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调查报告5篇.docx
文化调查报告5篇1.文化调查报告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 淀起来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 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 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可是随着人类 社会的开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西方文化的侵入,使 得这些美德与文化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忽视 和挑战。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 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为了复兴 传统文化教育,多方面多渠道在学校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特做此次调查,以了解 目前我校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二、调查目的与实施(-)调查目的1、比拟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2、根据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3、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二)调查内容1、小学生对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日期、传说神话和音乐书法等知多少。2、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三)调查方法发放问卷,进行调查。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调查表共有10道选择 题,每题有34个供选答案。使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又迈进一小步。调查过程:在遂溪过年的那段时间去向基层人民了解一下他们在业余时间有什么文化 生活可以进行,以及对于自己文化生活的看法,和觉得政府在这方面有什么缺乏 的地方。他们自己又希望有些怎样的文化生活。基本情况与分析:纵观这几年遂溪人的文化生活,随着国家对人民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不断加 大,遂溪的文化建设在这几年得到了蓬勃地开展和显示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其中, 居民的文化生活也逐渐日益丰富化、多样化,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演唱会、 看电影、打麻将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到2012年一月份,在我 所调查的遂溪家庭里,以前的黑白电视已经是人们记忆中的东西了,现如今他们 大局部都有彩色电视、液晶电视,甚至是最近刚刚流行的3D电视都出现在普通 居民的家中了。另外随着遂溪电视台的改革,以前是模拟信号电视的家庭都升级 为有线数字电视,电视节目也由原来的40多个台增加到了 80多个。VCD或DVD 似乎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是更加先进的EVD To电脑也在普通家庭 中得到了普及,手提电脑的比例越来越高。值得留意的一件事是当今的居民文化生活出现了两极化的趋势,主要分为了 年轻派和守旧派两个局部。8岁到30岁的新生代,他们趋向于一些新事物,他 们喜欢上网,听歌、看演唱会、溜冰;30岁到50岁之间的成年人,他们的文化 生活方式就普通多了,例如: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读书看报、搓麻将、下 象棋等;而那些高于50岁的成年人,他们那么对看大戏、粤剧、雷剧,舞狮子等 活动情有独钟。晚上在烈士公园里面,很多妇女聚在一起练练舞蹈,娱乐一下身心,为此不 难发现妇女的地位已经是在不断的提高了,以及她们的追求也发生变化了,她们 不在满足于家庭主妇的日子了,她们也开始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业余爱好。其中,有些非物质文化是他们都喜欢的,那就是在遂溪的年例时所举行的舞 龙以及醒狮的表演,遂溪作为醒狮之乡,醒狮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成为了不可 缺少的一局部。每年到那个时候,男女老少都开始为一年一度的舞龙舞狮节目开 始做准备,可谓是全民皆兵了。现如今舞龙醒狮已不再单纯是为了游神而举行的 了。它已经是融进了遂溪人民的身躯和血液中的一种文化了。遂溪人民也为其而 感到无比的自豪。就我调查的家乡居民文化生化来说,他们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 提出了一些他们认为是缺乏的方面。1、政府在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可能是由于在文化建设中表达不出政府业绩增长的原因。县、镇对文化事业 的经费投入相对于其他方面少得多,某些落后点的地方甚至是零投入,而且这些 经费大多为人头经费,为此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 作的就更加是寥寥可数了。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 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另外由 于对一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造成某些非物质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或消 失的状况。我县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文化站的图书阅读室多年来未 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匮乏或是残旧。2、日常开展的文化活动过少,居民文化生活贫乏每年城镇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由县委通过联办、协办 等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及棋、球类比赛等。在过年 期间相对而言就多点,例如一些猜字谜、玩飞镖,春节演出等。上级宣传、文化 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镇”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活动形式仅为题写春联、 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广大中老年居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 书难、收听收看广播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3、文化队伍人才紧缺由于文化站待遇低,政府的不够重视,所以我县的文化队伍难以吸收具有较 高知识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进人渠道不规范,素质参差不齐,在岗人员也经常 被乡镇挪作它用或被外借开展乡镇的其他中心工作,难以做到专干专用。现有镇 文化专干年龄偏大,由于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培训学习,知识老化现象比拟突 出,从而造成大局部新生代的居民对于由政府举办的文化活动不感兴趣,使他们 更多是去网吧,KTV、溜冰场等娱乐场所。4、缺乏正确的引导,糟粕之风盛行我们县是一个比拟大的县城。人口大概有十万左右,居民空闲时间大都会选 择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牌等,有些还只是打发时间的娱乐活动而已,但是 大局部都出现了变质,演变成了 “赌博”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镇上的赌博场所 近千家,其中大局部都是家庭式的,有的家庭甚至常常因为打麻将而引起吵架、 放任孩子不管等坏现象,更加恶劣的还会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下场。另外, 镇里某些落后地方的迷信之风也比拟突出。主要表达在少些老年人身上,在他们 生病的时候在一两次求医不见效果后,便会选择去找“神灵”。