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二篇).docx
全市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二篇)篇一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进入“数字产业 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的“四化”协 同发展新阶段,并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 拉动经济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带动经济复苏的关键抓 手,是引领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是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 生产要素和生产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面对国 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谁把握数字经济的历 史性机遇,就掌握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今年3月,根 据市政府朱健市长的指示精神和2021年度市政协协商与监 督工作计划安排,市政协由X主席挂帅出征、亲自安排部 署、亲自调研指导、亲自提出思路,X副主席参与,市政协 经科外事委组织市相关部门单位及专家学者组成课题调研 组,深入全市相关单位、园区和企业调查研究,并前往X市、 X市、X市等地考察学习,较为全面掌握了情况、摸清了家 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一)数字经济总体来势看好。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已连 业)等情况。二是出台支持政策。制定出台X市政务数据 管理办法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构建业务规范、 技术规范、服务规范、安全规范于一体的数据标准规范体系, 出台园中园、奖补资金、场景应用等支持政策,增强数字经 济发展新动能。三是加大数字基建。加快建设、纵深推进5G 基站、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基础平台、人工智能和算力平台 等“数字基建”。推进云、网、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整合 电子政务云、各行各业在用信息化系统,推进数据共享工作; 推动移动集团5G产业园落地见效,大力推进智慧X、城市 大脑建设,着力建设全市全量的数据资源中心。四是筑牢安 全底座。规划建设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安全监测平台和 大数据网络安全攻防实验室等,引入数据共享审计机制、督 查机制、问责机制,构建公平、透明、高效的多元协同监管 体系,保障数据安全。(五)X多管齐下发力,加大数字经济要素保障力度。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支撑力度。根据企业需求,借助专业“科 技中介”及“科技服务”力量,推动企业、科研院所产学 研合作“双向”打通,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 校研究机构为重要支撑、有效分工协同合作的产学研创新体 系,提升数字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水平。二是做大做强数字 产业基金。在现有30亿数字经济产业母基金的基础上,增 加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鼓励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社会资 本融入,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基金,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 资金支撑。三是切实加强人才保障。制定与数字经济发展相 适应的人才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与我市人才雁阵政策无缝 对接。通过公开选聘、公务员考录、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 等方式,选拔培养一批数字经济专业人才进入经济主管部 门。建议在南华、师院、工学院等高校强化计算机、软件、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专业,与更多的“大院大所”、名校名 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数字人才培育力度。四是着力优化 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 “营商环境优化年” “干部作风建设年”专项行动,以流程再造、信息公开、数 字赋能为手段,完善“四到”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发展数字 经济的良好氛围。篇二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X、X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 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数字中国、制造强国等重大战略部 署和省、市委对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作出的一系列工作要 求,省、市、县人大常委会将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专项监督作 为今年履职的重头戏。X月,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下发专项 监督实施方案,对专项监督作出部署。X月,开展线上问卷 调查,参与者X多人次,征集X条意见和建议。X月,分别 听取X个政府部门情况汇报,组织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委员、 部分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共计X余人视频听取数字经济专 题讲座。