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精编.docx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精编学习目标1 . 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 .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3 .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4 .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常识读记1、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 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 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清代沈德潜 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 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 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J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 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 “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 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 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二2、时代背景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 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 寻求出路,只得奔波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别离”, 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羁旅乡愁。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反映在古诗十九首中,即大多写思妇游子的相思 离别之苦和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涉江采芙蓉就是抒写思妇游子相思离别之情的作品。基础检测1、解释以下词语含义芙蓉:()兰泽:()遗:()所思:()远道:()还顾:() 旧乡:()漫洁洁:()同心:()终老:()2、口译全诗文本研读整体感知1 .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3 .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问题探究1、简要回答诗人为何忧伤?2、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 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3、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 什么要这样写?4、关于涉江采芙蓉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参考答案基础检测1、解释以下词语含义芙蓉:荷花。兰泽:长着兰草的沼泽地。遗:赠送。所思:所思念的人。 远道:遥远的地方。还顾:回头看。旧乡:故乡。漫洁洁:形容路途广阔无边。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情的融合。 终老:度过晚年至到去世。2、口译全诗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文本研读整体感知1 .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2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明确: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3.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明确: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 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这为文 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问题探究1、简要回答诗人为何忧伤?明确: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别离;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 欲归不得;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却不能相聚。2、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 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明确: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 “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 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 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3、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 什么要这样写?明确:“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 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开展的顶点,顶 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开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开展 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4、关于涉江采芙蓉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一)主人公是女子。1、“远道”与“旧乡”对立。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长江。2、“还顾”接“所思”,“同心”即真心“忧伤”的也不只是女子一人。而 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子”即“怜子”;3、古诗十九首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主客移位(对写法)的方 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主旨:女子思夫怀远。(二)主人公是男子。虽然采芙蓉这个动作太过优雅,但鉴于魏晋时期男 人都以柔美为审美要求,也不算过分。1、从诗的内容看,这是一个离家很远的人写给家中思念的人的。而古时候 女子是不轻易出门的,男人为家人的生计,为国家到处奔波。2、因为古时候经济文化的限制,女子没有条件接触这么多文化的东西(当 然也不排除有家庭条件好,文化水平高的),男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3、从语言习惯上看,全诗柔美中也透着“远道”“洁洁”这样的深沉力量, 不像女子那样细腻。主旨:游子思乡怀人。(三)主人公是男女双方。上半局部是女子的形象同,“远道”表达的是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下半局部是离家在外的男子的形象,“还顾”“长路”是漂泊者对家乡的眷 恋。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 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主旨:表达远隔两地的爱人互相思念的哀伤与惆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