5、网吧和KTV等娱乐场所的管理不够由于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娱乐性文化场所开张,但是由于政府在这 方面的管理缺乏,造成那些场所普遍存在各式各样的平安隐患,例如未成年人进 入网吧就是很常见的事了。而在一些KTV场所,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暴力事件。二、我镇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我镇城镇文化建设步伐滞后既有历史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长期以 来对城镇文化阵地建设重视不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偏见和缺乏支持,给城镇文 化事业的繁荣与开展带来消极影响,而经济欠兴旺、投入缺乏也严重制约了城镇 文化的开展步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城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管理部门和局部城镇干部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特别 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只注重抓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认为只要经 济增长了,有了钱,就一切都好办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相当多的人认为文化 工作是软任务,是花钱多效益少的社会公益事业,可搞可不搞,从而忽视了文化 对城镇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工作中将文化建设排在各项工作的 后面,往往是经济当主角,文化作配角,结果导致对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不力,从 而出现的居民文化水平增长追不上经济增长的步伐。2、对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缺乏目前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少,地方财政又有困难,未能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 1% 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除了人头经费外,县、镇用于城镇文化建设的专 项资金几乎没有,导致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乡镇文化站依靠自身开展,依靠产业 化、市场化运作又有相当难度。目前乡镇只能勉强发放人员工资,没有文化建设 工程,没有添置文化活动器材,图书室的图书不能正常更新。3、城镇文化市场发育缺乏、居民文化素质偏低城镇文化市场与其它商品市场的空前繁荣形成鲜明的反差,城镇文化市场境 况冷清。有些地方附近连一家书店都没有,居民买书难。与此同时,文化市场管 理不善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一方面,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正当的文化娱乐生活,但 城镇的文化建设却严重滑坡,居民很难享受到一些健康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 文化市场的管理跟不上,甚至缺乏管理,一些迷信、反动、淫秽、暴力的图书和 音像制品在城镇大肆泛滥,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4、文化管理体制不畅文化部门人员大多被叫去进行办公工作,文化表演队伍的人才得不到及时的 补充。基层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没有交流、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文化 创新。而且乡镇财政对文化站投入极少,管理不力,导致文化站形同虚设,没能 发挥城镇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调查结论: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的格局。一 些现代化的娱乐场所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使得人民的精神文化不再空虚,居 民在自己的空余时间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文化活动去参与的。但是相对于居民的经济的水平的增长, 这些又显得是那么的渺小,怎样让居民文化水平与经济水平差距缩小是政府急需 解决的事情。在党的文化改革思想的领导下,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将我县的文 化建设落到实处。调查建议和对策:1、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城镇有能力来建设多一些些公共文化场所, 例如:县文化馆、博物馆、阅览室、健身的器材和场地等。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 遗产要加大保护的力度,有关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保护体制,鼓励一些新生代去 学习和传承那些非物质文化。对一些做得好的团队给予适当的奖励。2、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加快城镇文化建设,就要狠抓教育,完善九年义务教育体制,让更多的孩子 有书可读。从而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引导居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 的思想观念。加大对青少年文化思想的教育与引导,多举办些适合他们的文化活 动。使他们多点接触健康的文化,鄙弃那些低俗落后的文化。3、完善城镇文化管理体制要加强对城镇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城镇文化市场健康开展。把城镇文化建 设纳入法制化轨道,防止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城镇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坚持引导、 鼓励与监管并重,既要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又要加强经营这得监督管理,防 止经营者为了自己盈利而为居民提供不良的文化活动机会和场所。对于一些非法 的盈利性文化场所要加大打击力度,必要时要进行依法取缔。从而营造出一个好 的环境给居民。5.文化调查报告校园文化是一种自觉地以文化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中国教育改革 和基础纲要明确指出:“要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 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作为一种育人环境和气氛的创 设,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 的影响效果。一、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目前,很多学校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教学质量成为学校的生命线,许多学 校将大量的精力投入教学质量而无暇他顾,学校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 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目标及常规管理等方面往往盲目随大流。同时,学校 领导和教职工缺乏对学校文化本质特征、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及方法途径等方面 的认识,而将学校文化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加之学校文化建 设无法在短期内见效,学校从实用功利的角度也不太重视。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1、培养目标不正,思想认识不够。由于受“质量唯一论”等影响,众多学校一味注重文化课教学,严重忽视学 生的技能训练和思想教育。学校领导层的思想认识未形成共识,多数领导认为应 该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所以在新形势下对校园文化活动 的特点、问题和做法等没有积极进行研究与部署。