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财经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60473002
资源大小:201.82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上海市财经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卷一、积累运用(15分).按要求填空。(I)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在回答孔子的提问时,说希望通过三年努力到达的治国 理想是“,”。(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尤为重要,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他哂笑子路 是因为:“,。”【答案】.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异乎三子者之撰.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勇、撰、礼。1 .以下文学常识或语文活动表述中,没有过失的一项为哪一项()A.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作品,其中侍坐中弟子公西华提 到的“端章甫”,是当时丞相的礼仪服饰。B.元代戏曲作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窦娥冤共四折,其中第三折是由正宫调的假设干曲牌联成的一套曲子, 韵脚均是“an”韵,并且全部由女主角正旦歌唱到底。C.有同学为庖丁解牛中的成语制作卡片,上面写到“游刃有余一一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一一形容缺乏整体观念;踌躇满志一一形容悠然自得,心满意足”。D.课本剧鸿门宴表演中,扮演樊哙的同学持剑盾闯帐,怒视项羽;扮演项羽的同学“按剑而踞”,迅 速起身并询问“客何为者”,一时间气氛紧张。两位同学的表演尊重原著,非常到位。【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理解成语的能力。A. “'端章甫'是当时丞相的礼仪服饰”理解错误,是小相(小司仪)的礼仪服饰;C “目无全牛一一形容缺乏整体观念”理解错误,“目无全牛”形容技艺高超;D.项羽“迅速起身”动作存在过失;项羽握着剑挺起身问。应选Bo.以下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那么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 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假设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 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 他来,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咐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 (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 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 月一十五,有滤不了的浆水饭,滤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那么是看你死的孩儿面 上。【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假设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 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芸弘化碧,望帝啼鹃。【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假设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 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 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题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 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选自关汉卿的窦娥冤第三折.关汉卿,号,元杂剧奠基人,与郑光祖、白朴、并称为“” .12 .以下对选段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在【端正好】中,窦娥唱的“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揭露了元代严密的法网和封建吏治的黑暗 残酷。B.选段曲词运用大量修辞委婉曲折地表达了窦娥对不公社会的满腔怨愤,表达了曲词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的 特征。C.剧中交代窦娥还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既写了窦娥不幸身世,也为后文窦天章为窦娥平冤 埋下伏笔。D.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在结构上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这句唱词也反映了窦娥身上具备的抗争精神。13 .对【耍孩儿】这支曲子里引用古代神话“蓑弘化碧” “望帝啼鹃”的作用,解说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表现窦娥宁死不屈、自信清白的坚强性格。B.表现窦娥不甘心含冤死去,坚信自己所蒙受的冤屈不会在世上泯灭。C.表现窦娥追求自由、向往自由、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内心世界。D.表现窦娥要像在弘化碧、望帝啼鹃一样,把自己天大的委屈昭告于世。15.下面对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B.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宁死不屈的对抗性格。C.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对抗精神和乐观态度。D.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16 .写出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1) (2) (3) .最后写三桩誓愿,从创作手法上看,应该属于主义。17 .从选段来看,窦娥具有怎样 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1) (2) 【答案】12.已斋叟 .马致远 (3).元曲四大家13.B14. C 15. C.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亢旱三年16 .浪漫 18.具有强烈的对抗精神.具有善良贤孝的美好品质【解析】【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 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 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文章艺术特点的能力。B. “委婉曲折”错误,应该是“直抒胸臆”而非“委婉曲折”。选段使用了呼告、对偶、反问、反复等修 辞方法,使语言平实、形象、又符合窦娥的对抗个性,以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表达了窦娥对于不公社会的 满腔怨愤,如“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 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应选Bo【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段和典故的作用的能力。首先把握这两个典故的内容。“在弘化碧”,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甚弘,一生忠于朝廷,后蒙冤为人 所杀,传说其血化为碧玉。形容刚直忠正,为正义事业而蒙冤抱恨。“望帝啼鹃”,指杜鹃鸟的悲啼,常 指冤魂的悲鸣。然后结合文中的故事分析作用。文中窦娥即将被冤屈而死,结合“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 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可知,她此时使用这两个典故要说明自己所蒙受的冤屈,说明自己的清白;结合“假设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可知,她认为自己的冤屈终会有朝一日大白于天下;结合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可知,她借这两个典故将自己的 冤屈昭告于世。C “追求自由、向往自由”在这两个典故中无法表现出来。应选C。【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乐观态度”错误,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这三桩誓愿确实是层层深入的关系,窦娥要苍天 证实她的清白无辜,她要借异常的事象向人间发出强有力的警示,表现的是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 怒和坚决对抗,并非“乐观”。应选C。【1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三桩誓愿:一、血溅白练窦娥:“假设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粘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委实” 就是确确实实。血溅白练就是“示冤”让在场的人都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六月飞雪窦娥:“如今是三伏天,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掩埋了窦娥尸首。”