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中级知识点总结-个人.docx
急慢性传染病1 .鼠疫:鼠疫耶尔森菌,属肠杆菌科,无芽胞,无动力。蚤类传播。腺鼠疫:大、硬、痛、固定、的淋巴结。肺鼠疫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在发病前10 日到过鼠疫疫源地。首选链霉素,首次2g,0.5gq6。青霉素对鼠疫无效。鼠疫病人需要隔离,肺鼠疫病人的接触者也需要隔离观察。隔离9日2 .霍乱:有一根鞭毛,运动极为活泼,兼性厌氧,培养温度37适宜,适宜PH为7.2-7.4,在碱性蛋白陈水中生长迅速,01、0139群是霍乱的病原菌, 口至小肠定居,血凝素是其重要的黏附分子,庆大霉素是其选择培养基,粪-口传播,首选四环素,严密隔离至症状消失6天后,粪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3 .甲肝:嗜肝RNA,无包膜,只有一个血清学,一生只得一次。粪一口传播,传染源为急性和亚临床感染者。传染期:起病前2周到30日4 .乙肝:嗜肝DNA,乙肝表面抗原(HBsAg)有免疫性,无传染性,是感染的标志,感染后1-2周即可阳性。抗-HBs出现于HBsAg转阴后数周到数月,持续阳性10年左右,为保护性抗体。HBeAg阳性说明病毒在复制,传染性强。HBcAg存在于受感染的细胞核中,血液中几乎无游离的HBcAg,临床上一般只检测抗-HBc。IgG型抗-HBc:l)低滴度-既往感染2)高滴度-HBV复制传染源为急性、慢性病人和慢性病毒携带者。经血传播免疫时间:0、1、6个月,上臂三角肌肌肉内。5 .丙肝:单正链RNA。传染源为急性、慢性病人和慢性病毒携带者。经血传播,主要是输血。6 . 丁肝:是缺陷病毒。经血传播7 .戊肝:正链RNA,无包膜。粪-口传播,传染源为急性和亚临床感染者。传染期:起病前9日到病后8日。8 .细菌性痢疾:乙类。肠杆菌志贺菌属,G-,无芽抱,多数有菌毛,少数有荚膜和包膜。兼性厌氧菌,培养温度适宜,适宜PH为7.2-7.4,能在普 通培养基上生长。在肠道选择培养基SS和麦康平板上生长良好,因不发酵乳糖而使菌落呈无色透明。分4个血清群: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 贺菌、宋内志贺菌。能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慢性者粪便培养连续3次(隔周1次)为阴性者,方可解除访视管理。9 .伤寒和副伤寒:乙类。沙门菌属,无芽他,有鞭毛,能运动,多数有菌毛。培养温度37适宜,适宜PH为6.8-7.8。发酵D-葡萄糖,产酸,通常产气 (伤寒不产气),氯化酶阴性,触酶阳性,电解质和VP试验阴性,MR及西蒙枸椽酸钠阳性。赖氨酸和鸟氨酸脱效酶阳性。精氨酸双水解反应不定,产生 硫化氢,不水解尿素,在氟化钾培养基上生长,还原硝酸盐。O抗原和H抗原。粪-口传播。临床症状:持续高热、全身痛、肝脾肿大、脉缓。有些病人 出现“玫瑰疹”。肥大试验阳性,首选嘎诺酮类。10 .艾滋病:乙类。由两条相同的单正链RNA。HIV对热敏感,56, 30分钟即能灭活,一般消毒剂10分钟能灭活,但对紫外线照射不敏感。临床表现: I期(急性感染)、II期(无症状感染)、川期(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综合征)、IV期(艾滋病)前鞭毛体见于白蛉消化道内或培养基内,为梭形,狭长,体长1216微米,有鞭毛1条从前端伸出体外,内有核及居于前端的动基体。2)传染源:黑热病为人兽共患病,凡感染利什曼原虫的患者或病犬均可为传染源。3)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6个月,最短仅10天,最长达9年之久。主要症状:发热、贫血、进行性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鼻出血及齿龈出血。晚期则有消瘦,面部萎黄及色素沉着,腹壁浅表 静脉曲张,下肢浮肿等。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以及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等。如不 治疗,很少自愈。常并其他疾病而死亡。4)治疗:葡萄糖酸睇钠。11 阿米巴痢疾:乙类。是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结肠引起肠道传染病。1)生活史:成熟包囊,经口,至小肠,变成滋养体,寄生于肠腔和结肠壁内,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形成口小底大“烧瓶样”溃疡。滋养 体变成包囊,包囊随大便排出,包囊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大滋养体伸出伪足作阿米巴运动。2)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为粪便持续排包囊的带虫者。传播途径:经口3)临床表现:1.普通型:典型呈果酱样有腐败腥臭。2.暴发型3.慢性型4)治疗:甲硝睫。12 棘球坳病:又称包虫病。我国只有两种: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1)生活史:A.细粒棘球拗绦虫:中间宿主:羊、牛等偶蹄类。终宿主:犬和许多食肉动物包虫病是由棘球属虫种的幼虫所致的疾病。