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的历史启示录.docx
商代的历史启示录一、商代历史脉络商王姓子氏,传说是帝善的后裔。据史记殷本纪载,殷的先祖叫契,契的母 亲简狄是有戎氏的女儿,有一次简狄到河边去沐浴,看见一个玄鸟的蛋,她捡起来吞 了下去,从此她怀上了契。所以史书上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尧舜时契作过司 徒,曾经协助禹治水而立过功,很受老百姓的欢迎。契的部落居住在商丘,尧封契于 商,诗经.商颂中写道:“有戎方将,帝立子生商,”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据括 地志记载,商州东南八十里的商洛县,古代时称为商国,契的部落就定居在商邑。简 狄卵生的传说在当时各部落中广泛流传,很多的帝王的出生都有吞卵而孕的故事,这有 可能是商的祖先以鸟为图腾的缘故。契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昭明即位,昭明去世,子相土即位。相土死后,子昌假设即 位。昌假设死,子曹圉即位。曹圉死,子冥即位。子冥死,子振即位。子振死,子微即 位。子微死,子报丁即位。报丁死,子报乙即位。报乙死,子报丙即位。报丙死,子 主壬即位。主壬死,子主癸即位。主癸死,子天乙即位,天乙叫成汤。从契到成汤一共 经历了十四代,国语说:“玄王勤商,十四代兴。”商代的先祖经历了八代迁都, 他们喜欢用天象的名称来作帝王的名号,如“明明”、“昌假设”、“冥”、“怪”等。 用天干作为名号,如“上甲”、“报乙”、“报丁”、“报丙”。可见当时的天文历法 比拟先进,农业、畜牧业也比拟兴旺。商代的生产技术比夏代前进了一大步,已经完 全摆脱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当时已经开始使用牛马来耕地,这样有利于农业生产,提 高耕地的质量和产量。相传商的祖先王亥驾车进行商贸活动,扩大了商朝的经济实力, 王亥本人也受到老百姓的赞扬。清代学者王国维在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文中, 对王亥有深入的研究和考证。他采用历史互证的方法,证明王亥、王恒是商代的贤君先 祖。从契到汤一共经过了八次迁都,最后定都亳。据王国维先生考证,契由亳迁番为 第一迁,昭明迁砥石为第二迁,砥石迁商为第三迁,相土由商丘迁东都为第四迁,再由 东都迁回商丘为第五迁,其后商侯迁殷为第六迁,复由微归商为第七迁,最后由汤居亳 为第八迁。成汤时夏桀荒淫糜烂,不理朝纲。在他的手下有个叫昆吾氏的部落开始作乱, 汤兴师问罪,出兵讨伐,成汤的右丞相伊尹随他出征。当时桀居住在洛阳,由于他十分 的残暴,老百姓都诅咒他,盼他早点死掉。汤先战胜了昆吾氏,然后又攻打桀,桀逃 到鸣修这个地方,汤大败于桀,然后搬师回京城,自称为武王,登上了天子位。从此四 海平定,夏朝灭亡,商朝的统治地位得到了确立。从汤回到亳下传十代到盘庚作帝王,中间迁都五次。从第六代中丁到第十代,兄 弟之间互相残杀,争夺王位,国家开始衰落。贵族、王侯建造自己的宫殿,奢侈腐化 之风盛行于世,百姓怨声载道。盘庚执政之后,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抑制大臣们的奢侈 之风,强迫贵族和民众渡河到河南安阳小屯这个地方。从盘庚到纣王共经历了八十二 王,只有武丁和祖甲是明君,其余都是昏君。武丁即位时,日夜想复兴商王朝,然而 没有贤臣辅佐他,后来他在梦中得到圣人的指教,于是派人到全国各地寻找此人,最后 终于找到了,推荐他为宰相。从此,商朝得以大治,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帝乙的长子 叫微子启,启母因为下贱,启不能被立为太子。小儿子辛是正宫娘娘所生,所以让辛 继承了帝位,辛就是纣王。纣王天资聪颖,能言善辩,力量过人,好酒色,行淫乐。他 身边有个妃子叫妲己,倍受纣王的宠爱,妲己的话纣王惟命是从,所以整个宫廷沉迷于 荒淫嬉戏之中。纣王命乐师制作靡靡之音,让宫廷的舞女集体跳裸体舞。他大肆收刮 民脂民膏,大兴土木,建造鹿台、琼阁、行宫别管,及时行乐巡耸女色,天下的老百姓 怨声载道,都恨他早点死。他设置了炮烙酷刑,重用西伯昌、九侯、鄂侯作为三公。 九候的女儿被选进宫,不愿做淫乱之事。