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对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作用与教学途径.docx
-
资源ID:60477357
资源大小:15.6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艺术教育对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作用与教学途径.docx
艺术教育对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作用与教学途径个性是人的心理特征的集合,并外化为人的精神面貌。学前幼儿正是人的个性形成初级阶段,对幼儿日后进一步 发展个性、完善精神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现代的教育 理念要求幼儿全面发展,它对艺术教育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不再只是为了传递枯燥的知识,而是要让幼儿获得 学习的能力和动力,在学习中发展个性。能否帮助幼儿培养个性品质也成为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1 .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实际作用(1)刺激表达欲望幼儿艺术教育具有多种形态,如集体歌唱、随着音乐进行简单的舞蹈律动,等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幼儿感受音乐 和韵律,并学会使用自己的嗓音、四肢等身体器官进行多样化的表达。艺术是可以传达信息的,这种信息不仅是文字性 的信息,还包括感性的信息,如人们的情感,而幼儿在接受艺术教育,参与艺术活动的同时,正是通过理解这种传达信 息的方式,进而提高自我的表达能力,刺激表达欲望,这对幼儿发展自我意识、日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有着很大帮 助。(2)培养集体意识幼儿所接受的艺术教育大多以集体活动主,如集体的歌唱、集体舞蹈、集体的乐器演奏,等等,在这种集体活动 中,幼儿能够学习与集体中的其他成员协同合作,在沟通中完成更好的合作,在合作中也可以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最佳 位置,这对幼儿有效理解集体的功能、使自身融入集体都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同时,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 生在集体中能够自在地活动,并有意识地为集体增光添彩,为集体奉献自己的心力,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负面心理影 响,让幼儿成长为乐观、活泼、开放、友善的人,在与集体融洽相处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世界,同外界建立丰富的联系。(3)发挥媒介作用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有时它并不直接对幼儿产生教化作用,却可以作为其他教育内容的媒介和载体,通过 暗示、情感感化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或是帮助幼儿获得感性认识,或是为幼儿加深某一知识在他们脑海 中的印象,以辅助的形式为幼儿的个性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力。这也体现了艺术的包容性,它能够同其他领域进行良好 的融合,并发挥出交互作用,共同推进幼儿的艺术教育。教育是多种要素共同发挥作用的活动,幼儿的个性发展也不是 仅仅依靠艺术教育就能完成的。然而,艺术教育的特别之处正是在于它能够成为不同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节,连接不同的 教育内容,让教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作用于幼儿的个性特征发展这一课题。(4)促进心理健康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当前的教育不光是指知识教育,更是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艺术是吹开 幼儿心灵窗口的一阵清风,能够自然而然地打开幼儿的心扉,以艺术之美浸润幼儿的心灵。通过精选艺术教育的内容, 优化艺术教育的具体形式,教师能够对幼儿的个性特征发展进行良好的引导,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倾向,培养健全 人格和良好德行,帮助幼儿实现心理的健康发展,避免不良情绪和心理的负面影响,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另外,心 理健康还包括幼儿是否能够正常融入集体,同他人进行健康有效的沟通交流。在幼儿的艺术教育中,集体艺术活动仍然 是一个重要内容,如集体歌唱、舞蹈、合作制作手工作品等,这些活动的进行都能帮助幼儿快速融入集体,同其他幼儿 一起欣赏艺术、感受艺术,共同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在艺术创作与劳动中感受合作、沟通的重要性,这一过程对幼儿 的心理健康发展能起到良性的作用,能够鼓励幼儿敞开心扉,在开放的心态中健康成长。95735A13-C90A-4C74-B72C-CA2F7E59D49F2 .幼儿艺术教育下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教学途径(1)多元艺术表现形式,鼓励幼儿自由表达艺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艺术教育可以从不同表现形式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出发,充分调动幼儿对不同艺术表现形 式的主观感受,并由此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和创造欲望。比如音乐和舞蹈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不同特点, 参与活动的器官也不同,但幼儿却可以同时进行这两种艺术活动,用耳朵欣赏音乐或用嗓音吟唱,用身体各部位的律动 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体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能够领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在表达上的差异和共性,以便更好地使用这 些艺术表现形式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另外,不同蓼术表现形式作用于人身心发展的功能也有所不同。多种形 式共同发力,幼儿便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能力培养。艺术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与理论的传授,而是幼儿对各种 艺术表现形式的感受和二次表达,教师应当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感受艺术,通过多重视角参与感受,不断升华内心的感 性认知,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之美。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创设多样的艺术情境,从而使多种表现形式在特定的艺术情境 中产生有效的交互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先为幼儿分发白纸和彩笔,然后播放不同节奏和情感内容的音乐,让幼儿根据 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白纸上自由选择不同颜色的彩笔画出自己心中所联想到的东西。画完后,教师还可以将幼儿为不 同音乐所作的画放到一起,让幼儿自己对比几幅画之间的区别,并让幼儿谈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区别,从而感受音乐 的奇妙作用,体会音乐和绘画这两种艺术表达形式之间共同的表达功能。