1.成虫寄生在终宿主小肠上段,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出,2.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六钩坳孵出,钻入肠壁,3.经血循环至肝、肺等 器官发育成棘球坳,4.含原头坳的内脏被肉食动物食后发育为成虫,从感染至发育成熟排出虫卵和孕节约需8周。B.多房棘球拗绦虫:成虫主要寄生在狐,中间宿主为啮齿类动物,寄生部位主要是肝。多房棘球蝌绦虫的幼虫期多称多房棘球 坳,又称泡球坳。2)流行病学: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狗。以牧区最为常见。3)临床表现:包括造成的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中毒和胃肠功能紊乱,过敏等。一旦棘球坳囊破裂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可造成 继发性感染或引起受累器官急性炎症,如胆绞痛、腹膜炎,亦可导致病理性骨折等。肺棘球蜘破裂通向气管可咳出生发囊、 子囊和角皮碎片等。4)治疗:阿苯达理8.华支睾吸虫病:1)生活史:成虫寄生于人体或动物的肝内胆管中。华支睾吸虫卵随人或动物粪便排出体外,虫卵一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沼螺或涵螺等淡水螺)一毛恸一尾拗一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鱼)-囊坳。人或哺乳类动物进食含有活囊蜘的淡水鱼而被感染。囊蜘一十二指肠一童虫一钻入胆总管一肝胆 管一成虫一开始产卵。主要的储存宿主:猫、犬、猪、鼠。形态:成虫体形狭长,形似向日葵籽仁,虫卵较小(是人体寄生虫卵中最小的),形如灯泡。2)流行病学:经口感染是唯一传染途径,如人有生食或半生食鱼类习惯,可引起本病流行。3)临床表现:1.潜伏期: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但在体检时常可发现肝大。2 .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个别高达39以上)、显著的胃肠道不适,如食欲减退、上腹痛、肝区疼痛、乏力。3 .慢性期:4 .并发症:胆石症、胆管胆囊炎、胆管细胞癌。4)治疗:首选I此瞳酮9 .并殖吸虫病:又称肺吸虫。并殖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形态:卫氏并殖吸虫外形呈咖啡豆状,斯氏并殖吸虫呈柳叶状。1)生活史:成虫通常寄生于人或食肉动物肺脏形成囊肿。成熟虫体不断产出虫卵。虫卵随痰液或粪便排出体外。卵-毛拗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一尾拗第二中间宿主(淡水溪蟹或螂蛀)一囊坳。人或动物食用,囊拗一十二指肠一 尾拗从囊内逸出,穿过肠壁到腹腔,穿膈肌达胸腔入肺,形成囊肿,并在囊内发育为成虫。2)流行病学:传染源:多种食肉类野生动物和家畜,如犬、猫等都是储存宿主,是重要的传染源。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经口感染是本病的唯一感染途径。3)临床表现:为咳嗽、咯血或皮下游走性包块,X线胸片肺部可出现阴影,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4)治疗:首选毗瞳酮。10 .绦虫病与猪囊尾蝴病:A.绦虫病是因猪带绦虫或牛带绦虫的成虫寄生于人的肠道所致B.猪囊尾蝴病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和猪的各种组织、器官引起的疾病。1)生活史:人是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的终宿主,也可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牛为牛带绦虫的中间宿主;猪为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含有囊尾拗的猪肉俗称“米猪肉”或“豆猪肉”。一猪带绦虫病。A.当人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活囊尾拗的猪肉或牛肉,囊尾拗在小肠经消化液作用,头节翻出并吸附于肠壁发育为成虫, 所需时间约2-3个月,成虫的寿命20-30年甚至更长。*成虫的孕节含虫卵数以万计,成熟的节片逐节脱落排出而虫卵播散。B,猪带绦虫虫卵被误食后,在人体内发育的囊尾蜘,可导致全身各组织脏器的损害,出现猪囊尾拗病(俗称囊虫病)的各种 临床表现,牛带绦虫的囊尾坳不寄生于人体。2)流行病学:绦虫病病人是绦虫病的传染源。猪带绦虫病(又称猪肉绦虫病),人是猪囊尾坳病唯一的传染源。传播途径:A.绦虫病因误食含活囊尾坳的猪肉或牛肉获得感染。B.囊尾蝴病是由于人误食或吞入猪带绦虫卵而受感染,虫卵可来自绦虫病患者自体内、自体外及异体。3)临床表现:A.绦虫病主要为消化道症状,且可发现大便中有排出的绦虫节片。B.囊尾坳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如皮下及肌肉囊尾蝴病,脑囊尾螃病,眼囊尾坳病等。4)诊断:A.绦虫病: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米猪肉”史,临床表现有消化道症状,粪便排节片史,粪便查虫卵或试验性驱虫治疗,淘洗头 节和孕节可以确诊。