纣王大怒把她活活杀死。鄂侯听到此事,据理 力争,也被纣王杀害。西伯昌耿直忠厚,劝纣王不要再荒淫误国,被崇侯虎告密,被 囚禁在羌里。当时有个叫闵天存的人,为了救西伯,寻求天下美女和珍宝献给纣王,纣 王大悦,才赦免了西伯,并赐给他乐器,派他远征夷族。纣王重用费仲为宰相,费仲 贪图小利、阿谀逢迎,被老百姓给轰下了台。纣王又启用恶来,这人也是个奸臣,朝中 的大臣都疏远他。西伯后来回到朝廷,重整朝纲,性善天下,诸侯都起来反对纣王,归 顺西伯。西伯的势力越来越大,纣王的统治开始动摇,比干纳谏,纣王怀恨在心,千方 百计的想害死他。西伯率军队讨伐饥国,饥国被灭掉。纣王手下的大臣祖伊劝纣王千 万不能小视周国,祖伊说:“我占卜预测到商朝未来有不祥之兆,这可能是天意啊!” 纣王说:“我这个人不在乎天,只相信命”。祖伊相劝无用,只好说:“纣王啊,你这个 人真是刚愎自用,将来一定会自取灭亡。”西伯去世后,他的弟弟周武王率军东征, 到了盟津这个地方,有八百诸侯背叛了朝廷,在此会盟,请求跟武王讨伐纣王,武王说:“现在还不到到时候”。纣王越来越淫乱,微子屡次纳谏都无助于事,只好逃到别的国 家去了。比干向纣王强行纳谏,纣王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脏有七窍,我想看看是 否是真的”,于是叫手下的人剖开比干的胸,把他心给挖了出来。箕子害怕纣王的暴政, 装疯卖傻做了奴仆,纣王把他打进死牢。朝廷的大臣再也忍受不了纣王的残暴行径, 纷纷逃到周边的国家。武王于是就率领他们讨伐纣王,在牧野这个地方展开了一场大规 模的战争,结果纣王的军队全军覆没,纣王自己逃到鹿台投火自焚。武王杀了妲己, 释放了箕子,祭封了比干。商朝的百姓十分高兴,拥戴武王作了天子。从契到汤经历了 十四代,从汤到纣有经过了十七代,竹书纪年上记载,商代一共有496年。一、完美无缺的世系制度商代从契开始到汤共十四代,历史上记载有八次迁都,汤到纣王共十七代三十个帝 王,兄终弟及的有十四个,其余的是父死子继。竹书纪年记载,商代大约有四百九 十六年的历史。现代考古开掘证明,商代的历史有600多年,可见竹书纪年上的记 载不是十分准确。商代一共有三十个帝王,直接传子的有十三个,而兄终弟及的有十 四个,超过了半数以上。这是为什么呢?根据郭沫假设先生的考证,这是商代亚血族群 婚先妣特祭所致。帝王称“毓”,兄终弟及均系以母系为中心的氏族社会现象或其受遗, 这个结论现在看来有商榷的余地。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对家族形态进行了详 细地论述,他把家族的血缘关系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血缘家族,是指建立在一群兄弟姊妹之相互婚配之上的。(2)普那路亚家族,即群婚家族,是建立在几个兄弟对他们各个妻子之间集体婚配 之上的。同时也是建立在几个姊妹对于他们各个人的丈夫之间的集体婚配之上的。(3)对偶家庭,是建立在一男一女在婚姻形式之下,结成婚配之上的。(4)父权家族,以一男数妻的婚姻为基础。(5)单偶家族。是以一男一女的婚姻为基础,而以独占的同居为其条件,夫妻间独 占同居。商代早已经由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统治地位已经基 本确立,婚姻也是以父权家族的形式来继承,并不是郭老所说的原始社会以女性为中心 的亚血族群婚阶段,而是部落联盟和大氏族部落之间的通婚,出现了王朝世袭制的国家 形态。商代帝王世袭制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当时的社会已经摆脱了普那路亚家族的巢臼, 开始转向更高一级的家族形式一一父权家族。王国维先生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殷 商时代以弟继为主,子继位辅,无弟然后传子”。笔者认为殷商时代的父死子继,帝无 子父亲的弟弟继位,倘假设弟即位后再无子,由弟之弟再继位。这一点已经在史记.殷本 纪中得到了证实。从契至汤十四代,全由儿子继承王位,并没有传弟的记录。从汤至 纣十七代,三十个帝王,兄死弟继位的有十四个,大多数是兄无子或子幼而未立事,由 弟来代为执政。史记.