2、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忽略制度体系的改良。随着社会经济开展和学校布局的调整,原本薄弱的教学基础设施越来越不适 应开展要求,故学校加大经济投入,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改善校容校貌,但是 却忽略了学校软件设施的建设。局部学校没有完整的办学章程,在教学质量的考 核中,缺乏科学考核学生全面开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使学校的开展很不稳定,起 伏跌宕,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开展轨道。3、格调上庸俗的社会文化冲击着校园。由于市场经济促进文化市场的开展,许多格调上庸俗低下的社会文化冲击着 校园。学校附近的一些不良网吧、录像厅、卡拉0K厅、桌球室、电子游戏室等 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包围着校园,课余时间,学生们成群结队地涌向这些场 所,打发着寂寞的时光,甚至通宵达旦,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校园学习生活。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新课改的有效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在传承的基础 上也面临着挑战,只有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当今的教育背景,与时俱进,校园 文化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这就要求我们对校园文化进行重新认识,在传 承的基础上进行重建和开展。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应是一种基于学校的彰显个性的文化。由于受特定的地理 环境和区域文化的影响,学校要突出地方特色,立足本土,建设富有乡土气息的 特色校园文化。基于以上思考,本人想结合当地、学校实际,开展挖掘乡土人 文资源激发校园文化活力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研究。二、当地深厚的人文背景学校座落在瀛山书院脚下,瀛溪畔,是南宋瀛山书院的延伸,历史文化悠远 而浓厚。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曾屡次来此书院讲学著书,留下“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千古绝唱。在学校教学 楼可以远眺到瀛山书院遗址胜景一一清风徐来,松柏苍翠,历代修葺过的八角凉 亭依旧伫立在瀛山之巅。瀛山书院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史迹众多,文化底蕴深 厚,有着与众不同的人文精神特点。学校将“瀛山书院”独特的人文资源运用于 校园文化建设中,创立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校园文化,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三、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开掘和利用乡土资源,深化校园文化内涵,拓宽建设校园文化的渠道。本选题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和意义:1、通过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丰富校园文化的具体表 现形式,形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培 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为校园文化建设开掘新的意义。2、通过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及社区活动的形式,将校园文 化建设与新课程实施结合起来,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开拓新的思路和途径,对进一 步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充分表达地方和学校特色,探索特色办学道路 有着现实意义。3、在利用乡土资源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表达以师生的开展为目标,打造独特的育人文化环境,并以其培养学生的人生智 慧,呵护和滋养学生的情感生命与精神生命,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气氛, 使校园成为师生的生活乐园、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 提供一个典型样板。(四)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六年级局部学生。(五)调查步骤1、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表,分发调查问卷。2、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六)调查结果及分析本次有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利用学生自习时间进行,共 计发放70份,收回70份。在调查中:1、有关中秋节是什么节? 76%的学生选择了 C秋高气爽祭月的节日,21% 的学生选择了 B思念亲人的节日,3%的学生选择了庆祝丰收的节日。2、在关于“关于那些是属于中国传统节日中? ”,99%的学生同时选择了清 明节和端午节。3、在关于“端午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 ”,90%选择C五月初五,10%选择 了 A八月十五。4、在关于“清明节代表性风俗是什么? ”84%学生选择B扫墓,16%选择其 他。5、在关于“中国的“文房四宝”是哪四样?选择砚台、毛笔、宣纸、墨的 78%, 22%选择了其他。6、在关于“你知道哪些中国的传说和神话?(请写出三个。)78%的学生写 出了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女娴造人,后羿射日等,16%写出了两个,6%写出了 一个。7、在关于“你会补充以下对联吗? ” 70%学生能够按照楹联的格式正确补 充,30%学生填错或不会填。8、在关于“你喜欢听中国古典器乐吗?比方说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60% 学牛选择B比拟喜欢,听过一些;14%学生选择C 一般,但是对名曲有机会会考 虑听一下;18%学生选择A很喜欢,听的很多,甚至可以辨出曲名;8%学生选择 D不太喜欢也不太了解,相对更喜欢流行音乐。9、在关于“你能区别一般的书法字体吗,比方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60%学生选择B可以区分,但看不出某个名家字体;24%学生选择C勉强可以; 13%学生选择A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体;3%学生选择D不能区分。10、在关于“你对学校开设国学启蒙社团有何看法? ” 95%学生同时选择了 ACD三个答案,即A能让我们更热爱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C能让我们更好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D学习传统文化很有趣也很有用,我愿意学习和继 承;5%学生选择B增加我们的学习负担,效果也不大。(七)调查结果对策分析今天的孩子对古典乐器很陌生,古时经典名曲基本上没有听过,即使听过没 有深刻体会,或者说欣赏不好这样的音乐。在调查中,当问到“你喜欢听中国古 典器乐吗,比方说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时,有180人选择了 “不太喜欢也不太 了解,相对更喜欢流行音乐”,占所有调查人数的36%,有158人选择了“一般, 但是对名曲有机会会考虑听一下”,占所有调查人数的31.6%,仅有36人选择了 “很喜欢,听的很多,甚至可以区分出曲名”,占所有调查人数的7.2%。如何让 现代的小学生喜欢传统名曲无疑是摆在复兴传统文化教育目前的一个难解问题。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然后今天的小学生很多无法识别行书、草 书、隶属和篆书。在调查中,学生们当问到“你能区别一般的书法字体行书、草 书、隶书、篆书吗? ”有208人选择了“勉强可以”,占所有调查人数的41.6%, 这个选项是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多的,有189人选择了“不能区分”,占所有 调查人数的37.8%,选择能区分的只占20.6%,书法艺术在孩子的心理是陌生而 无用的东西,印象现在学生们用的最多的是水笔,写的楷书,关于行书、草书、 隶书、篆书等古代字体,大概有79%的人无法识别,这一状况令人对传统书法艺 术的后继人才感到担忧。