窦娥“二煞”中还唱到:“定要感 的六出冰花滚丝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这里再次希望老天发出征兆一一 天降瑞雪。“假设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动上苍让“六出冰花滚丝绵一一还是天降瑞雪一一昭示千古 奇冤,冲天怨气,以警告统治者。三、亢旱三年窦娥:“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1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章的创作手法的能力。窦娥被屈打成招后怨恨地发出三桩誓愿:一要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白练上;二要天降大雪,遮盖她 的尸体;三要让楚州大旱三年。这是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基于现实社会内容,大胆而精巧地构思出三 桩誓愿。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三桩誓愿 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对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行刑尚未开始, 第二桩誓愿就已显示出预兆,更说明了窦娥的冤屈感天动地,社会的黑暗已引起上天的震怒。三桩誓愿的 实现是窦娥对抗的最终结果,也是悲剧高潮的结束。窦娥死去了,但给人间留下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不 屈、富于对抗精神的感人形象,也给人间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回肠荡气的悲壮歌曲。【1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如被押送刑场的时候,窦娥责问天地“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 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临刑之前许下三桩誓愿,“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 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仁弘化碧,望帝啼鹃” “假设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 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 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些表现出窦娥面对 被冤屈命运时的对抗精神。如被押送刑场的时候要求从后街走,“怕那么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俺婆婆假设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 呵” “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自己即将临刑却还担忧婆婆,且窦娥是“怕连累婆婆, 屈招了药死公公”,这些表现出窦娥的善良和孝顺。(三)(21分)阅读烛之武退秦师、齐桓晋文之事片段,完成各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 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 之。夜缝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 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 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 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王欲行之,那么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 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选自齐桓晋文之事)19.解释加点词(1)以其无礼于晋()(2)犹不如人() (3)焉用亡郑以陪邻()(4)行李之往来() (5)唯君图之()(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B.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1.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以乱易整,不武易:容易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D.老者衣帛食肉衣:穿22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马之千里者B.是寡人之过也C.邻之厚,君之薄也D.舆薪之不见23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缱而出”,求见秦伯,表现 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 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赏赐,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D.孟子主张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够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以“礼义”来引导民众。24 .翻译以下句子。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答案】19.因为 .尚且 .增加 .出行的人.表希望 .没有 20.D 21. A 22. D 23. C24.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当作(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事情。重视学校的教育,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 路上走了。【解析】【1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句意: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以”,因为。(2)句意:尚且不如别人。“犹”,尚且。(3)句意: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陪”,增加。(4)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行李”,出使的人。(5)句意:希望您考虑一下! “唯”,表希望。(6)句意:如果没有秦国国君的力量,我不能到达今天这个地步。“微”,没有。【2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 利啊。“用”是动词,宾语是“子”,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B。“求”是动词,宾语是“子”,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应选Do2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易:代替,替换。解释错误。应选Ao【2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应为“有何厌”,“之”提宾标志。A.定语后置句,应为“千里马”。“之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日行千里的马。B.判断句,标志是“是也”。句意:这是我的过错。C判断句,标志是“也”。句意:邻国的实力变强大就是让您的实力变薄弱啊!D.宾语前置句,应为“不见舆薪”,否认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之”是提宾标志。句意:看不见 一车柴草。应选D。【2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 “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赏赐”错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意思是“而且您曾经给 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容许给您焦、瑕二座城池”,可见应是晋国曾经容许用焦、瑕两地感谢秦国。应选C。【2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做名词,远地;“其”,代词,这。(2)题得分点:“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古代的乡学;“申”,反复陈述;“孝”, 孝顺父母;“悌”,尊重兄长;“颁”,通“斑”,指头发花白;“申之以孝悌之义”“不负戴于道路矣”, 都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于道路不负戴矣”。参考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附属于晋的同时又附属于 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沱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 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烛 之武就容许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 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 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 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 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 经容许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 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张边界。