殷本纪记载:“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 外丙,是为弟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 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适长孙也,是为帝太甲。”从上面文字 的记载可以看出因太丁死,而立他的弟弟为王。后来汤的长孙太甲长大了才被扶正。可 见兄终弟及并非是亚血族群婚所致,而是因为兄无子或者子尚幼而造成的。如果像郭老 所说的属于普那路亚家族受遗,那么,我们就应该断定商代社会是原始的母系氏族社会, 这未免有点太公式化了,也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开展的基本规律。倘假设硬要套用摩尔根的 公式,就势必造成人类社会开展阶段上的误区,而夏朝的父死子继又应该如何解释。所 以,笔者认为但凡实行过父系氏族制的民族,此前一定实行母系氏族制,人类社会开展 的各个阶段不会改变。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世系制成为男性为本位以后, 民族之中便包含出自一个假定的共通男性祖先的男系男子的一切子孙,这也和女性本位 的世系一样,他们所具有的共同氏族便是这种事实的证据。男性世系包含了一个男性祖 先和他的子女,与其子之子女以及男性子孙子女,世世相传,男性祖先女儿之子女,以 及其女系子孙之子女,那么属于其他的氏族。即各属于他们各自父方氏族-这就是子女 的父亲因单偶制的兴起而得到确立以后氏族最后的形态。氏族由一种形态过度到另一种 形态是十分简单的,并不指氏族制度本身的覆灭”。二、社会经济架构我们可以从甲骨文中看到商代社会的经济结构与各阶层之间的关系,从而更进一 步了解那个远离我们几千年的社会。从游牧民族过渡到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是人类历史 上的一次重大的飞跃。因为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畜牧 业已经推到了主要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农业开展的壮大。商朝由于征服了夏朝而使 其地域更加扩大,黄河中下游的大片土地得到了开发,良田千亩,河流灌溉成渠,人 们已经开始定居在这片土地上。农业开展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经 贸的往来。就耕地而言,全国有几十万良田,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迅猛地开展。在出土的 殷墟甲骨文中有许多关于土地和耕地的记载:令尹作大田,勿令尹作大田。(,辍合136)我北田不受其年。(乙5584)贞,成保我田。(乙6389)土方*我田,十人。蓿乙庚午卜王曰贞,翌辛未其田往来亡灾不苗祸。(合集24502)王狂田湄日不逊大风。(后上14.8)壬子卜贞王田。(前2. 26.7)大令聚人日物田其受年。(合集1)庚辰卜贞翌癸未屎西,单田受有年十三月。(存2.166)王其省田不苗大雨。(粹1002)癸卯宾贞卓贵田于京。(合集9473)郭沫假设先生在卜辞中的古代社会一书中,解释“田”字时说:“文字上最初的 田字不是后来的禾黍粟麦的田,而是供刍牧狩猎的田。卜辞中可以找到证据如:“土方* 我用十人”、“亦*我西鄙田”。田中栽的是刍秣,丰草蓬蓬因而可以诱致不少禽兽,这样 便于狩猎也就是说用是用于种植刍秣的。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阿马萨里在中国古 代文明一书中,对“田”字进行了精辟地论述,他说:“用字在甲骨文中的意思是狩 猎,但在另一些场合是田地的意思。如国王属下的领地,在商朝对国王来说,狩猎是一 项十分重要的活动,是食物的来源。除干支记日法外,甲骨文记载的是阴历的月份, 没有七、八、九月,它记载的是十月中至来年的一月份这一段时期。因此,很难认为 田字是指季节性狩猎。另一方面,很有可能是在狩猎时用火把林子烧过,为的是使土 地肥沃,使之能够耕种。而不仅仅是为了把动物赶到狩猎者埋伏等待的地方”。笔者 认为“田”字在甲骨文中文里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田”字是狩猎的场地,属于国王、贵族的领地,任何人不得进入。“田”字有受封诸侯的田地意之,除国王之外,属于王公贵族私人的土地。