B.囊尾坳病:皮下囊尾拗结节活检可确诊。5)治疗:首选阿苯达哇11.旋毛虫病:人兽共患病。1)生活史:成虫和幼虫同寄生于一个宿主。成虫寄生于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幼虫寄生在横纹肌细胞内。人或动物食入一活旋毛虫幼虫囊包一十二指肠一幼虫钻出一至粘膜发育后返回肠腔一感染后48h内发育为成虫。幼虫包囊寄生于横纹肌内。形态:成虫微小,线状,虫体后端稍粗。2)流行病学:传染源:猪是旋毛虫病的主要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生食或半生食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3)临床表现:1.侵入期:可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2 .幼虫移行寄生期:由新生幼虫移行时机械性损害及分泌物毒性所致组织的炎症反应。腓肠肌压痛。3 .包囊形成期(或称恢复期):肌肉内包囊逐渐形成。4)治疗:首选阿苯达噗。12 .弓形虫病:弓形虫属刚地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虫,为人畜共患寄生虫病。1)生活史: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包括5个阶段: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卵囊。终宿主:猫和猫科动物。中间宿主:人、哺乳动物、家禽和鸟类。2)治疗:乙胺嗜咤及磺胺嗜咤、螺旋霉素13 .钩虫病:发达的口囊是其特征。1)生活史: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引起肠粘膜损伤及出血。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隐蔽在土壤中,经过2次脱皮发育为丝状蜘,即感 染期拗。主要依靠机械作用,也可有酶的作用侵入人体皮肤。2)临床表现:幼虫可致钩蝴性皮炎和呼吸道症状。成虫可致消化道症状,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有的出现“异嗜症”,大多数患者服铁剂后可自行消失,贫血是钩虫病最 主要的症状。3)诊断:粪便检查检出钩虫卵或孵化出钩拗为确诊的依据,常用方法为饱和盐水浮聚法。4)治疗:阿苯达II坐14 .蛔虫病:1)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生活史包括1.成虫在人体内发育2.虫卵在外界土壤中发育。两个阶段。故也将其归入土源性线虫。感染期虫卵,经口误食,进入小肠,-卵内幼虫破壳而出侵入粘膜下层,钻入肠壁静脉或淋巴管。-一经过肝、右心移行至肺。穿过肺毛细血管进肺泡,感染后10天内发育为第四期幼虫,沿支气管、气管移行至咽,然后被吞咽入食管,经胃到达小肠,发 育为成虫。2)形态:是人体肠道体形最大的线虫。卵壳厚。3)流行病学:蛔虫感染者是唯一的传染源。4)临床表现:消化道功能障碍、变态反应、异味损害有关表现。5)诊断:自粪便检查出虫卵即可确诊,现场调查常用加藤氏厚涂片法。6)治疗:阿苯达口坐15 .鞭虫病:毛首鞭形虫简称人鞭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引起鞭虫病。1)生活史:无中间宿主。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内,严重感染时,可同时寄生于结肠、直肠、回肠下段。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泥土中约3-5周 发育为感染期虫卵。感染期卵随污染的食物、饮水、蔬菜等经口进入人体。幼虫在小肠内逸出,从肠腺隐窝侵入粘膜 摄取营养,经10天左右重返肠腔移行至盲肠,钻入肠粘膜。对人体的危害由机械性损伤和分泌性刺激所致。2)流行病学:鞭虫感染者为唯一的传染源。3)临床表现:多无明显症状,重感染者可有腹泻、消瘦、营养不良、贫血、发热、尊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4)诊断:粪检获虫卵即可确诊,以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为常见的方法。5)治疗:阿苯达理16 .蜕虫病:1)生活史:成虫寄生于人体回肠、盲肠和结肠等处,以肠内容物、组织或血液为食。当人睡眠后,肛门括约肌较松弛时,部分雌虫移行到肛门外大量排卵。虫卵在肛门附近,因环境适宜,卵胚发育成熟,并脱皮1次,即为感染期虫卵。通过污染的手,吞入的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出幼虫,下行至小肠,至结肠,之后发育为成虫。2)形态:成虫细小,乳白色,雌虫大于雄虫。虫卵卵壳无色透明,显微镜下可见卵壳两端不等宽。3)流行病学:患者和带虫者是烧虫病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1.“肛门-手-口”自身重复感染2.通过被虫卵污染的手,再污染生活用品,他人接触后感染3.散落在床铺等的虫卵 随尘土飞扬于空气中,随空气吸入4.逆行感染4)临床表现: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及继发性炎症。