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整理(五).docx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整理(五)第二局部现代文学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开展(1)首先要了解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与动因。通常把292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看做是一个历史的界碑,以标示 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当今学术界也有人试图将近、 现、当代打通,以"2。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涵盖百年中国文学。事实上,虽然晚清以来已出现文学变革,如"诗界革命小说界革 命''和白话文的提倡,等等,但总体上仍是局限于传统文学内部的结 构调整变通,真正有革命意义的突变还是在19工7年文学革命发生 之后。因此,必须大致了解晚清的文学革新运动如何为后起的文学 革命做了准备。”问题小说“并非流派,而是一种创作的风潮,提倡为人生的创作问 题小说”并非流派,而是一种创作的风潮,贴近青年所关注的人生现 实问题,但视野与题材仍比拟狭窄,难免概念化。对"问题小说''形态与得失的理解,可以举冰心为主要的分析象。其 超人是比拟典型的“问题小说L该小说文笔和情节结构都与传 统小说相去甚远,重在写人物的心理,并抒发作者的感受,但有些 概念化,明显带有"五四"的特征。还可以分析王统照的沉思、微笑等小说,其提出和表现"问题”时所追求的虚幻、玄想的特 点,也带有"五四"时代的情味。(3)"问题小说,风潮过去之后,很多作家都转向写实。考察这变 化的痕迹可以引举叶圣陶为例。叶也是从“问题小说”起步,后来支 转向专写“小市民智识分子的灰色生活L并着重用冷静批判之笔揭 露小市民精神病态。可以重点评析其早期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 注意其如何在不长的篇幅中塑造出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形象,并领略 其不动声色地讽剌的手法。(4)关于2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乡土小说作家群,是本章学习的重 点。要了解这一群体的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应以鲁迅在中国新 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对"乡土文学''的界定为出发点,理解这一群体涌现的文学史背景:回忆、乡愁、风土、写实,是乡土小说 的突出特色。可以在阅读一些代表的基础上,休会与掌握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对奇特民俗的描绘,彭家煌怂恿)对闭塞乡村世态人情的揭露, 台静农(拜堂)对宗法制度下农民心理困苦难表现,等等,从 而理解乡土小说的基本特色,及其使新文学小说的题材转向社会民 众,手法转向写实,描写转向以人物为中心等变化。总之,应注意 从中学会如何从文学开展的历史脉络中去考察一种文学潮流。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表达小说(5)强调小说抒情主观性的主要有创造社作家。抒情小说也是现代 小说的一种新样式,其中“自叙传”抒情小说侧重于作家的自我暴露, 以及个人私生活和心理的描写,这是接纳日本“私小说”和其他一些 外国小说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体小说,郁达夫是其代表作家。重点把握郁达夫创作的鲜明特色,沉沦和春风沉醉的晚上 可以作为深入分析的文本。其特色表现在:小说有以“零余者”为代 表确实良抒情主人公,这其实也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或宣 泄:多写"时代病",即"五四时期青年知识者生理与心理的病态和 变态,又并非展示病态,而是发泄对病态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分析郁达夫小说不必过于考究其情节结构或语言运用的完整程度, 应重在领略其非常独异的艺术个性,那充溢篇中的才气、激情,那 真切的感伤和忧愤。此外,有关其小说中病态性欲的描写,也可以作为本课重点探讨的 一个问题。这应理解为郁达夫试图用新的眼光去剖析人的生命和性 格中包孕的情欲问题,在当时也带有向虚伪的封建传统道德及国人 矫饰习气挑战的意味。(6) 了解"五四”抒情小说的特色,还应当考察庐隐、造fix女士等。 她们与创造社和郁达夫没有承传关系。庐隐、浪女士等。她们与创 造社和郁达夫没有承传关系。