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2讲 课时30 板块运动与地貌.docx
-
资源ID:60321697
资源大小:629.3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2讲 课时30 板块运动与地貌.docx
课时30板块运动与地貌夯基基础知识梳理1.六大板块名称: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2 .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那么的块体,即板块。这些板块一直处于缓慢的、不 断的运动之中。3 .板块运动与地貌相向运动:形成巨大山系、涯沟、岛弧等不同的地貌形态。相离运动:形成裂谷、海洋。特别提醒板块判断容易出现的两个误区(1)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虽然在亚欧大陆,但属于印度洋板块。(2)同为科迪勒拉山系的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而安第斯 山脉那么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突破关键能力提升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外表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板块运动张裂碰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 碰撞典例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 高原在大洋板块上形成海沟;在大 陆板块上形成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迤吟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海沟大洋板档大陆板块 消亡边界典例高考真题溯源(2020.全国文综H)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24分)1000104°研究说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 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以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28°一省界26° f河流刎?等高线/m 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6分)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I情境来源沙金是在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包括流水、风 力、冰川、海浪等的作用。此题以金沙江流域地质作用、金矿分布为载体,创设生活实践情境。 I知识载体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I能力与素养试题结合图文材料,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侧重试 题考查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了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素养。r解题过程【第题】金沙江流域地处横断山区,横断山脉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当板块的挤压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层破裂产生断层。【第题】解释河流沿断裂分布的原因,就是要寻找河床走向与断裂之间的关系,在岩层断 裂处,岩石的错位、摩擦会使岩石破碎,更容易在流水侵蚀下形成河谷,发育河流。【第题】由材料可知,金矿的分布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在断裂处,容易发育河流,横 断山区山高谷深,河流下切侵蚀显著,切穿的岩层多,金矿出露的较多;横断山区河谷多, 河流数量多,金矿出露的范围广。【第(4)题】注意设问是沙金形成的地质过程。首先山区出露的金矿石被风化、侵蚀进入金沙 江,然后在河水的搬运和磨蚀作用下,金矿石粉碎成金沙,最后随着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 力下降,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答案(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 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 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 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 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 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落实跟踪训练过关(2022.河南郑州市模拟)2020年11月10日,中国首艘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 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记录。以下图为“马里亚纳海 沟的区域图”。据此完成12题。.与马里亚纳海沟形成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是()A.板块挤压B.板块张裂C.海水侵蚀D.冰川侵蚀1 .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作业需要避开的风险包括()A.暴雪、酷寒B.火山、高压C.浮冰、飓风D.台风、海啸答案l.A 2.B解析第1题,结合图文信息可知马里亚纳海沟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A正 确。板块张裂一般形成海洋或裂谷,B错误;海水侵蚀一般会形成海蚀崖、海蚀穴等,C错 误;冰川侵蚀一般形成“U”形谷、冰斗、角峰等,D错误。应选A。