5)诊断:透明胶纸肛拭法检出烧虫卵,或在患儿睡熟时从其肛门周围检获成虫确诊。检查时间最好是在清晨解便前或洗澡前。6)治疗:阿苯达哇地方病1 .中国有10种,列入国家重点防治的有鼠疫、血吸虫病、布氏菌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碎中毒。2 .按其原因分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和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3 .克山病:也称地方性心肌病,主要发生在我国由东北到西南的一条较为宽阔的过渡带上。全部发生在低硒地区。病因:1)生物地球化学说:硒缺乏、病区粮存在致病因素、膳食因素的致病作用、2)生物病因学说:肠道病毒(特别是柯萨奇B组)感 染,真菌中毒学说病理:心脏扩大,心肌变性,心肌坏死。4 .大骨结病:是一种地方性、多发性、变形性骨关节病,绝大多数发生在儿童长管状骨干箭闭合前。基本病变:是四肢筋软骨、透明软骨的变性与坏死。病因:具有代表性的是Se缺乏学说、饮水中腐殖酸中毒说和镰刀真菌毒素中毒说。多发生在山区、半山区,但发病以沟壑地带为最重。大骨节病关节变形的特点是多发性、对称性非炎性增粗。”指末节弯曲”是本病早期特征。 病区产谷物镰刀真菌污染严重。5 .碘缺乏病:6 .地方性氟中毒:主要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1)饮水型地方性毓中毒2)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筑中毒3)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氟斑牙:白垩型氟牙症、着色型氟牙症、缺损型氟牙症。7 .地方性碑中毒:碑是致癌物,靶器官是皮肤、肺。我国生活饮用水规定碑的浓度不得超过0.05mg/L。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三联征:皮肤色素脱失、色素沉着、皮肤角化。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疾病控制中级知识点总结11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单正链RNA,粪-口传播,耐寒,低温(-70 )可保存活力达8年之久,在水、粪便和牛奶中生存数月,在4冰箱中可 保存数周,但对干燥很敏感,故不宜冷冻干燥法保存。该病毒不耐热,加热60C30分钟可使之灭活,煮沸和紫外线照射可迅速将其杀死。能耐受一般浓 度化学消毒剂,如70%乙醇及5%煤酚皂液。耐酸、耐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但对高锯酸钾、过氧化氢、含氯石灰(漂白粉)等敏感,可将其迅速灭活。 潜伏期3-35天,一般为1-2周,病人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4周都有传染性。7-9月高发,5岁一下儿童为主。临床表现:1.隐形感染2.顿挫型3.无瘫痪型 4.瘫痪型。隔离患者: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20天。12 .麻疹:乙类。以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和全身斑丘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属副黏病毒科,单负链RNA,麻疹病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加热56 30分钟可被灭活,对脂溶剂及一般消毒剂都敏感,能使其灭活,对日光及紫外线也敏感。冬春季节高发。传染期:疹前5天至疹后5天,若并发肺炎, 可延长至出疹后10日。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有色素沉着。13 .白喉:G+,无荚膜,无鞭毛,不产生芽胞。以咽、喉等处粘膜充血、肿胀并有灰白色假膜形成为突出临床特征,严重者可引起心肌炎与末梢神经麻痹。 起兵后隔离2周,或热退后连续2次咽拭子白喉杆菌培养阴性。14 .百日咳:乙类。持续性阵发性咳嗽,带有吸气性尾声及呕吐,易合并肺炎及脑病。飞沫传播,冬春季节高发。G-,潜伏期7-14天,病程6周。卡他期、 痉咳期、恢复期。自发病后隔离40天,或痉挛性咳嗽出现后30天,接触者观察21天。首选红霉素。1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抗原:荚膜多糖、外膜蛋白、脂寡糖、菌毛。突然高热、头痛、喷射状呕吐、皮肤出血点、布鲁津斯基征和克尼格征阳性。 冬春季节高发。16 .猩红热:乙类。B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突发高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点状皮疹和退疹后明显的脱屑。潜伏期2-5天。首选青霉素。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伤口或产道。17 .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鼠类为其自然宿主和主要传染源。负链RNA。