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工作室是校长成长的共同体模式.docx
名校长工作室是校长成长的共同体模式近年,一种新的校长培训、培养方式悄然兴起,各地教育部门纷 纷为名校长建立工作室。即建立由58位校长参加的固定组织,由 当地知名校长牵头,并以其名字命名,在其所在学校设立工作室,集 体开展交流研讨、专题研究,用三年左右的研修,实现校长专业能力 的提高,所在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并辐射带动其他学校的开展。笔 者认为,这种工作室组织,具有共同体特征,是校长成长的共同体模 式。工作室的共同体特征与职能在工作室中,校长们是以共同体的方式存在和开展的,这是工作 室的本质属性。共同体的概念是法国思想家卢梭从社会契约的视角提出的,后来 德国哲学家滕尼斯又在共同体与社会中对共同体进行了透彻的分 析和论述。所谓共同体,是指社会上那些基于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共同特征, 如血缘、种族、观念、地位、遭遇、任务、身份等,而组成的各种层 次的团体、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相区分,共同体具有四个特点:一 是,在共同体中,成员间存在“一种植根于意志的力量”的凝聚力, 而使“人们保持着结合”;二是,共同体有“源于一个先天的、必然 存在的统一体的行动”,组成了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三是,有“为 了联合体的利益恰如为了自己的利益般的行动”;四是,共同体成员 中“意志的力量”的强者就成为共同体中的“优势者”,使得共同体 中威严与尊敬相存,温情与敬畏共生。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指出“最有效的工作团队拥有59个成员, 因为过少的成员难以形成多角色间的协同合作,而成员过多,随着人 数的增加,团队的凝聚力、相互信任度呈几何级数下降。”名校长工作室的组成、结构和运行机制就具有上述共同体和最有 效团队的特征。作为共同体的工作室建设框架明晰了工作室的共同体特征,其建设主线和框架就十分清晰了。1 .工作室一定有一种天然的,根植于心灵的意志或凝聚力,这就 是由成员个人愿望组成的工作室愿景。每一个名校长工作室应当根据 大家已有的经验和开展水平,融合大家的期许、建议,论证确定工作 室的总体开展愿景、个人的开展目标。总目标要高于、包容个体的目 标,且能对个体目标的实现有引导和推进作用,这是工作室职能的核 心动力。2 .工作室必须有统一安排的集体和个体行动。既然是共同体研究, 一起成长,就必须有工作室统一的行动计划,必须一起去读书、考察、 辩论、诊断和行动改进。领衔校长,作为共同体的“优势者”,既有 经验,又有水平能力,一定要当好班长,用行动引领,做优平等中的 首席。校长工作室统一安排的学科教研共同体活动3 .工作室成员有着相互帮助、互相奉献的愿望。作为共同体的一 员,一定能认识到,为团队做贡献就能提升自己,帮助他人,就是助 推自己,因为共同体是利益共享的有机生命体。4 .工作室的成员数应控制在59人,且大家的人生志趣、专业 意向、开展意愿相近,以便于合作研修、科研攻关、行动改进的意志 统一和高效率运转。以上几个特征和工作框架,把名校长工作室与其他类型的教育培 训、培养,如校长培训班,导师带硕博学生、影子学习等明显的区别 开来。校长在工作室中的成长及路径名校长工作室的核心目的,是通过促进校长个体的成长,实现共 同成长,进而优化改进学校治理,提升办学水平。因此,必须明确校 长个体的成长方法和路径。教育部在2015年,就制定并公布了校长六项专业职责:规划学 校开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 理、调适外部环境。但这是专业职责,是从专业看的工作责任,既不 是专业开展路径,也不是开展维度。已有研究指出,不同水平的校长治校,眼中有三个视界,即常规 的视界、开展的视界、研究的视界。这是校长不同的治理能力和办学 层次的表征,只拥有第一个视界的校长,只能说是称职的校长,拥有 第一、二两个视界的校长,可能是当地的名校长,但只有同时拥有三 个视界的校长才能算得上是教育家型校长。校长的成长,实质上就是 视界扩展的过程。另有研究指出,校长的专业成长有岗位适应期、称职期、成熟期 和升华期四个阶段,对应地就有事务型、职业型、学习反思型、专家 型和教育家型依次由低到高的职业开展路径。工作室中的校长可以根 据自身特点,定位自己当下所处的开展阶段,明确自己努力要到达的 开展水平,规划方向和路径,从而激发自身开展的动力。从校长开展的实践看,校长专业成长的难点在于成熟期中,从学 习反思型到专家型的进阶,和从专家型到教育家型的升华跨越。