庐隐的海滨故人表现新旧交替时代青年女性的精神饥渴,浪女 士的隔绝等作品大胆袒露敢于冲破旧道德牢笼的青年女性的内 心隐秘。这些作品艺术上并不完整,但联系当时的时代精神需求来 阅读,就能理解其当时受欢迎的原因。(7)同样注重抒情却又在艺术上到达较完整的境界的本时期作家, 还有冯文炳和许地山。前者可以竹林的故事为中心,欣赏其如 何以冲淡、质朴的笔调描写古朴、和谐的田园生活之美,及其如何 借鉴古典诗词的手法构设小说的意境。欣赏许地山的缀网劳蛛 等作品,那么应当把握其倾向浪漫主义的丰富的想象宗教传奇的情节 韵味。第四章郭沫假设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1)诗歌研究无定法,一般而言,评论一位诗人,应抓住最最能体 现其思想艺术追求的独创的方面。而“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便是女神的特色。对这一形象的特征及其时代内涵的分析,可从两 方面入手:一是“开辟鸿荒的大我: 即"五四“时期人们心目中觉醒的、新生的 中华民族形象(如凤凰涅中的凤凰,象征民族的新生)。所谓 “大我”的情怀,是古老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种崭新的精神,也就是 "五四”式的彻底、不妥协、战斗和雄强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还表达为对自由与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是对人的价值、 尊严和创造力的充分肯定,是那种"天马行空”的心灵世界(可以天 狗为析例)。其次,“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又应当理解为同时是诗人的个性与灵 魂的真实袒露。"大我"与"我''是统一的。从郭沫假设诗中也会听到不 和谐的声音,展现其骚动、矛盾的内心,在表达进取时可能又有颓 唐厌世。这也可以从"五四"时代心理情绪的复杂多样怀方面去理解。 惟其如此,更真实地立体地表达了一代青年的思想情感。学习中会碰到对郭诗那种似乎大喊大叫袒露直切的写法不大能欣赏 的情况,应当联系"五四时代刚刚觉醒过来的一代青年的心境去同 情了解,这样会发现女神确实有不可重复的精神魅力。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2)郭沫假设所理解的泛神就是无神,他把一切自然都视作“神的表 现“,”我”即是神,那么一切自然也都是“我”的表现。关于这个问 题,较细致的介绍也可以参考“评论节录”中的研究观点。要了解由于泛神论的影响,女神更加思绪沸腾,想象奇特,大 自然常常被人化,人与自然合一(可重点评析地球,我的母亲)。 而且从泛神论的影响出发,郭诗崇拜万物不断创造更新的"力''和"动 的精神”。总之,女神的主导性风格是壮阔、雄奇,正代表了“五 四''的那种狂飙突进的时代特征。(3)女神创造了自由诗的形式。其自由诗有两种类型:一类是 有外在格律,押韵、诗节与诗行大致整齐。另一类是讲求情绪自然 消长的内在节奏,他也并非完全不讲外在形式,而是在自由律动中 大致取得某种外在整齐与和谐。因为郭沫假设是自由诗的首创者之一, 这一体诗歌在后来有断断续续的开展,所以不妨结合诗作对自由诗 有较为细致的剖析。三、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4)比拟郭沫假设这一时期的诗与女神时代诗作的异同。星空 缺少早期诗作那种时代的激情,但技巧趋于圆熟。瓶是爱情诗, 仍较多表达郭沫假设浪漫主义的意识精神。前茅(写于夕23年) 和恢复(写于1928年)中充满革命的时代气息,还有无产阶 级诗歌的尝试,从中可以了解郭沫假设诗风的转变。这一节主要注意 知识性的掌握。、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5)历史题材的剧作是郭沫假设又一文学贡献。应了解郭沫假设在''五 四''时期所写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和在抗战时期创作的历史剧屈 原、棠棣之花(棣di tl)、高渐离、南冠草、孔雀胆。应掌握这些历史剧的共同点:一是全部取材于战国时代。郭沫假设认为战国时代是打破旧束缚的时 代,也是许多志士仁人追求人的解放与进步的时代,他看重与采取 的正是那种求进步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要重视和张 扬这种精神去反对当时国民党的法西斯专政,去推进民主。所以郭 剧有强烈的政治性与时代性。二是郭沫假设式的历史剧有他自己的“史剧观念”,并形成了突出的浪 漫主义的艺术个怀。郭所实践的是所谓"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 那么,即在"大关节目''上不违背历史的真实,但又容许出于主题的需要的自由虚构和改造。此外,强烈的主观性与抒情性、浓郁性的诗 意,也是特色之一。第五章新诗(一)一、新诗的诞生一一“五四”新诗运动(1)晚清"诗界革命''止于对宋诗派的摹仿,是在传统范围内的调 整与改良。