如果不使秦 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 ”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 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果没有秦国国君的力量,我不能到达今天这 个地步。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 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 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 人就可以有肉吃了; 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 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 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还没有这样的事情。”(选自齐桓晋文之事)(四)(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 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 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 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 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假设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假设属皆且 *为所虏!”庄那么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 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节选自鸿门宴)(二)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那么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 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日:“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 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那么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 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节选自苏轼范增论)【注】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攻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范增为末将 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项羽矫诏杀之。25 .对以下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随令将军与臣有郤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隔阂,嫌怨。假设入前为寿寿:敬酒献物,祝人长寿常以身翼蔽沛公翼:翅膀稍夺其权夺:剥夺人臣之分也分:区别A.B.C.D.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B.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C.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D.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26 .以下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项羽好大喜功,刘邦卑辞谢罪,项羽为表示自己的雅量脱口说出告密人,说明他先前的怒气已烟消云散, 剑拔弩张的形势稍有缓和。B.范增老谋深算。他深知刘邦的志向,想要利用宴会杀死刘邦,暗示项羽,而项羽不回应,无奈之下他又 命项庄舞剑,意在刺杀刘邦。C.苏轼认为范增应该及早脱离项羽,并认为他错失了最好的机会。同时: 苏轼还认为范增应该在鸿门宴后 就及时离开。D.苏轼认为义帝是天下的贤君。义帝派遣刘邦入关而没有派遣项羽,提拔卿子冠军做上将军,这些做法都 表达了义帝的贤明之处。27 .第三段选文末句,苏轼为什么说项羽在杀义帝时就怀疑范增了?请简要说明。【答案】25.A26. B 27. C28. (1)义帝当初是范增劝说项梁拥立的;(2)项羽中途谋杀义帝;(3)范增劝阻忠告却没有被项羽接受。【解析】【2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句意:刘邦第二天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句意: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刘邦。“分”,本分,职责。句意:是做臣子的职责(本分)。是正确的。应选Ao【2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天下事”作“大定”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卒伍”作“归” 宾语,意思是回到乡里,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应选B。【2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苏轼还认为范增应该在鸿门宴后就及时离开”错误,原文“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 当以是去耶?日:'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 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可见,苏轼认为鸿门宴后范增不应离去,而应在项羽杀卿子冠军时离 去。应选Co2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 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可见,义帝本就是范增劝说所立,项羽中途谋杀义 帝,不是范增的本意,一定曾向项羽“力争”,然而项羽没有听从他的意见;项羽既然不听他的建议并杀 了他当初所立的义帝,肯定会怀疑范增会因自己谋杀义帝这一行为而对自己有了异心,因此作者说项羽对 范增的疑心就是从此时起的。参考译文:(一)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 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表达了孔子 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那么等。B.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代表。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用寓言譬喻,文笔汪洋恣 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经。C.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D.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和代表作,写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是一部杰出的 悲剧。雷雨的剧名与剧情有关,象征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沉闷压抑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 到来。【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B. “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代表”错误,应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应选Bo4.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关汉卿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B. ”窦娥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对抗者”,她的性格是随着戏剧冲突而不断开展的,最后她以三桩誓愿向封建 秩序发出了挑战。C.雷雨文通过刻画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矛盾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家族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D.哈姆莱特中从国王到侍臣到奥菲利亚,都充满了丑恶、虚伪和罪恶,印证了哈姆莱特“人世间长满 了恶毒的莠草”的说法。【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D. “从国王到侍臣到奥菲利亚,都充满了丑恶、虚伪和罪恶”分析错误,奥菲利娅是被国王等人利用,应 是痴情、幼稚和轻信。应选Do5.周朴园()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刘邦第二天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 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 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会 这样呢? ”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 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屡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 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响。