姬鼠型(黑线姬鼠)、家鼠型(褐家鼠)。呼吸道、伤口、消化道、虫媒、垂 直传播。3大特征:发热、出血、肾脏损害。病程: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临床表现:早期发热,全身酸痛,三痛(头 痛、眼眶痛、腰痛),三红(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眼睑水肿,结膜充血,上颗粘膜网状充血,腋下皮肤出血点,束臂试验阳性。血小板明显减少、 尿蛋白阳性。治疗原则: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18 .狂犬病:急性、进行性、儿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狂躁型(脑炎型):前驱期、兴奋期、瘫痪期。麻痹型(静型):高热、头痛、呕吐及咬伤处疼痛, 无兴奋期和恐水症状,无咽喉痉挛,无吞咽困难。实验室诊断最具特征性的诊断是感染神经元的Negri小体。19 .钩端螺旋体病:G-o鼠和猪是主要传染源。人通过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动物的尿液而感染钩体。间接暴露是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水和土壤,这是钩 体病的最主要途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10天。腓肠肌压痛。治疗原则“三早一就”。20 .布鲁菌病:乙类。无鞭毛,不形成芽胞。光滑型菌株有荚膜。G-o男发病高于女。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经消化道、经呼吸道感染。潜伏期2周。主 要症状: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多西环素、利福平、链霉素。21 .炭疽:G+。有荚膜,兼性厌氧。炭疽芽胞杆菌有繁殖体和芽胞两种存在形式。经皮肤接触感染、经消化道感染、吸入感染。首选青霉素。隔离:皮肤 炭疽病例隔离至创口痊愈、痂皮脱落为止。其他类型病例应待症状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2次阴性后出院。死于炭疽动物尸体必须焚毁。22 .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人-虱-人。冬春季节高发。地方性斑疹伤寒:鼠-鼠蚤-人。立克次体,无荚膜,严格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菌。冬春季 节高发。地方性斑疹伤寒:鼠-鼠蚤-人。夏秋季节高发。G-o立克次体病一般均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高热、头痛、全身乏力、皮疹、肌肉酸痛。以媒介蝉、 螭传播的立克次体病还表现虫咬溃疡及同侧淋巴结肿大。血常规检测白细胞一般正常或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首选多西环素。因为患 者不直接传染他人,不用隔离。但病人的住所要灭虱、灭鼠、灭蚤。23 .结核病:抗酸染色阳性,生长缓慢,培养时间需8天以上以至8周,专性需氧,营养要求较高。无论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均较一般致病菌的抵抗 力强。24 .麻风:G+。有抗酸性。经2-5年才发病。慢性、消耗性肉芽肿性疾病,主要症状是皮肤感觉障碍和由外周神经增厚引起的神经性疾病。周围神经损害。 治疗:氨苯飒25 .破伤风:有鞭毛,能运动,无荚膜。适宜温度为37C,适宜PH为7.0-7.5。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普通的含糖肉水、琼脂、明胶培养基上生长。破伤风 痉挛毒素和破伤风溶素,潜伏期最短1-2天,最长2个月,平均7-15天。26 .大肠埃希菌腹泻:俗称大肠杆菌。兼性厌氧,37生长最好,有菌毛。首选氯霉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导致的感染,尽量不用抗生素,因为会 增加细菌毒素的释放从而加重病情。27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易在低温生长,“冰箱病”,无芽胞,G-o28 .空肠弯曲菌性肠炎:夏秋季,G-,有鞭毛,微需氧,在水,牛奶中存活较久,细菌对酸碱有较大的耐受力,在胃肠道生存,对物理和化学消毒剂菌敏 感。粪-口传播。29 .副溶血弧菌感染:G-,无芽胞,有鞭毛,运动活泼。具有嗜盐特性。30 .幽门螺杆菌病:G-,微需氧。31 .军团病:G-,无荚膜,无芽胞,有鞭毛,能运动,培养基中加入铁盐可促进其生长。首选红霉素。32 .莱姆病:也称莱姆疏螺旋体病,早期病例有明显季节性,初发4月末,高峰6月,散在8月。宿主动物包括鼠、兔、蜥蜴、麝、狼、鸟。主要通过硬 婢传播。潜伏期美国3-32天,我国1-180天。临床分期:I期(局部皮肤损害期),II期(播散性感染期),III期(持续性感染期)。口服多西环素(强力霉 素)或阿莫西林,头抱吠辛。33 .猪链球菌感染:G+o休克型和脑膜炎型。首选三代头抱。34 .埃博拉出血热:属丝状病毒科,单负链RNA。非人灵长类(绿猴、黑猩猩等)是其自然界的储存宿主。病人是传染源。潜伏期2-21天,平均7天。