第2题,潜水器在马 里亚纳海沟海域作业,该海域地处热带地区,无暴雪和酷寒,没有浮冰,也没有飓风、台风, A、C、D错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10 909米,在海底作业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且该地 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火山活动频繁,B正确。太平洋板块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广泛发育海山链(海底山脉)或孤立海山(即图中洋底火 山)。1963年,地质学家约翰威尔逊为夏威夷一皇帝海山链的起源提出假说,认为它们是在 太平洋板块漂移时,由一个静止不动的火山活动热点顺次形成的。以下图为“太平洋夏威夷 皇帝海山链位置及火山年龄分布图(IMa: 1百万年)”。完成34题。160°180°160°.据图中信息判断,近3 000万年,该区域太平洋板块主体的移动方向是()A.西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2 .根据该假说,以下推测最可信的是()8 000万年前,板块俯冲成阿留申海沟A. 4 70。万年前,太平洋板块移动方向改变C.夏威夷岛链是太平洋大洋地壳诞生处D.皇帝海山链表层岩石组成多为花岗岩答案3.B 4.B解析 第3题,图示区域的太平洋板块内的海山,越向西北,火山形成年代越早,说明其早 期处在东南部(现在夏威夷岛,即“热点”)的位置。故推断太平洋板块移动的方向是西北方 向。应选B。第4题,阿留申海沟为大洋板块俯冲形成,8 000万年前,底特律海山形成,当 时的位置应该处于现在的夏威夷岛的位置,因此该海沟的形成年代根据图示信息无法确定, A错误;4 700万年前,大觉寺海山形成,为两个海山链的连接,其南北方向的走向明显不同, 说明太平洋板块移动的方向发生变化,B正确;夏威夷岛链是固定“热点”喷发形成,不是 大洋地壳的诞生处,C错误;皇帝海山链为火山喷发形成,岩石组成应多为喷出岩(玄武岩), D错误。课时精练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1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F处可能形成海沟A. 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E处岩石年龄较F处新B. 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假设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那么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A.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C.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答案LB 2.D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F处位于板块生长边界,不会形成海沟;F处地壳运动不 一定较E处活跃;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岩石年龄较F处老,所以B正确。第2题,从图 中可以看出,甲板块西侧为板块消亡边界和陆地,东侧为板块生长边界和海洋,结合四个选 项分析,甲板块最有可能是美洲板块,D正确。新西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其南岛西部沿海有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 得名。回答34题。175°.“薄饼岩”景观的形成过程最可能为()A.固结成岩一流水溶蚀一内力抬升B.岩浆侵入内力抬升一流水溶蚀C.固结成岩一内力抬升一海浪侵蚀D.D.岩浆侵入一海浪侵蚀一内力抬升4.A.生长边界西北、东南B.消亡边界西北、东南C.生长边界东北、西南D.消亡边界东北、西南据图推测新西兰所处的板块边界及两侧板块的移动方向()答案3.C 4.B解析 第3题,石灰岩和砂岩都是沉积岩,形成过程为:先固结成岩,出露于地表是因内力 抬升,后经外力作用尤其是海浪侵蚀作用最终形成图中景观,C正确。第4题,图中岛屿为 新西兰南、北二岛,这些岛屿主体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南侧板块向西 北移动,北侧板块向东南移动,B正确。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57题。.图中板块的名称分别是()A.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非洲板块8 .图中示意的是()A.大西洋中脊B.板块的消亡边界C.太平洋中脊D.印度洋中脊图中所示山地为纵列分布的()A.大分水岭B.安第斯山脉C.海岸山脉D.阿巴拉契亚山脉答案 5.D 6.A 7.B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根据东非裂谷带位置可以确定板块为非洲板块,非洲板块的两 侧是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从图中可看出,板块边缘有山地、海沟,可确定板块为美 洲板块。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的左侧是美洲,右侧是非洲,因此是大西洋 中脊(海岭),选A。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高大山脉位于板块碰撞与消亡边界处, 在板块的左侧,即美洲板块西侧有纵列分布的山脉,符合题意的只有安第斯山脉,选B。(2022江苏苏州市期末)图I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H示意两点之间地质历 史时期的地形变化过程。完成89题。图II以下地形区的形成原因与图中区域地形变化原因相似的是()A.日本富士山B.北美落基山脉C.东非大裂谷D.巴西高原9 该区域地形变化导致了图中处()A.生态系统更稳定B.流水侵蚀作用增强C.气温日较差减小D.岩石物理风化增强答案8.B 9.D解析 第8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西部地形隆起地区,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的安第斯山脉;富士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 地壳隆起形成的;巴西高原、东非大裂谷位于板块内部。应选B。第9题,根据图示可知, 处地势在逐渐增高,之间的山地增高更显著。随着处地势的逐渐增高,来自太平洋 的西风气流逐渐被阻挡,因处位于山地背风坡,导致处降水量减少,动物复杂程度、植 被产草量、流水侵蚀力度均下降,而随着降水量减少,干旱加剧,导致处岩石物理风化程 度增强,D正确。降水减少,晴天增多,气温日较差增大;生态系统变得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