而这两个阶段的开展过程,需要校长的思维方式完成两个逻辑建 构。一是从现象到思想的建构,即逻辑性地从现象的众多属性中找到 本质属性,再加以提炼、概括,建构出稳定的教育认识。二是从思想 到行为的建构,即从校长头脑中的办学思想、理论出发,演绎产生这 所学校应该干的事,排除不应该有的办学行为,建构形成学校稳定的 办学行为体系。如下图:工作室成员中,几位校长的经历不同,经验不同,所处的开展阶 段不同。工作室研修方案和方法的制定,要能够促进每一位校长在原 有基础上视界的拓展、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开展阶段的提升,为最 终走向教育家型校长奠定基础。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的行动和策略成认了名校长工作室的共同体本质,就要依据共同体的属性特征、 开展规律、机制优势来组织和实施共同体的研修。明晰了校长专业发 展的阶段、时期和与之相应的校长开展类型,那就要按照进阶要求, 明确并实施促进开展的操作、环节和成效评估。名校长工作室的建设 维度和策略方向至少有以下六点。1 .确定开展愿景、目标和研究方向。研修规划的制定,要共同体 目标与个人愿望相结合,个人目标与研修预期成果相结合。研修计划 要围绕目标展开,可操作、可测量、可评估。以目标为引领,每位校 长还应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般地每人23个方向是较为合适的 自我开展引领。2 .建立工作室研修制度。共同体成员一定都有参与集体研修活动 的原始愿望,但各自学校的工作繁忙,学工矛盾突出。没有明确的制 度规定,没有硬性的参与、完成、落实要求,成员们很难坚持长期的 高强度进修学习。因此,必须全体成员一起制定工作室研修的规章制 度,并共同遵守。3 .建设工作室的物理空间,构建交流平台。在领衔校长的学校必 须设立专门空间,建立起“室。具备交流辩论的桌椅黑白板条件, 查阅文献的网络设施,应有档案柜、文献厨等,还要用“我的教育信 条”“我的办学思想”等标语标识,建设室内文化。工作室还要设立 微信公众号、网页、微信群等,用于专门报道工作室活动,发表成员 的教育观点,讨论研修问题。工作室还可与杂志社联系,在杂志开办 栏目,专门发表成员校长的研究论文、研修体会等。4 .搭建研讨、交流的话语平台。工作室建立之初,领衔校长应制 定工作室成员的阅读制度,分精读、泛读规定成员的必读书目、阅读 进度,并分阶段组织大家就阅读内容进行交流。工作室还应确定共同 关注的专业期刊杂志,要求每期必翻,且精读自己研究方向的文章。 这是为基础、经验各不相同的成员搭建起交流讨论的话语平台的必需。5 .在具体研修的工作方法上,建议集中研讨与入校诊断相结合, 尽早对成员校开展诊断并提出改进行动方案;集体讨论与个人研究结 合,这需要领衔校长的引领,加上每个人的精力投入;坚持学校改进 与个人开展同步的原那么,让校长与其学校同步开展;工作室课题研究 与个人课题研究相结合,鼓励大家在完成集体科研攻关的同时,完成 自己的研究课题,并转化为开展行动;鼓励大家发表文章,著书立说, 把出版发表与领导力提升、学校改进相结合。6 .工作室的研究方向,应集中于新时代学校教育开展的研究,致 力于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如办学思想凝练、办学理念的行为化、学 校文化育人、课程体系的建构与表达、学校制度建设、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评价与专业成长、校内人才市场的运转等。7 .与教育研究机构、高校专家团队、名师工作室等相比,名校长 工作室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即校长们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校长们的 谋划、组织、表达、发动能力极强,校长们对工作的重点、节点都能 准确判断和把控,研讨制定的问题解决方案能马上落地实施,且成员 校各自的问题和解决诉求可能极不相同,这成为工作室建设和运转极 为珍贵的资源优势。但同时,多数一线校长可用时间碎片化、参加集 体活动突变多、教育理论内化缺乏、不习惯写作表达、结构化思维方 式欠缺等先天缺乏也很明显。领衔校长在工作安排、研究展开和行动 改进中,应充分用足用好大家的资源,克服、弥补缺乏和缺陷,将共 同体的独特优势发挥到位,就能实现工作室全体校长的快速专业成长, 推动大家向教育家型校长迈进。可见,名校长工作室就是以名校长领衔,以现实的办学实践为基 础的研修成长共同体,是几位有经验,有想法的校长,集合并捆绑在 一起,围绕共同的目标,深入思考,共同实践,一起进步的有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