而“五四”新诗运动对晚清“诗界革命”有所继承,更有所 突破。重点了解胡适在其论新诗中提出“作诗如作文''的主张, 事实上有“战略选择“的意义:即以散文化(或者说是"非诗化'')去 对过分成熟的传统诗歌语言形式进行有组织的反叛,在传统诗歌结 构之外去另寻门路。还应当进一步理解胡适们提倡“诗体的解放"跟"平民化"的启蒙主 义目标有内在联系。不妨将学习第一章有关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结合 于此,从时代开展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所促成的大趋势中去理解新 诗运动的价值与意义。二、"尝试'冲的新诗一一早期白话诗(2)新诗的"最初形态"简要的归纳:主要用白描和托物寄兴手法, 倾向于散文化和平实的风格,以求跳出旧诗词的束缚,实现诗体解 放。尝试集和其他早期白话诗很幼稚,对其艺术形式的分析主 要应着眼于如何有别于传统诗歌,并考察其贡献、价值与局限。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3)“开一代诗风”主要指郭沫假设,也可以说是这一批诗人。如果 说胡适一代新诗创立者对旧体诗的批判是要突破旧格局,那么这新 一代诗人那么开始探索新诗到底应有怎样的艺术建树。他们选择了早 期白话诗缺少"诗味”,作为批评的目标,因此这次艺术反拨是新诗 内部的结构性调整。这是本章理解的要点。由此入手,不妨大致了解成仿吾的诗的防御战与郭沫假设的论 诗三札等信纸作中的代表性言论,注意其如何强调"情感想象“ 和诗的"抒情本质”,如何探求“语体诗”的长处与艺术开展的前景, 也可以结合前一章对女神的分析来理解这种艺术反拨的意义。同时,还要大致了解"湖畔诗人''的爱情诗所带有的“历史青春期的特 色)"小诗体"一一一度引起关注的原因及其在诗体探索方面的得 失,以及冯至对诗情哲理化与半格律体的追求。四、新诗的“规范化”一一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4)新月派提倡“规范化。标志着新诗的艺术探求进入了更为自 觉的阶段。这里要着重了解“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那么和形式格律 化主张。所谓"理性”是指艺术上克制,并非一般所说的诗的哲理化, 其目标是要纠正“五四”新诗中滥用的直抒胸臆和极端的感伤主义, 转为将主观情愫客观对象化,追求诗的蕴藉含蓄和非个人化倾向。这一点,可以通过分析闻一多的口供等作品来加深理解。与此 相关的是"和谐"与"均齐的诗美追求,和以“三美"为标准的“新诗 格律化''主张。此为本章重点,也是难点。在掌握其有关知识的同时,最好能深入思考新月派的诗学主张为何 可以理解为是“在新诗和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并在经 过新诗运动激烈反传统并立住脚跟之后,重新与中国诗传统的主流(2)应了解文学革命的背景与直接动因主要是新文化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有各种解释,注意这里解释为“本质上是企求 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文学革命作为新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其性质与导向、成就与局限,都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宗旨息息相关。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新文化运动立足于"破''而矫枉 过正,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为主,对西方文化径直急取,有负面影 响。但总的来说,又造成多种文化比拟选择的开放活跃的局面,文 学革命直接从中获取了动力。(3)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开展过程,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作为知识性了解,应注意掌握:以新青年为中心而形成的反封 建思想文化阵线及主要的代表人物,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与陈独 秀文学革命论的基本内容与历史功绩,白话文运动的提倡与推 广过程,林(纾)蔡(元培)之争,与"学衡派"和"甲寅派'的论争。(尤其是唐诗宋词)取得衔接与联系。(S)评述闻一多与徐志摩的诗作。关于闻诗,细读忆菊、发 现、一句话和死水等名作,不止于一般地用爱国主义去 解释,还应看到中西文学冲突所引起的心理、情感和思想上的矛盾 和痛苦。假设再深入一步,“东方主义”文化观与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现 代感受,复杂地交织涌现于闻一多诗中的。学习中注意体味闻诗的矛盾张力与沉郁的风格,及其试验“新诗格律 的得失。