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狠心。你进去上前祝酒, 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项庄 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娱乐,请让我用舞剑助兴吧。”项 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得不到 (机会)刺杀(刘邦)。(二)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 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 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假设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既如此, 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 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 怎能在此时离去呢?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卿子 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假设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 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 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 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 了。(五)(18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唐太宗“五事”治天下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日:“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喻 其故,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日:“不然。朕所 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假设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 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那么欲置之怀,退不肖那么欲推诸壑,朕见贤者那么敬之,不肖者那么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顾 谓褚遂良日:“公尝为史官,如朕言,得其实乎? ”对日:“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与,盖谦 谦之志耳。”29.解释以下加点字(1)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2)朕所以能及此者() (3)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4)比肩于朝() (5)自古皆贵中华()(6)顾谓褚遂良日() 30 .翻译句子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31 .以下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正直之士比肩于朝B.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 *C.退不肖那么欲推诸壑 .D.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A.正直之士比肩于朝B.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 *C.退不肖那么欲推诸壑 .D.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虽又槁暴(劝学).结合全文,说说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答案】29.超过 .的原因.忌妒.紧靠,挨着 .以为贵 .回头看30.君主多半讨厌别人当面批评,对直言者暗中加害或公开惩罚,没有哪个朝代不这样。31. A32.李世民是一位从谏如流、礼贤下士、心胸宽广的君主。【解析】【2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过:超过。句意:我才能不超过古代帝王,而成绩比他们大。(2)所以:的原因。句意:我有如此功劳的原因。(3)疾:忌妒。句意:自古帝王多忌妒胜过自己的人。(4)比:紧靠,挨着。句意:在朝廷里比比皆是。(5)贵:意动用法,以为贵。句意:自古以来都以汉族为贵。(6)顾:回头看。句意:太宗回头看看褚遂良对他说。【3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恶”,讨厌,憎恨;“阴”,暗中,暗地里;“戮”,惩罚;“无代”,没有哪个朝代。【3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前“于”:介词,在。句意:直言者在朝廷上比比皆是。后“于”:介词,在。句意: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B.前“以”:修饰关系的连词,相当于“而”。句意:请你们坦率地来说说。后“以”:借此,因为。句意: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C前“诸”:兼词,“之于”。句意:看到不好的,恨不得把他推到深渊之中。后“诸”:众,各,副词。句意:它南面的各座山峰上,树林山谷非常美丽。D.前“虽”:转折连词,虽然。句意:自古以来的帝王,虽然平定中原华夏。后“虽”:假设连词,即使。句意: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应选Ao【3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顾谓褚遂良曰:'公尝为史官,如朕言,得其实乎?' ”李世民能够让群臣坦 率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听取褚遂良的想法,说明他从谏如流。“人主往往进贤那么欲置之怀,退不肖那么欲推诸壑,朕见贤者那么敬之,不肖者那么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 李世民说一般的君主,看到好的,恨不得把他抱在怀中;看到不好的,恨不得把他推到深渊之中。而李世 民见贤才,那么尊敬他;见表现不好的人,那么从保护的角度教育他,使贤与不贤的人都各得其所。由此可知, 李世民礼贤下士。“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 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他认为君主多半讨厌别人当面批评,对直言者 暗中加害或公开惩罚,没有哪个朝代不这样。而他即位以来,直言者在朝廷上比比皆是,没有一人因此而 免职。自古以来都以汉族为贵,歧视少数民族,而他独一视同仁加以保护,所以少数民族依靠他,像依靠 父母一样。由此可知,李世民心胸宽广。参考译文:唐太宗在翠微殿,问侍臣:“自古以来的帝王,虽然平定中原华夏,但不能使西北方少数民族臣服。 我才能不超过古代帝王,而成绩比他们大,不知什么原故。请你们坦率地来说说。”群臣都说:“陛下功 德像天地一样广大,其他万事万物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唐太宗说:“不能这么讲。我有如此功劳的原因, 不过做到五条罢了。自古帝王多忌妒胜过自己的人,我见别人优点,把它当作自己的优点对待,好像自己 优点一样。每人的行为能力,不能十全十美,我弃其短取其长。一般的君主,看到好的,恨不得把他抱在 怀中;看到不好的,恨不得把他推到深渊之中。而我见贤才,那么尊敬他;见表现不好的人,那么从保护的角 度教育他。使贤与不贤的人都各得其所。君主多半讨厌别人当面批评,对直言者暗中加害或公开惩罚,没 有哪个朝代不这样。而我即位以来,直言者在朝廷上比比皆是,没有一人因此而免职。自古以来都以汉族 为贵,歧视少数民族,而我独一视同仁加以保护,所以少数民族依靠我,像依靠父母一样。以上五条,是 我能有今天成就的原因。“太宗回头看看褚遂良对他说:“您曾经是史官,像我所述,是真实的吗?”回 答说:“陛下盛大功德无法全部记载,你自己只认可这五点,是多么谦虚谨慎啊! ”免费增值服务介绍季学科网* 学科网() 致力于提供K12教育资源方服务。网校通合作校还提供学科网高端社群 出品的老师请开讲私享直播课等 增值服务。y 组卷网() 是学科网旗下智能题库,拥有小初高全 学科超千万精品试题,提供智能组卷、 拍照选题、作业、考试测评等服务。扫码关注组卷网解锁更多功能扫码关注学科网每日领取免费资源回复"ppt”免费领180套PPT模板回复天天领券来抢免费下载券周朴园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鲁侍萍 ()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 这儿又碰见你。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 以不必哭哭啼啼的。依据剧情开展,揣摩人物的心情与神态,上述文段中一所缺的“舞台说明”,填写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忽然严厉地 愤怒 冷冷地悲愤B.冷冷地 愤怒 忽然严厉地悲愤C.冷冷地 悲愤 忽然严厉地愤怨D.忽然严厉地 悲愤 冷冷地愤怨【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情感的能力。在周朴园心中,鲁侍萍已经去世了,没有人知道两个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也没有人知道他之前做过的伤天 害理的事情,这对他是无害的;然而一个熟知自己的过去,会对自己现有荣誉和地位构成威胁的人突然出 现了,这让他有了危机感,所以周朴园在确定是侍萍之后的“忽然严厉地”质问,表现了他的色厉内荏, 他急于知道鲁侍萍是为何而来;而后“冷冷地”质问那么反映了他冷酷无情的真实面目。鲁侍萍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再次回到这个带给她一生不幸的地方,看着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