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省农村金融中间业务现状问题及对策.doc
当前我省农村金融中间业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梁绍泉 * 谢佰城 * 鼎湖农信,鼎湖区坑口万福路46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而导致传统业务所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少,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空间,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把目光投向中间业务,我省农村金融亦然。然而,与西方银行相对成熟的中间业务相比较,当前我省农村金融中间业务还存在着起步晚,收入比重低,品种少,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收费不合理等问题。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国外商业银行和国内商业银行先行一步的激烈竞争,如何提高竞争意识,完善组织管理,强化产品开发,实施有效市场营销,优化服务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收费标准,防范市场风险成为我省农村金融发展中间业务的首要问题。关键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政府管制一、 中间业务概述(一) 中间业务的含义银行的中间业务是一种广泛的金融服务,它是指不占用银行资金,银行以中间人的身份给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严格地说,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中间业务,银行仅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并以此收取手续费,其主要包括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代理业务、银行卡业务、代保管业务及代收代付业务等。另一类是新兴的中间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反映,但却能为银行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使银行风险增加的业务,一般称之为“表外业务”,主要有信用担保类业务,如银行保函业务。(二) 中间业务的特点1. 不需运用自己的资金众所周知,我省农村金融是经营特殊商品货币的企业,它通过吸收存款,获得资金来源,然后再通过放款获取存、贷利差收益。在这种贷款业务活动中,我省农村金融是靠运用其在一定期限内拥有使用权的资金而进行的。但是,在进行中间业务时却不需要使用这些资金,而只是利用本身的综合业务系统平台和点多面广的优势代客户承办支付、结算及各种委托事项,收取一定的手续费。2. 便利、迅捷、方式多元化这已成为我省农村金融中间业务发展方向,从而有助于提高竞争力。在办理中间业务时,农村金融具有地理位置好、营业网点众多、在农村市场中信誉卓著等特有优势。3. 经营风险低在办理中间业务的时候,不直接以债权人或债务人的身份参与。中间业务主要是接受客户的委托,以中介人或代理人身份开展业务,风险主要由委托人来承担,银行通常不承担风险。4. 收入稳定、种类多、范围广 中间业务通常以收取手续费的方式为银行带来收益,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中间业务为银行带来大量手续费收入和佣金收入,却不占用银行的资产,从而使银行的报酬率大为提高。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表外业务在形式上丰富多彩、在业务操作上灵活多样。近年来,我省农村金融除了传统的中间业务得到进一步扩大外,新的金融服务种类层出不穷,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已经逐步成为现实。以东莞农信、顺德农信、南海农信等为例,他们中间业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为银行表外业务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三) 中间业务的种类1. 结算业务结算是指对各经济单位之间因商品交易,劳务供应,资金调拨等经济往来所引起的货币收付关系进行了结和清算。银行的结算业务主要指转帐结算,指通过银行把款项从付款人帐户划转到收款人帐户而完成的货币收付行为。用存款货币的转移来代替现金流通,简化了结算过程,加速了资金的流通2. 信托业务是指银行作为受托人,接受客户委托代为管理、处理财产、代办事务等,为指定的人谋利益的经济行为。信托业务有利于灵活地筹集和融通资金、发展多种信用形式,扩大信用中介的作用。3. 租赁业务是指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的一种借贷关系,对于银行来说,租赁是一种资金运用业务。它是由银行出钱,购买一定的商品租赁给承租人,然后通过租金收回资金。4. 代理融通业务又叫代收应收帐款,是指由银行代顾客收取应收款项,并向顾客提供资金融通的一种业务方式。5. 咨询业务是指银行通过资金运转的记录,以及与资金运转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可为企业提供丰富实用的经济信息。6. 银行卡业务是指银行发行新型服务工具,供客户办理存取款业务。银行卡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自动出纳机卡、记帐卡等。除了上述中间业务外,商业银行还提供汇兑、承兑、信用证及电子计算机服务等多种业务。二、 我省农村金融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一) 发展现状大体来讲,我农村金融中间业务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995至2000年为存款导向阶段,发展中间业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客户关系,稳定和增加存款,相应地,中间业务创新主要集中在代收代付、委托贷款等业务领域。2000年以后,逐步过渡到收入导向阶段,以防范风险、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与此相适应,代理保险、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等高收益中间业务成为创新的重点。在短短的数年间,银行中间业务已成为农村金融和商业银行业务竞争和创新的重要领域。2002年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8%,2003达5.63%,2004年约为8%左右。1995年到2004年十年间,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境内机构中间业务收入由69亿元增加到389亿元,年均增长25.6%。以工商银行为例,从2000年到2004年五年间,境内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分别为31亿元、38亿元、50亿元、79亿元和115亿元,同期,中间业务收入占经营净收入的比例由4%提高到8.77%,中间业务收入与利差收入的比例由7.48%提高到14%,中间业务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例由12.9%提高到30.5%,人均中间业务收入由0.7万元提高到3万元,每万元资产中间业务收入由7.7元提高到21元。在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各商业银行还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国情和各自行情的中间业务管理架构,如工商银行2002年成立了中间业务委员会,由三位行领导担任主任和副主任,由投资银行部牵头组织管理全行中间业务发展,并设有中间业务处,制定了专门的中间业务考核办法;中国银行也成立了业务发展委员会,统筹整个集团业务创新与发展,并设有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部门等。中间业务的发展,对于促进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带动存贷款业务的发展,培育核心竞争能力,改善金融服务,提高综合经营效益,降低银行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商业信誉,展示商业银行良好的社会形象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自唐双宁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论坛”上的演讲DB. home/jsp/docView.jsp?docID=1601.2006-8-23。