对徐志摩其人其诗,可称为"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他的 活泼潇洒个性,不羁的才华,以及对爱、美与自由的热烈追求,形 成了诗歌中特有的飞动飘逸的风格。对徐诗要注意运用直观的把握,即在阅读中整体感受其情绪和韵味, 和那相应的节奏诗律。不妨选诗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等 名作,认真朗诗和品味。徐志摩是新月派前期与后期的重镇,其在 3。年代的创作情况可以合并于此讨论。此外,可以细读朱湘的代表 作采莲曲,对这一性格焦躁、诗风却有“东方的静的美丽''和古 典的诗人,也有大致的了解。五、“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6)这一节的知识点有三个:一是纯诗的概念,2926年穆木天 在谭诗一一寄沫假设的一封信中指出,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 与表现方式,强调暗示与朦胧。另一诗人王独清那么提倡诗中感觉的 表达。他们的意见代表了当时对新诗"非格律''化的不满与反拨。二是李金发的象征派诗。可举出弃妇等作品,进行细致评析。 此为难点,可以参照"评论节录"中的有关赏析文。把握这一类诗的 关键,是抓住"多远取喻",即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以及意象 跳跃、暗示和感官呈像等手法。借此还可以对诗坛常有争议的“朦 胧,晦涩八的一路诗歌有所理解。三是"早期象征诗派) 除了解李金发等的创作和上述有关诗论,还 应从“又一次历史的反拨”角度去理解这一诗派的文学史地位。在推 进新诗艺术探求方面,新月派探索新诗格律,李金发等人那么注重东 西方诗的沟通,都倾向“贵族化”(纯诗化)一路。(4)关于文学革命的性质与意义。可以从文学观念、内容以及语言形式这三方面去评判,考察其对于 传统文学的彻底革新,理解新文学是如何在文学的世界化与民族化 的矛盾对立运动中逐步实现文学的现代化。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S)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是文学革命发生与开展的外因。胡适、陈独秀发动文学革命就依持过进化论等思潮,周作人也得益 于西方人道主义文学理论,这都是影响的例证。大规模的文学翻译 活动,是文学革命的组成局部。“五四”后短短几年间,思想大解放如冰河开封,西方文艺复兴以降 各种文艺思潮几乎都同时涌入了中国。对这种历史上罕见的思想活 跃状况应有所了解。在以后整个课程学习当中,都应当把外来文学 思潮的深刻影响作为考察中国文学现代化的重要方面。(6)受不同文艺思潮和艺术手法影响的不同创作倾向的作家群,又 各自聚集为文学社团。其中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影响与贡献最大。应当了解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会的成立及成员组成的基本状况,包 括各自的代表刊物和作家,最足以表达社团倾向的基本观点。对于前者追求“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和后者侧重”为艺术而艺 术”的浪漫主义,也应从创作观念与流派特色上加以简要评析。止匕外, 还要了解新月社、语丝社、浅草社和湖畔诗社的基本情况。三、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7)胡适对新文学理论建树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白话文学论” 和“历史的文学观念论L进化论与实验主义对胡适文学观念的建构 都有积极的作用,应结合文学改良刍议与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对胡适的文学观念在新文学发难期所做的贡献做出客观的评价。周作人以“人的文学来标示新文学的内容特质,适合了"五四”个性 解放的热潮,对文学革命的推进起到很大的作用。后来周作人转向 强调文学的独立性与自由表达思想的原那么,提出比拟脱离现实的“自 己的园地”文学观,代表了倾向自由主义的作家另一路的追求。这一 节不作为重点,但应学习如何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那些影 响大而思想立场可能比拟复杂的作家。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8)第一个十年文学开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Q17年初到夕19年"五四爆发,为文学革命初期;“五四” 爆发,为文学革命初期;五四”到1G26年"三一八”惨案,是思 想解放和创作最为活跃的时期;此后到2927年"四一二"事变, 相对寂静并转向"革命文学”提倡的试验期。