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docx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环境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我们学校更注重在隐性文化 的建设上下功夫,且行且思,且思且行,做了一些思考和实践。思考一:管理行为如何改变?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思考的是:怎样才能 让好的管理从文本走向文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认识导向、情感 陶冶和规范行为的作用,并最终表达学校“和合”的文化理念?我校的考勤制度原先共有20多条,内容细到老师们记都记不 清,你说怎么去执行?因此,我们将这些制度进行了精简,合并成 六条,简单明了。并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增加了一条“教师每月可 以享受八小时的零星假、孩子中考高考可以享受三天的带薪休假, 提前两周可以每天提前一小时离校”。也就是,制度的建立要充分 给予老师们人文的关怀。当然,我们要做的,关键就是要让老师们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肯定会导之以行。这几年,教师们自觉遵守 出勤制度,学校有事主动加班加点的良好情况验证了这一点。这使 我们不得不感到:好的规章制度固然能约束人,然而再具体的制度 也不能穷尽所有的要求,但是,当老师们去支持你的制度的时候, 那种力量是超越制度之外的,是巨大的、无穷尽的。因为这是种 心灵的力量,而这种心灵的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记得以前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教师作业批改的检查,每一次教 学指导中心的主任们都要抽查几百甚至上千份作业,工作繁杂辛苦 不说,评选结果还时常有争议。后来,我们改变方式,由老师们进 行互查互评互学,结果换来的是:有问题的老师真诚地吸纳了改进 的建议,并很快学习和借鉴了别人好的做法,整改效果远远高于学 校的强制命令。所以和合管理倡导:要真正相信教师,不要只相信 自己。管理上的一次次碰撞,一次次转变,越来越迫切地冲击着我们, 必须要对学校的管理文化进行重新构建。因此,这几年,在学校的 管理机制上进行了如下的尝试和变革。我们原来传统的管理机制是这种纵向式,如果要干一项工作、 解决一个事往往要一级一级请示、协调、汇报,单一,扁平,低效, 这不符合学校和合管理的新要求。逐步地,我们将其变为这样一种球形管理。静态下,部门之间平等相处,和谐共存,就像我们文化主题墙上面的圆一样。动态下, 如果突然有一个部门接到重要任务,该部门就迅速地成为了圆心, 就成了此项工作的总指挥,总筹划,总负责,学校将充分地给予这 个部门各种权力,他可以有权力充分地调配学校的人员、部门等各 种资源,合理分配工作,一改原先单打独斗的局面,很快就重组形 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应对集体,保证了管理的畅通、快捷、高效。在前几天学校“教师岗位竞聘”活动中,我们遇到这样一个突 发情况:10月7号,国庆假最后一天,接到局里通知,10月8号 我们家有一位老教师要退休。人事局新的政策规定,如果当天竞聘 结果不出来,这位老师将无法享用这次这个政策。学校8号一上班, 紧急发动,由教务处全面负责,大家迅速进入了筹备工作。一天下 来,六点全部结束。五六十份材料的审查、上千次的算分、合分、 复分,一万多个数据的输入统计汇总这些在正常情况下需要三 五天完成的工作,我们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全部完成了所有高级 岗位竞聘的工作并且非常有序、平稳、没出一点纸漏,这得益于球 形管理机制的高效。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一是这种机制这几年我们进行了不断 地更新和磨合,二是这种机制对各个部门要求是高的,因为你成为 圆心是需要能力的,三是其他部门会不会配合是不必担忧的,因为 你随时也可能成为圆心,需要别人的支持和配合。