但是毋庸讳言,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二) 存在问题1. 农村金融机构方面(1)对发展中间业务认识不足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金融高管层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决定了这家金融机构中间业务的发展程度。受体制、眼界、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我省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农村金融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认识不足,仍然把中间业务当成拓展传统存贷款业务的辅助手段,对中间业务思考、研究、投入不多,发展中间业务的主动性、紧迫性不强。根本不把中间业务作为支柱业务和利润源泉去培养和发展,工作重点始终放在传统的存款业务上,因此,出现存款增加,但盈利反而下降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2)中间业务发展规模小据有关资料统计,2002-2004年,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3.8%提高到8% ,中间业务所占比重仍然偏低。2004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只有中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经营收入的比重达到14% ,其他三家银行均在10%以下。而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已超过30%。据有关统计, 2002年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由80年代的30%上升到38.4% ,日本银行由24%上升到39.9%。而造成这种差距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如何看待中间业务的问题上。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都把中间业务放在支配地位,作为银行的重点发展对象。以美国为例,从1983年到1993年,全部商业银行贷款利息收入增加了25%,而同期非利息收入(主要是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了100%。另外,在服务种类方面,以日本为例,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商品”多达100多种,而为了提高利润和竞争力,它们正向广大顾客提供几乎是有求必应的服务。因此,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又有“金融超级市场”之称。反观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尚处于从属地位,缺乏积极发展的意识,仍然把中间业务当成拓展传统存贷款业务的辅助手段,大部分中间业务只是象征性收费,不讲价格,不计成本,致使银行信用价值扭曲错位,而导致收益低下。加上受传统银行经营观念的束缚,银行宣传不力及客户金融意识淡薄等原因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大多农村金融还没有给中间业务以一个合理的定位。加之广大客户对银行收取手续费缺乏认识,认为银行提供免费中间业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致使大部分中间业务成为银行的无偿服务。(3)服务手段落后、科技化程度较低农村金融中间业务的发展与金融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密不可分,金融服务电子化已经成为国际银行的发展趋势并成为推动银行中间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不断扩张的技术基础。发达国家银行的“跨国金融产品、多功能智慧型的综合产品”,都是高科技的结晶。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很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网络银行业务最诱人之处在于其成本远远低于传统的银行业务,另外网络也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为网上银行轻松地拓展跨国业务提供优越的条件。(相比之下,目前我省农村金融不仅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中间业务服务手段相对落后,而且现有的技术装备由于从业人员科技素质偏低而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极大地限制了我省农村金融中间业务的发展,不仅开展新业务受技术水平的制约,而且已经开展的业务也由于技术水平低下而难以提高服务质量。具体表现在,农村金融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和支付系统,缺乏健全、科学的核算体系,缺乏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讯网络和计算机应用软件配套能力也较差。)(4)缺少营销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市场的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当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却缺乏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和预测,不能快速地根据市场的趋势,快速地设计开发出超前的中间业务新产品。营销中往往只能被动地被市场选择,不能主动地调动市场,满足不了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另外,经营观念的陈旧,市场营销手段的落后,对中间业务的市场宣传和营销管理也缺乏有效的手段措施,造成一方面银行推出的部分中间业务客户不了解,另一方面客户需要的产品银行又不能提供,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5)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新兴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具有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征,其开发研究与经营管理方面的人员,既要懂得传统的农村金融业务知识,也要了解大量非农村金融业务知识。 另如当一名好的理财顾问,不但要求掌握有关银行、保险、外汇、证券、房地产、汽车、法律、投资、税务、电脑、投资策划、财务策划、退休计划、宏观经济等方面的大量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关和敏锐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金融式销售及团体式销售的能力。而目前不少基层社对员工的中间业务的培训力度与深度都明显不足,许多员工对中间业务品种不是很了解,业务操作不熟练,不少职工甚至对办理一些中间业务时或多或少产生了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而落后的人事制度也制约了人才的引进,这往往造成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缺乏。2. 政府方面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过程中,从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到具体的政策措施,政府机关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针对有关农村金融的中间业务管理办法基本为零,所有业务准则还是套用针对商业银行的规定。国家于2001年7月4日颁发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对国内各中资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内容、程序、风险控制等做了统一的规定。