三、对策与建议(一)营造良好的舆论气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气氛,应努力拓展传统文化的 舆论空间,营造浓厚的学习传统文化社会气氛。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气氛需要 各方共同努力:首先,相关文化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工厂、军营、车站、机场、 码头等各种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让 广大群众处处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气氛中,时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其次,群众 传媒要通过设专栏、办专刊、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开展传 统文化研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环境;再次,文艺界要开展以弘扬传 统文化为题材的创作演出活动,让传统文化走上艺术舞台,进入影视节目和文学 作品;最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 传,完善法规、制度措施,强化全民保护意识,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和 良好习惯。(二)增加传统文化课程“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流传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包括官方记载 的经史子集还有口头传说、传统艺术、民俗活动、节庆礼仪、民间工艺等;还有 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比方岭南文化、秦晋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 文化、荆楚文化等地域文化类型。”这些文化遗产如经史子集一样记录着中华民 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所在。 如果让小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必须在小学生日常接触的学科课程中表达出来。在 课程设置方面,应选以识字为主的蒙学教材三字经、弟子规。2.文化调查报告(-)调查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 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时代新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 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 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扭转不良社会风气,发挥我们 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道德智慧的效用,会对改善当前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 用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和下一代,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素质教 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开展的战略需要。(二)调查目的为了加深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了解传统文化在当地的开展状况 及其开展趋势。(三)调查过程1、调查方式:一些网络社交软件2、调查数量:90份3、调查时间:2015年寒假期间4、调查步骤:通过一些网络社交软件发送问卷,并对问卷进行整理统计 (四)对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分析1、有74%的人喜欢中国传统节日,26%的人喜欢西方节日。2、有100%的人认为京剧,诗词歌赋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40%的人认 为看春晚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2%的人认为开派对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有1%的人认为占卜算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3、有10%的人认为清真菜是我传统菜系,85%的人认为苏菜是我国传统的 菜系,仅有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菜系是什么。4、有20%的人认为纵横,重农,洛桑为我国传统学派,100%的人认为儒家 为我国传统学派。5、有75%的人认为我国传统戏曲为花鼓戏,黄梅戏,20%的认为评剧为我 国传统戏曲,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戏曲是什么。6、有10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创造,及四大名著。7、有5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医学著作,有5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医学 著作两部及以上。8、有4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数学著作,有25%的人知道我国古代数学 著作两部及以上,有35%的人一部都不知道。9、有3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农学著作,有35%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农学 部著作两部及以上,有35%的人一部都不知道。(五)调查总结随着当今社会的开展,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国家间软实力的较量,并将在未来 构架国家综合实力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在此我总结了一下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 问题。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问题一一外患一、局部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袭,如2005年11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 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 年韩国拟将“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10月,韩国在得过举办“韩国 是印刷术的起源过”展览,并向联合郭教科文组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论证孔 子、西施是韩国人,称汉字是由韩国人创造的.二、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蚀,西方洋节掀起热潮,快餐文化盛行、 日本卡通动漫、美国电影、韩国电视剧等外国文化产品的大量引进。在了解外国 文化的同时,不少人也开始在接受外国生活状态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他国的行为价 值观,有识人士已经开始思考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商业性中潜藏的文化危机,传 承至今,中国传统文化耐寒减弱且造人捷足先登,这不能不给国民敲响了警钟。三、外来节日冲击盛行,民族优秀传统节日反倒被漠视。“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一人”以上诗歌都是传承着我们中国民族特有的节日,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 内涵,然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只在民间断断续续 地传承着各种习俗,没有正规的宣传,没有正规的保护传承,在民间传得艰难而 断续;倒是所谓的“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在国内流行不衰。