X月,市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带领常委会委员、财 经委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等X余人组成专项调研监督组,分六 组赴区县(市)开展调研,实地考察X余家企业和研发机构, 认真听取当地人大和政府情况汇报,广泛征求X多位人大代 表、企业家、专家、行业协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 上,市人大财经委进行了情况汇总和分析研究,现将形成的 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主要举措及成效X年省委作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来,我市积 极贯彻落实,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 字化”,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力推动X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强化要素供给,构建发展新体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长为组长的X市数字经济 发展、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市)和市级 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统筹谋划数字经济 发展。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数字X建设规划、关于抢抓机遇加快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 及5G、软件、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发展规划 和扶持政策,构建比较完善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市县两级 财政三年统筹上百亿资金支持智能制造,加大以数字经济为 重点的产业项目扶持。三是着力平台建设。大力实施“栽树 工程”,成功引进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 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X家共建研发机构和高能级创新平台。 高层次人才集聚创新高,引进全职院士 X名,入选科技部“创 新人才推进计划“创业人才X名,省领导型创新创业团队X 个。(二)突出关键领域,积蓄发展新动能一是突重点。数字赋能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X家,居全 国城市首位。集成电路和光学电子建成一批数字化产业集 群,X年,全市集成电路和光学电子产业实现产值分别同比 增长X%和X%。二是补短板。积极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 大力发展服务于智能制造的管理控制类软件、嵌入式软件、 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软件,提高软件与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三是抓龙头。全面深化与华为的战略合作,X稣鹏产业园正 式开园,着力打造基于稣鹏计算的千亿级5G产业集群,X为 总部的“鹏霄”服务器实现首发首用。与阿里巴巴签署全面 合作框架协议,聚焦提升制造产业、港航物流、内外贸易、 商业零售、城市治理的数字化水平,滚动实施一批具体项目。(三)加快融合应用,推动产业新变革一是工业数字化成效凸显。深入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 划,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占全部技改项目的X%以 上,全市骨干企业装备数控率超过X%,数字化设备联网率超 过X%, X年,全市智能制造指数居全国城市第五位。数字化 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高于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X个百分 点。二是服务业数字化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形成多点支撑、 多极集聚的产业发展格局,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X 个,国家级电子商务众创空间X个。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位 居全国前列,网络零售额和居民网络消费额快速增长,分别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X%和X%,年均增幅都在X%以上。 三是农业数字化稳步推进。以建设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市 为契机,积极探索数字平台、技术应用、发展模式,推动数 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全市建成X个农村电 商服务站,吸纳农村就业人员X万人。(四)打造数据平台,拓展政务新优势一是政府数字化加快推进。在中国社科院发布X年中 国数字政府建设指数报告中,我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在 X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四位。“一证通办”省和市定事项窗 口端、电脑端、移动端实现X%。二是数据共享逐步提升。建 成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开放平台,提高数据交换覆盖 面,实现全省范围内批量数据传输交换,落实部门数据共享 责任清单,数据共享取得新的进展,共享体系初步形成。三 是数字化治理不断拓展。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互 联网+监管”,深化“无证明办事城市”建设,拓展数字化 治理场景应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政府决策白匕劣月匕/J O二、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各级政府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中主动作为,效果逐步显 现。但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少短板和 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数字经济体实力不强从总量看,X年,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X亿 元,与X的X亿元差距明显。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X%,低于全省X个百分点,低于XX个百分点。从占比看, 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为X%,远低于XX% 的占比。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X%,低于全省X个百分 点,落后XX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五位。从户均看,特别是 数字经济服务业,我市企业户均资产规模、户均收入、户均 利润分别仅为X的X%、X%、X%,企业实力明显偏弱。