连正式名也没有。日本也有类似的情况,在明治维新以前,除了贵族,一般老百姓也是没有姓氏的。看来姓氏的发展轨迹,。 四、作文(60分) 21.请以“这里,我来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展开想象与联想,自定立意,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必须有描写,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南溪一中高2017级20172018学年下期第一学月考试题 参考答案 1【答案】B(A项,结合文本内容“不出声音地读,就不能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