这两年,我校中层以上的干部共有十位,提拔和交流走了五位, 按说对学校的管理应该影响很大,但学校工作却依然保持稳定高 效,这就是因为一种管理机制已经形成,并稳定地传承了下来。说 到这里,我们也许可以斗胆地说大点:传承下来的,那就是文化。思考二:打造怎样的教师队伍?随着学校文化建设的推进,教师团队的和谐开展开始渐入佳 境,良好的气氛日益凸显。我想,是“和合”文化这无形的精神力 量,凝聚成这鼓舞人心的合力。我由此想到了 “木桶原理”。其实 一个团队就像一个木桶,那些短板固然影响桶的容量,然而,即便 人人都是长板,如果缺了木桶的箍,是粘合不起来的,依然毫无用 处,是盛不住水的。鞍二那么多优秀的教师,她们也需要这样一个 “箍"我们的“和合”文化就是这个“箍"它像强大的向心力、 凝聚力、粘合力,对学校团队的形成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每逢寒暑假的时候,我总愿意给老师们,推荐读点专业书籍之 外的书,换换脑子,然后大家再交流交流,效果是很好的。如:这 几年读的狼图腾亮剑登顶第一修炼等书籍,写得 非常好,引人入胜,引人至美。其实,在这些书里,都可以领悟到 一种共同的内涵:那就是“以合致胜”的道理。老师们只要有了合力,在重大事件上自然也就有了战斗力。再 举个以前提过的“大练兵”的例子。活动期间,学校随处可感受到 浓厚的研讨气氛和真诚的合作精神。名师团队与一线老师随时切 磋、研磨,办公室的灯光经常持续到晚上10点多;一个老师参赛, 大家不分年级,不分学科,争相献策,抢着帮他做课件、代课 团队的凝聚力在每个人身上彰显,活动的过程成了我校凝聚人心、 激励士气的过程。其实我们真的不是看中比赛的名次,而是看中其间折射的精神。在上学年度的期末总结会上,也就是暑假前,学校评选表彰了 两个学校的突出贡献奖。其中一个是四年级级部的语数英全体老 师。颁奖的理由,不是因为这个级部在上半年区教学质量抽测中得 第一名,因为在这之前区还有过两次抽测,那两次抽测我们抽到的 班,成绩也都在前三名;最重要的原因是:是因为这个级部平时合 作研究气氛浓厚,能够真正地扎扎实实地去研究学问。有句话叫“功 夫在诗外”。这个级部诗外的功夫就是一一能合作,真研究。学校 重奖她们,所反映出来的就是学校文化的价值导向。思考三:学生如何开展?“和合”文化的本真就是培养“和合人”。“和合人”应该是 怎样的人?“和合人”首先应该是身心健康的人。和合至美,健康最美。 近年来,学生体质下降已成焦点问题。怎样利用好体育活动,让每 一个孩子都动起来?我们改变了班级间的体育比赛形式,所有活动 不再从每个班选出高手较量,而是全员参与取平均分,让老师们真 真切切关注到每个孩子的体质。这是我们上学期开展的“每月-主 题”体育活动:3月广播操比赛、4月跳绳比赛、5月踢盗比赛、 6月队列展示活动。这个学期再重复进行。在活动监控上,我们通 过分析数据的变化来看每班的情况,这是第一次跳绳比赛统计,看 这两个班的情况;这是第二次比赛的情况。从数据看,班级间的差 距明显在缩小。归根到底,是老师们关注了每个孩子的运动。其次,“和合人”应该是有良好习惯的人。“教育就是培养一 个人的良好习惯”,这是广大教育者的共识。我们把学校文化的落 脚点就放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教师我们有四个字的要 求,是“和而合作”;学生我们也有四个字的要求,就是“活而有 序”一一思维要活,但行为应该文明有序。其实,我校学生秩序也曾一度混乱,平安隐患令人担忧。外表 看来,与近年学校办学规模扩大、操场拥挤、活动场地狭小等有很 大关系,但深入推敲,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才是问题关键所在。所 以,我们下了很大功夫,用了整整一个学期的课间操时间,以路队 整治为突破口,开展了行走秩序的强化训练。从操场上的平面练习, 到上下楼梯专项练习,再到进出教学楼综合训练,教学楼内外逐渐 变得秩序井然。无论是打水、抬饭,还是晨读、活动,学生举止文 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最靓丽的就是每天早晨学生进入校门自成 一字形队列,长而有序地进入教学楼、进入教室,这也成了鞍二一 道美丽的风景线。这两年,新入校的一年级新生,我们从来没有对 他们提出要求和进行培训,但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他们就知道跟 着哥哥姐姐自动入队进入教学楼。