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画 作,展示时,将几幅画的顺序打乱,让其他幼儿猜测每幅画对应的音乐片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测,让幼儿在思考中 体会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和精神价值,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2)艺术发挥链接作用,达成有机教学整体教育是一项有机的综合活动,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不应当是单独存在的,它必然是与其他环节相联系的,亦是前 后相承继的。艺术教育自然也不例外。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艺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黏合剂作用,从不同教学领域的岔口切入, 让艺术教育同社会人文、科学等多种教学领域相结合,展现艺术无穷的兼容性和延展性。比如在其他教学环节中引入艺 术背景或艺术形式,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幼儿感受艺术的多元之美和无限魅力;另一方面也能提升教学的连贯性,让艺术教 育渗透各个教学环节。例如,在幼儿时期,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声音和图象,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公共设施 或动植物等事物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进行展示,教师展示一张简笔画,让幼儿猜这是什么,幼儿猜对之后,教师再展示实 物图片,让幼儿把握实物图和简笔画之间的联系,即事物的外观特点,接着让幼儿拿出纸笔,尝试自己画一画,画完还 可以举起来让其他幼儿猜一猜自己画的是什么,看看自己画得像不像,如果其他幼儿猜不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自 己的画作进行反思和修改,思考哪些部位画得不够形象。通过画简笔画的形式,幼儿能够在趣味活动和自主创作的过程 中快速学习生活常识,更快地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建筑物,熟悉它们的功能,并且能够让幼儿把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 即快速提炼要点。另外,在帮助幼儿认识小动物时,教师除了展示小动物的图片,还可以提问幼儿:“小朋友们知道小绵 羊是怎么叫的吗? ”让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因为叫声也是动物的一个外在特征。这样做能够让幼儿意识到,认识世界 不能从孤立的角度入手,而是要全方位地进行认识,认识一个小动物,除了可以从它的外在特点上进行把握,还可以从 它的叫声等其他特点上进行分析和把握。再如,在帮助幼儿培养卫生习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一些常见的清洁习惯写 进歌词、编成儿歌,如勤洗手,等等。教师一边教幼儿学习儿歌的歌词,一边也是在教育幼儿培养良好习惯,让美 德的种子飞进每一位幼儿的心灵,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带来良好的影响。(3)发挥艺术的功能性,使艺术教育日常化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教育立足刚开始接触世界、建立认知的幼儿,更与真实生活的体验分不开。脱离了真实生 活的艺术教育,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幼儿的艺术体验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作为基础,艺术感受也缺乏了生 活这一重要媒介和载体,艺术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是空中楼阁而已,自然难以培育幼儿健全的个性特征和 精神人格。因此,艺术教育应当用好生活这个媒介。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育过程中创设真实情境,让生活情境 同艺术造境相结合,让幼儿在熟悉的场景中产生艺术认知和艺术感悟;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将幼儿在艺术教育中产生的艺 术认知和艺术感悟再次落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在生活中学习和总结,养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这一习惯和意识,同时 认识到生活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培养积极实践、踏实生活的观念和精神理念,这对幼儿养成积极昂扬的生活态度都有 着极大意义。只有这两个方面相结合,才能帮助幼儿真正建立健全的审美机制,让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例如,教 师在音乐课堂上带着幼儿一起学习唱劳动“号子”,教师一边带着幼儿学习歌词和旋律,一边还可以让幼儿做出劳动的动 作,体会歌曲中振奋人心的奇妙功能。教师还可以为劳动“号子”编一套对应的动作,每个动作都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劳 动活动中来,比如用类似拔河的姿势模拟拖动重物的动作,用举起双手、张开手掌来回摆动模拟擦窗户的动作。教师在 教授这些动作时,也要引导幼儿回想生活中劳动的场景,如“小朋友们在家里有没有帮爸爸妈妈打扫过卫生?擦窗户的时 候,我们的手要怎么动? ”“现在老师做一个动作,小朋友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猜猜这是在做什么? ” 教师不断帮助幼儿联想生活画面,一方面可以让幼儿更快地学习动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舞蹈教学更具内涵,为每个舞蹈 动作赋予一定含义,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身体律动上。当幼儿学习完了这套动作之后,教师就可以播放音乐,让幼儿一 边欣赏、跟唱音乐,并且伴随音乐做出对应的劳动动作,感受音乐和生活之间的奇妙联系。教师在带着幼儿一起舞动的 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劳动观念的教育,让幼儿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在艺术教育中养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质。再如, 教师可以“绿色环保”为主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可以进行二次创作的生活材料,变废为宝,将大众眼中的“废弃物”进行 回收并将其加工成为具有美学价值甚至实用价值的艺术作品,如用过期的报纸、旧杂志、广告传单等材料制作剪贴画, 用喝完的易拉罐、洗净的旧衣服等材料制作出科技小发明或其他装饰品,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积极发挥想象力,运 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做出有意义、有趣味的发明创造和艺术创作,并将最终的作品带到学校来同大家进行交流和分享。 或者,教师可以将传统节日与绿色环保活动相结合,要求幼儿在不同的传统节日使用废旧的生活材料制作节日所需的物 品。例如,在端午节,教师要求学生使用易拉罐和颜色笔,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小型的龙舟。然后在园区中准备一个长方 形水池,各组幼儿将龙舟放入其中,将水池倾斜45。角,观察哪组龙舟能够最快游到终点,从而判定哪个小组获得胜利。综上所述,幼儿时期是人的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发展融合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不仅对世界具有广泛的 好奇心和探索欲,而且自我意识正在快速发展,这时正是幼儿感受外界的重要时期,艺术教育的介入等同为幼儿施加一 个外部的指导,帮助幼儿提升自主感受的灵敏度,开阔多元视野,让幼儿领略广泛的人文之美和精神之美,对幼儿培养 文化感受和艺术修养有着很多好处。参考文献1方美红,王任梅.儿童文化视角下幼儿艺术教育的异化与回归路径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