表明国家规范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所作出的努力,但事实上却未能收到预期中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存在漏洞由于现阶段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不成熟,加上受分散经营、地区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出现了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不规范竞争结果,普遍造成客户“待价而沽”的心理。 大大降低了银行的社会形象,严重损害了银行自身利益。因此,理顺中间业务的价格、公布合理的收费标准、规范中间业务的收费管理,已成为规范和加快发展各银行中间业务的突破口。为此,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于2003年10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其规定商业银行的服务价格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商业银行成本收益不一致的问题。但是在该办法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硬的不够硬,软的不够软”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服务价格指导价方面,范围较窄,基本上限定在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本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这几种结算业务方面,其他基本上都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服务价格。这对目前其它已出现的200余种中间业务品种来说,约束力明显不强,刚性不足,导致各银行为了抢业务而竞相压价,不收或少收手续费,从而很容易出现扰乱金融市场的现象。二是在服务价格的市场调节方面,办法规定全部应由商业银行总行、外国银行分行(有主报告行的,由其主报告行)自行制定和调整,其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制定和调整价格。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人均贫富差距、客户的贡献、接受能力不同,如果各上级商业银行费率统得太死,其分支机构就不能根据地域、时间、业务等实际具体情况优化和合理配置银行系统资源,制定出适合当地银行自身及客户的中间业务收费办法来。例如,银行的利润高度依赖于20%左右的重要客户,为了争取这些客户,银行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附带提供一些低收入甚至免费的中间业务服务,是完全必要的,如果硬性采取上级行制定的统一收费规定,反而容易造成客户流失,得不偿失。(2)制度立法不完善中间业务的开拓与经营,必须要把风险放在第一位加以考虑,只有控制好风险,才能更好地开展中间业务。由于开拓中间业务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当时主要从事一些简单的结算业务),长期以来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银行中间业务。已出台的一些法规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如专门规范银行中间业务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由于多方面因素制约,目前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其内容是侧重监管,忽视了银行与客户关系的调整,缺乏对中间业务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范,使得中间业务法律关系缺乏稳定性、可预期性和确定性 。(再如对网上银行业务方面,人民银行虽颁布实施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但该办法既笼统又较片面,仅规范了商业银行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准入条件、审批及风险管理等监管职能,应该同时配套的有关电子认证、电子货币及电子资金划拨等方面的法律并未同时出台。)(3)政府干预过多我国目前的一些金融法规及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兴中间业务的拓展。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银、证、保、信托的严格分业经营,使农村金融难以设计开发出跨领域、综合性、多方位的中间业务产品,难以提高业务的集约水平和档次。三、 我省农村金融中间业务的发展方向我省各大农村金融机构在中间业务发展中自身存在瓶颈,加上国内市场对外资银行的进一步开放和限制条件的日益减少,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来说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如何在外资银行的重重包围中脱颖而出是各大商业银行面临的共同课题。对此,笔者就银行自身改革和政府协助等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议:(一) 银行方面在中间业务的拓展过程中,农村金融应做到以下几点:1. 改变观念农村金融在巩固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更多地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发展。要知道,如今在西方商业银行开办的业务中,中间业务与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了现代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对加快我省农村金融现代化改革进程、提高效益和提高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应真正转变观念,把中间业务的发展作为衡量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来看待,充分认识中间业务在我省农村金融各项业务乃至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发展中间业务对于拓宽我省农村金融经营范围、改善服务功能、增强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扩大经营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重视人才培养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银行也不例外,银行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就当前而言,我省农村金融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培训和储备各种中间业务的管理人才,中间业务需要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多类型、具有开拓敬业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引进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员工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使其能了解中间业务的最新动态并参与到业务创新中来。同时,必须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尽快建立起符合现代农村金融要求的人事激励约束机制,能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中间业务要依托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依赖网络计算机和电子通信。我省农村金融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快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国信息共享的通讯网络,形成较完备的信息系统,提高金融业的信息化程度。这样才能在将来与外资银行竞争时化“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使我省农村金融在竞争上处于不败之地。3. 