从效益 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速落后全省X个百分点, 居全省第X位;利润总额增速落后全省X个百分点,居全省 第X位;亩均税收落后全省X个百分点,处于全省第七位。 从区域看,工业数字化改造主要集中于余姚、北仑,两地营 业收入占全市比重为X%,数字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高新和薪 州,两地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为X%,区域间数字化改造不平 衡,区域内产业集聚度不够高。(二)数字产业化培育滞后一是优势企业严重缺少。X数字服务业已经形成以软件 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为主导的产业格局,X依然以传统的 基础电信、广告服务和数字应用为主,缺少新兴领军行业。 X前三强的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和信息系统集成,单 个行业都超过X数字服务业全部营业收入,数字服务业总营 业收入不足X的X%。二是软件开发短板突出。X年,我市实 现软件产业业务收入为深圳的X/X、X的X/X、南京的X/X, 青岛的X/X,苏州和厦门的X/X,居副省级城市第X位。服 务智能制造的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 等软件开发运营服务企业处于起步培育和产品推广应用阶 段,尚未形成较强的集群效应。三是电子商务创新不足。网 络零售总额虽位列全省第三,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 例居全省第七。作为制造业强市,产品电商占营业收入比例 仅为X%,居全省第七位。市场主体传统营销模式有待提升, 特别对推进电商直播、网红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工作力度 需要加强。(三)产业数字化力度不足一是带动作用弱。X制造业体量大于X,但数字制造业 却弱于Xo X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营业收 入相当于X的X%,计算机、电子和通信制造业增加值仅为X 的X%。数字化对制造业整体拉动作用不够显著,与X作为全 国先进制造业示范城市的地位不相匹配。二是转型意愿弱。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对新一代 数字技术应用认知不够,智能化改造意愿不强。调研中不少 企业反映,数字技术投入大、风险高、不确定性因素多,企 业投不起、不敢投、不愿投现象较为普遍。三是技术支撑弱。 数字化转型重要载体的工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发展不充 分,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难以发 挥标准化、低成本、广覆盖的支撑优势。据问卷和实地调查, 多数企业反映,能够紧扣制造业流程开发应用,深耕于制造 业数字化改造,满足企业一体化升级、个性化服务的平台和 服务商偏少。(四)数字化技术创新乏力一是人才制约极为突出。数字经济归根到底是人才经 济。在当前人才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下,领军型复合型人才 引进难,应用型操作型技工缺口大。高层次人才“招引留用” 环境不如其他同类城市。以软件业为例,从业人员占全省X%, 远低于XX%的占比。据问卷和实地调查,多数企业认为目前 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数字化改造整体规划型人才和系统 运营维护的应用型人才。二是研发投入力度不足。数字经济 核心产业科研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X%,低于全 省X%的平均水平;新产品产值率X%,低于全省X%的平均水 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数仅为X的X%。企业创新动 力不足,原创性、基础性技术成果少。三是核心技术攻克艰 难。近年来引进多家数字经济研究院,在人工智能、物联网、 工业互联网领域有一定突破,但在甬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 置、重大研发平台等科技创新“重器”少,后续支撑力和原 动力不够。领军研发机构和制造企业高端装备、核心原材料 和关键元器件主要依赖进口,无法实现自主可控,存在较大 的“卡脖子”风险。(五)治理数字化亟待提升一是政策数字化未能有效发挥。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类扶持政策,逐步形成政策治理数字化, 但针对性、适应性、有效性、稳定性还不够强,特别是迭代 式开发和“数字工地”等有些服务平台缺少相应支持政策, 个别地方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 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二是数据价值化未能充分体现。 尚未建立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企业上云积极性不高,网 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安全存在较大风险,数据汇集、 比对、分析、利用难以真正实现,数据资源价值化任重道远。 三是政务数字化未能全面整合。由于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城市大脑、政府数字化等工作职能分散在若干部 门,导致管理职能交叉和重叠。政务服务和治理系统数字化 存在碎片性重复性建设,“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 等现象仍然存在,在线化、智能化、实时化社会服务有待进 一步加强。三、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意见和建议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有效解决当前遇到的 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一)聚焦顶层设计,增强发展合力一要明确发展方向。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的优势 和短板,充分利用我市制造业基础好、民营经济发达、经济 外向度高等特点,谋定发展战略,因地制宜确定数字经济发 展的奋斗目标、重点领域和实现路径,提出和打响“消费互 联网看X、工业互联网看X”的特质品牌。二要强化统筹推 进。围绕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发挥政府创造市 场、服务市场的作用,开展前瞻性研究和系统性政策设计, 从产业布局、融合重点、招商引资、设施建设、技术突破等 方面统筹考虑、综合谋划,通过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 发展,有重点、有步骤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总部型、领军型 和成长型企业,构建X特色的数字经济企业梯队。