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机制保障化解农民工讨薪难题.docx
强化机制保障化解农民工讨薪难题从2002年开始,我国就对欠薪行为发起了整治行动。近些年来, 上至中央下至各级地方政府,农民工工资清欠一直被列为重点民生工 程,工作力度一年胜过一年,清欠成效不可谓不大,但欠薪屡禁不止, 年年讨声依旧仍然是严峻的现实。因欠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 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隐患。据笔者对湖北省宜城市的观察,每年春节前夕是民工群体性讨薪 的集中爆发期,占全年民工群体性讨薪事件的80%以上,突出反映在 中心城区,重点发生在建筑领域,主要呈现4个特点:一是人员多、批次多。2015年12月,几乎每天都有相当规模的 讨薪人员集聚在政府大门前上访,共发生30多批次。二是情绪化、极端化。因时近春节,薪水长期得不到兑现,民工 大多情绪激动,甚至采取跳楼、攀爬塔吊、阻碍生产等方式相威胁, 共发生12起。三是影响坏、危害大。表现在农民工邀有共同利益的一些人到主 要交通要道游行,堵塞交通,影响公共交通平安,引起了政府和社会 的全面关注,共发生8起。四是矛盾多、处置难。由于群体性讨薪具有涉及人数多、牵扯的 各方利益复杂、资金问题解决困难等特点,处置时间长、难度大。春 节前,宜城市公安部门先后侦办恶意欠薪案件12起,刑拘3人,上 网追逃1人。导致讨薪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五方面:一是工程资金链断裂。去年受经济下行影响,局部企业及工程融 资难,房地产工程销售不旺,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工程款成为常态, 导致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形成恶性循环。宜城市楚都鑫城建筑 就是其中一例,造成农民工两次聚众围堵城区道路。二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局部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根 本无资金发放农民工工资。宜城市盈盛塑业由于经营不善, 发不出工资,导致农民工屡次聚众围堵工厂,影响了正常生产秩序。三是个人私利作怪。有的包工头为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故意克 扣和拖欠工资,暗中操纵和煽动农民工向发包方或政府讨薪,到达个 人不可告人的目的。四是恶意拖欠工资。一个工程层层发包、转包,这样负责具体施 工的包工头就成了民工工资的直接发放人。一旦工程出现亏本或者其他情形,包工头往往恶意拖欠民工工资,性质十分恶劣。五是结算办理不及时。局部企业工程、包工头因工程质量、工程 期限、工程竣工验收等问题,没有结到现钱,无力发放工资,但主观 上不是故意或恶意欠薪,处理这类问题比拟棘手。六是跟踪监管不到位。在企业工资支付管理中,由于权责关系不 够明确,人社、工商、税务等部门欠缺联动协作机制,各自为政,未 形成整体合力,往往是事情发生了,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化解农民工讨薪难题,需要强化六项保障机制:一是建立部门整体联开工作机制。处置讨薪工作涉及面广,政策 性强,难度大,必须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要建立联席会议常态化工作机制,及时研究问题,商谈解决方法,提 高处置成效。要加强部门间合作,积极借鉴银行信用管理模式,对恶 意欠薪的企业和工程法人,实行黑名单管理,在工程招标、发包、贷 款等方面从严限制、严格准入。二是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机制。加强源头管理,严格履行工资 保证金和工程工资保障金制度。譬如工程开工前必须足额缴纳农民工 工资保证金,否那么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退还保证金前,必须向人社部门提供工资结算凭证,经审核查验后,方可执行,从源头上预防和 减少欠薪问题的发生。三是建立招商引资风险评估机制。招商主体单位在考察和洽谈相 关事宜的同时,要全面、深入了解引资企业和工程资质、经营状况, 开展前期各种风险评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绝不能为完成任务而 盲目招商,产生盲人摸象的状况。四是建立信息研判会商机制。要结合欠薪的季节性特点,每年从 第四季度开始,由相关部门展开拉网式排查,准确掌握情况,通过召 开情报研判会商会,汇总整体情况,评估维稳形势,制定工作措施, 防患于未然。对排查掌握的苗头问题,要提前介入,主动约谈经营业 主,做好疏导教育和矛盾化解工作。对重大隐患,坚持实时跟踪掌握 情况,密切注意动向。五是建立矛盾化解和应急处置机制。要完善讨薪应急处置预案, 对因欠款讨薪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相关单位要立即介入,直接面 对群众开展对话沟通工作,缓解群众情绪,引导群众依法反映诉求。 对出现的堵门堵路、阻工、聚众上访等行为,要及时稳妥处置。对恶 意欠薪数额较大、受害群体人数较多的案件,坚持特事特办,做到快 侦快捕快诉,力争查处一起、震慑一片。六是建立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机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 刊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博等新兴媒体,大力宣传打击恶意欠薪案例 和成绩,促使企业、用人单位诚信经营。要积极采取法制宣传、普法 教育、提供法律咨询等多种方式,向农民工宣讲法律知识,指明依法 维权途径,正确引导表达诉求,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 源头上减少欠薪上访行为。(作者单位:湖北省宜城市城乡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