“田”字是大面积耕种农作物的地方,包括种植粮食、蔬菜、果树以及开展其他的 畜牧业。“田”字是井田制的集中表达,是河渠、堤坝的标志。“田”字还是国与国边界的标志。从农业种植方面来看,甲骨文中有农、艺、麦、来、黍、粟、蔷、禾等字,说明当 时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已经种满了农作物。现在的水稻是马来半岛传入黄河流域的, 据说是经太平洋系人种传进,时间很早,具体什么时间传入中国,没有人考证出来。 同田畴有关的字,在甲骨文中有园、圃、囿等字,与种植相关的有果、树、桑、粟等字。 例如:“桑”字,在甲骨文中出现的次数很多,反映出当时已经开始种桑、养蚕,老百 姓已经开始用蚕丝织布。如“辛未卜何贞王其往田桑灾”、“癸巳卜在八桑贞王旬亡 祸在四月”。可以想象当时的农村到处是果园桑田,到处是种植的瓜果蔬菜,到处是 一片绿油油的景象。由于农业生产的迅猛开展,使之相关的粮食加工业得到了开展。 酿酒作坊业到处都是,酿酒工艺也十分先进。卜辞中出现了“酒”、“民”等字,郭老 说:“酒曾多用于祭祀,祭阳之数有多至一百卤之例”。商朝的人嗜酒成习,在尚书 中早有记载。周公也因此而作酒诰、微子,其文日:“殷邦方兴,沈酗于酒”。 同时,在商代的遗址中发现盛酒的器如“尊”、“卤”、“爵”等,由此可见,在商代 已经有大规模的酿酒产业。商代对于祈年十分重视,而且按期举行隆重的活动,一般都是由国君亲自主持。祈 年的目的是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收。据郭沫假设先生考证,祈年大多在二、三月份, 也有的在十月或者十一月,主要通过祭天地祈祷来年丰收。祈年最初是不定期举行的, 后来逐渐地变成定期举行,并用固定形式延续下来。朝廷设有专门的祈年建筑,到了祈 年的日子,天子和皇宫贵族倾巢而出,场面十分壮观。商朝对农业生产十分重视,从目 前的考古开掘看,尚未发现商代的农业生产工具。有些学者认为商代以石制耕具为主, 其他耕具为辅,但是大规模使用耕具在古代的文献中已经得到了证明。例如:“农”字 所以从“辰”字,就是列证。董作宾先生根据对甲骨文有关农具的研究,证明当时商代 人已经使用木制的“耒”作为农具。吕振羽先生也根据西周时代的普遍使用金属农具, 推论出商代也使用用金属制造的耕具。翦伯赞先生认为商人以金属铸造食器、兵器、 礼器、铭器,对于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决不致于再用石器,更不会用木器。笔 者认为在商代已经普遍的使用新型的生产工具-金属耕具,虽然还存在石器,木器、 骨器等工具,但是已经开始过度到金属工具阶段,这个时期不再是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 具,取而代之的是金属工具的兴起。当农民在田间作业使用铜镀、铜铲、铜刀时,他 们能轻松地获得这些工具带来的劳动喜悦。尽管农业已经成为商代人们的主要生产活 动,但是他们还没有把畜牧业、捕鱼业、狩猎业忘掉,这些活动应该是他们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一局部。在郑州商城出土的铜、鱼钩、陶网坠、石网坠,都可以说明当时已经 用渔网捕鱼,捕鱼业已经很普遍。狩猎业也有更大的开展和进步,主要表现在弓箭的使 用,以及弹丸、石钺、铜钺等射杀武器的应用,使狩猎不仅仅是一种副业,而且成为 贵族们消遣玩乐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畜牧业虽然推到了次要的地位,但不影响其自身向前开展,许多半驯养动物已经变 成了家畜,许多新的野生动物,又变成了半驯养的动物。所以在商代牛、马、羊、鸡、 犬、豕的饲养已经比拟普遍。这些家畜的饲养,一方面可以作为人们主要的肉食来源, 另一方面也扩大了畜牧业的种类和用途。同时,牛马可以代为耕地,也减轻了农民的劳 动强度。大型牲畜作为当时的交通工具,有助于交通的开展,对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开展 起到了推动地作用。多种多样的手工业得到了蓬勃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产品的种类上名目繁多。