这种大致的阶段性划分, 可以帮助同学联系时代社会变迁去把握文坛的趋向。(4)第一个十年的创作也可以从总体上去归纳与描述其共同的兴趣 与归趋,或区别于其他时期的新的文学特色,即:理性精神、感伤 的情调、个性化与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第二章鲁迅(一)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1)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 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把握鲁迅小说的高度成功,可以用鲁迅 自己的两句话:一是“表现的深切",二是"格式的特别前一句指独特的题材与思 想发现,后一句指小说接线员构模式与形式手法的创新。鲁迅创作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所以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 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L并由此开掘了表现农 民与知识分子两类题材。鲁迅观察与表现的视角也是独特的,即重在表现病态社会里的人的 精神病苦,以及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拷问",理解这一点,可以结 合药、在酒楼上等一系列作品的分析,探讨其艺术”视角” 的独特性与深刻意义。还要注意鲁迅小说中常的两种情节结构模式,即“看/被看"与“离去 一归来一再离去前者可以举示众等作品为析例,了解鲁迅 所要表现的麻木愚昧的国民性弱点以及对于“启蒙”的无奈质疑。后一种模式可以举故乡或在酒楼上为析例,探讨其中内蕴的“反 抗绝望,的哲学和生命体验。要注意透过情节结构模式看到鲁迅独特的眼光,既要考虑到通常的 从社会批评所到达的意义层面,又要深入一步,充分体验鲁迅观察 人生社会的深刻感受。(2)所谓“格式的特别。是指鲁迅小说在形式手法方面的创造性 与先锋性。如狂人日记中的两重表达角度及与此相关的反讽的结构。孔 乙己外在喜剧性中所蕴涵的悲剧意味,在酒楼上作者主体的 渗入以及通过人物''对话”关系所形成的互相驳难的性质,都可以作 为分析的例证,考察鲁迅小说的实验性与先锋性。要注意体会鲁迅小说艺术是如何继承传统又冲破传统,发挥了无羁 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以上两个要点都有难度,必须结合具体作品的 分析,去深入探讨,尊自己的阅读体验,又注意从理论上解说这种 体验的原理。建议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动手写一篇小论 文,具体评论某一篇鲁迅小说或你所认为的某点“鲁迅艺术特色H二野草与朝花夕拾(3)野草和朝花夕拾开创了现代散文创作的潮流,这可 以更多地从"文体''与写作的姿态上去理解。"闲话风”是对朝花夕 拾风格的概括,主要指那种自然、率直、亲切的韵味,那种“任心 闲谈”的"漫笔式”写法。所以鉴赏朝花夕拾,不妨多注意其笔墨 情趣。(4 )野草的风格与写作姿态不同于朝花夕拾,也可以用“独 语”来概括。这主要是逼视与抒发自己灵魂深处的矛盾、紧张、焦虑, 包括难于言传的感觉、情绪、意识与潜意识,并引向哲理的思考。 所以说,野草是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是浸透着生命体 验的“对抗绝望”的哲学。野草很晦涩难懂,阅读时关键是琢磨体会其用意象象征(暗示) 的感觉、意趣与思维,要把握其"独语'冲所表露的"自我审视''的性 质。不必要求青年学生完全理解野草中鲁迅的哲学。鲁迅也说 过,他并不希望青年读懂他的野草,因为野草只属于他自 己。因此,学习野草可偏重于文件的鉴赏,当然,也该从这非常个 性化又非常峻的艺术世界中,领略作家深刻而孤寂的心境及由此发 生的无羁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第三章小说(一)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1)"五四"时期小说转型的多种原因,其中除了社会变革的推动, 还包括:新式教育所培养的一代青年学生成了新的读者和作者群体, 白话文学运动的成功,西洋小说的影响,等等。要有一个大致的印 象:本时期除了鲁迅等个别作家之外,大局部创作仍比拟幼稚,只 是为后来的开展开了源头。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2)理解"问题小说"形成的两方面原因:一是"五四思想启蒙造就了思考的一代,他们渴望用小说来提出和 讨论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二是受易卜生等欧洲与俄国现实主义作 家和文学思潮的影响,提倡为人生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