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工作室读书临证心得 (2).docx
名中医工作室读书临证心得起止时间:2018 年06月01日至 2018年06月30日继承人姓名P|指导老师姓名|2本月跟师临证(实践)主要病种(内容):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 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本月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不少于1000字。可附页)郁字有积、滞、蕴结等含义。郁病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是内科 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据统计,类属郁病的病例,约占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人数的10%左 右。据有的医院抽样统计,内科住院病例中,有肝®证表现者约占21%左右。郁病的中医药 疗效良好,尤其是结合精神治疗,更能收到显著的疗效。所以属于郁病范围的病证,求治于 中医者甚多。郁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在内。狭义的郁,即单 指情志不舒为病因的郁。明代以后的医籍中记载的郁病,多单指情志之郁而言。金匠要赂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了属于郁病的脏躁及梅核气两种病证,并观察到这 两种病证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元代丹溪心法六郁提出了气、血、 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九等相应的治疗方剂。明代医学正传首 先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称。自明代之后,已逐渐把情志之郁作为郁病的主要内容;如古今 医统大全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景岳全 书郁证将情志之郁称为因郁而病,着重论述了怒郁、思郁、忧郁三种郁证的证治。临证 指南医案郁所载的病例,均属情志之郁,洽那么涉及疏肝理气、苦辛通降、平肝熄风、清心 泻火、健脾和胃、活血通络、化痰涤饮、益气养阴等法,用药清新灵活,颇多启发。并且充 分注意到精神治疗对郁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五常之气太过,不及郁而化成木、火、土、金、水五 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此生喜、怒、悲、忧、恐。心在志为 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悲);肾在志为恐(惊)。素问.举痛论喜那么气和、志达,荣卫通利。灵枢.口问.悲哀愁忧那么心动,心动那么五脏六腑皆摇。素问.阴阳应大论怒伤 肝,喜伤心,悲忧伤肺,恐惊伤肾。由上述可知,郁症不离乎七情,也奠定七情致郁 学说的基础。丹溪心法.六郁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之生病, 多生于郁;六郁包含气郁、血郁、痰郁、温郁、火郁、食郁等。明代张景岳提出,木、火、 土、金、水五气之郁,称因病而郁把情志之郁称为因郁而病,张景岳特别重视忧 郁、怒郁及思郁。目前"脑主神明"或"心脑共主神明”的观念逐渐为更多的人接受。"神明之乱”为神 志病的总病机,其病发因素包含:1.七情所伤2.气血拂郁3.痰浊开窍4.游血阻滞5.阴阳失 调6.痰浊作崇7,枢机不利等因素所形成,提供了神志病治疗的理论依据。签名:年 月 日才旨导老师扑b阅意见:治郁之法颇多,可以调中为要者。盖脾胃居中,心肺在上, 肾肝处下。四脏所受之邪,过于中者,中气常先受之。况乎饮食不节,寒暑不调,停痰积 饮,而脾胃亦先受伤。所以中焦致郁恒多也。治宜鼓舞中州,那么三阳三阳之郁,不攻自解 矣。签名: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