三要提升 数字素养。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拓宽发展数字经济视野和思维,激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紧 迫感和责任感,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服务能力。要着力提升企 业家数字素养,积极组织企业家开展集中培训、典型示范、 续3年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成 为中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全国97位、全省第2位)。 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总量约877亿元,占GDP比重约25%, 其中数字产业化规模约为175亿元,产业数字化规模约为 702亿元。数字产业化中,电子信息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 36家,实现产值120亿元;电信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4家, 实现产值44.7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规模以上企 业22家,实现产值7.5亿元;互联网行业有规模以上企 业10家,实现产值2.7亿元。产业数字化方面,目前我 市在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上云上平台等领域 均有突破,产业生态欣欣向荣。(二)X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我市是X省互联网枢 纽中心,也是全国骨干互联网32个一级节点城市之一,总 带宽达到16330G,本地地域出口带宽达6400Go自2014年 以来,我市投入8个多亿打造“数字X”及政务数据中心建 设。去年全市建成并开通5G基站1930个,基本实现城区 和各县市区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及应用场景等均有了长足发展,我市“5G+工业互联网”在 特变电工、工业富联智造谷、金杯电工等多个企业实现应用, 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等新模 式新业态加速推广。(三)X数据采集共享稳步推进。目前,我市已完成23 现场观摩、交流学习,增强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更好发挥 企业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二)聚焦数字赋能,加快转型升级一要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围绕发展“X”万千 亿级产业集群,梳理疫情期间制造业发展“堵点”,推动制 造业物资生产调度、产业链协同、自动化操作等系列数字化 解决方案。发挥龙头企业融合示范作用,搭建行业性数字化 平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项目,助力中小企业数字 化转型,实现企业间的协同倍增效应。发展壮大特色软件产 业,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畅通生产循环等关键环节,充分发 挥X软件园作用,积极培育一批软件服务企业,为促进产业 升级提供新动能。二要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梳理数字经 济产业链供应链,做好强链补链工作,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 重构,把优势产业提升为产业链优势。支持重大产业项目集 聚,鼓励企业按照产业链环节与资源价值区段相匹配原则合 理迁移、布局。引导各行业挖掘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做 大做强单项冠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 培育形成若干标志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三要培育提升数字 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 农村电商、传统产业垂直电商,积极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 鼓励传统服务业向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康养、智慧家 政、数字文旅等新兴领域拓展转型。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集成应用,打造具有 一定影响力的在线新经济业态。(三)聚焦创新引领,攻坚核心技术一要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要多措并举着力引进国家级研 发平台“重器”和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大力支持 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服务综合体,加 快产学研共建力度,为数字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检验 检测、质量认证、人才培养等提供平台支撑。二要加紧各类 人才集聚。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和培 育机制,搭建完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政策体系,坚 持引进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与培育本土高素质、实干型人才 并重,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遇到的具体问 题,营造一流人才创业生态环境。三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针对美国等一些国家技术打压和控制,组织开展全市“卡脖 子”项目梳理和评估,建立对企业重要装备、基础原材料、 关键零部件影响的预警和应急机制,积极发挥政府各类投资 引导基金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瓶颈性关键核 心技术攻关,增强“硬核”实力,抢占数字经济竞争制高点。(四)聚焦综合集成,提升治理水平一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5G为代表的信息 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 础设施建设。强化规划引领,建立跨行业多规合一体制机制, 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共建共享。增加地方政府专项 债券或产业基金投入,引领和发挥民间资本进入数字基建领 域的撬动作用。