除铜 器、骨器、陶器、玉器之外,还有纺织、编织、酿造、雕刻,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专 门的手工业作坊,生产出很多精美的瓷器、陶器、青铜器,制造出许多艺术性极高的 金质装饰品。主耍有:食器类:鼎、尊、篇、卤、盘、爵。土木类:宫、室、宅、家、舟、车。纺织品类:丝、帛、衣、裘、巾、幕。武器类主:弓矢、弹、戈、钺、函、Bo这些金质的装饰品可以看出,当时的手工艺技术十分先进和完备,特别是食器一项 就早已超过了石器时代。商代所遗留下来的彝器便是青铜食器的代表,殷文存中所 提供的彝器铭文在700种以上,这个数目当然不可尽信,可能有一些西周青铜器的滥入, 有些是器盖不分,还有一器分为两器,但大体上可以证明当时的青铜器制造业已经达 到相当高的水平。下面我们将有关的器类与件数列表如下:爵236件、卤132件、鼎81件、尊69件、彝49件、解47件、蕉33件M 28件、盍17件、角15件、鹭10件、壶5件、鬲5件、璧4件、盘3件觥2件、豆1件由此可以看出,殷商时期是考古学上所说的金石并用的时代。商代虽然处于奴隶 制的前期,但是早已开始大规模地使用青铜器。考古开掘报告证明,当时郑州商城发 现了多处冶炼青铜的遗址,其中以北城墙外今紫荆山北和南城墙外今南关外两处最 大,最有代表性。当时已经具备了较大规模的青铜器铸造作坊,分工明确,工艺精湛, 不仅有生产工具,还有兵器、礼器、食器、容器等等,说明手工业已经开展到极高的 阶段。在铸造技术方面工艺考究,雕刻的饰纹栩栩如生,如“杜岭方鼎”和“司母戊 鼎”最具代表性。商代的制陶工业有一定规模和较细密的分工,从出土开掘报告看有 14座烧陶窑和10余座房基,大局部采用轮转和旋削的制造方法,陶器上的彩绘已经 很少见,取而代之的是陶器上敷釉的刻纹。目前已经发现的青釉瓷尊,可以称得上这 个时期陶器的代表作。商贸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为其他经济往来奠定了基础。以都市 规模而论,今日安阳在盘庚以后成为商都,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手工业 的中心,商贸的中心。现在发现于后冈之版筑及白圈基址都说明,当时的商都其城市 规模已经有几十平方公里以上。据竹书纪年所描述,这个城市到了商之末际的纣王 时代,其范围更加扩大,南距朝歌,北距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翦伯赞先生在 先秦史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商都有纵横交错的街道,有鳞次栉比的房屋,有无数 冶炼青铜的炼厂,有各种手工业的作坊,有耸立于首都天空之奴隶贵族的瑶台倾宫, 有坐满熏熏大醉自由民的酒店,也有看不见日光的奴隶群众之士牢。总之,当时的安 阳,可以说是商代奴隶所有者的天堂,同时又是奴隶群众和零落的自由民之地狱”。 从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可以看出,当时的商人的足迹东北到达渤海沿岸乃至朝鲜半岛, 东南到达今日的江浙,西南到达今日的皖鄂乃至四川,西北到达今日的陕甘宁绥以及 更远的新疆,总之,那时的商人已经走遍了他们所知道的世界。就商业的种类而言,当 时商业以奴隶买卖为主,奴隶变成了商品,以商品交换的方式获得奴隶的所有权、使用 权。除此之外,商人还从事其他商品的买卖,他们从渤海沿岸一带输入鱼类、贝类和 绿松石。从西北陕甘一带输入皮毛,再从羌族地区或直接从新疆一带输入玉石,从长江 上游一带输入铜锡,从长江下游输入稻米。同时他们也把青铜器、工艺品以及农作物向 外输出,这样就促进了商代物质文明的开展。商品的交换产生货币,在甲骨文中“贝”字屡见不鲜,如“取其贝”(铁104.4), “庚戍口贞,易多女有贝朋”(后下8.5), “*取贝百一口取贝六百”(侯27),皆有货 币之意。据郭老考证,商人使用的贝为海贝的一种,此种海贝产生在南洋,至今锡兰 岛附近盛产之,其型如贝,此种海贝通过南太平洋人种之手传入中国。商业的繁荣促 进了交通业迅猛开展,商代人早就把牛马等牲畜用于运输,相传商的祖先相土作乘马, 王亥作服牛,就是驯养当时的牛马,把它们作为运输和交通工具用于商业活动上。可 以想象当时商业和贸易频繁交易,使商人驾车泛舟,一队队商旅出发,走向世界各地以 及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