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教案.docx
-
资源ID:60309174
资源大小:18.9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教案.docx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2 .体会豪迈的风格及词人的渴望建功立业但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如何培养 能力以及 思维品质教师引导,师生共同交流、探讨.重点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难点.体会豪迈的风格及词人的渴望建功立业但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关键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教学 分析1背景介绍2诵读3分析名句4学习方法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上片:江月山景落日断鸿动作:看、拍、会、登下片:张翰一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运用典故刘备一雄才大概桓温叹时光流逝教学设计与过程师生 活动时间 分配导语介绍 背景3(学 生讨 叱兀 成)一导语:作者简介,知人论世同学们,今天我们恭迎来词坛霸主辛弃疾,通过 这位义士,让我们一起来感慨词家艺术人生和英雄末 路吧!伟大词人辛弃疾,生活在那个使赵家天下走向没 落的宋高宗赵构年代。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生 于山东沦陷区,饱受金人的兵事之苦。1162年前后, 辛弃疾起义兵两千,投奔农民义军领袖耿京;而后勇 捉汉奸张国安为耿报仇,向南归附朝廷。但是,先生 一生政治失意,郁郁不得志,空有一腔报国豪情,却 英雄无用武之地。这真是无奈啊,抗金名将岳飞,不 也是见谗于秦桧,惨遭迫害吗! ?贱(奸)人当道, 异族(金、辽)渐胜的时代,辛弃疾也实在不必耿耿 于怀,空长叹,莫等闲千年激愤!毕竟,他的威名伴 随他的伟大雄词光照今古啊。辛弃疾一生虽然仕途不畅,但追想词人:青春年 少既能率精兵、入金营,勇捉汉奸张国安之英雄义举; 忧国忧民,而为洋洋万言的美芹十论、九议, 上书朝廷;壮大东坡之词风,一扫词坛温柔之小桥流 水,百年称霸词坛,驰骋豪迈于千古!虽然,未被韩 将军最终尽用,但凭以上之德,他患国忧民的爱国情 操伴随不朽豪词将永垂不朽,己是甚为后人景仰啊! 所以辛弃疾千年激愤当可释怀!(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 城人。南宋时代,民族的矛盾冲突贯穿始终,是激烈 而紧张的。尽管辛弃疾出生在金朝统治之下的北方, 但他自小受到祖父影响,心系南宋,怀有爱国之情, 立志推翻异族压迫,实现祖国统一。他原是智勇双全 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 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为此,他很 早就投身到抗金斗争中去。年二十一岁时,便聚义民 二千余众参加耿京队伍,矛头指向金政权。后来事变, 他又能独带五十余骑,于五万敌军之中,孤胆擒缚叛 徒张安国。辛弃疾平生自诩有济世报国之才,而他的 过人胆识,雄伟的志向又使他不甘平庸一生。因此, 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 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 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 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的爱国热情,倾 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 称“苏辛”。不过,同是做为豪放派的词人,苏东 坡似乎参透了人生、生死成败无计于心,所以他的词 达观潇洒、不乏恢谐。而辛弃疾那么以气节自负,以功 业自许,执着于人生理想的追求,所以他的词中时时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沉郁、悲愤和愁苦)。一下面就让我们先来听听品品辛弃疾的这首水 龙吟吧1学生朗诵,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2、听读 (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3你们认为读得怎么样?那就请一位同学也饱含 激情地朗读这首词。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呢?4抽读 (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评价:你读得真好!读出了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 出了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也读出了栏杆拍遍的苦闷 悲愤。我们为你精彩的朗读而喝彩!5译读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 的。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 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 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讨。6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三具体分析(-)分析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借景抒情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 什么景色?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 样的心绪呢?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教学设计与过程师生 活动时间 分配(1 )词人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 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 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 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 又因何而至?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 无日。南望那么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 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 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 发内心担负。(3) “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 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 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 的心情。总结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 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 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 情感?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 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 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 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 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 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1)看、拍、会、登(2) “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 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 雄23教学设计与过程师生 活动时间 分配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 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 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 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 者面前。“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 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 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 藉呢?(-)分析词的下片1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 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刘备雄才大概桓温叹时光流逝2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张翰乐于归隐(反)许汜谋取私利(反)刘备雄才大概(正)桓温叹时光流逝(正)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 意吗?(1)用“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是 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说明自己很难 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 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 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2) “求田间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 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 学为吃妒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 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 想,23教学设计与过程师生 活动时间 分配表不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 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 雄心壮志。(3)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 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 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 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用 典。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比照,前两个是反例,后 两个是正例,正反比照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 可见,辛弃疾口谓是用典高手。5、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 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会、 登临意”相呼应。总结: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 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23反应练习背诵教学后记掌握用典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