二要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推动构建数据要素 有效流通、高效利用的新机制,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 信息孤岛,加快数据归集、推动数据共享、拓宽场景应用、 强化数据安全,有效激活数据资源要素,实现数据价值化。 三要提升治理数字化水平。打破惯性思维,创新监管模式, 健全治理机制,坚持包容审慎,为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创造良 好环境。要构建政企数字供应链,以数据流引领带动物资流、 技术流、人才流、资金流,有力支撑城市应急、治理和服务, 促进形成政企多方参与、高效联动、信息共享的现代化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个部门的信息资源目录梳理和数据采集,并与国家8个部 委有32个数据接口,汇聚数据10亿余条。同时,我市已 被列入省内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互联互通试点城市,国、省数 据交换共享平台将优先为试点城市提供数据落地和系统对 接。(四)X示范区域发展初见成效。投资近100亿,打造 以数字经济创新引领的全长23公里,两厢覆盖面积50平 方公里的X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布局45个数字产业园区。 目前已有湘南湘西高新软件产业园、高新电商产业园、颐高 数字产业园等17个产业园区竣工并陆续投入使用,引进了 华为、中兴、腾讯、博思软件、科大讯飞等30余家数字经 济引领型企业,汇聚了 860个数字经济成长型企业,落地 数字经济重大产业项目18个。今年又成立了 30亿数字经 济母基金,并获得国开行、农发行50亿元的数字经济发展 贷款,与华融湘江银行合作发行了 20亿元“双创债券”。 这些资金的注入,将为X大道数字经济走廊的腾飞插上强劲 的翅膀。祝融学院、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高峰论坛及社交 电商X峰会等,其影响力不断扩大,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 化均步入发展“快车道”。二、存在的短板和困难来近年,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突 破,但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竞争力 不强,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和现代产业强市目标还不相匹 配,存在短板和不足。(一)X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发展意识不强。数字经济 是典型的新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部分 干部群众以及企业主体对数字经济的认识还存在明显不足。 一方面,有的认为发展数字经济是新鲜事物,投入大、周期 长、成效不明显,只适合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中小城市 没有发展的必要。另一方面,有的对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什么是数字经济、如何发展数 字经济、如何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还停 留在粗浅的体会和模糊的概念上,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缺 乏明晰的发展思路,以致发展数字经济的意识不强。(二)X数字产业基础薄弱,发展质量不高。云计算、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尚处于 起步阶段。大企业、大项目产业配套带动能力较弱,缺乏新 兴领军企业、龙头企业。数字产业发展不集聚、主导方向不 突出,如软件产业总体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缺乏大型龙头 企业的引领带动,难以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形成区域产业 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同时,我市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度不高,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十分突出,网 络化、智能化基础薄弱。(三)X数据支撑能力不强,深度结合不够。一是数据 归集不充实。全市目前仅归集数据10亿条,远不能支撑智 慧政务、城市治理、数字乡村三大应用,且数据格式不一, 导致数据资源清洗难度大,对关键信息的抽取、关联、挖掘、 分析无法实现。全市还有接近一半的行业部门没有将各自的 信息资源落地到政务大数据中心,如公安的户籍数据、人像 比对数据、人社的社保数据、民政的婚姻数据、法院的执行 数据、教育的基础教育数据、交通的城市部件数据等。二是 数据更新不及时。政府部门数据开放共享和整合利用水平不 高,分散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如存量数据没 有电子化,因而无法共享;结构化数据占比较高,没有及时 更新,无法正常使用。三是数据应用不充分。工业互联网发 展上,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技术能力不足,难以发挥 标准化、低成本、广覆盖的支撑优势。大数据与民生领域结 合不够紧密,为社会公益、医疗健康、安全生产、环境保护 等各方面提供决策服务还不足。(四)X产业发展规划滞后,政策体系不优。目前,我 市数字经济发展缺乏整体的规划引领,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发 展规划迟迟没有敲定,发展数字经济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 项目布局不够明确。同时,与其相配套的系列政策措施、评 估机制、考核办法等暂未出台。特别是缺乏具体的、操作性 强的扶植、激励政策,制约了数字经济大招商、招大商。(五)X准入门槛成本较高,企业转型不多。因信息化 投入的回报周期较长(平均需要370年)、转换成本较高、 试错成本较大,许多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资 金缺乏、数字化人才短缺、基础薄弱以及转型契合度不确定 等诸多困难与挑战,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智能化改造 意愿不强,绝大部分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水平低。(六)X数字经济人才短缺,吸附能力不大。数字经济 就是人才经济。当前,数字经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从全国 范围内来看,从事数字经济的人才大多向一线城市、沿海城 市汇聚,而三、四线城市因为经济实力和工资水平而失去对 数字经济人才的吸引力。同时,我市还不具备竞争优秀高端 人才的政策,特别是既具备多项技能又懂数字技术的领军 型、复合型人才难以引进、留住,应用型操作型技工也十分 紧缺。