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docx
二、说教法、说学法1、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2、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感:三、说教学理念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表达以下三个理念: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珍贵经验。教学中,我采用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 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 感,感受语言的美,并积累语言。熟读自然成诵,有意识地让学生背 背,强化记忆,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四、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1.播放名曲?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 诗。例:?赠汪伦?4 .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 诗人。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5 .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板画长 江图,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交流李白、孟浩然的资料二)初知诗意,质疑梳疑。自学.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1 .指读正音。让学生读准以下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旎ng)、浩 (hao) > 陵 Cling) > 辞ci)、唯(wei) o4.汇报交流自学成果,师:学好拉,自信些一学好拉?好,交 流交流,把你学到的、理解的告诉大家。不能保守阿。教师相机引导、 点拨三)深情朗读,赏析佳句 师生互动故人西辞黄鹤楼1、故人一一开口就说“故人2、西辞明白孟浩然是东下扬州)3、扩展:拱手言别一一老朋友辞别,会怎么说? 第一句点明 送别地点。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三月,过去人们称之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 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湿度增大,远望去好似有一层薄 薄的烟雾笼罩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景色。赏析“烟花三月的含义。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烟花三月拓展理解:“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 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沿途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 的美好春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境。指导朗读前两句。第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在黄鹤楼这样的千年胜地,又正值繁花似锦的春天,朋友们 正应愉快地聚会,可“故人却要辞别远去了。这两句在叙事之中流 露出惜别之情。诗人是如何将他复杂的心情表达出来的呢?我们来体会一 下后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渐向前移动,直到水天相接的 地方帆船不见了1 .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 受。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想象“尽 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惟见长江天际流。朋友不见了,只看到滚滚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从最后一句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对挚友的一片深情三)回归整体.谁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1 .从诗句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感情?从那些诗句可以体会到?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 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四拓展练习,体悟诗情小练笔: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 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五)总结这首诗写于一千年前,但是至今读起来还是那么的感人,这不外 乎两个原因,一是李白孟浩然的情谊万古长青,再就是李白的这首诗 写得好。而这些最根本的就在于俩人惺惺相惜,做人贵在交心,我相 信同学们只要和朋友坦诚相待,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们的友谊也会 像李白和孟浩然一样为世人所传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碧空长江孤帆目光送心相随依依惜别情深意长六、说课后反思但由于是第一次上公开课,资深心理素质不好,方案赶不上变化, 导致实际教学与自己的规划大相径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很好的指导学生预习,在备课方面也没有备好学生, 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很不顺畅,几次出现冷场现象。2)由于教学经验缺乏,课堂组织不太好,学生不能集中注意 力专心听讲,教学效果不佳。(3)教学语言不凝练,走动太频繁,教态不大方,语调太平缓, 影响了教学。4)教学过程中,问题太过笼统,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我 要表达的意思。6)诗歌应在读准字音的根底上有感情地朗读,但是在教学过 程中由于紧张,没能将设计的集中朗读很好的展现出来,导致学生对 诗歌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够透彻。1)多听课,积累教学经验,尤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各环节 过渡的引导。2多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3)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不断提升自己对课堂的把握能力, 做到自信。4)在网上多观看名师视频以及名师讲座,做好笔记,取长补 短。反思是为了更好的进步。这届公开课让我获益匪浅。通过各位老 师的精彩点评,我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以及自己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