突 然发病,表现为发热、不适、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脉缓。几日后可出现咽痛、全身乏力、腹泻、呕吐。1周后出现特诊性麻疹样斑丘疹, 数日后消退并脱屑。起病后数FI可出现出血倾向,轻重不一。烈性传染病,2h内上报。35 .流行性乙型脑炎:大脑炎。夏秋季高发。属虫媒病毒黄病毒科。猪是主要传染源,三带喙库蚊为传播媒介。脑脊液压力增高,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 糖与氯化物正常,白细胞增高。36 .登革热:经伊蚊传播,属黄病毒科,正链RNA。病人是登革热传播主要的传染源,一般发病前3天至发病后10天内具有传染性。多发生在高温多雨 季节,7-9月达高峰。城镇农村。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畏寒、迅速发热,伴有剧烈“三痛”“三红”,可出现出血倾向,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 皮疹、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37 .流行性感冒:属正黏病毒科。单负链RNA。冬春季节为主。潜伏期1-3天。特点是:突然爆发,迅速要延,波及面广。临床特点为:畏寒,少有寒战、 发热,体温速升至38-40C。38 .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儿童,临床症状为无力、食欲减退、一侧或双侧腮腺肿胀,并伴有疼痛及发热。属副黏病毒科,单负链RNA。对乙酸、氯仿等 脂溶剂敏感,紫外线照射及加热均可使病毒灭活。人是唯一自然宿主。病毒主要是通过接触病人的唾液、唾液污染的食物和物品以及空气飞沫等途径传 播。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隔离期:从起病到腮腺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39 .风疹:属披膜病毒科,单正链RNA。风疹病毒不耐热,加热56, 30分钟可灭活。对乙醛、氯仿、NP40、胰酶和去氧胆酸钠等脂溶剂非常敏感。环 氧乙烷和紫外线均能灭活。人是唯一自然宿主。经呼吸道传播,儿童易感,潜伏期10-21天。冬春季节为主。主要症状为发热、麻疹样皮疹,并伴有耳后 和枕后淋巴结肿大。病人隔离至疹后14天。40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丙类。潜伏期短,起病急、眼刺激症状重,病程自限,2周左右自愈,愈后基本不留后遗症。新型肠道病毒70 (EV70)或柯萨奇 病毒(CA24v)o病毒耐酸、耐乙醛,对一般常用消毒剂、脂溶剂抵抗,对紫外线,氧化剂、高温干燥敏感。“红眼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接触传播。传染 途径为患眼-手、物或水-健眼。春夏高发。41 .牛海绵状脑病及人类克雅病:俗称疯牛病,肮病毒,疯牛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疯牛,牛对疯牛普遍易感。是一种神经退行性脑病。疯牛的脑及脊髓含有 大量的致病因子,为主要传播因子。潜伏期为2-8年,多发年龄为50-75岁。典型的表现为进行性痴呆、肌痉挛、小脑共济失调。42 .森林脑炎:春夏高发。单正链RNA,属黄病毒科。蝉是主要的传播媒介。潜伏期10-15天。43 .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夏秋季高发。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一般为3-6天,平均4天。44 .水痘:冬春季高发。病人是唯一传染源。经飞沫呼吸道或接触传播。潜伏期12-21天,平均2周。疹前1-2天至疹后5-6天有传染性。出疹期包括红斑 疹,丘疹,疱疹(水痘),结痂四个阶段。水痘病人应隔离至疹后6天,接触者在接触第2周给服阿昔洛韦。45 .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HPV),好发年龄是16-35岁,女男。平均潜伏期是半个月-8个月,病期在3个月左右者传染性最强。46 .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HSV), HSV-2是生殖器疱疹的主要病原体。人是单纯疱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典型症状为:患病部位先有烧灼感,出 现散在分布的红斑、丘疹、水疱、继可成为脓疱、糜烂或溃疡。女,男。特点是:一旦染病,复发率高,周期发生,缠绵不愈,且可引起不孕。阿昔洛 韦。47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解胭支原体引起。潜伏期1-3周。48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沙眼衣原体。人是自然宿主,淋巴组织是易感器官。潜伏期5-21天,平均7-10天。“沟槽征”“喷水壶状”。49 .软下疳:杜克雷嗜血杆菌,G-,无鞭毛,不会运动,不产生芽胞,是严格的寄生菌。对热敏感,在65c很快死亡,用煮沸消毒法可达到杀菌目的。耐 寒力极强,低温条件下可长期生存。男女,潜伏期3-7天,初发为外生殖器部位的炎性丘疹,1-2天后变为脓疱,破溃后形成疼痛性溃疡。