完善中间业务发展管理机制中间业务的拓展涉及到银行的各部门和各项业务,建立一个责任分明、管理严谨的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机构是很有必要的。该机构负责制订长期目标和发展策略,协调各部门、各项业务间的关系,实施统一领导、决策、指挥、协调。该部门还要负责协调银行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在中间业务开展方面的联系,组织市场调查、新品开发和实施,研究制定中间业务的市场营销策略、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检查中间业务的开展状况,并协调会计、财务、技术等部门落实中间业务发展计划和实施方案。4. 转变营销策略业务开展过程中,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改变重数量,走形式,轻结果的传统做法。就以银行卡销售为例,目前存在采用对基层网点或员工下达销售任务的做法,规定该网点或员工本月内必须售出银行卡的数量,未能达标就要扣除本月部分薪水等。这种做法往往会由于员工没有相关的营销知识和为完成任务而传递给客户错误信息,导致人们和发卡行产生误会,不利于中间业务的推销。另外,由于未能完成任务而被削减工资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建立相关的营销部门,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现代媒体,有效推销服务产品,把硬性销售任务改为激励性任务,这样才能提高中间业务的销售利润。5. 加强风险防范 中间业务在会计核算上主要是表外业务,由于银行不运用自己的信贷资金,出现的风险不会及时暴露出来。我省农村金融中间业务虽然规模较小,但同样有一定的风险。其中包括信用风险、代理风险以及政策风险等。一旦隐含风险转化成现实风险,将会给银行造成损失,因此风险防范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稳步发展的有效保证。在中间业务品种开发设计时,一定要考虑风险防范设计,掌握主动权,同时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坚持规范管理,促使中间业务健康稳步发展。(二) 政府方面1. 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随着入世后银行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抢滩中国银行市场日趋激烈,在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的呼声渐高之际,中国银行业与外国银行在业务发展上因政策法规的不统一,出现了中资银行能享受的外资银行同样能享受,而外资银行能开展的业务,中资银行却不能开展的不利局面。中资银行将面临不仅经验、实力不敌外资银行,政策制度也逊于外资银行的两难局面。因此,应对银行业相关法律制度进行调整,对银行业开展中间业务的门槛、办法、管理进行统一,进一步鼓励我省农村金融中间业务发展。由于中间业务不同品种的风险差异很大,监管部门应据此对中间业务实行分类监管,对农村金融不动用自身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提供收付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全面放开,由农村金融自主经营和管理,对担保、承诺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类的中间业务,因其可能形成客户对银行的负债,风险较大,监管部门应强化监管,要求将其纳入授信管理范围加强风险管理,以防止巴林银行倒闭巴林银行倒闭案:1995年发生的由于在从事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中投机过度和巴林银行内部管理失控而导致银行破产的典型金融机构破产案例。等类似事件再发生。因此,制定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2. 放宽管制监管层正逐步放开中间业务的审批权限,但按照相关规定,仍有相当大一部分中间业务品种需要履行行政性审批程序,仍有不少中间业务需要执行国家指导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创新,在中间业务定价权上,依然存在行政干预,一些地方物价管理部门甚至是监管机构经常将商业银行的一些正常的成本补偿收费视为“乱收费”进行干涉。资深金融人士陈舜表示,在国外,中间业务收费上定价权也是银行自己掌握,但差别不大,因为市场的竞争就会对收费有个约束作用,但最终定价权在市场。国内银行市场也在逐渐走向竞争环境,由市场本身就能调节收费高低,因此,除一些高风险业务外,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不妨在调查排摸的基础上,统一增加或适度调高部分中间业务手续费基础费率,彻底改变不符合价值规律的低收费情况,并根据我国利率最终的市场化进程,逐步过渡到由各商业行根据自身的成本和客户情况自主定价的完全市场化定价模式,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逐步适应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的竞争、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四、 结语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加入WTO后的过渡期,也是国内银行提高自身实力迎接外资银行竞争的关键时期。未来银行的竞争,必然是新兴业务的竞争,尤其是中间业务的竞争。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产阶层人数呈现出迅速增长趋势,这必然有利于中间业务的高速增长,根据VISA国际组织 VISA国际组织:是一个由全球2万1千多金融机构会员所组成的非股份、非盈利性国际银行卡组织的预测,到2010年,我国年收入5000美元以上的中产阶级人数将从2002年的6400万增长到1.55亿。高收入群体往往更加注重保险保障、投资多元化以及财富的保值增值,对金融理财服务具有较大的潜在需求。近年来商业银行通过产品创新在外汇理财、人民币理财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专家预测,商业银行包括金融理财业务在内的咨询顾问类业务在未来5年中将实现年均70%以上的增长资料来源:杨峰.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创新发展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59。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抓住时机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强国际竞争力。参考文献:1 杨干忠 朱毅峰.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452 李小可.商业银行理论与实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773 孙杰. 银行中间业务命系定价权DB. 124 周国荣.银行中间业务研究DB. tougao/article/2007/5/-6.html.2006-1-255 张国海.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国际化比较与发展战略J.金融研究,20036 李澜.对商业银行屜中间业务的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3-147 刘娣.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238 杨峰.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创新发展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599 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510 周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迎来大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2)11 王睿.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3-2412 唐双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DB. / home/jsp/docView.jsp?docID=1601.2006-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