我并不排 斥外来文明,只是不希望看到民族的东西最后被丢在社会的角落里。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问题一一内忧一、重大文化事件,领导从不做准备。中国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现状,那就是 不管什么事件,领导永远都没有做准备。之所以不做充分准备的人,那是因为有 人替他准备好了。清华大学校长没把自己赠给宋楚瑜先生的篆文看清楚,那是因 为他自己没准备,是别人准备好了给他“上上台面”就罢了,尴尬当然在所难免。 这只是一个缩影,但是影射了一个社会文化的怪圈。领导不是领导,而是“饭来 张口,衣来伸手”充台面的人,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如请个明星二、社会乱用成语,误导群众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应该吸取了清华大学校长前 车之鉴的教训,可是刚一出言,就发生了低级文字错误,“七月流火”哪怕 他后面慷慨陈词也已经无济于事。在这里用一条歇后语评论“一颗老鼠屎,坏了 一锅粥”。很多时候,社会的语言结构是由文化人、媒体来引导的,而很文化人 和媒体都在乱用成语,把涂料说成是“好色之涂”,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不 容缓”,这是文化人带来的悲哀,误走文化路线将会让社会文化变得混乱无序。三、语文、民族历史受到国人的冷遇。我们的语文和历史是国之瑰宝。从甲 骨文开始,我们的文字就传载着我们先人的思想;从北京猿人开始,我们的历史 就开始辉煌演绎美国一一号称超级大国的繁华社会,它的历史只有三百多年, 它连最起码的传统文化都还得沿袭英国的。然而,不管是在教育考试上,还是在 社会活动上,但凡涉及语文和历史的,都视为是副科附属物,这多么悲哀。随便 抓一个在大街上的年轻人,问“开元盛世”是指哪个朝代的,战争什么时候开始, 他们都支支吾吾搔头挠脑不懂回答,这难道不是悲哀吗?3.文化调查报告一、研究目的。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 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 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二、调查方法。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三、调查报告。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 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 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1、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2、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3、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 会职责;4、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 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 有许多还相传至今。(1)腊月开始办年货: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 T,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2)年二十四谢灶: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 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 效果会更佳。(3)年二十八洗递遢: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 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 病。(4)年三十晚上送年: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 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 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那么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 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 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 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整,开始放爆竹,庆 祝新一年的来临。(5)正月初一宜祭祖: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 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毕后,晚辈向长辈拜年,拱手互相恭贺。 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 否那么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如果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是例如碎 碎(岁岁)平安,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6)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初 二才返回。此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7)年初三赤口: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8)年初四接财神:话说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那么是诸天神由天界返人间之时,送神要一 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那么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备齐。 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回人间。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通通都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 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祷。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 发到尾。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种剪纸一一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 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美好的愿望。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 来迎接这个日子,念一遍寄托新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时“福倒了”真的“福到 了”!希望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们在加快生活节奏中还能记得这个珍贵的传统 文化,并将它传承下去。4.文化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意义:最近党提出了要进行文化改革,所以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通 过了解在当今基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现状和文化建设的进展,增强我们对加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我们深入基层、深入民众, 激发我们参与文化建设以及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热情,增强我们的社会使命感与 责任感。加深我们对于自己家乡的认识,使得自己可以为家乡的开展做一下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