50 .大肠埃希菌感染:俗称大肠杆菌。O157:H7大肠杆菌对酸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热敏感,含氯消毒剂有效。51 .侵袭性链球菌感染:A群链球菌,G+,致病力和侵袭因子:M蛋白,致热性外毒素,黏附蛋白,脂磷壁酸,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52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经蝇传播,具有糖蛋白包膜,芽生成熟,潜伏期一般2-9天,多数为5天。临床表现呈典型的发热期、出血期、恢复期。表现 为突然出现全身肌肉疼痛和头痛,尤其是项背部肌肉。病人常有畏寒、发热。进入出血期,出现鼻出血、皮下出血点及瘀斑。之后随体温下降出血停止, 进入恢复期,完全康复需要2-4个月。53 .人禽流行性感冒:甲型病毒引起,属于正黏病毒科,单链RNA,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主要有H5N1、H9N2、H7N7。潜伏期2-8天。媒介生物控制1 .病媒昆虫:蚊,蝇,螳螂,臭虫,蚤,虱。2 .病媒蛛形动物:蜘,革螭,恙蜻。3 .啮齿目动物:鼠。消毒1 .物理消毒:1)热力消毒灭菌:最古老,方法简便,使用广泛,效果可靠,可杀灭一切微生物。2)干热消毒灭菌:废弃物,一次性用品常用焚烧;金属、玻璃用品和油纱布则用干烤,160、持续120分钟可达到灭菌。红外线、微波。3)湿热消毒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分为下排气式和预真空蒸汽灭菌器。4)紫外线消毒5)电离辐射灭菌2 .化学消毒: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微生物,又称灭菌剂。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结核如碘伏类、醇类酚类。低效消毒剂: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如氯已定(洗必泰)、苯扎澳铁(新洁尔灭)。1)醛类:甲醛、戊二醛2)含氯消毒剂:漂白粉、二氯异氟尿酸钠3)杂环类消毒剂:环氧乙烷。4)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5)聚维酮碘:6)醇类消毒剂:7)季镂盐类消毒剂:苯扎溟铉(新洁尔灭)8)氯己定(洗必泰):3 .消毒效果监测1)化学指示剂:2)生物指示剂:湿热灭菌:嗜热脂肪杆菌芽胞 干热灭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预防接种1.免疫起始月(年)龄生龄 龄龄龄 龄龄龄出月月月月月月月1 2 3 4 5 6 81.5-2 岁4岁7岁疫苗卡介苗、乙肝1乙肝2脊灰1脊灰2、百白破1脊灰3、百白破2百白破3乙肝3麻疹百白破加强脊灰(复服)麻疹、破伤风2.接种途径疫苗种类接种部位皮内接种卡介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皮下接种麻疹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肌肉注射百白破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或臀部外上皿处乙肝破伤风-白喉口服脊灰3.疫苗检测方法麻疹脊灰白喉类毒素 百日咳疫苗 破伤风类毒素BCG微量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细胞中和试验(微孔塑料板法) 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锡克试验 试管凝集试验(半量法) 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PPD4.5.6.脊髓灰质炎: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粪-口传播。麻疹:麻疹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经气溶胶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破伤风:常规免疫:3、4、5月龄接种DPT; 18-24个月加强免疫1针;7岁时DT加强1次。寄生虫病1.总论:1)医学寄生虫包括:原虫、吸虫、绦虫、线虫和医学节肢动物门。2)分类:根据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体外寄生虫(虱、蚤),体内寄生虫(蛔虫、溶组织内阿米巴)专性寄生虫(血吸虫、丝虫),兼性寄生虫(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和粪类圆线虫),偶然寄生虫(曼氏迭宫绦虫)根据在体内寄生的部位:有消化道寄生虫(蛔虫、钩虫、鞭虫、绦虫),组织寄生虫(利什曼原虫),血寄生虫(疟原虫),淋巴寄生虫 (班氏丝虫、马来丝虫)根据蠕虫进入人体之前的发育阶段是在土壤或动物体内:土源性蠕虫(蛔虫、钩虫),生物源性蠕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 绦虫)3)终宿主:有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动物4)中间宿主: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动物。