因而育才招才引才留才工作是制约我市数字经济发展 的一大瓶颈。三、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一)X强化宣传推动,加快营造发展数字经济的浓厚 氛围。一方面深化思想认识。以“船山论坛”、各级党校(行 政学院)主体培训班为载体,广泛邀请数字经济领域专家学 者开展演讲授课,围绕什么是数字经济、X如何抢抓机遇加 快发展数字经济等课题,深入开展学习研讨,不断深化全市 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主体对发展数字经济的认识,进一步认 清发展形势、革新发展观念、凝聚思想共识,真正认识到发 展数字经济是时代之需、发展之要,是推动X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引擎。另一方面,加大宣传造势。在新闻媒体、报刊杂 志和网络平台开设专版宣传,通过媒体、部门和行业的舆论 导向,加大对发展数字经济成功案例的宣传,培植发展数字 经济的“沃土”,营造全民重视、全民参与和全民支持发展 数字经济的浓厚氛围。(二)X高位统筹推进,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的组织运营 体系。一是成立高规格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 全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 小组成员,研究制定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 动重大工程、重要项目、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建立政府、企 业、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协同推进机制,明确牵头部门责任 和协同单位职责,加强督导考核和监测评估。二是明确数字 经济行业主管部门。建议参照X市做法,以新成立或在相关 职能部门加挂牌子的形式,组建X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作为 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行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全市数据政 府、智慧政务、数字产业发展等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三 是明确数字经济发展的运营主体。建议由一家市属投资平台 作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运营主体,引进专业团队,实施政 企合作,共同搭建数据共享、多方计算、利益分享的数据可 信交换空间,支撑数据资源汇聚、资产管理、质量治理、价 值流转、产品交易等多功能服务平台。(三)X找准发展定位,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平台 融合发展。立足X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中部地区重点城市 和全国骨干网枢纽城市定位,依托X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先导 区建设,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努力打造成为中部 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一是制定数字经济长远规划。 围绕数字化转型成效、基础设施体系、技术创新能力、产业 生态体系等方面,根据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谋定X数字经 济发展战略、奋斗目标、重点领域和实现路径,高起点编制 X “十四五”数字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X大道数字经济 走廊等专项规划。科学提出到2023年的具体发展目标和到 2025年的长远发展目标,及时发布X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和 智能制造培育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企业名单(建议名单见 附件)。二是积极培育数字经济产业。紧盯数字经济细分领 域,以“智慧X”和“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大招商引 资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等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产品 制造业,带动产业上下游资源集聚,进而形成规模数字产业。 探索以数据资源为基础的城市治理模式和服务创新模式,着 力打造“一县一区一镇一村”数字治理示范试点,推进智慧 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领域应 用,促使数字技术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三是加快推动数 字赋智赋能。利用国家实施的“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数 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契机,推动中小企业上平台、用数据、变 模式、转业务,打通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推动生产服务消 费各环节、线上线下应用场景以及传统工艺与新兴业态的深 度融合,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纵深拓展。四是加速 释放数据价值。通过政府建机制、企业搭平台的方式,在公 共领域以及金融、电信、医疗、人工智能等行业领域试点数 据流通交易模式,加快构建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加速释放数 据价值。在数据确权登记、价值评估、质量治理、定价交易、 标准合约等方面的规则确立和推广开展系统性试验,抢占流 通交易市场规则主导权。五是大力发掘数字消费潜力。大力 推动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直播带货等新业态 新模式发展,推动家政、外卖、快递、房屋中介等低附加值 线上服务向教育、医疗、办公、娱乐等“场景式服务多元化 供给”拓展;探索无人工厂、无人仓库、无人机巡逻、无人 配送、无人超市、无人KTV等“无人经济”发展,引领生产 消费迈向数据智能、人机协同新阶段。(四)X深入优化整合,加快构建系统完整的数据资源 体系。一是盘活现有资源。从在用系统、自建系统、下发系 统、待建系统等方面入手,摸清我市信息化建设现状,列出 信息化需求清单;全面梳理政务数据、社会数据、服务采购 数据等数据资源,并进行系统分析;聚焦产业发展,认真梳 理全市“四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独角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