我想,这就是文化的濡染效应。第三,“和合人”还应该是充满自信的人。我们都知道这样一 句话“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 一个成功者。”所以,怎样给更多孩子以自信,从更多方面去自信, 是我们不断思考和努力的方向。这里我不得不再次提到“六、一” 儿童节。这是孩子最快乐的节日。09年,我们精心筹划了一场大 型表彰庆祝活动,台上一百多人演的兴趣盎然,台下一千二百多人 却看的兴趣索然。在随后的调查问卷中,“人人都想登上舞台,人 人都想成为主角”的呼声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六一”儿童 节本应是孩子最快乐的节日,我们自以为是的庆祝方式为少数特长 生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却把更多学生推之门外,使其成了名副 其实的看客这绝不是我们追求的“和合”的教育!10年、11年儿童节,我们分别举行了 “图书交换大集”、“鞍 二达人秀”展示活动。所有孩子都参与其中,把自己最喜欢的图书 和同学交换,把自己最拿手的绝活和大家提供。这些活动给每个孩 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找到成就感。 今年,我们把“六一日”直接改为“六一周”,设计了外出春游踏 青、儿童小剧场一周连放、四十个游戏随心玩、无作业周、半天社 会实践等更贴近儿童天性的活动,把怎样过节的权力完全还给孩 子。孩子在自主选择和参与中张扬个性,施展才华,走向自信和成 功。思考四:用什么做有力的支撑?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做了这么多工作,怎样才能让它保持长 效,而不是昙花一现?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特色鲜明的校 本课程正是学校文化个性的最好表达,这一点,在教育名家李希贵 的报告中也曾屡次提到。我们以前有五十多门校本课程,但却缺少了规划,缺少了价值 引领。随着学校文化建设的推进,我们重新梳理,一是从学生的兴 趣和需要出发,二是表达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将校本课程谋划成两 大体系。第一个体系是“和.琴韵墨章”艺术性课程,旨在挖掘传统资源,用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孩子修养。这里举一个二年级器乐课程的 例子:我们将携带方便、喜闻乐见的葫芦丝、口琴、竖笛引进校园, 学生自主选择,以走班制的形式上课,孩子们非常喜欢,家长们评 价也很高。为了防止发生“被特色”,到了三年级,这些孩子对乐 器依然保持兴趣的,开始走社团开展的道路,不感兴趣的可以另取 所需;到了四、五年级,有兴趣有天赋的,开始进入学校管乐队。 和.琴韵墨章”课程体系就是要表达让我校的孩子立足于传统,培 养有民族情怀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第二个体系是“合-研究实践”体验性课程,旨在挖掘现代因 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体系就是要表达立足于 现代,培养有世界眼光、世界胸怀的中国人。这里也举一个四年级 “小科技大智慧”课程的例子:孩子做各种模型、挑战七巧板、学 习OPM课程科技创造的魅力和知识应用的过程在这里全部展 现。今年,我校在青岛市“七巧科技”比赛中,有二十余人获一等 奖,人数居全市之首;在刚刚结束的四方区“活力DIY”科技活动 中,我校学生又在三大项的比赛中包揽了前三名。特别要说的是, 我们开始探索小学科间的融合。我们组织小学科的教师跨学科教 研,挖掘教学主题相通的内容,形成“学科资源库”,尝试同一节 课有多位教师同上。举个小例子:五年级学生上综实课制作海洋 标本一课,在动手操作环节要用到福尔马林浸泡,用白蜡封口, 这其中又有什么科学道理呢?综实老师就聘请科学教师同入课堂, 讲清其中的奥秘,效果自然不需赘述。随着校本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合”文化的价值追求和深入开展,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也找到了强有力的支撑。