5)转续宿主:幼虫寄生而不发育的宿主。6)储存宿主或保虫宿主:有一些脊椎动物也可感染某些寄生虫而成为传染源。2.疟疾: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在人体内无性生殖(中间宿主),在蚊体内有性生殖(终宿主)。1)红细胞外期:按蚊吸血,子抱子随其唾液注入人体血液-肝(裂殖子)一-入血。间日疟的复发与其存在迟发型子抱子有关,后者进入肝细胞后发育缓慢,成为休眠子。2)红细胞内期:裂殖子一红细胞(小滋养体、大滋养体、裂殖体)-红细胞破裂,裂殖体入血。然后如上循环往复。经过数次红细胞内裂体增殖,部分裂殖子不再裂体增殖,而发育成雌雄配子体。3)胞子增殖期:雌性按蚊吸入血,吸入含有配子体的血,两性发育-一合子-卵囊一-子抱子,当蚊叮人血时,子抱子随其唾腺注入人体。流行病学:我国常见的是间日疟,恶性疟主要在海南、云南两省。夏秋季节高发。传染源:现症患者和带虫者。(且只有末梢血中存在成熟的雌性配子体时才具有传染性)临床表现:1.潜伏期:间日疟:11-25天(短潜伏期)或6-12个月或更长(长潜伏期);恶性疟7-12天;三日疟18-35天。2 .发作期:典型发作表现为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退热。间日疟、卵形疟为隔日,三日疟为隔2天。3 .复发:红内期疟原虫已经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潜伏期,重又出现疟疾发作,与休眠期子抱子有关。4 .复燃:疟疾发作停止后,经数周或数月又出现疟疾发作的临床症状,是由少量残存的红内期疟原虫大量增殖引起。 治疗:杀灭红外期裂殖体和休眠子:伯氨喳(根治药)杀灭红内期抗疟药:氯喳杀灭配子体药:伯氨噪杀灭抱子增殖期药物:乙胺啼咤在疟疾爆发流行地区,居民用乙胺喀噬加伯氨嘎顿服,孕妇用氯噬或哌嘎顿服。3.血吸虫病:1)生活史:雌雄异体,发育:成虫虫卵一毛蝴一母胞拗一子胞拗一尾蜘一童虫。终宿主:人或其他哺乳动物,在其体内有性生殖。中间宿主:螺狮(其中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在期体内无性生殖。虫卵呈椭圆形,淡黄色,卵壳厚薄均匀,无卵盖,卵壳一侧有一小刺。(随终宿主粪便排出,在水中数小时孵化成毛蝴)毛坳呈梨形或长椭圆形,周身披有纤毛。(在水中钻入螺体内,发育一母胞蝌一子胞蝴一尾蝴)尾蜗的尾部分叉。(自螺体逸入水中,遇到终宿主,即钻入皮肤变为童虫。最终在门静脉系统定位寄生,发育为成虫,再产卵。)2)流行病学:夏秋季高发。传染源:患者和病牛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含有血吸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及终宿主接触 疫水是传播途径中的3个重要环节。3)临床表现:1.急性血吸虫病:有明确的疫水接触史,潜伏期30-60天。发热、变态反应、胃物道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肝脾大等。2 .慢性血吸虫病:隐匿型患者一般无症状,健康和劳动力不受明显影响,少数有轻度的肝脾大。感染较重者可表现为慢性腹泻、 腹痛、粘液血便,肝大较为常见,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消瘦、乏力。3 .晚期血吸虫病:分4型: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侏儒型。4)治疗:1.接触疫水后7天首次给予青蒿琥酯或15天首次给予蒿甲醛口服预防血吸虫病,效果最佳。2.毗喳酮用于早期治疗预防血吸虫病发生,以接触疫水后30天给药效果最佳。5)预防措施:消灭钉螺:氯硝柳胺4.丝虫病:1)生活史:中间宿主:蚊。终宿主:人。侵犯淋巴系统。在外周血液中出现夜现周期性。班氏微丝幼:后三分之一较尖细,无尾核。马来微丝拗:有2个尾核,较膨大。2)流行病学:传染源:微丝蜘血症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播媒介:淡色库蚊和致倦蚊(班氏丝虫病);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马来丝虫病)3)临床表现:1.潜伏期:感染期幼虫经蚊叮人吸血进入人体至成熟产出微丝坳,班氏丝虫为5-6个月,马来丝虫为2.5-3个月。可有淋巴系统 炎症、发热、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 .微丝坳血症期:大多无明显症状,或有淋巴系统急性炎症,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3 .急性炎症期:淋巴系统急性炎症反复发作。4 .慢性期:淋巴系统阻塞和淋巴循环动力学改变可致淋巴水肿和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等。4)治疗:乙胺嗪(海群生)5.黑热病:1)生活史:病原体:杜氏利什曼原虫,为单核吞噬细胞内的专性寄生虫。宿主:昆虫(白蛉),哺乳动物。白蛉吸取患者血后3天利什曼原虫鞭毛体开始发育,成熟后至口腔,叮咬人或犬时,一一无鞭毛体,被巨噬细胞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